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七 青藏地区(解析卷)
知识结构图
2018年各地真题分类汇编
目 录
1. 考点六十一 区域概况
2. 考点六十二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开发)
考点六十一 区域概况
一、选择题
【2018·宜昌】13. 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内蒙古高原
B. 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三河马
C. 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小麦种植
D. 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2018·恩施】读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图3),回答5~6题。
5.图中铁路线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 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2018·娄底】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回答43——44题。
43.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蒙古族 D.藏族
44.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地③云贵高原④青藏高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8·扬州】(6分)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位于青藏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如图为“青藏地区简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关于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河湖稀少②种植业发达,铁路网稠密③太阳能资源丰富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 )
A.珠江、长江、雅鲁藏布江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C.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30.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水源污染 B.禁止滥捕滥猎C.增加木材蓄积量D.保护生态环境
二、综合题
【2018·福建】30.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图13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与自然保护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 (地形区),其南部的山脉甲是 。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
(2)西藏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 ,气候 。
(3)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 类型,该保护区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_ 。
【2018·烟台】31.烟台市的小明暑假期间参加了“青海湖生态之旅”夏令营活动.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帮助小明回答问题。(12分)
一、出发前的准备
(1)小明要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他找到了上图,发现青海湖位于( )(单项选择))(2分)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根据青海湖的环境特点,说出小明旅行时应该准备哪些物品.(写出两点即可)(2分)
二、青海湖之行
(3)小明来到青海湖后,发现当地日出时间比烟台晚。对此现象小明做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单项选择)(2分)
A.与两地经度不同有关 B.与两地纬度不同有关
C.与两地海拔不同有关 D.与两地气候不同有关
(4)小明看到青海湖周围有的草场上牛羊成群,有的草场却被围了祥来,严禁放牧。请你说出这些草场严禁放牧的原因。(2分)
(5)小明听说湟鱼是青海湖的特产,想要品尝,却被告知目前青海湖的野生生物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湟鱼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动物。针对目前湟鱼数量减少的现状: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分).
三、感悟提升
(6)通过考察,小明对青海湖的环境及生态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该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分)
A.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B.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放松
C.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保护的意义不大 D.因地制宜就是要最大力度开发当地资源
【2018·随州】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它起于成都市,向西抵达拉萨, 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行至拉萨的动车组列车仅需13个小时。
材料二 图1是青藏地区略图,图2分别是成都市和武汉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读图1,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沿途经过A 山脉。(1分)
(2)读图1,三江源白然保护区主要位于青海省南部, “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 , 它们源头最初的补给水源是 。(2分)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阶梯,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青藏地区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所以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带。(3分)
(4)川藏铁路的起点成都市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武汉市纬度相差不大,读图2,它们都是 (气候类型),冬季平均气温相对较高的是 (成都市/武汉市),主要原因是 。(3分)
【2018·保定】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建成后,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图8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
(1)川藏铁路西段位于 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东段经过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中段穿越
山脉,横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
(2)川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主要原因是 。
(3)拉萨市位于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米,因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但夏无酷暑,原因是 。拉萨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 。
(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气候特征是 ;成都平原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农业发达,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等。
