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1-15 15: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6
主备人
主备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1.26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例1、例2
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第1 课时
项目
内容
修改栏




知识
能力
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
过程
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习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富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
教学难点
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几分之一 。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件、长方形纸片、小伞、剪刀、眼镜、小球、红蓝铅笔、五角星、橡片、迷迷转、纸花、米字格作业本、风车
教学流程
评论或修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师:大家看今天的天气怎么样?这样晴朗的天气人们喜欢去郊外干什么?瞧!今天新蕾小学的同学们正在郊外进行野餐活动呢,在活动之前,小明和小立要把他们带去的食物分一分,这些东西该怎么分呀,谁来帮帮他们。
1、首先看看这四个苹果怎么分?
你能把计算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吗?为什么每人得两个呢、
2、接下来看看两根火腿肠怎么分?
你能像XXX一样把方法说一说吗?
3、他们的这些办法好吗?为什么?(你真会思考)
生说计算方法和过程。
?
?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我们三(3)班的同学不但聪明,而且还特别善解人意,这东西每人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我们把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
1、这些都还不是最困难的,最难解决的还在呢?只剩下这块饼干怎么分?怎么分才比较公平一些。
2、把这块饼干平均分成两份,这其中的每一份都是它的一半,那么这一半怎么用数字表示?还可以用整数“1”来表示吗?你有什么想法?
3、是的,我们不能再用整数来表示这一半了,我们要用分数?来表示,看看老师怎样来写1/2的,先把这块饼干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写在下面,取了其中的几份就写在上面。????? (首先要表扬你的勇气,敢作大胆的猜想)
4、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5、分数家族的成员可多啦,这节课我们就先来学习几分之一,请打开课本90页。
6、板书:几分之一
7、假如我们手中的小圆片就是这块饼干,你能把它折折把它平均分成两份。
8、都折好了吗?老师想请问一个同学你折出来的这一半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那么这一半呢?这张圆片有多少个1/2?那么这一半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9、这句话最重要了,我要把它写下来。
10、生齐读。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1、圆片的?我们会找了,你们会不会找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在哪里呢?先把它折一折,再把它的?用阴影表示出来?好的,开始行动,看哪位同学动作又快又做得美观。
2、你是究竟是怎样来表示这张纸的?的,谁愿意,上台来展示一下他的作品。
3、你做得又快又好,谢谢你。
4、有同学和他的办法不一样吗?
5、哦,这里有不一样的折法,大家看,刚才XXX是竖着对折,而这个同学是横着对折纸张,你们说涂色部分是不是也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呀,那么空白的地方是不是它的?呀。
6、既然可以横着对折、竖着对折,还可以怎样折呢?对呀,还可以斜着折。
7、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可是他们都能用?来表示?这是为什么呢?
练习:
1、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用下面的分数来表示涂色部分对吗?
2、第二个图形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吗?有不同意见吗?哦,没有,可我有意见,它明明已经分成了两份,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呢?谁来帮助我解答这个疑问。
3、这个三角形为什么不能用?来表示涂色部分,如果让你把这平均分成两份,你应该从何下手!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听说三(3)班的同学很聪明,孙悟空他很不服气,他想出一道题来考一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他说:我、师傅、猪八戒、沙和尚面前正摆着一块大蛋糕,要想我们四人每人得到的蛋糕一样多,应该怎么分?每人得到这块蛋糕的几分之一?(生答)?
2、板书: 1/4
3、这里有多少个1/4?
4、谁又能帮助这个漂亮的姐姐解决下面的这个问题呢?
5、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6、板书:1/5??? 这里有多少个1/5 呀?
7、不管是分饼干、分蛋糕、分苹果,只要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生齐读)
8、看来大家把分数的知识掌握得不错,下面看你们是不是能以最快的速度报出图片上显示的是几分之一。
9、生活当中的物品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分数,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把伞藏着哪些分数?
(1)我们把这把伞的伞面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就是它的1/8。
(2)这把伞还藏有哪些分数呢?
10、你们想不想自己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分数呢?四人小组根据老师准备好的这些物品来观察讨论、说一说,你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几分之一。
11、除了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你还在什么物品上找到了分数?
?
?
?
?
?
?
?
?
?
?
?
?
?
?
?
?
?
?
?
跟老师读读:二分之一
?
生齐读。
?
?
?
?
?
?
?
?
?
?
?
我们看这些图形的涂色部分的效果都不一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刚才我们把1块饼干看成是一个整体拿来分,现在我们要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那该怎么分呢?(同桌互相说说)谁想好了?
?
?
?
?
?
?
?
?
?
?
?
?
?
?




几分之一
?
?
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
11.26
主 备 人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1.27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
项 目
内 容




知 识
能 力
使学生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过 程
方 法
使学生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想与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教学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看图写分数
2、说说、各表示什么含义?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1、出示例3第一组图、,猜想一下,
那个分数大一些。
?
1、看图写分数
2、说说、各表示什么含义?
?




?
①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在全班集中汇报。教师出示图片重叠比较。
②为什么>?
2、独立比较和的比较大小。在班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提问:为什么<? 请从不同角度多说。
?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4、上面两组数有什么特点?通过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几分之一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再小结。
?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1、完成做一做2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怎样比较的?
指名学生说,再请同位互相说说。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完成后订正。说说怎样比较的?
指名学生说,再请同位互相说说。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怎样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
?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独立折纸,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在全班集中汇报。
独立比较和的比较大小。在班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1、完成做一做2
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并说说怎样比较的?
指名学生说,再请同位互相说说。
2、完成练习二十二的第3题。
学生完成后订正。说说怎样比较的?
指名学生说,再请同位互相说说。
?
板书
设计
?
?
分数的初步认识
?
?
?
?
教学
反思
?
我将动手操作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学习的过程,加强了对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再好,教学环节设计的再恰当,如果没有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那也只是一厢情愿,没有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复备时间
11.29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北大街小学
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例6
课型
新授
课时分配
项目
内??? 容
修改栏

?

?

?

知识
能力
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
过程
方法
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教学、教具
(课件)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评论或修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1、用幻灯片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题主题图:“三年级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请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
学生提出问题
?
?

?
?

?
?

?
?

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
2、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
4、因为8×30﹦240,所以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81×2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2、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开头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是怎么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的?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
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
?
?
学生讨论后交流想法
?
?
练习写约等号了解约等号表示的意思
?
?
?
?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 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
?
?
学生独立计算
?
?
?
?
学生总结自己所学
?




?
分数的初步认识例6
?
?
?




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基于生活,数学的知识本来就来源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