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锁分】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专题复习学案 第10讲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锁分】化学一轮复习加分宝专题复习学案 第10讲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1-16 10:15:01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0讲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
■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意义?
1、定义: 。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意义: 。
量的意义: 。
微观意义: 。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
种类读法: 。
质量读法: 。
个数读法: 。
■考点二 书写化学方程?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 ;(2) 。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改。
一写:写出 ,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 。
三注: 。
◆配平方法 : 定1法
最小公倍数法
奇偶配平法
观察法配平
3、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
1、看 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 ;
3、看 是否正确。
■考点三 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各物质间质量比( )
如2H2 + O2 = 2H2O
4 32 36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考点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的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 ,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 。(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乘化学计量数)
2、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量。 注意: ,且要 。
(2)写出化学方程式。 注意:只能是 化学方程式。
(3)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注意:①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对应的化学式。
② ;
③ 。
(4)列比例式,求解。
注意:①列比例式既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②列式和求解过程中已知量都要带单位;
③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未指明时,一般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5)简明地写出答。
3、注意:混合物的质量不能带入方程式计算
(1)反应物或生成物 。
(2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 ,再用气体质量作为已知量来求未知量。
/
■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意义?
◇典例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 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快慢 D.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含有的信息
【解析】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即可确定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以确定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答案】 C
◆变式训练
1.1 对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10
B.反应物为磷和氧气
C.参加反应物的物质质量为124:160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1.2 关于4P+5O2 /2P2O5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①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P2O5
②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个数比为4:10:2
③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P2O5
④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
⑤反应速度比较慢
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和分子总数都不变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 D.①③⑥
■考点二 书写化学方程及配平?
◇典例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根据反应现象 ③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④根据反应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查角度】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故①③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答案】 C
◆变式训练
2.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2KClO3/KCl+3O2↑ B.4Al+3O2=2Al2O3
C.H2O/H2↑+O2↑ D.4Fe+3O2/ 2Fe2O3
2.2 “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为丙烷(CxH8),它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C )
A.1 B.2 C.3 D.4
■考点三 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典例1:在4P+5O2 /2P2O5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
A.31:32:142 B.4:5:2 C.124:160:284 D.4:10:20
【考查角度】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2P2O5
124 160 284
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
【答案】 C
◆变式训练
3.1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4Al+3O2/2Al2O3,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D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3.2 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160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考点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典例1:将1gH2和10gO2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
A.11 g B.10g C.9g D.无法确定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析】解:由
2H2 + O2/ 2H2O
4 32 36
1 8 9
可知1g氢气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水,剩余1g氧气。
【答案】 C
◆变式训练
4.1 现有25.00g氯化钡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使之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2.80g。则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D )
A.5.85g B.11.70g C.17.55g D.23.40g
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
/
1.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反应①:2H2O2/2H2O+O2↑;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  )
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2.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2H2O2 /2H2O+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2H5OH+3O2 /2CO2+3H2O
3.化学方程式S+O2/SO2能提供的信息是(  )
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每32份质量的硫与1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8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4.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是(  )
A.P+O2↑/PO2 B.4Fe+3O2═2Fe2O3
C.CH4+2O2/CO2+2H2O D.C+2CuO/2Cu+CO2
5.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
B.硫酸型酸雨的形成:2SO2+2H2O+O2═2H2SO4
C.铜绿的形成:2CuO+H2O+CO2=Cu2(OH)2CO3
D.铝粉溶于稀盐酸:Al+2HCl=AlCl2+H2↑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
7.有1.6克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0克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
A.Fe3O4 B.Fe2O3 C.FeO D.Fe2O3和FeO
8.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2.8gCaO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7.15g
C.生成1.0g CO2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1.5g
9.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
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m>1.8
10.在加热条件下,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12g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4.4g,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4:1 B.12:1 C.8:1 D.4:1
1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方法来制取氧气.2H2O2/2H2O+O2↑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生成物是   MnO2在该反应中作   .它的特点是,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   和   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
12.化学方程式C+O2/CO2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写三点以上)
①    ;
②    ;
③    .
13.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常用化学试剂来吸收。
(1)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碳酸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
(2)航天器返回地面后,将氢氧化钙与碳酸锂加水混合,充分反应后可重新得到LiOH,该反应能够发生,满足的条件为   。
14.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
请写出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入H2和O2,其质量比为3:2,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的水,则原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   克.
