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7张ppt+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4 17:53:48

文档简介

百家争鸣课堂设计

1、上课导入:
同学们,一提到春秋战国时期,哪些词语会出现在你的脑海中呢?大变革,大动荡......
同学们对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都有了较为准确的理解,其实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在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还涌现出了出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光芒至今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下面老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中国通史—诸子百家》
当古希腊哲学家走向思辨时,中国先秦诸子也豪不逊色,纷纷著书立说,竞相争鸣。如何做人?如何治国?思想家们给出了不同的解答,孔子云:仁;孟子云:义;墨子云:公平正义;韩非子云:仁和义都是靠不住的,霸道才是真王道!那为什么这一时期的学术思想会出现如此繁荣的景象?这些学说又对当时和今天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8课 百家争鸣

同学们百家争鸣真的有一百家那么多吗?所谓百家,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但是战国时期,学者们各执一说,既相互批评又相互交融,用百家争鸣这样的词语形容并不夸张。那百家争鸣到底如何解释呢?我们来看:


老师学校的同学们听说老师要来咱们学校讲课,也特地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简单的小话剧“百家争鸣”,其实,老师觉得这个小话剧由咱们同学们表演应该更精彩,可时间可能不允许。那同学们一定认真看哦,看完之后,要结合话剧内容及课本知识完成学案的第一部分内容:各归各位(带着问题看)
2、突破诸子百家思想
那接下来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导学案第一环节的第一部分:各归各位,,然后结合学案上的史料拓展进一步思考,列举的材料分别体现了思想家的什么思想进行突破。



3、将思想家的思想展示出来
过渡:相信同学们经过情景再现及学案上的练习,已经对诸子百家的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说的同时将表格展示出来)














各个学派的中心及其归宿,除了寻求理想的人生道路。都是为了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个国君,你会采用哪家思想来治理国家?同意儒家的举手?同意法家的举手?其他学派的呢?看来,大家对儒家的仁政和以德治国思想是非常认同的,的确,儒家的民本思想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但是,同学们进一步思考一下,在那样一个连年战争、朝不保夕的大争之世,也许施以仁政会起到效果,但用道德来感化人民是需要时间的,而且时间一定会很长。而所有的国君都想在短时间内强大起来以统一中国,因此法家的以法治国,中央集权制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立杆见影的效果。
墨家的思想更多的是反映普通老百姓结束战争、渴望和平的愿望;兼爱与儒家的仁有相似之处,人人都与世无争,则可天下太平。
道家的“无为而治”也有积极意义,例如各朝代建立之初,往往会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就有利于稳定社会,巩固统治。但总体来讲,不求进取、安于现状、自甘堕落的消极避世心态。
法家:提倡改革、法治,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地需求,在当时是最行之效的治国之术。而秦国正是采用了法家思想,实行商鞅变法,最终统一了中国。
(结合学案上的史料研究?)
4、引出原因:
儒家的仁政治国、以民为本,墨家的贤能治国,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依法治国......那为什么这一时期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呢?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史料和图片,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出现的原因准备史料)














(易忘点汇总:)
五、影响:(课本知识+对现代影响+习总书记言论+我校实践)
如果把中华文化比作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百家争鸣就构成了这棵大树的根基,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百家争鸣的诸多学派中其中儒家的思想由影响尤为深远,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而道家思想则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志的理论武器。可以这样说。百家争鸣,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

同学们,老师把这一框取名为“千古绝响”是因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盛况不复存在,顾为千古绝响。但虽为绝响,却依旧对当今社会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这些思想或多或少总能指导我们今天的工作生活,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总书记更擅于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最近有一档节目特别火,叫“平语近人”讲的就是习近平主席的治国思想,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视频里我们能感受到习近平的民本思想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的理念,当然也能感受到习总书记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决心。作为中学生,现在让大家去治国平天下为时过早,但我们却可以从修身开始,用圣人先进的思想理念武装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做我们能做的贡献。我们奎文实验初中就有这么一个校本课程,就是每级初三孩子,在收获的秋季,去爬泰山,瞻仰三孔,接受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亲身体验儒家文化的精髓。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活动的影响(从学校微信公众号中找)
六、课堂小结





神奇的北纬30度,神奇的“轴心时代”