【2018·北京】42. (15分)雪域高原科考行
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区域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年8月19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图18为青藏地区简图,图19为青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0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 ,途经的格尔木位于_ 盆地。青藏铁路多蜿蜒在海拔3000米_ (以上/以下)。(3分)
(2)读图18,青藏铁路沿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 _、 _。除此之外,青藏地区还有耕地和 _(土地利用类型),后者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的 _(方位)。(4分)
科考队员发现,自1970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3)图20中色林错流域内的河流 _(汇入色林错/自色林错流出),属于 _(外流河/内流河)。(2分)
(4)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2分)
(5)色林错流域的环境变化 _。(双项选择)(2分)
A.会导致青藏地区高山海拔上升B.使得青藏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增加
C.短期内促进本区域农牧业发展D.若长期持续将导致当地生态恶化
科考启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科考启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6)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至少答出两点)(2分)
考点六十二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开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十七 青藏地区(解析卷)
知识结构图
2018年各地真题分类汇编
目 录
1. 考点六十一 区域概况
2. 考点六十二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开发)
考点六十一 区域概况
一、选择题
【2018·宜昌】13. 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内蒙古高原
B. 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三河马
C. 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小麦种植
D. 本区的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答案】D
【解析】关于青藏地区的描述,本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里有全国重要的牧区,主要牲畜有牦牛,三河牛和三河马是内蒙古牧区的优良畜种;这里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藏民大多从事畜牧业和青稞种植;本区气候寒冷,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故选D。
【2018·恩施】读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图3),回答5~6题。
5.图中铁路线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 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A.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答案】5. A 6. A
【解析】
5. 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可以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促进汉族和藏族之间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有利于巩固国防安全,方便了东部和青藏地区的经济交流和发展等。但是不利于改善青藏地区的环境。所以正确的是A。
点睛:该题考查青藏地区的农业和牧业。读图分析即可。
【2018·娄底】正在修建的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回答43——44题。
43.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维吾尔族 B.哈萨克族 C.蒙古族 D.藏族
44.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①四川盆地②横断山地③云贵高原④青藏高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DD
43.【分析】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拐向)白玉县﹣江达县﹣昌都﹣(拐向)邦达镇、林芝、山南,最终到达到西藏首府拉萨,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开行的动车组列车仅需十余个小时。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到达西藏首府拉萨,沿线地区生活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
故选:D。
44. 【分析】川藏铁路起于四川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拐向)白玉县﹣江达县﹣昌都﹣(拐向)邦达镇、林芝、山南,最终到达到西藏首府拉萨,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开行的动车组列车仅需十余个小时。
【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川藏铁路跨越的地形区有四川盆地、横断山区、青藏高原。依据题意。
故选:D。
【2018·扬州】(6分)青藏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位于青藏腹地的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如图为“青藏地区简图”,读图完成28﹣30题。
28.关于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地势低平,河湖稀少②种植业发达,铁路网稠密③太阳能资源丰富④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 )
A.珠江、长江、雅鲁藏布江 B.黄河、长江、塔里木河
C.珠江、黄河、雅鲁藏布江 D.黄河、长江、澜沧江
30.我国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 )
A.防止水源污染 B.禁止滥捕滥猎C.增加木材蓄积量D.保护生态环境
【答案】CDD
28. 【分析】青藏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的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25%, 人口仅占全国总数的1%左右。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解答】解:①青藏地区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区域,也是我国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地区,也是世 界上最大的高原湖泊群分布区。故不符合题意;②青藏地区气候高寒,种植业欠发达,交通以公路运输为主。故不符合题意;③青藏高原被喻为“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太阳能资源丰 富。故符合题意;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高原上峰峦绵延,山势雄浑,山脉间多起伏平缓的盆地和谷地。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故符合题意。
故选:C。
29. 【分析】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的三江源地区。