16.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含容器质量)/克
34.3
32.7
苦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求:
(1)生成氧气的放质量.
(2)双氧水溶液的质量.
(3)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   (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17.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20
4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1.97
3.94
5.91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4.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H2+O2 B.H2O/H2↑+O2↑
C.2H2O/2H2↑+O2↑ D.2H2O═2H2↑+O2↑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Cu+FeSO4═CuSO4+Fe
C.2Mg+O2/2MgO D.Fe2O3+CO/Fe+CO2
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SO4═Na2++SO42﹣ B.MgCl2═Mg2++Cl﹣
C.Ba(OH)2═Ba2++2OH﹣ D.HNO3═H++3NO﹣
7.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
8.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  )
A.36:19 B.12:43 C.24:31 D.13:42
9.某材料只含金属镁和铝,课外小组为测定该材料中Mg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取102g材料完全溶于盐酸得到溶液,将溶液分成两等分,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NaOH固体,NaOH固体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材料中Mg的质量分数为(  )
【查阅资料】:Al(OH)3 沉淀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
A.23.53% B.42.65% C.21.32% D.47.06%
10.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
A.0.2g B.0.6g C.0.8g D.0.9g
11.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2H2+O2/2H2O 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    ;②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
12.现有白磷、氧气、一氧化碳、氧化铜,氢氧化钡溶液、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等七种物质,请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能发生自燃的反应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
(3)有铜生成的反应    ;
(4)生成两种沉淀的反应    。
1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3+3O2 /2HNO2+2X.则X的化学式为   .
14.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取该固体混合物25.6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10%的稀盐酸219g,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g,
15.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16.某工厂需要280g生石灰(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多少?(CaCO3/CaO+CO2↑)
17.长期使用的水壶底部结有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较准确测定水垢中氢氧化镁的含量,实验小组分别取三份同样的水垢样品各7.00g,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连续进行三次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装置B的质量变化记录于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B装置增加的质量
2.17
2.22
2.21
   
分析上面实验与数据后回答;
(1)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较低的原因是   ;
(2)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克。
/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第10讲 化学方程式及其计算
/
■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意义?
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量的意义:表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比。
微观意义:表示各反应物及各生成物之间的微粒个数比。
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C + O2/ CO2为例 。
种类读法: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
质量读法: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个数读法: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
■考点二 书写化学方程?
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
(1)要遵守客观事实;(2)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一写二配三注四改。
一写: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反应物之间或生成物之间连“+”,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连“=”。
二配: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三注:配平,使每种原子在等号两方的个数相等。
配平方法 : 定1法
最小公倍数法
奇偶配平法
观察法配平
3、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的标准:
1、看化学式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2、看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是否客观事实、配平;
3、看条件和气体符号“↑”、沉淀符号“↓”标注是否正确是否正确。
■考点三 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如2H2 + O2 = 2H2O
4 32 36
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份质量的水
■考点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1、计算的依据: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为定值,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注意:相对分子质量必须乘化学计量数)
2、计算的步骤:
(1)设未知量。 注意:未知量不能带单位,且要指明未知量所代表的物理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 注意:只能是该题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3)列出相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注意:①找准已知量、未知量对应的化学式。
②已知量必须带单位未知量不能带单位;
③相对分子质量写在上,质量写在下。
(4)列比例式,求解。
注意:①列比例式既可以横比,也可以纵比。
②列式和求解过程中已知量都要带单位;
③按要求保留小数位数,未指明时,一般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5)简明地写出答。
3、注意:混合物的质量不能带入方程式计算
(1)反应物或生成物不纯时,必须乘以纯度。
(2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而生成物中有气体时,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差就是气体质量,再用气体质量作为已知量来求未知量。
/
■考点一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意义?
