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 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终学业质量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
1.本考试设试着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着上一律不
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 150 分钟。试卷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1-5 题)(10 分)
1.按要求填空。(5 分)
(1) ,苒苒物华体。(柳永水《八声甘州》)
(2)营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 ?小雅)》
(3)杜甫《月夜》中,“ , 。”两句借助想象写对妻子的思念。
2.按要求选择。(5 分)
(1) 年“11.11”购物节,小张总是买买买停不下来,奶奶苦口婆心教育她。以下用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由俭入侈易,由奢入俭难 B.省吃餐餐有,省穿日日新
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 D.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倒逼,是一种天然容易不舒适的感受。只有真心意识到, , , , , , ,这次进博
会“倒计时”,仅公开报道的推进会,就有 200 天、150 天、100 天、90 天、80 天、60 天、55 天、30 天、10 天等
各种节点。
①说到做到的重要
②才会由此出发
③结果效果的重要
④走向“实干为要
⑤习惯于甚至是乐于打破舒适区
⑥摆脱空对空
A.③①②⑤⑥④ B.①③②⑤④⑥ C.③①②⑥⑤④ D.①③②⑤⑥④
二、阅读(7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 3-7题。(16 分)
○1 网约车合规化整治在各地不断推进。据报道,近日,上海要求 16 家平台企业在 12 月 31 日前全面清退不符
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并基本实现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和驾驶员合规化。随着不合规网约车被大 清退,巡游
出租车正重新进入网约车平台视野,成为重要的“开垦地”。据了解,目前多家网约车平台都已接入出租车。
○2 统筹传统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的融合,从而促进两个业态都能健康发展,其实是 2015 年《关于深化改
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要求。不过,时隔三年后来看,( )网约车合规
化与传统出租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进展,( )两者真正走向融合发展,还有待进一步突破。此次在网约车合规化
整治加速的背景下,多地巡游出租车开始重新接入网约车平台,不啻为一次新契机。
○3 事实上,早在网约车平台刚诞生不久,一些地方的传统出租车企业也就开始效仿打造自己的出租车网络预约
平台。但由于这些平台都有着严格的区域限制,加之运营 验不足,鲜有成功案例。相对来说,能够接入全国性网
约车平台,既可免除运营成本,还可以借助平台的管理优势,在整合资源的同时,方便乘客并倒逼服务质 的提升。
○4 置于更大的背景下来审视,传统出租车改革,无法回避当前出租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一方面,网络预约
叫车已 越来越成为社会的一种主流选择,来自交通运输部的数据就显示,2017 年全国巡游出租汽车总 仅 139.5
8 万辆,且客运分担率连年下降,传统出租车确实得思考如何在服务方式上满足社会的新需要;另一方面,破除出
租车“份子钱”模式,打造动态调价机制,探索新型的司企分配形式,在现有条件下,也很难完全撇开与网约车的
融合发展,而另起炉灶。
○5 推动出租车领域新老业态的融合发展,出租车接入网约车平台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借鉴和利用网
约车模式目前已 取得的一些运营和管理成果,实现从运营模式到管理模式的真正革新。如上个月,交通部门要求
各网约车平台加强安全管理的投入, 添加一键报警等安全应用,目前传统出租车领域还少有涉及。另外,前不久
召开的“巡游出租汽车改革发展政策研讨会”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巡游车企业借助现代新兴技术实现运营全过程的
监督。这些其实都是传统出租车转型难以绕开的一环。
○6 当然,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发展,( )只是网约车平台与出租车企业的事,( )离不开监管模
式的统筹融合。当前对于网约车的管理,无论在准入门槛,还是服务质 的要求等方面,都大大高于出租车,这在
客观上不利于统一监管和新老业态融合发展,也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漏洞。
○7 如在网约车安全整治加码的 9 月份,全国价格投诉分析报告就显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结果:当月平台共受理
出租车、网约车举报 2713 件,其中网约车类 174 件,环比下降 16.3%,但出租车类则达到了 2539 件,环比上升 2.
