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物理选修3-3:阶段检测三+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物理选修3-3:阶段检测三+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5 15:4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阶段检测(三)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4 题为单项选择题,5~10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液晶是液体和晶体的混合物
B.利用液晶在电压变化时由透明变混浊可制作电子手表、电子计算器的显示元件
C.有一种液晶,随温度的逐渐升高,其颜色按顺序改变,利用这种性质,可用来探测温度
D.利用液晶可检查肿瘤,还可以检查电路中的短路点
解析 液晶是某些特殊的有机化合物,故A错。
答案 A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黄金可以切割加工成任意形状,所以是非晶体
B.同一种物质只能形成一种晶体
C.单晶体的所有物理性质都是各向异性的
D.玻璃没有确定的熔点,也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
解析 所有的金属都是多晶体,因而黄金也是多晶体,只是因为多晶体内部小晶粒的排列杂乱无章,才使黄金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故A错误;同一种物质可以形成多种晶体,如碳可以形成金刚石和石墨两种晶体,故B错误;单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是指某些物理性质呈各向异性,并不是所有物理性质都呈各向异性,故C错误;玻璃是非晶体,因而没有确定的熔点和规则的几何形状,D正确。
答案 D
3.关于熔化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热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B.熔化热只与物质的质量有关
C.熔化热与物质的种类、质量都有关
D.以上说法都正确
解析 要理解熔化热就要从熔化热的概念入手,熔化热是指晶体熔化过程中所需能量和质量的比值,故A正确。
答案 A
4.关于以下几幅图中现象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水黾停在水面而不沉,是浮力作用的结果
B.乙图中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C.丙图中毛细管中液面高于管外液面的毛细现象,低于管外液面的不是毛细现象
D.丁图中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一种浸润现象
解析 因为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有些小昆虫才能无拘无束地在水面上行走自如,故A错误;将棉线圈中肥皂膜刺破后,扩成一个圆孔,是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B正确;浸润液体情况下容器壁对液体的吸引力较强,附着层内分子密度较大,分子间距较小,故液体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附着层内液面升高,故浸润液体呈凹液面,不浸润液体呈凸液面都属于毛细现象,故C错误;玻璃管的裂口在火焰上烧熔后,它的尖端会变钝,是表面张力的原因,不是浸润现象,故D错误。
答案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B.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
C.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就可减少饱和汽的压强
D.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
解析 叶面上的小露珠呈球形是由于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故A正确;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但晶体的温度不变,由于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分子的平均动能不变,故B正确;饱和汽的压强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大饱和汽的体积,不会减小饱和汽的压强,故C错误;液晶具有各向异性,当液晶中电场强度不同时,液晶对不同颜色光的吸收强度不同,故D正确。
答案 ABD
6.对下列物理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些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晶体
B.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它是非晶体
C.由于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D.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跟某些晶体一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
解析 晶体和非晶体区别在于内部分子排列,有些通过外界干预可以相互转化,如把晶体硫加热熔化(温度超过300 ℃)再倒进冷水中,会变成柔软的非晶硫,再过一段时间又会转化为晶体硫,故A正确;蔗糖是多晶体,没有固定的形状,故B错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而液体表面形成表面张力,故C错误;液晶既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又跟某些晶体一样具有光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故D正确。
答案 AD
7.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B.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C.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
D.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沿液面分布的
解析 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分子引起的,所以A错误;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表现为引力,所以B正确;表面张力方向总是沿液面方向分布,所以C错误,D正确。
答案 BD
8.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对晶体和液晶的特点展开了讨论。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说,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单晶体有天然规则的几何外形
B.乙说,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所以多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丙说,液晶就是液态的晶体,其光学性质与多晶体相似,具有各向异性