◇典例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 B.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C.化学反应的快慢 D.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含有的信息
【解析】解::A、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即可确定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故选项错误。
B、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上方的是反应条件,可以确定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故选项错误。
C、由化学方程式,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故选项正确。
D、根据化学方程式,等号左边的是反应物,右边的是生成物,故选项错误。
【答案】 C
◆变式训练
1.1 对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
A.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10
B.反应物为磷和氧气
C.参加反应物的物质质量为124:160
D.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A、从微观上,点燃条件下,每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4:5,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4P+5O2 ===== 2P2O5,反应物为磷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参加反应物的物质质量为(31×4):(32×5)=124:160,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 关于4P+5O2 /2P2O5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①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P2O5
②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个数比为4:10:2
③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P2O5
④磷加氧气等于五氧化二磷
⑤反应速度比较慢
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和分子总数都不变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③ D.①③⑥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①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故正确; ②反应物、生成物中分子个数比为4:5:2,故错误; ③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P2O5,故正确; ④“+”不能读作“和”,“=”不能读作“等于”,故错误; ⑤燃烧反应速率较快,故错误; ⑥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和分子总数减少了,故错误。 故选:C。
■考点二 书写化学方程及配平?
◇典例1: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是(  )
①以客观事实为基础 ②根据反应现象 ③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④根据反应条件.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查角度】学方程式的书写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两个原则:一是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绝不能凭空臆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故①③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答案】 C
◆变式训练
2.1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B )
A.2KClO3/KCl+3O2↑ B.4Al+3O2=2Al2O3
C.H2O/H2↑+O2↑ D.4Fe+3O2/ 2Fe2O3
【考查角度】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解析】解:A.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也没有加热条件,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2KClO3 === 2KCl+3O2↑,故错误
B.铝在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C.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反应条件是通电而不是电解,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 == 2H2↑+O2↑,,故错误; D.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 === Fe3O4,故错误。 故选:B。
2.2 “祥云”火炬所用的燃料为丙烷(CxH8),它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它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C )
A.1 B.2 C.3 D.4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xH8+5O2 ==== 3CO2+4H2O,反应后3CO2、4H2O中含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3、8、10,而反应前CxH8、5O2中含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分别为x、8、10,利用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可推断反应中反应物CxH8的x的数值是3; 故选:C。
■考点三 常见化学反应的质量关系?
◇典例1:在4P+5O2 /2P2O5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为(  )
A.31:32:142 B.4:5:2 C.124:160:284 D.4:10:20
【考查角度】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
【解析】解: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P+5O2 / 2P2O5
124 160 284
在此反应中磷、氧气和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124:160:284=31:40:71。
【答案】 C
◆变式训练
3.1 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二铝4Al+3O2/2Al2O3,在这个反应中,铝、氧气、三氧化二铝的质量比是( D )
A.27:32:102 B.27:24:43 C.4:3:2 D.108:96:204
【考查角度】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l+3O2 == 2Al2O3 108 96???? 204 在此反应中铝、氧气和氧化铝的质量比为108:96:204=27:24:53。 故选:D。
3.2 在4P+5O2/2P2O5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每124份质量的磷可跟 160 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284 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解析】解:在4P+5O2 == 2P2O5中,磷和氧气是反应物,五氧化二磷是生成物,则由反应方程式可得:4P+5O2 ==== 2P2O5 4×31? 5×32?2×(31×2+16×5) 即表示124份质量的磷可跟160份质量的氧气化合,并生成 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160;284.
