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节《酸和碱的性质(3)》 预习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号
化学老师寄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
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常见的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
2、理解并记忆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2.难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二.多媒体使用策略
1.运用原则: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运用环节:a.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b.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探究与活动内容。
三、自主预习,基础巩固
友情提示:
1.阅读课本并借助参考书与相关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2.从结构的角度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第一阶段:独学(7分钟)
实验探究1: NaOH和Ca(OH)2的物理性质
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颜色、状态
在水中的溶解性
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
其他
俗称
实验探究2 NaOH和Ca(OH)2 的化学性质
生锈铁钉 CuCl2溶液 Na2CO3溶液
加入NaOH 溶液
加入Ca(OH)2溶液
(1)归纳碱的通性:
1、碱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
2、碱与氧化物的反应:举例:
3、碱与酸的反应:举例:
4、碱与盐的反应:举例:
(2)写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盐酸、氯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二氧化碳
盐酸
氯化铜
(3)两种化合物 ,生成 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4)复分解反应的发生是需要一定 的,即有 析出,或有 放出,或有 生成。
第二阶段:对学(6分钟)
组内一帮一,相互检查并批阅,并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进行交流学习,使其更全面,更准确。
第三阶段:组内合作学习(7分钟)
组长带领把对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学中的疑问进行集中讨论和解决,用红笔纠错或补充。
四.预习展示,精彩不断(7分钟)
1.组长组织,每组选3名同学上黑板竞争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副组长组织余下同学在练习本上展示。
2.组长交错检查并总结展示的学习质量(教师及时纠正和点拨本节中的重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知识深化(15分钟)
友情提示:1.按“独立探究—对学探究—群学探究”的原则,组长组织积极展示。2.合作探究的题目
六.点拨升华,精讲精练(8分钟)
根据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例题突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当堂检测,实现堂堂清(10分钟) 题目见作业纸
【当堂检测】 班级 姓名
化学教师寄语:努力就是光,成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就是影。没有光哪儿来影?
1、下列对NaOH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易溶于水,水溶液有腐蚀性和滑腻感
B.固体NaOH容易潮解,易吸收空气中的CO2
C.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与盐酸反应,可制氯化钠
2、下列物质在敞口容器中久置,质量无明显变化的是 (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固体氢氧化钠
3、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氢氧化钠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4、下列物质中能把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分开的是( )
A、食盐水 B、酚酞试液 C、蒸馏水 D、硝酸钾溶液
5、要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分别滴加稀盐酸 B、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C、分别滴加石蕊试液 D、分别滴加氯化铜溶液
6、下列物质中,跟稀硫酸、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都反应的是( )
A、铁粒 B、消石灰 C、氧化铁 D、苛性钠
7、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且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生石灰 D、大理石
8、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钙作用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
A、铁锈 B、氯化铜 C、碳酸钠 D、二氧化碳
9、下列物质能与氢氧化钙反应,但不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氯化铜 C、碳酸钠 D、镁条
10、氢氧化钠不仅吸收空气中的 ,还能与空气中的 发生反应而变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就是检验 的存在,可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 ,有 产生,则证明氢氧化钠已变质,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俗称 ,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也能与 反应,在表面生成一层白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等级_____时间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