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5 13:0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李鸿章创办的企业是( )
A. 汉阳铁厂 B. 轮船招商局 C. 安庆内军械所 D. 福州船政局
2.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新文化运动
3.“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是戊戌变法哪一政策的结果( )
A. 改革机构,开放言论 B. 兴办企业,奖励发明
C. 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 D. 更新装备,训练新军
4.从19世纪60—90年代开展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史实,用下列哪一专题来概括最为恰当( )
A. 侵略与反抗 B. 近代化的探索 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 经济和社会生活
5.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洋务派创办的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是( )
A. 安庆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局
7.某班正在演出历史剧《百日维新》,其中一个演员慷慨激昂地说:“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这位同学扮演的角色是( )
A. 谭嗣同 B. 梁启超 C. 光绪帝 D. 康有为
8.下列措施不属于戊戌变法内容的是( )
A. 发展农工商业 B. 训练新式陆海军
C.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 实行义务教育
9.《辛丑条约》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了( )
A. 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B. 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C. 清政府军事上直接受帝国主义的威胁 D. 清政府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10.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创办军事工业 ②创办民用工业 ③筹划海防
④培养人才 ⑤改革行政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⑤
11.下图为2016年初水下打捞出的清代沉船“致远舰”舷窗图片。提到此舰,我们会联想起120多年前那场激烈的海战,更不会忘记那场海战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2.下列对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②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③为了创办新式学堂 ④以维护清朝的统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某班决定本学期举办一期以“纪念康有为”为主题的板报,同学们提供了以下资料,能采用的是( )
A. 创建中国同盟会 B. 发起“公车上书”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创办黄埔军校
14.《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15.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对外赔款总数最多(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6.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的主题之一。下列再现了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影片是( )
A. 《鸦片战争》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天国》 D. 《甲午风云》
17.“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这是一首清末著名的写实诗歌,诗中提到的“往事”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抗日战争
18.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 )
A. 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 农民自觉地反封建农民起义
C. 农民自觉地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D. 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19.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
A. 《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末代皇帝》 D. 《甲午风云》
20.下列是某班四位学生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其中有一项错误的是( )
A. 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发起的自救运动
B. 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 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D.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源在于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没有触动封建统治根基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
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请回答:(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两个政治派别的主张?
(2)请举出两个政治派别代表人物各一位。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1)材料一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据材料一,请列举出一例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的例子。
(3)材料二中“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的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易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通议》自序选(梁启超)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和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李鸿章和梁启超外,请再分别写出一位两则材料叙述事件的代表人物。
(3)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工业。
(4)把两则材料所述事件作为一个单元,你认为该单元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24.读图,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上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2)此事件前期的口号是什么?
(3)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4)如果用一句话评价这一事件,你将怎样评价?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皆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
(1)李鸿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怎样的主张?举一例李鸿章为使中国“自强”而创办的一个企业。
(2)指出洋务派办洋务的目的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4)你认为洋务运动有哪些积极作用?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李鸿章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曾国藩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左宗棠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故选B。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康有为和梁启超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故答案是B。
3.【答案】A
【解析】戊戌变法在1898年开始实行。废除科举,开办新式学堂不是戊戌变法的内容。“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说明人们争相上书言事,是“改革机构,开放言论”的结果,故选A。
4.【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是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概括最为恰当,故选B项。
5.【答案】C
【解析】1895年4月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中有允许日本人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内容,答案为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没有此内容,A、B错;《辛丑条约》在《马关条约》之后,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已经不足为奇,无需再写在条约里,D不选。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维护清朝统治,19世纪60----90年代以李鸿章、张之洞为首的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洋务派创办的国内最大的军工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年9月,戊戌变法失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其中谭嗣同说中国自古没有为变法而流血者,如果有自我开始,为变法慷慨就义。故选A。
8.【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照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故选D。
9.【答案】B
【解析】1901年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内容“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故选B。
10.【答案】A
【解析】根据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内容有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办新式海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改革行政机构,任用维新人士是戊戌变法的内容,故选A。
11.【答案】D
【解析】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所以答案选D 。
1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朝一部分官僚开始认识到西方国家坚船厉炮的威力。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以维护清朝的统治,他们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了洋务运动。而③是洋务运动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13.【答案】B
【解析】康有为是公车上书的发起人之一,A、B、C三项与康有为无关,故选B。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马关条约》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中国独立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是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不符合题意;选项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符合题;选项 C,《辛丑条约》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D
【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这个是对外赔款总数最多的条约。所以答案选D。
16.【答案】D
【解析】邓世昌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史实,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黄海海战中,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四个选项中很容易排除A、C,因为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本没有提到台湾,D选项抗日战争有提到台湾又回到祖国的怀抱,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根据这一条约,清政府将台湾割让给日本。故答案选B。
18.【答案】D
【解析】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故选D。
19.【答案】D
【解析】在甲午中日战争的黄海海战中,邓世昌为保卫旗舰英勇牺牲,故选D项。
20.【答案】B
【解析】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腐朽的清朝统治,不是为发展资本主义,故选B。
21.【答案】(1)洋务派,维新派。
(2)洋务派──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
【解析】(1)根据材料一“师夷长技以自强”可知,这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的洋务运动的口号。根据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可知,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戊戌变法运动的思想主张。
(2)根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中,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为代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了维新变法运动,维新派的代表有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22.【答案】(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林则徐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3)《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
(4)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
【解析】(1)1801年----1900年的这一段期间被称为19世纪。19世纪帝国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有:1840年到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到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等。
(2)侵略与反抗是同时存在的,面对强大的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英勇斗争,如:虎门销烟;三元里抗英斗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黄海海战邓世昌英勇抗敌等。
(3)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94年到1895年期间”,此时正处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1895年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割占了中国的台湾等地区。
(4)19世纪的中国遭受深重灾难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清政府腐败无能等角度作答。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的感想和看法,可以从落后就要挨打,百年抗争、不畏强敌等方面去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23.【答案】(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左宗棠(或张之洞、曾国藩、奕?等);康有为。
(3)自强,军事。
(4)近代化的探索。
【解析】(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和中国近代化探索中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有关。
(2)除了材料中提到的李鸿章和梁启超外,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奕?等。
(3)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还有梁启超、谭嗣同。材料一中李鸿章认为“独火器万不能及”,为此,他们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4)把两则材料所述事件作为一个单元,该单元的标题应该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24.【答案】(1)洋务运动;
(2)自强;
(3)维护清朝统治;
(4)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解析】上图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中国历史上发生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自强”,创办军事工业。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的实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25.【答案】(1)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江南制造总局
(2)维护清朝统治。
(3)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
(4)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解析】(1)依据材料可以知道,李鸿章在材料一中提出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主张,为实现自强,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这一民用工业。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们先后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其中包括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等。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没有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4)根据材料所讲可以知道,因为洋务运动的兴起大大降低了外商在中国的经济的扩张,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