■考点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典例1:将1gH2和10gO2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为(  )
A.11 g B.10g C.9g D.无法确定
【考查角度】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析】解:由
2H2+O2/2H2O
4 32 36
1 8 9
可知1g氢气和8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水,剩余1g氧气。
【答案】 C
◆变式训练
4.1 现有25.00g氯化钡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加足量蒸馏水使之完全溶解,再加入足量碳酸钠溶液使之反应,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滤渣22.80g。则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D )
A.5.85g B.11.70g C.17.55g D.23.40g
【考查角度】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设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x 由如下关系和质量 CaCl2+Na2CO3=CaCO3↓+2NaCl? 固体差量 111?100????? 117???111-100=11 BaCl2+Na2CO3=BaCO3↓+2NaCl?? 固体差量 208? 197????117????208-197=11 可得: 2NaCl?? 固体差量 117????? 11 x?????25.00g-22.80g=2.20g
117
11
x
2.20g
x=23.40g
故选:D。
4.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
【考查角度】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
A、等质量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g×/×100%):(mg×/×100%)=11:14.正确;
B、设金属的质量均为mg,铝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x,镁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y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mg x
/=/
x=/g
Mg+H2SO4=MgSO4+H2↑
24 2
mg y
/=/
y=/g
所以得到的氢气质量不相等。错误;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
设溶液质量为mg,反应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mg×4% 4%x
/=/
x=/mg<mg,所以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错误;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设盐的质量为mg,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mg x
/=/
x=/mg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Mg y
/=/
y=/mg
两者不相等,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不一样多。错误;
故选:A。
/
1.不能从以下两个化学方程式中获取的信息是反应①:2H2O2/2H2O+O2↑;反应②:2KMnO4/K2MnO4+MnO2+O2↑(  )
A.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
B.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
C.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放出热量
D.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都有气体生成。故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是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的,故正确;
C、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判断是否放热,故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①和反应②的反应物中都含氧元素,故正确。
故选:C。
2.如图是四位同学对某一个化学方程式意义的描述,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A.2H2O2 /2H2O+O2↑
B.Na2CO3+Ca(OH)2=CaCO3↓+2NaOH
C.2NaOH+H2SO4=Na2SO4+2H2O
D.C2H5OH+3O2 /2CO2+3H2O
【考点】反应类型;中和反应;反应条件判断;
【解答】解:A、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而题目中是复分解反应,故A错误;
B、中和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B中反应物中没有酸,故B错误;
C、符合题目中要求,故C正确;
D、反应条件是点燃,题目中是常温,故D错误;
故选:C。
3.化学方程式S+O2/SO2能提供的信息是(  )
A.硫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硫
B.硫元素和氧元素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C.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每32份质量的硫与16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8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考点】化学方程式可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反应的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微观粒子个数比;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等.但要注意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读作“和”,“═”应读作“生成”.
【解答】解:A、在反应中“+”读作“和”,“=”读应作“生成”,故选项读法错误。
B、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读法错误。
C、该反应可读作: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读法正确。
D、该反应可读作:每32份质量的硫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恰好反应生 成64份质量的二氧化硫,故选项读法错误。
故选:C。
4.下列各方程式中,书写正确是(  )
A.P+O2↑/PO2
B.4Fe+3O2═2Fe2O3
C.CH4+2O2/CO2+2H2O
D.C+2CuO/2Cu+CO2
【考点】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
【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氧气是反应物,后面不需要标注↑,且生成物应为五氧化二磷,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4P+5O2/2P2O5。
B、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后面没有标注↑,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2CuO/2Cu+CO2↑。
故选:C。
5.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Na2CO3+2HCl═2NaCl+H2O+CO2↑
B.硫酸型酸雨的形成:2SO2+2H2O+O2═2H2SO4
C.铜绿的形成:2CuO+H2O+CO2=Cu2(OH)2CO3
D.铝粉溶于稀盐酸:Al+2HCl=AlCl2+H2↑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解答】解: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二氧化硫和水、氧气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2H2O+O2═2H2SO4,该选项书写正确;
C、铜和空气中的水、氧气、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碱式碳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H2O+O2+CO2=Cu2(OH) 2 CO3,该选项书写正确;
D、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6HCl═2AlCl3+3H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14
B.等质量的Al和Mg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H2的质量相等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显中性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CO2质量相等
【考点】化学式或者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
A、等质量质量的CO和CO2,CO和CO2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mg×/×100%):(mg×/×100%)=11:14.正确;
B、设金属的质量均为mg,铝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x,镁对应的氢气的质量为y
2Al+3H2SO4=Al2(SO4)3+3H2↑
54 6