孔子、老子等
释迦摩尼
苏格拉底等
犹太先知
北纬30°线
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至今影响全世界的几位思想家相继出现在了北纬30度上下, 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作“轴心时代”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探究和史料研究,说出春秋战国时期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2.通过分析史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出现的原因。
3.结合时事和实际,分析诸子百家思想对古今社会产生的影响,弘扬传统文化。


(一)初识百家—
轴心时代 的智慧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呈现出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概念呈现
(争鸣再现 小话剧)



孙武


墨子





韩非



小组合作探究:各归各位
材料一 :子张问在于孔子。孔子日:“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海,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秀,敏则有功,则足以使之。”
——《论语?阳货》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税… ——《孟子·梁惠王上》
史料研读
仁;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仁政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 《墨子·兼爱上》


材料四: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以法为教…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韩非子》

材料五: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 《道德经》
史料研读
兼爱;非攻
以法治国
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墨家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尚贤)、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战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

(二)究根溯源—
变革动荡的结晶



材料二:齐国设立学宫,燕国筑黄金台,秦国下求贤令,吸引各派学者前来讲学、著书、辩论治国之术。
材料三:孔子“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开创兴办私学之风,改变了
学在官府的局面。
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
战争不断
招揽人才
经济发展,物质基础
联系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一: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思想产物

(三)千古绝响—
传统文化的根基
中华文化
老子

庄子

荀子

孔子

孟子

墨子

韩非

百家争鸣
道家

墨家

法家

儒家


请思考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于我们现代生活和文明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 —“依法治国”
墨家的“兼爱”、“非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反对战争
道家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一枝一叶总关情
治国有常民为本
修身治国平天下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






让我们拥有“仁” 的美德,抱一颗“兼爱”之心 ,用发展“辩证” 的眼光,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树立“环保” 意识,为“改革” 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早日成为“一子”“一家”,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中国梦的追梦人!

一切都可能过去,唯有思想可以永远鲜活
谢谢大家!
让我们拥有“仁” (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
用发展“辩证” (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 墨家:墨翟) ,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
早日成为“一子”“一家” ,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个中国梦的追梦人!

师生共勉: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责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材料二:百家争鸣构成了后续中华文化,构成了我们民族的大传统……。两千年间,它的影响是如此深刻而久远。
            ――《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学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课本,归纳“百家争鸣”的重要意义?
①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②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诸候林立,战争不断,礼崩乐坏,人民苦不堪言,要消灭诸侯战争,唯一的办法是建立统一的国家。但是,从上古延续下来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土崩瓦解,取而代之的是小农自然经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一盘散沙。这样的经济基础只适合“小国寡民”式的统治,即使建立了统一的国家也很难保证政治稳定,除非能够找到政治高度集中与经济极端分散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时诸子百家应运而生,他们纷纷提出了统一天下的各种方案,百家争鸣实际就是不同方案之争,焦点是如何更好地用中央集权制度管理汪洋大海一样的小农经济。
百家争鸣“争”什么?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公元前
2070年


夏朝
公元前
1600年
公元前
1046年
商朝
西周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东周
(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二、百家争鸣的背景
经济: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政治: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各国纷纷改革变法。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社会大变革





百家争鸣
文化:
发展
动荡
变革
根本原因:
社会大变革大动荡大发展的思想产物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或政治、经济变革引起思想文化的变革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地位








道家
老子
春秋
顺应自然;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无为而治”;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
战国
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仁”;主张德政,反对苛政;教育思想
春秋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教育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墨子
墨家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尚贤)、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兵家
孙武
孙膑
春秋
战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孔子倡导的“仁”在当时社会适用吗?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变法革新
诸子百家思想主张:
要求:
1.结合学案资料包,总结和归纳你的观点和思想
2.阐述己派观点的优势,批驳其他学派的观点




咱们相爱吧

严刑酷法,不服来战

哼哼哈兮,仁者无敌

无为而治
如何治国?(删吗?)
百家争鸣的原因


政治上: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封建经济兴起,奠定物质条件。


思想上:私学兴起,形成许多学者和思想流派。


阶级关系上:出现地主、农民、工商阶层,士活跃起来,并受重用。
诸子百家中哪些思想主张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指导意义?
仁政
民本思想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