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四年级下册
1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李 白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韩愈《调张籍》
“大李杜” 李:李白 杜:杜甫
“小李杜” 李:李商隐 杜:杜牧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有“诗仙”“诗侠”“酒仙”等称呼,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作品天马行空,浪漫奔放,意境奇异;诗句如行云流水,宛若天成。
主要作品:《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敬亭山:原名昭亭山,在安徽省宣州市郊,自南齐诗人谢朓、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后,此山遂名扬于天下。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独 坐 敬 亭 山
/
/
/
/
亭
tínɡ
xiānɡ
(互相)
xiànɡ
(相片)
相
众 鸟 高 飞 尽,
孤 云 独 去 闲。
相 看 两 不 厌,
只 有 敬 亭 山。
【尽】尽头,指无影无踪。
尽
孤 云
闲
【孤云】一片云。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
【厌】文中指满足。
厌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诗意】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
思考:这句诗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这句诗看似写眼前之景:有
鸟,可是“高飞尽”;有云,却
也“独去闲”。没有鸟,没有云,
这样的景色其实是把作者孤寂之感写尽了。鸟尽云去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意】
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这空空的敬亭山了。
思考:这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
拟人:相看都不觉“厌”,看不够。这是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看着他,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鸟尽 云去
只有敬亭山
拟人
孤独、寂寞
《独坐敬亭山》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洞庭湖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其诗以律、绝为主,乐府小章尤为著名。有“诗豪”之称。
主要作品:《陋室铭》《乌衣巷》《石头城》等。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岸,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对长江洪水起着调节作用。
听朗读,认读字词,把握诗歌朗读节奏。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tán
潭
望洞庭
tínɡ
庭
luó
螺
mó
(磨刀)
mò
(石磨)
磨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
/
/
/
/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潭面:湖面。
和:和谐,诗中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青螺:诗中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和
潭面
青螺
【诗意】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打磨的铜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潭面无风
镜未磨
比喻
思考: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镜未磨”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
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白银盘
青螺
想象、比喻
看到 联想 比喻
湖面 镜未磨 把湖面比作铜镜
银盘 把湖面比作银盘
君山 青螺 把君山比作青螺
热爱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湖光 秋月
潭面 群山
比喻
轻松、愉悦
《望洞庭》以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忆江南
【唐】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主要作品:《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江 南 好,风 景 旧 曾 谙。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能 不 忆 江 南?
ān
谙
忆江南
[唐]白居易
/
/
/
/
/
/
/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
熟悉。
江边的花朵。
江花
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红胜火
一种植物,叶蓝绿色,可提取青蓝色染料。
蓝
【诗意】
江南真好,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因为白居易曾在江南的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所以这样写。一个“江南好”,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
思考:诗人为什么会觉得江南“旧曾谙”?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运用比喻的手法。江南的“日出江花”和“春来江水”,正是最美的地方,最美的时刻,最美的景色。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个反问句,诉说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的热爱与怀念,也激发了读者对那美丽风光的深深向往。
能不忆江南?
江花红胜火
江水绿如蓝
比喻、反问
怀念、热爱
《忆江南》是作者离开江南后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江南的怀念、赞美之情。
动手画一画,为你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配一副插画,比一比,看谁画得最符合诗意。
古诗文中游名胜
姑苏城外(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识(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故人西辞( ),烟花三月下扬州。
( )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朝辞(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欲把( )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寒山寺
庐山
黄鹤楼
天门
白帝
西湖
其他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赞美祖国山河的词语
锦绣中华、山河壮丽、大好河山、江山如画、山明水秀、青山绿水、风光旖旎、人间天堂……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并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
2.你最喜欢哪一首诗词?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
1.我能把这三首古诗词背下来,还能默写《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呢!
背诵指导:
背诵古诗词要在熟读和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可以先熟读古诗,在借助注释及插图、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然后再练习背诵。背诵时可以依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进行。
* 课后习题解答 *
(1)《独坐敬亭山》:
众鸟——孤云——相看——只有——?
(2)《望洞庭》:
两相和——镜未磨——遥望——青螺——?
(3)《忆江南》:
江南好——日出江花——春来江水——能不忆——
2.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还想象出了一幅幅图画。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春回大地,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
选做题
我还会背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参考答案:
江南春?
[唐]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 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