mg x
/=/
x=/g
Mg+H2SO4=MgSO4+H2↑
24 2
mg y
/=/
y=/g
所以得到的氢气质量不相等。错误;
C、等质量的质量分数均为4%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
设溶液质量为mg,反应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mg×4% 4%x
/=/
x=/mg<mg,所以盐酸有剩余,溶液呈酸性;错误;
D、等质量Na2CO3和MgCO3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设盐的质量为mg,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分别为x、y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 44
mg x
/=/
x=/mg
MgCO3+2HCl═MgCl2+H2O+CO2↑
84 44
Mg y
/=/
y=/mg
两者不相等,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不一样多。错误;
故选:A。
7.有1.6克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一氧化碳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通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3.0克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化学式(  )
A.Fe3O4 B.Fe2O3 C.FeO D.Fe2O3和FeO
【考点】元素质量分数计算,化学式书写。
【解答】解:根据一氧化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可知,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一半来自于铁的氧化物,而碳酸钙中三分之一的氧元素来自于铁的氧化物。
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3.0g×/×/=0.48g
则铁的质量为1.6g﹣0.48g=1.12g
则氧化物中铁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故选:B。
8.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4.0g,剩余固体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生成2.8gCaO
B.原来CaCO3的质量为7.15g
C.生成1.0g CO2
D.剩余CaCO3的质量为1.5g
【考点】碳酸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钙元素的质量为:4.0g×50.0%=2.0g,所以反应前碳酸钙的质量为:2.0g÷/×100%=5.0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4.0g=1.0g;
设生成氧化钙的质量为x,消耗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CaO+CO2↑
100 56 44
y x 1.0g
/ /
解得:x=1.275g;y=2.275g
A、根据计算可以知道生成氧化钙的质量1.275g,故A判断错误;
B、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原来碳酸钙的质量为5g,故B判断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g﹣4.0g=1.0g;故 C判断正确;
D、根据计算可以知道剩余的碳酸钙的质量为5.0g﹣2.275g=2.725g,故D判断错误。
故选:C。
9.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
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
C.若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A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
D.若样品中既含有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m>1.8
【考点】碱的性质以及与酸的反应。
【解答】解:
HCl+NaOH═NaCl+H2O
40 18
5.6g 2.52g
HCl+KOH═KCl+H2O
56 18
5.6g 1.8g
A、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是5.6g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产生水的质量为2.52g,大于1.8g,故A错误;
B、若 m=1.8,则可能含有不与酸反应的杂质A,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故B正确;
C、m=1.8,不可能只含有氢氧化钾,故C错误;
D、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m不一定大于1.8,也可能是等于1.8,故D错误。
故选:B。
10.在加热条件下,将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气体通过12g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测得溶液增重4.4g,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A.14:1 B.12:1 C.8:1 D.4:1
【考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计算。
【解答】解:设反应的氧化铜质量为x,生成铜的质量为y,
CuO+CO/Cu+CO2,
80 64 44
x y 4.4g
/=/=/,
x=8g,y=6.4g,
剩余氧化铜中铜元素质量为:(12g﹣8g)×/=3.2g,氧元素质量为:4g﹣3.2g=0.8g,
则加热后得到的固体混合物中,铜、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g+3.2g):0.8g=12:1,
故选:B。
11.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方法来制取氧气.2H2O2/2H2O+O2↑请指出该反应中的反应物是: 过氧化氢 ,反应条件是: 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生成物是 水和氧气 MnO2在该反应中作 催化剂 .它的特点是,虽然参加了化学反应,但其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其作用是改变化学反应的 速率 .
【考点】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和催化剂的特征.
【解答】解: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氢,反应条件是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物是水和氧气;二氧化锰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故答案为:过氧化氢;以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水和氧气;催化剂;质量;化学性质;速率.
12.化学方程式C+O2/CO2给我们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写三点以上)
① 反应物为C和O2 ;
② 生成物为CO2 ;
③ 反应条件为点燃 .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有
【解答】解: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的意义有:
①反应物是碳和氧气.
②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③反应条件是点燃.
故填:①反应物为C和O2.
②生成物为CO2.
③反应条件为点燃.
13.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过多的二氧化碳常用化学试剂来吸收。
(1)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碳酸锂,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CO2+2LiOH═Li2CO3+H2O 。
(2)航天器返回地面后,将氢氧化钙与碳酸锂加水混合,充分反应后可重新得到LiOH,该反应能够发生,满足的条件为 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
【考点】反应原理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解答】解:(1)用LiOH吸收CO2生成碳酸锂和水,化学方程为:2LiOH+CO2═Li2CO3+H2O;故填:CO2+2LiOH═Li2CO3+H2O;
(2)通过复分解反应规律可知Ca(OH)2与Li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又生成了氢氧化锂,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该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碳酸钙沉淀生成;故填: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14.美国普度大学研发出一种制备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
请写出铝镓合金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l+3H2O/3H2↑+Al2O3 。
【考点】铝镓合金与水反应,是铝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氧气
【解答】解:铝镓合金与水反应,是铝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3H2O/3H2↑+Al2O3.故填:2Al+3H2O/3H2↑+Al2O3。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充入H2和O2,其质量比为3:2,经点燃充分反应后,生成9克的水,则原混合气体的总质量为 20 克.
