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桂林山水
R·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甲天下!
陈淼(1927—1981),辽宁大连人。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历任全国文协创作员、中国作家协会秘书室主任、鞍山市文联副主席等职。
主要作品:散文集《早晨集》《春雨集》,中篇小说《劳动姻缘》,短篇集《炼钢工人》《红榜的故事》,话剧剧本《红旗歌》(与人合作)等。
桂林山水:桂林一带诸山平地拔起,奇峰罗列,形象万千。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像玉带般旋绕城区。桂林的阳朔沿江一带,群山峭拔,绿水迂回,构成长达百里的美丽图画。
独秀峰
漓江
象鼻山
月亮山
波澜壮阔 无暇 攀登 峰峦
泰山 骆驼 罗列 屏障
兀立 连绵不断 翡翠
认读生字
lán
xiá
pān
luán
luò tuó
tài
zhànɡ
luó
wù
mián
fěi
似
( )似乎
( )似的
卷
( )卷曲
( )试卷
sì
shì
juǎn
juàn
多音字
词语解释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
【连绵不断】指山脉、河流连接不断。
【无瑕】没有瑕疵,比喻没有缺点或污点。
【水平如镜】比喻风平浪静,如镜子一样平静。
【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巨大。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奇峰罗列】指各种各样的奇特山峰散开地排列着。
【形态万千】有各种形态的。形容容貌、姿态各方面都很美。
【危峰兀立】山峰笔直地挺立,感觉很危险的样子,形容山势险峻。
桂林山水甲天下
甲:第一
甲天下:天下第一
释义: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想一想:这样开篇的用意是什么?
总领全文。一个“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丽之景堪称天下第一。开篇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甲
全文是从 方面来介绍桂林山水,是从哪两方面介绍呢?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具体写呢?
水
山
第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两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看见过( )的大海,玩赏过( )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
思考:作者要写的是漓江的水,为什么一开始却写大海和西湖呢?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写出了大海和西湖的美,“却从没看见过”说明漓江的水既不同于大海,也不同于西湖,它拥有的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美。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你知道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吗?
作者运用排比、比喻,分别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感觉不到”江水流动,表明水“静”。“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可见水“清”。把江水比作“无瑕的翡翠”,写出了水“绿”。由于水清、水绿,映入作者眼帘的漓江水似乎是一块纯粹的碧玉。
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思考: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写只有看到水纹才感受到船在前进?
人在船上看到水纹才感觉到船在前进,一个“才”字突出了水的清、静。
才
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主要写 。句子中把 比作 、 、 。
桂林山的奇
老人
巨象
骆驼
山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这句话主要写 。句子中把 比作 、 。
桂林山的秀
山
屏障
竹笋
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作者运用 、 ,“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写出了山的 ,“色彩明丽”写出了山的 ,“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直接写出了山的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是通过 突出了山的“险”。
排比
比喻
“奇”
“秀”
“险”
感觉
漓江的水
桂林的山
1.课文的第二段用 和 来跟漓江的水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 、 、 的特点。课文第三段又用 和 跟桂林的山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山 、 、 的特点。
2.作者在介绍这些特点时都用了 句式。
1.课文的第二段用大海和西湖来跟漓江的水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课文第三段又用泰山和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较,是为了突出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2.作者在介绍这些特点时都用了排比句式。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
山间绿树红花,
江上竹筏小舟,
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诗句收尾?
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诗句收尾,既画龙点睛地概括全文,又与文章首句“甲天下”遥相呼应。全文脉络清晰,起承转合,自然流畅,给人以美的享受。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一句话独立成段,这句话把桂林的山和漓江的水结合起来,描绘了山水交相辉映,空中云雾、山间绿树红花、水中竹筏小舟点缀在其中,共同组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山水画。这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原因。最后引用诗句点明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和乐趣,表明桂林山水确实“甲天下”,与文章开头相呼应。
总起:
分述
总结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静 清 绿
山:奇 秀 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热爱祖国山河
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桂林的山真 啊,
这棵老槐树真 啊,
妈妈买来的西瓜真 啊,
1.背诵课文。
2.观赏一处风景,注意仔细观察它的特点,然后写下几段话,最好能用上本课的一些优美的词语。
1.课文写得真美!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还要把课文背下来。
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而贯穿于美景、美文之中的是作者被祖国壮丽山河的美激荡起来的情感。因此,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 课后习题解答 *
要想声情并茂地读好课文,主要方法是多读,并在读的过程中想象课文所描述的情景,进而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再跟随作者游览,一起观赏桂林山水的美景。朗读时注意抓住一些重点词句,比如:讲漓江水、桂林山特点的几个句子,如果把“真静、真清、真绿、真奇、真秀、真险”等加以强调,就可以突出桂林山水的特点。
背诵指导:
在课文读熟的基础上再练习背诵。根据本课的特点,一边想象一边背诵,并注意第二、三自然段中结构相似的句子。
背诵结构提示:
第一自然段:桂林山水甲天下——乘着木船——来观赏——
第二自然段:我看见过——大海——西湖——却从没看见过——静、清、绿——
第三自然段:我攀登过——泰山——香山——却从没看见过——奇、秀、险——
第四自然段:这样——这样——这样——这样——再加上——真是——
2.我们来认真读读课文最后一段,再联系上文,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参考答案:
漓江的水静、清、绿,具有独特的美。桂林一带的山奇、秀、险,也同样具有独特的美。就是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水中有山,山中有水,山水交融,一片诗情画意。不仅如此,还有其他景物的点缀,“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自上而下,无处不美。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真的如同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太美了。
3.我把课文第二自然段抄了下来,你抄了哪些?
提示:
第二自然段综合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语言优美又有节奏。这样的句子要进行摘抄和背诵,丰富语言的积累。与之相同的是第三自然段写山的句子,第四自然段写山水交融的句子,也可以抄写、背诵。
【注释】①浓:指色彩很深很重。
②碧:青绿色。
③晶莹:光亮而透明。
【赏析】这首诗歌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及连续反问的形式,展示了漓江水清澈、碧绿、轻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链接
浓碧(教材P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