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1)

文档属性

名称 燃烧与灭火(1)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3-28 11: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燃烧与灭火1 预习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号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二)重、难点
1.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难点:通过燃烧条件的比较,了解内因与外因的辨证关系。
二.多媒体使用策略
1.运用原则: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运用环节:a.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b.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探究与活动内容。
三、自主预习,基础巩固
友情提示:
1.阅读课本并借助参考书与相关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2.明白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3.万一火灾发生,学会自救措施。
第一阶段:独学(7分钟)
1.阅读书本P126—127,回答P127的问题,并且完成以下问题:
人们常用什么方法灭火?
1、油在锅里着火 2、油罐车着火
3、楼房着火 4、森林着火
5、酒精灯失火 6、煤气炉着火
2.阅读书本P127,分析、综合、归纳、总结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燃烧的定义。
a.燃烧的条件:1、 2、 3、
三者的关系
b.灭火的原理:1、 2、 3、
三者的关系
c.燃烧的定义:
d.如图,A、B处为白磷,C处为红磷,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烧杯内水的温度不低于70℃。请你预测能燃烧的是 处,不能燃烧的是 处,为什么?如何使之燃烧?
第二阶段:对学(6分钟)
组内一帮一,相互检查并批阅,并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进行交流学习,使其更全面,更准确。
第三阶段:组内合作学习(7分钟)
组长带领把对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学中的疑问进行集中讨论和解决,用红笔纠错或补充。
四.预习展示,精彩不断(7分钟)
1.组长组织,每组选3名同学上黑板竞争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副组长组织余下同学在练习本上展示。
2.组长交错检查并总结展示的学习质量(教师及时纠正和点拨本节中的重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知识深化(15分钟)
友情提示:1.按“独立探究—对学探究—群学探究”的原则,组长组织积极展示。
2.合作探究的题目如下
(1)实验一: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小块棉花,分别蘸取水和酒精,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观察现象;
(2)实验二:
点一支小蜡烛,将其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3)实验三
将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
3.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B.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C.燃烧时一定有火焰产生 D.燃烧时一定有气体放出
2、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C.让车内的乘客集中到车厢后部 D.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3、住宅和商场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水在灭火中的作用是
A.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B.使大火隔绝空气中的氧气
C.降低温度到燃烧物着火点以下 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物质
4、二氧化碳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它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且密度比空气大
B.它能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且能降低该物质的着火点
六.点拨升华,精讲精练(8分钟)
根据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例题突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当堂检测,实现堂堂清(10分钟)
题目见作业纸
【当堂检测】 班级 姓名
化学教师寄语:努力就是光,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在日常生活中,将火柴划燃后将火焰向上竖直火柴,火柴不易燃烧的原因是( )
A.氧气不足 B.没达到着火点
C.火柴的着火点升高 D.空气不足
3、下列情况中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不慎起火,用湿抹布扑灭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着火
4、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中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5、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目的是(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6、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
A.消除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隔绝空气 D.降低着火点
7、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漏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
A.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B.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C.开灯,仔细检查泄漏源
D.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8、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 [ ],
用扇子扇炉火,炉火更旺,其原因是 [ ]
A.空气流动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
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使烛火的温度低于蜡的着火点
C.炉中燃烧物量大,放热多,空气流通不致使炉温降低很多,却使供给的空气增加 D.使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7.不同的可燃物着火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灭火.当前发展较快的一种高效低毒的灭火剂叫“1211”,其化学式为CF2ClBr,命名方法是按C、F、Cl、Br的顺序分别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相应的原子数(末尾的“0”可略去).按此命名原则写出以下3种新型灭火剂的化学式2402________1301________122_____
等级_____时间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