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海水晒盐(2)》 预习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别 组号
化学老师寄语: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
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的。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二)重、难点
1.重点:a、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作用。b、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2.难点: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条件。
二.多媒体使用策略
1.运用原则: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
2.运用环节:a.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
b.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探究与活动内容。
三、自主预习,基础巩固
友情提示:
1.阅读课本并借助参考书与相关资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2.从结构的角度认识酸的化学性质。
第一阶段:独学(7分钟)
[问题1]:1.食盐水在水中的溶解为什么会达到“饱和”呢?
2.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试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限量?
[探究1]:溶质种类的影响
[探究2]:温度的影响
[问题2]:化学上通常用什么来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呢?
[活动天地2-1]:认识溶解度
通过看书P41,你能自己说出什么是固体的溶解度吗?
[小结]:溶解度:
[活动天地2-2]:绘制溶解度曲线
通过溶解度曲线你能获取那些化学信息?
[小结]:(1) (2)
(3)
[问题3]: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1、内因:
2、外因:
[问题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如何?
[问题5]:结晶的方法除了蒸发结晶外,你认为还有什么方法?这些方法在使用范围上的区别?
第二阶段:对学(6分钟)
组内一帮一,相互检查并批阅,并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进行交流学习,使其更全面,更准确。
第三阶段:组内合作学习(7分钟)
组长带领把对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学中的疑问进行集中讨论和解决,用红笔纠错或补充。
四.预习展示,精彩不断(7分钟)
1.组长组织,每组选3名同学上黑板竞争展示“自主预习”的内容,副组长组织余下同学在练习本上展示。
2.组长交错检查并总结展示的学习质量(教师及时纠正和点拨本节中的重要内容)。
五.合作探究,知识深化(15分钟)
友情提示:1.按“独立探究—对学探究—群学探究”的原则,组长组织积极展示。2.合作探究。
六.点拨升华,精讲精练(8分钟)
根据学生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简明扼要的语言和例题突破,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七.当堂检测,实现堂堂清(10分钟) 题目见作业纸
化学老师寄语: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海水晒盐1》当堂测试
班级 小组 姓名
1、溶解度是指: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g溶剂(通常为水)中,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2、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有: 、 、 。
3、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表示
。
4、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把10g食盐溶解在50g水中,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若再加入10g食盐,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5、为了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加入大量硝酸钾固体 B、升高温度
C、加入大量水 D、降低温度
6、10℃时,20g水中溶解了2g甲物质,正好形成饱和溶液;5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乙物质25g。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比较
7、已知:氯化氨在50℃时的溶解度为50g,则在50℃时氯化氨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比为( )
A、1:1 B、1:2 C、1:3 D、1:4
8、在20℃时,3g某物质溶于200g水中,恰好成为饱和溶液,则该物质属于(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9、已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把一定量5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30℃时,肯定不变的是( )
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剂的质量
10、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c一定是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C、p点表示在t1℃,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至t1℃,a、b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
1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主要是 ,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情况: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 如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 。
等级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