1%。这直接说明统一监管标准的重要性。目前这方面已有地方率先作出了尝试,安徽芜湖新修订的网约车细则就全
面取消了缺乏上位法依据的网约车行政许可条件,将网约车与传统巡游车车辆标准拉平,可谓切中了新老业态融合
发展的肯絮。
○8 无论是之于网约车的规范发展,还是传统出租车的改革转型,两者融合都是大势所趋,也是可以预见的多赢
之举。当然,融合发展不是排挤竞争和多样性,而是借助技术优势和统一平台,实现新老业态更充分更公平的竞争,
在此基础上共同提高出租车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的出行福利。在这方面,从网约车平台到出租车企业,
再到监管部门,都应该敞开心怀,转变观念,为新老业态的融合与革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摘自《光明日报》
3.第 1 节中“开垦地”一词在文中的含义是: (2 分)
4.第 2 节与第 6 节空白处的关联词,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即使······但 虽然······但 B、尽管······但 不仅仅······更
C、即使······但 不仅仅······更 D、尽管······但 虽然······但
5.以下各项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出租车接入网约车,既能免除运营成本,又能方便乘客的同时提高服务质 。
B.因为网络预约叫车正成为社会的主流选择,所以传统巡游出租车要改变服务方式。
C.网约平台为了加强安全管理,要求接入平台的传统出租车添加一键报警等安全应用。
D.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发展,可以使两种业态实现更充分更公平的竞争。
6.第 6 节中,作者认为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监管模式的统筹融合,后文是如何对此展开论
证的?(4分)
7.联系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1)内容
(2)结构
(二)阅读下文,完成 8-11 题。(15 分)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1 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整个集市都带着牛栏、
牛奶、牛粪、干草和汗臭的味道,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的酸臭气。
○2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士高纳大爷具有诺曼
底人的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
家门口瞅着他,颇感坍台【注】。他立即将绳头 进罩衫,接着又 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
群中去了。
○3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突然,客店前面的
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背诵起来:“今天早晨,九、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
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
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4 午饭已 用毕,这时,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
坐在餐桌尽头的奥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走一
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5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奥士高纳大爷,”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
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马具商,他看见您捡到了啦。”
○6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这根绳子,您瞧!”
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相信。
○7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了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的请求,大家抄了
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
院,并请求指示。
○8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来。他讲的,大家听
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
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
子的故事。
○9 第二天,午后一时左右,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钞
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
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10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游说,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他整天讲他
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星期天在教堂门口讲。不相识的人,他也拦住讲给人
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
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他好 觉得别人在他背后指指戳戳。
○11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
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大声说:“老滑头,滚开!”然后扭转身就
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越来越感到不安。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
子送回去的。
○12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家里,又羞又恼。愤
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
天都长出一点来, 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
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13他眼看着消瘦下去。将近年底时候,他卧病不起。年初,他含冤死去。临终昏迷时,他还在证明自己是
清白无辜的,一再说:“一根细绳……乡长先生,您瞧,绳子在这儿。”
8.结合 8、10 两节从人物 写角度分析作品是如何刻画奥士高纳形象的?(3分)
9.第 1、2 两段属于环境 写,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10.小说若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4 分)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 12-14 题。(8 分)
临江仙
(五代) 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
○1晴天,君山
○2
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
○3。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
○4下,有路暗相连。
【注】○1 飐:风吹物使其颤动 ○2 君山:湖南岳阳市西南 800 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3 参然:参差不齐的样子。
○4 罗浮山: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2.下列关于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 B.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
C.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 D.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慷慨激昂 B.深沉含蓄 C.清新明丽 D.明快简洁
14.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两句。(4 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 15-20 题。(18 分)
鸿门宴 (节选)
○1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
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
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
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
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
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2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
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
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
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
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
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
哙出。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常以身翼蔽沛公( ) (2)杀人如不能举( )
16.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雨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2分)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A.跟从 B.随从 C.使······跟从 D.指挥
(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A.大王 B.称王 C.封王 D.以······为王
1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8.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2分)
○1 ○2
19.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4 分)
(1) (2)
(3) (4)
20.结合第 2 段的内容分析樊哙人物形象。(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 21-25 题。(13 分)
宝绘堂记 (宋) 轼
○1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
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
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①。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②。
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③。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2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
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桓玄之走舸,王涯之复壁④,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
意之祸也。
○3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
而厚于书⑤,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
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⑥,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4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⑦里,而其被服礼义⑧,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
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①结髦:织毛物 ②锻炼:打铁。③蜡屐:制鞋子。④桓玄打仗时把书画放在战船上不离身,王涯把书
画 在夹墙中怕被人发现。⑤书:书画。⑥百鸟的鸣叫声从耳边掠过。⑦戚:皇亲国戚。⑧被服礼义:牢记并
遵循礼仪。
21.可填入第 1 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 分)
A.哉 B.也 C.乎 D.耳
22.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宝绘堂坐落在驸马都尉王晋卿住宅的东面。
B. 宝绘堂收 了驸马都尉王晋卿喜欢的书画。
C. 轼年少时轻视富贵生死而特别看重书画。
D.驸马都尉王晋卿喜爱诗书也喜欢与人角斗。
23.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3 分)
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A.第 1 段末尾 B.第 2 段末尾 C.第 3 段末尾 D.第 4 段末尾
24.分析第 1 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3分)
25.概述本文的写作思。(4分)
三、写作(70 分)
26.根据以下材料写作。
佛家语:“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是非天天有,不听还是有;是非天天有,看你怎么办?”