【考点】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设生成9g水,参加反应反应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分别为x,y;
2H2+O2/2H2O,
4 32 36
x y 9g
/
解得x=1g,y=8g;
由于氢气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是1:8,混合物中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2,则氧气完全反应,原混合气体中氢气的质量为12g.则混合气体的质量为:12g+8g=20g.
故答为:20.
16.某同学从定量角度研究双氧水制取氧气的过程,对原实验进行部分改进,增加了称量操作.具体做法是:取10%的双氧水和少量的二氧化锰放入气体发生装置,并对反应前后混合物的质量进行称量,记录如下:
反应过程
反应前
反应后
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含容器质量)/克
34.3
32.7
苦反应后,双氧水分解完全且氧气全部逸出.求:
(1)生成氧气的放质量.
(2)双氧水溶液的质量.
(3)在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 减慢 (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
【考点】制取氧气,质量守恒定律应用,化学方程式计算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氧气的质量为:34.3g﹣32.7g=1.6g;
(2)设生成1.6g氧气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1.6g
/
x=3.4g
所以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为:3.4g÷10%=34g.
(3)随着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逐渐减小,故反应速率逐渐变小;
答案:(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g;
(2)双氧水溶液的质量为34g;
(3)减慢.
17.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一瓶久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样品(不含有水分)的变质程度,进行了如下实验:取该氢氧化钠样品13.3g于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然后向烧杯中逐渐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钡溶液,反应过程中对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与烧杯中产生沉淀的质量进行了记录,部分数据见表.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20
40
8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1.97
3.94
5.91
试分析计算:
(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已知:B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考点】化学方程式计算;反应实质.
【解答】解:(1)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
BaCl2+Na2CO3═BaCO3↓+2NaCl
106 197
x 5.91g
/
解得:x=3.18g
(2)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CO2+2NaOH═Na2CO3+H2O
80 106
y 3.18g
/
解得:y=2.4g
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是:13.3g﹣3.18g+2.4g=12.52g
答:(1)13.3g氢氧化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是3.18g.
(2)13.3g氢氧化钠样品变质前的质量是12.52g
/
1.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该反应的信息是(  )
A.化学反应的快慢 B.生成物
C.反应条件 D.反应物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从化学方程式获得的信息主要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各物质间质量的关系,无法确定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
故选:A。
2.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④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分析】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反应简明的表达形式.它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表达了化学反应的意义.
(1)“质”的含义:表示什么物质参加了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以及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2)“量”的含义 从宏观看,表示了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如果反应物都是气体,还能表示它们在反应时的体积比.从微观看,如果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由分子构成的,那么化学方程式还表示各反应物、生成物间的分子个数比.
【解答】解:由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可知:①能够体现反应条件;②不能体现反应速率;③能够体现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不能体现反应的微观过程;④不能体现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能够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
故选:C。
3.关于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
B.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五氧化二磷
C.每四份质量的磷和五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读法判断,化学方程式有三种读法,化学方程式4P+O2/2P2O5从物质角度:可读为在点燃的条件下,磷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从粒子角度:可读为每4个磷原子与5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从质量角度:每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可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解答】解: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A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B错误;
C.表述错误,应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故C错误;
D.表述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4.水电解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H2O/2H2+O2 B.H2O/H2↑+O2↑
C.2H2O/2H2↑+O2↑ D.2H2O═2H2↑+O2↑
【分析】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水是液体,氢气和氧气都是气体,因此生成的气体后面应该加上↑,同时要使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解答】解: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
故选:C。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2Fe+6HCl═2FeCl3+3H2↑
B.Cu+FeSO4═CuSO4+Fe
C.2Mg+O2/2MgO
D.Fe2O3+CO/Fe+CO2
【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
【解答】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故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铁的后面,铜不如铁活泼,所以铜不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故错误;
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故正确;
D.该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故错误。
故选:C。
6.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
A.Na2SO4═Na2++SO42﹣ B.MgCl2═Mg2++Cl﹣
C.Ba(OH)2═Ba2++2OH﹣ D.HNO3═H++3NO﹣
【分析】A、根据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进行分析;
B、根据电荷守恒进行分析;
C、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分析;
D、根据硝酸根离子的正确书写进行分析.