D.丁说,液晶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中间态,它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某些晶体那样具有光学各向异性
解析 单晶体具有确定的几何形状,而多晶体是由许多单晶体杂乱无章地组合而成的,无论是多晶体还是单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故A正确,B错误;液晶像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但不能说它是液态的晶体,它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故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9.下列关于湿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绝对湿度大,相对湿度一定大
B.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达饱和状态
C.相同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水蒸气越接近饱和
D.露水总是出现在夜间和清晨,是气温的变化使空气里原来饱和的水蒸气液化的缘故
E.人们感觉到蒸气的干湿程度,决定于大气里所含水蒸气的多少
解析 相对湿度除和绝对湿度有关外,还和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有关。根据相对湿度公式知,相对湿度是100%表明在当时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的实际压强等于饱和汽压,A错误,B正确;相同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越接近饱和,C正确;夜间和清晨气温降低,饱和气压减小,为了达到新的平衡,部分水蒸气会液化而形成露水,D正确;水蒸气距饱和状态越近,即相对湿度越大,则水蒸发的越慢,人就感到越潮湿,所以干湿程度决定于相对湿度,E错误。
答案 BC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内部稀疏些,所以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B.水的饱和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饱和汽与未饱和汽之间不能发生相互转化
D.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水是浸润液体
E.当人们感觉到闷热时,说明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
解析 液体表面层的分子比内部稀疏,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A错误;温度越高,水的饱和汽压越大,B正确;当温度或压强发生变化时,液体蒸发和液化的速度发生变化,重新达到平衡,故饱和汽与未饱和汽可以发生相互转化,C错误;放在洁净的玻璃板上的水银,能够在玻璃板上滚来滚去,而不附着在上面,把一块洁净的玻璃片浸入水银里再取出来,玻璃上也不附着水银,这种现象叫不浸润,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而水却是浸润液体,D正确;当人们感觉到闷热时,是因为空气的相对湿度较大,E正确。
答案 BDE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
11.(6分)水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的汽化热,温度升高,水的汽化热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水在100℃时的汽化热是2.26×106 J/kg,它表示使1 kg、100 ℃的水变成100 ℃的水蒸气需吸热________,这些热量完全用于增加水分子的________。
解析 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越容易克服液体内部的水分子对它的束缚变成气体分子,因此汽化所需热量减少;Q=mL=1 kg×2.26×106 J/kg=2.26×106 J。水在沸点变成同温度的水蒸气时,分子平均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增大。
答案 减小 2.26×106 J 分子势能
12.(8分)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使用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如图1甲所示),对两种不同的物质进行了a、b、c三组实验,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b、c的质量相同。
图1
(1)晓彤和小雪分析图象可知,a、b、c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晓彤和小雪进一步分析图象,还有许多发现,对比a、b图象可知,它们的熔点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a、b图象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分析:b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________c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解析 (1)三个图象均有一段温度不变的水平线,在这一段时间中吸收热量温度没有改变,此后会再次升温,说明都有熔点,都是晶体。
(2)从图象得到a、b两条曲线的熔点相同,题中说明只有两种物质,故a、b是同一种物质的两条曲线。
(3)根据公式Q吸=cmΔt,相同质量的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越小,比热容越大,故曲线c比热容大。
答案 (1)都有固定的熔点
(2)相同 质量不同
(3)小于
三、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
13.(13分)一电炉的功率P=200 W,将质量m=240 g的固体样品放在炉内,通电后电炉内的温度变化如图2所示。设全部电能转化为热能并全部被样品吸收,试问:该固体样品的熔点和熔化热为多大?
图2
解析 由题图可知样品的熔点为60 ℃,熔化时间t=2 min,电流做功W=Pt。
设样品的熔化热为λ,样品熔化过程中共吸收热量Q=λm。
由W=Q,即Pt=λm,得:
λ== J/kg=1.0×105 J/kg。
答案 60 ℃ 1.0×105 J/kg
14.(13分)白天的气温是30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65%,天气预报说夜里的气温要降到20 ℃,则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不会成为饱和汽?夜里的空气绝对湿度是多大?相对湿度是多大?(30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4.242×103 Pa,20 ℃时水的饱和汽压为2.338×103 Pa)
解析 30 ℃时空气的相对湿度B1=×100%=65%
解得p1≈2.757×103 Pa>2.338×103 Pa,故气温降到20 ℃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成为饱和汽;夜里的空气绝对湿度是2.338×103 Pa,相对湿度是100%。
答案 见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