看了上面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青浦区 2018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10 分)1.①是处红衰翠 ;②雨雪霏霏;采薇(3)香雾云湿;清辉玉臂寒 2.(1)C(2)A
(-)3-7 题(16 分)
3.网约车平台使用新的运营模式,开始接入巡游出租车。(2 分)
4.B(3 分)(第②节“即使”表示假设性的,然而“网约车合规化与传统出租车改革都取得了一定进展”是事
实,所以答案是“尽管……但”第⑨节语义表示递进)
5.C(3 分)
6.作者首先指出现状,即对网约车的管理要求比出租车高,不利于新老业态的融合发展(1 分)然后以 9 月份
全国价格投诉分析报告为例,指出网约车与出租车在被投诉额的巨大差异(1 分),阐明目前对两种车监管标准的
差异之大(1 分);最后再说安徽芜湖融合了两种车的监管模式,将网约车与传统巡游车辆管理标准拉平,从而促
进了新老业态的融合发展。(1 分)
7.内容:指出网约车的规范发展与传统出租车的改革转型相融合,是大势所趋;同时阐明融合发展并非排挤
竞争,而是借助统一平台,实现新老业态更公平的竞争,增进社会的出行福利。(2 分)
结构:总结全文,呼应题目:是对上文内容的补充分析,增加了文章的辩证性,使议论更全面,逻辑更严密。(2
分)
(二)8-11 题(16 分)
8.(3 分)从动作/语言、心理上对奥士高纳进行 写刻画(答出 2点给 1 分)。主要刻画了奥士高纳大爷爱面
子而又执拗的下层劳动人民形象。(“爱面子而又执拗”/“下层劳动人民”2分)。
9.(4分)为奥士高纳的出场提供了舞台。第 1 段交代了故事的发生地——戈德维尔集市广场,嘈杂、肮
脏,暗示这是底层社会生活的地方。(2分);为奥士高纳的悲剧命运提供了社会背景。(或“埋下伏笔”)
底层人士的“勤俭”导致捡拾“一小段绳子”;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引发更进一步的诬陷;奥士高纳爱面子而引
发的 ”的行为为以后的误会和诬陷创造了条件。(2分)
10.(4 分)观点一: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不合适。
理由①小说通过一根绳子的故事,反映荒唐混乱的世风,揭示重大的社会道德问题,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
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
理由②小说以“绳子”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一根小小的绳子, 写一个老实人的悲剧,故
事娓娓道来,不露痕迹,使精巧、奇特出于自然。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小说的行文线索就不够明晰,情
节衔接就不自然。
理由③小说从现实生活中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把“绳子的故事”作为透视点来窥视大千世界,以小见大,
由点及面反映普遍的社会现实,如果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就不能显示由点及面、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观点二: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合适。
理由①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奥士高纳大爷,他是一位勤俭诚实的老实人,以“老实人的故事”有利于 写小说
的主要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
理由②小说写奥士高纳大爷在赶集路上捡到一根绳子,因而被冤家评告,又受到众人奚落,以致忧郁而死,
主要内容是围绕这个老实人而展开的,以“老实人的故事”为题,可与小说的内容更吻合。
理由③小说通过奥土高纳大爷的悲剧,展示了把诚实厚道,纯朴善良看作违反常理的社会道德观念,以“老
实人的故事”为题,也是与小说的主题相融相符的。
(观点明确 1 分,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恰当 3 分,言之成理即可。能把一条理由讲清楚就可以,不求面面俱到。)
11.(4 分)思考角度:
①只要自己清白,不必向他人多作辩解
②为人品质如何,交给时间验证
③不要诬陷他人
④应相信他人,不要无端不信任
⑤政府应有所作为来纯化人性,提升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选择一点后要结合文章内容和现实做适当阐述
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给分)
(三)12-14 题(8 分)
12.A(2 分)
13.C(2 分)
14.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
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4 分)
(附详细分析,供参考:前句 写秋日天气晴好,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泛着波浪。后句
写处于茫茫洞庭湖中君山极其渺小,似一点凝烟,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如若不是晴天几乎难寻踪迹。由此衬托出
湖的广阔无边。)
(四)15-20 题(17 分)
15.翼: 翅膀一样;举:尽(2 分)
16.(1)C;(2)D(2 分)
17.(4 分)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关键点:
戮力;河;介词结构后置;意)
18.(2 分)①鸿门宴上沛公危在旦夕②危急之时樊哙闯帐救主(主要意思对,关键信息不缺漏,表达较简洁)
19.有项伯的护卫和对项羽的劝说;有项羽的优柔寡断;有樊哙的勇武和有理有据的说辞;有沛公的随机应
变,抓住脱身良机。(3 分)
20.有勇/有谋(结合具体内容阐释。如:勇的表现-闯帐行为、喝酒吃肉的行为、表情、态度等表现;智的表
现-对项羽的说辞与刘邦之前的如出一辙,且振振有词、言之有理,令项羽更加相信刘邦的诚意和善意。)(4 分)
【参考译文】
刘邦第二天早晨带着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到了鸿门,向项王解释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
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但是我自己没有料到能先进入关中,灭掉秦朝,能够在这里又见到将军。
现在有小人的谣言,使您和我发生误会。”项王说:“这是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如果不是这样,我怎么
会这么生气?”项王当天就留下刘邦,和他饮酒。项王、项伯朝东坐,亚父朝南坐。亚父就是范增。刘邦朝北
坐,张良朝西陪侍。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范增起
身,出去召来项庄,说:“君王为人心地不狠。你进去上前为他敬酒,敬酒完毕,请求舞剑,趁机把沛公杀死
在座位上。否则,你们都将被他俘虏!”项庄就进去敬酒。敬完酒,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
可以用来作为娱乐的,请让我舞剑。”项王说:“好。”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 鸟
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找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