【解答】解:
A、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Na2SO4═2Na++SO42﹣,故A错误;
B、反应后的电荷代数和不为零,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MgCl2═Mg2++2Cl﹣,故B错误;
C、该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电荷数代数和为零,故C正确;
D、硝酸根离子是一个整体,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NO3═H++NO3﹣,故D错误。
故选:C。
7.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  )
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
【分析】镁、锌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氯化镁、氯化锌,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锌反应生成氢氧化锌沉淀和氯化钠,稀盐酸中的氯离子完全转化成氯化钠中的氯离子。
【解答】解:由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可知,2Cl~H2↑,
设氯离子质量为x,
2Cl~ H2↑,
71 2
x 0.4g
/=/,
x=14.2g,
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14.2g÷/=23.4g,
故选:A。
8.在已平衡的天平两边分别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在左边烧杯中加入5.6g金属铁,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则右边烧杯中加入的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  )
A.36:19 B.12:43 C.24:31 D.13:42
【分析】天平平衡不是取决于加入了多少,而是取决于剩余了多少,也就是取决于质量的净增加。所以在计算中要关注质量增加量。
【解答】解:左侧:
设加入5.6g的铁引起的左盘质量增加为x
Fe+2HCl═FeCl2+H2↑ 质量增加量
56 2 56﹣2=54
5.6g x
/
x=5.4g
左盘净增加了5.4g,所以右盘也应该净增加5.4g才能平衡。
在右边烧杯中加入5.5g镁和铜的混合物,所以需要生成0.1g氢气,
设镁的质量为y
Mg+2HCl═MgCl2+H2↑
24 2
y 0.1g
/
y=1.2g
所以铜的质量为5.5g﹣1.2g=4.3g
混合物中镁和铜的质量比为1.2g:4.3g=12:44
故选:B。
9.某材料只含金属镁和铝,课外小组为测定该材料中Mg的含量做了如下实验:取102g材料完全溶于盐酸得到溶液,将溶液分成两等分,向其中一份中逐渐加入NaOH固体,NaOH固体与溶液中产生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材料中Mg的质量分数为(  )
【查阅资料】:Al(OH)3 沉淀可以和NaOH反应生成无色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OH)3+NaOH=NaAlO2+2H2O]
/
A.23.53% B.42.65% C.21.32% D.47.06%
【分析】根据图示可知沉淀减少的质量发生的反应为Al(OH)3+NaOH=NaAlO2+2H2O,根据氢氧化钠的质量计算氢氧化铝的质量,在计算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即材料中铝的质量,进一步计算材料中Mg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设Al(OH)3 沉淀的质量为x
Al(OH)3+NaOH=NaAlO2+2H2O
78 40
x 240g﹣200g=40g
/
x=78g
则氢氧化铝中铝元素的质量为78g×/×100%=27g
材料中Mg的质量分数/×100%=47.06%。
故选:D。
10.有Mg、Al、Zn的混合物共7.2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可能是(  )
A.0.2g B.0.6g C.0.8g D.0.9g
【分析】根据镁、铝、锌都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采用极值法分别计算三种纯金属制取的氢气质量,然后进行分析。
【解答】解:设7.2g镁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x
Mg﹣﹣﹣﹣﹣H2,
24 2
7.2g x
/ 解得:x=0.6g
设7.2g铝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y
2Al﹣﹣﹣﹣﹣﹣3H2,
54 6
7.2g y
/ 解得:y=0.8g
设7.2g锌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为z
Zn﹣﹣﹣﹣﹣H2,
65 2
7.2g z
/ 解得:z≈0.22g
由于金属是镁、铝和锌的混合物,由题中的数据可知,得到氢气的质量可能为0.6g,
故选:B。
11.观察比较与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对于以下三个化学方程式:
2Mg+O2/2MgO 2H2+O2/2H2O 2CO+O2/2CO2
(1)通过比较,发现它们有许多共同点:请你写出其中两点:
① 反应条件都是点燃 ;② 都是化合反应等 .
(2)以上化学方程式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你写出其中一个与另两个的一点不同之处 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以上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 .
【分析】可以根据反应类型、反应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型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解答】解:(1)反应条件都是点燃,反应类型都是化合反应,都是氧化反应等等.故填:反应条件都是点燃;都是化合反应等.
