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件(2课时,24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课件(2课时,24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1-15 11:41:18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
会选择一本书。” ——尤安?艾肯(英国) 尤安·艾肯(1924~2004),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女作家,出版过92本小说以及大量的诗歌与短文。曾获英国《卫报》小说奖,《夜晚落下》获得美国艾伦奖。主要作品有《威洛比的狼追捕》《黑心》《那个耳语山》。
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的话。3 走遍天下书为侣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引导学生弄清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友的理由。
课时目标(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听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
2、再读课文,同桌之间相互提问课后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词。
3、全班齐读生词,师指导难写字并正音。
侣娱盒豫 趟诵零编某生字lǚ yúhé yù(伴侣)
(僧侣)(娱乐)
(文娱)(盒子)
(纸盒)(犹豫)
(不豫)tàngsònglíngbiānmǒu(一趟)
(赶趟)(背诵)
(诵读)(零分)
(零点)(编织)
(采编)(某人)
(某些)生词 伴侣 娱乐 一盒 一趟 背诵
编下去 某种 零件 毫不犹豫 lǚ yú yì hé yí tàng bèi sòng biān mǒu líng yóu yù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想一想: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那么,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
3、作者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的?
重点研读,了解原因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5自然段,想想: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本书作为环游世界的伴侣?你有什么感受?
1)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2)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
3)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 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而巧妙地说明了一本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我会懂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正因为书像朋友、书像家,所以在旅行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
我会选择一本书。
当听到有人感叹时,我的回答仍旧是——
是的,我愿意读上一百遍,我愿意读到能背诵的程度。
那是因为——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我会读 一本你喜欢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我会写方便,随心所欲,想读就读。书已读过多遍,了解并熟悉。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书浓郁的情感。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________________,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一艘载着你驶向成功彼岸的船名家名言1.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
2.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3. 但患不读书,不患读书无所用。 ——朱舜水
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1、引导学生弄清作者走遍天下以书为友的方法;
2、体会作者酷爱读书的情感;
3、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课时目标(第二课时)深入研读,领悟方法 默读6、7自然段。思考:
1、作者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书的?
(用“首先……然后……最后……”句式作答)
2、从这“一遍又一遍地读”,你感受到什么?
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段,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 ······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思考——续编——品味——收集、整理 ——想象······ 读书不要浅尝辄止,要从多角度反复读,要在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把书中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我会悟拓展补充,了解方法茅盾的“三式”读书:
第一遍,鸟瞰式;
第二遍,精读式;
第三遍,消化式。
马克思读书“三字秘诀”:
博(博览群书);
记(折书角、划线、做记号)
读(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悟读结尾,深化情感 齐读第八自然段,体悟:
作者为什么说“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我会悟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因为每个人的阅历不同,读书的方式、方法不同,所以即使是读同一本书,感受和收获也会各不相同,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倡导用自己的方式阅读,将一本书读透,读书要有独到的见解,这样才能将书中的只是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补充阅读 结合《走遍天下书为侣》和《煮书》,联系自己的平时读书心得和经验,也可以联系名人读书的故事来谈谈对读书的看法。
(最好用上“首先……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学生总结自己的读书心得和经验,或从作者的介绍中总结收获。)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然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既能体会文章情感,又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资料链接 自由读《神奇的书》,想想:
1、画一画书神奇在哪里。
2、品一品哪儿最让你感动。
3、说一说作者的表达方式。
4、谈一谈你的独特理解。
5、背一背这首诗歌。 神奇的书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
能像一册书,
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没有一匹神奇的骏马,
能像一首诗,
带领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令你一贫如洗,
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
可是它装载了
人类灵魂的全部美丽!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小练笔:假如你独自旅行,你会带上什么东西?仿照课文,写一写你自己的想法。读书吧,
书籍会引领我们展翅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