【解答】解: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我国黄河、长江、澜沧江都发源于此,因此有“中华水塔”的美称,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专门设立了三 江源自然保护区。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像藏羚羊、雪豹、野驴等。
故选:D。
30. 【分析】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已经恶化,野生动物急剧减少,为了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2000 年 8 月,我国建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它位于青藏高原上。
【解答】解:青海省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保护生态环境,该地区的珍惜动物有藏羚羊等。
故选:D。
二、综合题
【2018·福建】30.西藏自治区目前建有多处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高原脆弱的生态系统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图13示意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分布与自然保护区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 (地形区),其南部的山脉甲是 。西藏自治区的行政中心是 。
(2)西藏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 ,气候 。
(3)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4)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 类型,该保护区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_ 。
【答案】30.(10分) (1)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山脉 拉萨 (2)高寒 较低 较温暖 (3)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地形 (4)荒漠生态 干旱、半干旱地区
【解析】解:(1)西藏自治区主要位于青藏高原,行政中心是拉萨,其南部的山脉甲是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
(2)西藏自治区突出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该区人口、城市集中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区,主要的原因是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候较温暖。
(3)西藏自治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东南部等降水量线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该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4)西藏自治区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属于荒漠生态类型,该保护区所处的干湿地区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
故答案为:(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拉萨;(2)高寒;雅鲁藏布江;较低;较温暖;(3)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减少;地形;(4)荒漠生态;干旱、半干旱地区。
【2018·烟台】31.烟台市的小明暑假期间参加了“青海湖生态之旅”夏令营活动.结合你所学过的知识,帮助小明回答问题。(12分)
一、出发前的准备
(1)小明要了解青海湖的自然环境特点,他找到了上图,发现青海湖位于( )(单项选择))(2分)
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根据青海湖的环境特点,说出小明旅行时应该准备哪些物品.(写出两点即可)(2分)
二、青海湖之行
(3)小明来到青海湖后,发现当地日出时间比烟台晚。对此现象小明做出的推测,合理的是
(单项选择)(2分)
A.与两地经度不同有关 B.与两地纬度不同有关
C.与两地海拔不同有关 D.与两地气候不同有关
(4)小明看到青海湖周围有的草场上牛羊成群,有的草场却被围了祥来,严禁放牧。请你说出这些草场严禁放牧的原因。(2分)
(5)小明听说湟鱼是青海湖的特产,想要品尝,却被告知目前青海湖的野生生物数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湟鱼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动物。针对目前湟鱼数量减少的现状:你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2分).
三、感悟提升
(6)通过考察,小明对青海湖的环境及生态状况有了新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双项选择。该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2分)
A.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B.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放松
C.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保护的意义不大 D.因地制宜就是要最大力度开发当地资源
【答案】31.(12分)(1)D(2分) (2)防晒霜 遮阳帽??墨镜 氧气袋(一个要点1分,共2分。其它说法合理也可给分) (2分)??(3)A(2分)??(4)@保护草场资源,避免过度放牧,使草原得到养息?②可以遏制草原退化沙化③青海湖草场生态脆弱,一旦破坏难以恢复(任一要点即可给2分,其他说法合理酌情给分)(2分)??(5)禁止捕捞??封湖育鱼??休渔制度(任一要点即可给2分,还有其它说法,如人工育苗、流放鱼苗等也可给分)(2分)??(6)AB(2分)
【解析】本题考查青藏地区。第(1)题,读图可知,青海湖位于青藏地区。第(2)题,青藏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考虑到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需要准备氧气袋、御寒的衣物等。第(3)题,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烟台位置靠东,日出时间早。第(4)题,青海湖很多牧场由于过度放牧,乱采滥挖,导致高原牧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为保护草场很多牧场严禁放牧。第(5)题,为保护青海湖生物的多样性。我国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立法保护生物;实施退耕还草、休牧育草、全面禁猎等措施,为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地;封湖育鱼,增加湟鱼的数量等。第(6)题,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不能放松;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因地制宜是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最大力度开发当地资源会破坏生态平衡。
【2018·随州】3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 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已经开工,它起于成都市,向西抵达拉萨, 全长1629千米,建成后从成都行至拉萨的动车组列车仅需13个小时。
材料二 图1是青藏地区略图,图2分别是成都市和武汉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读图1,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沿途经过A 山脉。(1分)
(2)读图1,三江源白然保护区主要位于青海省南部, “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 , 它们源头最初的补给水源是 。(2分)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 阶梯,在发展种植业的过程中,青藏地区不利的气候条件是 ,所以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带。(3分)