(2)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故填:Mg与O2反应是固体与气体反应,另外两个是气体与气体间的反应等(以上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
12.现有白磷、氧气、一氧化碳、氧化铜,氢氧化钡溶液、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等七种物质,请从中选择恰当的物质按要求书写化学方程式(物质不能重复使用)
(1)能发生自燃的反应 4P+5O2/2P2O5 ;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 2KMnO4/K2MnO4+MnO2+O2↑ ;
(3)有铜生成的反应 CuO+CO/Cu+CO2 ;
(4)生成两种沉淀的反应 CuSO4+Ba(OH)2═BaSO4↓+Cu(OH)2↓ 。
【分析】(1)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3)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解答】解:(1)白磷自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故填:4P+5O2/2P2O5。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故填:2KMnO4/K2MnO4+MnO2+O2↑。
(3)加热条件下,氧化铜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CO/Cu+CO2。
故填:CuO+CO/Cu+CO2。
(4)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硫酸钡和蓝色沉淀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Ba(OH)2═BaSO4↓+Cu(OH)2↓。
故填:CuSO4+Ba(OH)2═BaSO4↓+Cu(OH)2↓。
13.水体中氮元素含量过高是河道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人造水草中的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最终转化为无污染物质,该过程涉及到的化学反应之一是:2NH3+3O2 /2HNO2+2X.则X的化学式为 H2O .
【分析】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和质量不变.
【解答】解:由2NH3+3O2 /2HNO2+2X可知,反应前后氮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是6个,反应后应该是6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因此X的化学式为H2O.
故填:H2O.
14.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钙,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其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3:14.那么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 7:25 ;取该固体混合物25.6g,加入溶质质量分数10%的稀盐酸219g,恰好完全反应,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最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 33.3 g,
【分析】根据剩余固体中的碳元素全部在碳酸钙中,加入稀盐酸后碳酸钙和氧化钙都生成氯化钙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反应后的碳元素全部存在于碳酸钙中,碳酸钙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3:12,故氧化钙中氧元素的质量为2,因此碳酸钙的质量为:3÷/=25,氧化钙的质量为:2/=7,故该固体混合物中氧化钙和碳酸钙的质量比为7:25;
加入稀盐酸后碳酸钙和氧化钙都生成氯化钙
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则有:
2HCl﹣﹣﹣﹣CaCl2
73 111
219g×10% x
/
x=33.3g
故填:7:25;33.3。
15.为测定某Cu﹣Zn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将10g该合金放入到盛有40g足量稀硫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49.9g。
(1)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0.1g ;
(2)计算原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分析】根据黄铜的成分铜和锌的性质可知,加入稀硫酸时,只有锌与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锌和氢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烧杯内质量的减少的质量即生成的氢气质量,据此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锌的质量,进而计算出铜的质量和铜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产生氢气的质量为:10g+40g﹣49.9g=0.1g;
(2)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1g
/
x=3.25g
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100%=67.5%
答案:(1)0.1g;(2)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67.5%。
16.某工厂需要280g生石灰(CaO)作干燥剂,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的质量是多少?(CaCO3/CaO+CO2↑)
【分析】将生石灰的质量代入碳酸钙分解的反应方程式来计算碳酸钙的质量,然后利用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来计算石灰石的质量。
【解答】解:设用去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CO2↑
100 56
x 280g
/=/
解得:x=500g
所以需要石灰石的质量为:500g÷80%=625g
答: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500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的质量是625g。
17.长期使用的水壶底部结有一层水垢,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为较准确测定水垢中氢氧化镁的含量,实验小组分别取三份同样的水垢样品各7.00g,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连续进行三次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装置B的质量变化记录于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B装置增加的质量
2.17
2.22
2.21

 2.20。 
分析上面实验与数据后回答;
(1)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较低的原因是 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进入B装置中去。 ;
(2)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 5.00。 克。
/
【分析】(1)根据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进入B装置中区去进行解答;
(2)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即可。
【解答】解:平均值=/=2.20g;故填:2.20;
(1)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进入B装置中去,所以第一次实验测得数据较低;故填:第一次实验生成的二氧化碳没有全部进入B装置中去;
(2)设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44
x 2.20g
/
x=5.00g
答:平均每份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5.0g.故填:5.00。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