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危急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死。”于是樊哙拿着剑,持着盾
牌,冲入军门。持戟交叉守卫军门的卫士想阻止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撞去,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
掀开帷帐朝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王,头发直竖起来,眼角都裂开了。项王握着剑挺起身问:“客人是干什
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王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
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王又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左右就给了他一条未煮熟的猪的前腿。樊哙
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还能喝酒吗?”樊哙说:“我
死都不怕,一杯酒有什么可推辞的?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的人封作王。’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
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
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
有功的人,这只是灭亡了的秦朝的继续罢了。我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项王没有话回答,说:“坐。”
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叫了出来。
(五)21-25 题(13 分)
21.D(1 分)22.D(2 分)23.C(3 分)
24.答案示例:第①段用了引证和例论的方法。作者引老子的话证明圣人不曾废除五色、五音、五味和驰骋
田猎,又列举刘备嵇康阮孚等人都有声色臭味而乐此不疲的事实,论证了“君子可以寓意于物”的观点。
25.(4 分)答案示例:①直言“君子可以寓意于物”,②又言“不可以留意于物”,例证说明留意书画必生祸
患,③陈述 轼年少时过分留意书画的教训,④希望王晋卿不要沉溺于书画,从而远离祸害。
【参考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
小也会很快乐,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即
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
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
略,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制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
但他们终身喜欢而不厌弃。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
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宋孝武帝和王僧
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王涯发展到把书画 在夹墙内,都是
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也曾 喜好这两样东西。家有的都担心失去,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
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丧失自己的本心吗?
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 它,然而被人取走了,也不再感到可惜。就 烟
云从眼前闪过,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岂不愉快的接受,但是一旦消失,也就不再记挂。于是书画二物就常
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虽然是皇亲国戚,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学习《诗》、《书》, 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
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却专心在书画方面,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用来储蓄
全部的书画,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 我年少时的爱好,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
也许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三、写作
审题:“是非”的基本词义:①对与错:正确与谬误②口舌、纠纷、矛盾(社会现象)③评论;褒贬
本材料中所指的意思可以是第②项、第③项,整句话的意思很清楚,“是非”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对之
不听、不管、不顾,可以获得主观上的“清静”,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但是,并不是因为你的不管、不顾“是
非”就消失了。“是非”是一种客观存在、普遍存在,与个人、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都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对之
岂可都熟视无睹。于是就需要好好思考如何面对“是非”的问题。
对这个材料,首先关注的是“是非”要不要管。其次关注的是对“是非”的判断。有些要管,有些可以不管,
但关键是考虑“是非”的性质、大小、轻重、影响等的判断。总之不可一概而论。
附:【诗歌赏析】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
蕴含凄凉之意,深得咏史之味。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境有人情。“万
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 写的洞庭
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
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
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幻境。真境
固然歌颂了山河壮阔,幻境,又为这壮阔着上了奇丽色彩。真真幻幻,虚虚实实,共同构成这阔大的意境,衬托出
词人阔大的襟怀。
此词在语言运用上,祟尚自然平易,“甚蕴藉有情致”(郑振铎语),给人一种清新明丽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