(4)川藏铁路的起点成都市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武汉市纬度相差不大,读图2,它们都是 (气候类型),冬季平均气温相对较高的是 (成都市/武汉市),主要原因是 。(3分)
【答案】30.(每空1分,共9分)
(1)横断(2)澜沧江 雪山和冰川融水(意思相近可得分)(3)一 热量不足(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河谷(湟水谷地和雅鲁布江谷地)(4)亚热带季风气候 成都市 第三空 答法1:成都市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意思相近可得分)答法2:武汉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没有高大山脉,冬季风和寒潮可以长驱南下。(意思相近可得分)
【解析】解:(1)读图1,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沿途经过A横断山脉。
(2)读图1,三江源中的“三江”指的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它们源头位于青海省,最初的补给水源是冰雪融水。
(3)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对农业的影响不利的气候条件是热量不足,所以该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如湟水谷地和雅鲁藏布江谷地。
(4)川藏铁路的起点成都市与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武汉市纬度相差不大,从图2来看,它们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平均气温相对较高的是成都市,主要原因是成都市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
故答案为:(1)横断;
(2)澜沧江;冰雪 |融水;
(3)一;热量不足;河谷;
(4)亚热带季风气候;成都市;成都市北部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和减弱作用。
【2018·保定】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
川藏铁路连接成都和拉萨,途经康定、林芝,全长1629千米,计划2026年全线通车。建成后,铁路建成后,从成都到拉萨坐火车仅需13个小时左右。图8为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
(1)川藏铁路西段位于 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东段经过四川盆地,平均海拔在500米左右,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中段穿越
山脉,横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
(2)川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主要原因是 。
(3)拉萨市位于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米,因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但夏无酷暑,原因是 。拉萨河河谷平原是西藏粮食主要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 。
(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气候特征是 ;成都平原自古有 “天府之国” 的美誉,农业发达,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等。
【答案】16.(8分)(1)青藏 横断(2)地势起伏很大(或地形起伏很大,或穿越大江大河,或穿越横断山脉,或跨越地势两级阶梯); 多地质灾害(或多地震,或多滑坡、泥石流)。(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3)海拔高(或地势高) 青稞(或小麦)(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热充足(或降水丰富,或热量充足);水源充足。(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1)川藏铁路西段位于青藏高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东段经过四川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中段穿越横断山脉,横跨金沙江等大江大河。
(2)川藏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铁路,主要原因是地势起伏大、穿越大江大河、穿越横断山脉、跨越地势两级阶梯,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拉萨市因日照充足,有“日光城”之称,但夏无酷暑,原因是海拔高、气温低。拉萨河谷平原是西藏粮食主产区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是青稞。
(4)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农业发达,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水源充足。
故答案为:
(1)青藏;横断;
(2)地势起伏大、穿越大江大河、穿越横断山脉、跨越地势两级阶梯,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海拔高、气温低;青稞;
(4)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热量充足,水源充足。
【2018·北京】42. (15分)雪域高原科考行
科学考察是人类认识区域环境的重要途径。2017年8月19日,我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拉萨启动。图18为青藏地区简图,图19为青藏铁路沿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图20为色林错流域示意图。依据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青藏铁路的走向大致是_ ,途经的格尔木位于_ 盆地。青藏铁路多蜿蜒在海拔3000米_ (以上/以下)。(3分)
(2)读图18,青藏铁路沿线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有 _、 _。除此之外,青藏地区还有耕地和 _(土地利用类型),后者主要分布在青藏地区的 _(方位)。(4分)
科考队员发现,自1970年以来,青藏地区的色林错面积不断增大。
(3)图20中色林错流域内的河流 _(汇入色林错/自色林错流出),属于 _(外流河/内流河)。(2分)
(4)在下面框图内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反映色林错湖泊面积的变化过程。(2分)
(5)色林错流域的环境变化 _。(双项选择)(2分)
A.会导致青藏地区高山海拔上升B.使得青藏地区冰川面积持续增加
C.短期内促进本区域农牧业发展D.若长期持续将导致当地生态恶化
科考启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科考启动当天,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指出,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
(6)从“亚洲水塔”“地球第三极”“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视角进行解释。(至少答出两点)(2分)
【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 柴达木 以上(2)草地 荒漠石山 ? 林地 ?东南(3)汇入 ?内流河(4)融化 ?增加(5)C、D (短期冰山融化,导致河流和湖泊水量增加,有利于农牧业发展,但长期发展下去,冰山消融过度,会带来生态环境的极度恶化)。(6)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河的发源地;是除南北两极纬度高,气候寒冷之外,因为世界屋脊,海拔高,气温较低,冰川广布的第三极;这里为众多的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并对西部荒漠化的扩张具有阻挡作用;这里的藏族人民,信仰藏传佛教,有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
考点六十二 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及开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