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 题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 ? 型
新授
课? 时
1
复备时间
?
主 备 人
主备人单位
复备人
?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
重、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与百日维新。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
教?? 学?? 过?? 程
个性修改栏
?
一、?? 优化导入,揭示目标
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使洋务运动自强救国的梦想破灭。而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要求破旧立新、学习西方变法的维新思想也逐渐兴起。《马关条约》的签订,又大大刺激了各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进步破坏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做了什么事情呢?
二、指导自学,整体感悟
见“导学目标”和“知识梳理”,学生自主预习课本
三、互动互研,解难释疑
康有为和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历史上把这次活动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学会、报纸的兴办
(1)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1896年8月,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2)学会: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作用: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3.、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宣布变法。因为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1.内容:
(1)政治: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奖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2.百日维新的失败
新政措施的推行,遭到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随着变法的不断深入,新旧势力的冲突日益尖锐。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被杀,史称“戊戌六君子”。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他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百日维新”宣告失败。
3. 影响
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四、精点巧拨,归纳生成
戊戌变法的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失败的原因:领导变法运动的民族资产阶级天生软弱,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五、分层设练,拓展延伸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
?
板
书
设
计
第6课 戊戌变法
序幕:公车上书
经过:学会、报纸的兴办
百日维新内容:
(1)政治:裁撤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奖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3)文化教育: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4)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
?
?
教
学
反
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