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明朝的灭亡》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本课(明朝的灭亡)为《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中的一课。本课总共分为三个子目: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学情分析】
本课所针对对象为初一学生,其心理特质是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明显,有激情易冲动,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其仍较为缺乏纵向的历史时间意识,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内容与单元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为学生架起时间框架,厘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史料的解读,认识明朝后期统治朝政腐败与社会动荡,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与从材料获取信息的关键能力;
通过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歌谣等,认识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明朝及满清入主中原,培养时空观念等学科素养;
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认识并感悟,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客观辩证的原则来看待,从而培养唯物史观以及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及满清入主中原。
·难点:通过明朝的灭亡认识处理好“君民关系”在国家统治中的重要性,同时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以唐太宗“君,舟也;民,水也”(摘自《贞观政要》)导入,引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核心观念,自然过渡到“明朝中后期是如何处理这对关系的,对于后来明朝的发展又有何影响?”,切入本课课题——明朝的灭亡。
解读文本材料,思考问题。
用所学过的知识提炼本课核心,自然过渡,加强学生印象。
新课
讲授
步骤一: 明朝中后期的统治
师:有明一代历经十六任皇帝,自勤恳勤政的明太祖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后,明朝中后期历任皇帝的统治如何?
【漫画图组】明中后期的皇帝们
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认识明中后期的统治情况。
【图组】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
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认识朝政腐败的情况。
观察漫画土族,思考并回答问题:
1、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2、中央大臣各自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通过漫画图组的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培养自主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步骤二:
【浑水积酿:朝政腐败引动荡】
过渡:统治者与中央政府不是沉迷享乐便是争权夺利,那么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的生活情况又如何?
【展示绘画】明《流民图》(局部)
引导学生观察画作,介绍画作背景,通过画中人物形象的解读,感受水墨之下明朝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绝望形状。
总结:此明朝中后期阶级矛盾尖锐。
观看图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明中后期因朝政腐败,各地起义纷纷,百姓流离失所。
阅读材料,总结提炼材料信息。
通过形象的绘画作品来解读明朝中后期广大人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中的绝望形状,认识明末农民起义的背景,培养从史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与历史解释素养。
步骤三:
过渡:面对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中央政府是否采取积极措施来缓解?
【展示两则材料】
1、《豫变纪略》
2、《陕西通志》卷八六
引导学生思考此时朝政腐败加派赋税、天灾大旱激化矛盾——失民心。
【比喻】恶性循环。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情景扮演,从明朝中后期广大百姓的角度出发,思考农民的出路——起义斗争。
让学生从明中后期广大农民百姓的角度出发,身临其境,情境扮演。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以及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步骤四:
【伏水翻涌:农民起义得拥护】
灾难深重的农民纷纷起义反抗朝廷统治,其中李自成的队伍成为主力军。
【展示图片及资料】
1、《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2、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硬闯王”等。
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李自成起义迅速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
通过观察《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梳理归纳起义军进军路线。
思考并回答问题:
农民对李自成队伍持欢迎态度;因其提出“均田免赋”口号,抓住民心。
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李自成起义得到人民拥护的重要原因,同时升华本课主题——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步骤五:
【覆水难收:大明悲歌遗余响】
1644年,三个政权并立,最终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辨析】末代皇帝与亡国之君
过渡:然而,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存在不到短短四个多月也失败了,这跟另一个政权的兴起有关——满清。
回顾前文所学,厘清知识点,认识明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自主概括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学会客观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
步骤六:
【潮水激荡:满清入主中原】
【展示地图】满洲兴起
溯源:历史上的女真族
梳理满洲兴起的线索:
努尔哈赤-后金;皇太极-清。
【视频】八旗制度
回顾之前所学内容,认识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地图认识满洲的兴起,培养时空观念。
步骤七:
【学子纵横谈】
引导学生通过回顾所学内容,认识明朝灭亡的史实及原因,并升华本课核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回顾所学内容,认识农民起义推翻明朝,认识民心是统治稳固的根基。
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培养,认识明朝灭亡的原因。
课后
余思
请从所学明朝灭亡的历史中,提取一个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课后余思,加强对本课的认识。
加强对本课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记忆本课。
【板书设计】
第16课 明朝的灭亡
初中历史《明朝的灭亡》教学资源与素材
课后余思
请从所学明朝灭亡的历史中,提取一个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观点,并加以论述。
牛刀小试
1.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政治腐败
C.天灾人祸 D.满清强大
2.李自成起义提出的口号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C.均田免赋
D.大楚兴,陈胜王
3.李自成起义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 B.大顺
C.大齐 D.大蜀
4.他是明朝最后一个帝王,北京煤山的歪脖树见证了他的死亡,他是(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崇祯帝 D.努尔哈赤
5.如图是明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③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
A.明朝建立 B.明成祖迁都北京
C.戚继光抗倭 D.明朝灭亡
课件15张PPT。 君,舟也;民,水也。
——唐太宗《贞观政要》明武宗之豹房
尚武爱玩乐
(第10位皇帝)明神宗 不爱上朝
(第13位皇帝)明熹宗 喜好木工
(第15位皇帝)明宣宗
好斗蟋蟀
(第5位皇帝)明世宗 好炼丹
(第11位皇帝)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明中后期……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明代《流民图》浑水积酿:朝政腐败引动荡民众苦楚
流离失所阶级矛盾尖锐阶级矛盾尖锐浑水积酿:朝政腐败引动荡材料一 (明朝末年)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黄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白骨青磷,夜夜常闻鬼哭。
——《豫变纪略》加派赋税 材料二 《陕西通志》记载1628年陕西北部遭受旱灾后的情形: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天灾大旱弄钱剿匪贫民变匪继续弄钱继续变匪恶性循环?民心伏水翻涌:农民起义得拥护李自成陕北起义进军中原
均田免赋攻克西安
1643 建立大顺牧羊-士兵-闯将-闯王伏水翻涌:农民起义得拥护均田免赋吃着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 金江山,银江山,
闯王江山不纳绢 杀牛羊,备酒浆,
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 严明军纪
救济贫民民心覆水难收:大明悲歌遗余响1644年,明朝末帝崇祯上吊自尽。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出征、南迁、勤王河辽鸭绿江明朝鲜渤海京师(北京)沈阳(盛京)赫图阿拉萨尔浒山海关宁远兴城新宾明代辽东边墙清满洲兴起努尔哈赤皇太极八旗制度历史溯源?潮水激荡:满清入主翻新篇山海关吴三桂清军入关学子纵横谈 君,舟也;民,水也。
——唐太宗《贞观政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课后余思 请从所学明朝灭亡的历史中,提取一个关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观点,并加以论述。清朝满八旗盔甲复原图知识拓展清朝满八旗图知识拓展朝政腐败
社会动荡明末
农民战争满清
入主中原李自成起义
1643,大顺(西安)人祸
天灾1644
明朝灭亡第17课 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