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单元测评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在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这三大政策是( )
①联俄、联共 ②扶助农工 ③民族、民权 ④平均地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孙中山曾说过:“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
A.发动了辛亥革命 B.创办了黄埔军校
C.领导了北伐战争 D.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3.在北伐战争中,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连克汀泗桥、贺胜桥,被誉为“铁军”的队伍是 ( )
A.黄埔军校学生军 B.冯玉祥率领的军队
C.叶挺独立团所在的第四军 D.蒋介石第一军教导师
4.目前,中国军队改革获得突破性进展,向中国特色的强军之路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黄埔军校的建立
5.1927年秋,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针对敌强我弱的革命形势,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个“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
A.武装斗争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C.城市包围农村 D.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6.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C.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胜利的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
7.“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的事件是( )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8.2018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2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9.大型抗战题材电视剧《松花江上》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再现了佳木斯这一东北抗联主战场上的各种人物、事件,让观众重温佳木斯抗联历史,深切感受抗联精神,更加珍视当今和平年代。这部电视剧的创作背景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C.八一三事变 D.南京沦陷
10.毛泽东指出,1935年发生的事件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该事件是( )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一·二八事变 D.七七事变
11.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弱国战胜一个帝国主义强国的光辉典范,全民族团结抗战是胜利的保障。为了团结抗战,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参加了谈判,他此行取得的成果是( )
A.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 B.谴责张学良、杨虎城,释放了蒋介石
C.孤立蒋介石,联合张学良、杨虎城抗日 D.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12.“我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诚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这是在某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这个纪念馆是( )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13.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之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14.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其合作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5.右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反映出( )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8分,第17题19分,第18题18分,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1)图1反映的 (会议名称)开启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2分)?
(2)伟大的革命开创了历史发展的新局面。图2所反映的学校为国民革命提供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此学校是 ,其创办地是 。图3反映了北伐战争,此次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影响深远。为什么说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高潮?(6分)?
(3)图4预示着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以国共合作破裂而告终。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什么。(4分)
(4)上述材料见证了国民革命的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得出什么结论?(6分)
17.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起义开始时,他们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比较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材料二 长征唤醒了中国的千百万民众,给予了他们世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从中国共产党人的宣传中……他们第一次知道了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革命和工农红军所进行的征战可以改变世间的一切不公。他们随手抓起身边的锄头、铁锤甚至仅仅只是一根木棍,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跟随着那面红旗一路远去,他们坚信这条道路的尽头就是劳苦大众千百年来所梦想的中国——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向一个崭新的中国的启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什么起义?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具体向哪里进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山区进军的重要意义。(5分)
(3)材料二中,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4分)
(4)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对此,你有何认识?(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共合作进程大事年表
时 间
大 事
1936年12月
张学良、杨虎城为逼蒋介石抗日,联合行动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
1936年12月
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宋美龄到达西安,与张、杨等就西安方面提出的六项主张进行谈判并达成了协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材料二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相互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绝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宣言》把26个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种族、语言、宗教信仰和肤色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下。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 中国抗击的日本兵力最多。按日军师团编制计算,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平均每年占76.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陆军主力仍分布在中国战场上。
——摘编自刘大年《抗日战争时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正式形成的标志。概括指出促成国共两党实现联合抗日的因素。(8分)
(2)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中国抗日合作方式出现了怎样的新发展?(4分)
(3)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战意义的认识。(6分)
答案:
一、选择题
1.A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2.B 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孙中山”“没有革命军”并辨析备选项可知B项正确。1924年5月,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该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3.C 北伐战争中,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奋勇冲锋,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由此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4.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故选A项。
5.B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故选B项。
6.C 毛泽东等率队伍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故选C项。
7.B 由时间“1935年”,可直接排除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因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发生于1936年10月。
8.C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是指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故甲说法不正确;乙是红军长征的过程,说法正确;丙发生于北伐战争期间,不属于红军长征的过程;丁是红军长征的意义,说法正确。故选C项。
9.A
10.A 从时间信息“1935年”可以判断出是一二·九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是1919年,一·二八事变发生的时间为1932年,七七事变发生的时间为1937年。
11.D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派周恩来到西安同蒋介石谈判,在他的努力争取下,蒋介石答应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所以他的西安之行使西安事变得到了和平解决。
12.C 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杀害30多万中国人。根据“那30万亡灵的冤魂”判断,题干中的材料是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13.C 依据材料中时间“1940年”、战役目标“拔……电杆”“拆毁……铁轨”“拔掉……据点”,可知此次战役是百团大战。
14.D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采取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国共两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共同抗击日寇侵略。
15.D 由材料关键信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持。A、B、C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6.参考答案 (1)国民党一大
(2)黄埔军校 广州 北伐战争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把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扩大到长江流域。
(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4)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中国共产党要领导中国革命成功,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坚持武装斗争等。(言之有理即可)
17.参考答案 (1)起义:秋收起义。进军:井冈山。
(2)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山区进军,开辟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3)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标志:会宁会师。
(4)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她敢于正视现实,能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具有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
18.参考答案 (1)标志: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在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因素: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成国共合作的初步实现;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及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促成;国民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2)由国共合作抗日发展到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合作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
(3)中国抗日战场是抗击日军陆军主力的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课件11张PPT。单元整合一、国共第一次合作
1.创办黄埔军校:1924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为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2.北伐战争:1926年,为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广州国民政府进行北伐。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3.合作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二、1926—1936年,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1926—1927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北伐,推翻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北伐战争中,以中国共产党党员、共青团员为主力的叶挺独立团屡立战功。
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4.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之后,毛泽东放弃进攻城市,转而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5.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6.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进行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234561.(2017湖北孝感)201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广州市开展了“一城一中山”的纪念活动。假如你暑期到广州游学,探寻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足迹,应该去( )
A.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旧址
B.辛亥革命首义纪念馆
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旧址
D.黄埔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答案解析1234562.(2017安徽)20世纪20年代,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暴力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诞生。这次事件是 (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答案解析1234563.[2017湖南郴州(改编)]“1934年11月6日的晚上,三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的徐解秀家,四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棉被。第二天红军要开拔了,三位女红军把她们仅有的一条棉被剪了一半给徐解秀……”这感人的故事发生在( )
A.北伐战争时期
B.长征时期
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解析1234564.(2017广东深圳)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 答案解析1234565.(2016贵州安顺)美国记者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文中的“大迁移”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红军长征
D.南昌起义部队南下 答案1234566.[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节选)]毛泽东说:“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宣告结束。”结合这句话简要谈谈你对长征历史意义的认识。 答案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第15课 北伐战争
知能演练提升
1.中国共产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开始于(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3.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参观右图“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 )
A.武汉 B.广州
C.上海 D.南京
4.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
A.重视军事训练 B.重视政治教育
C.军事政治并重 D.重视军事理论
5.“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五四爱国运动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6.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 B.张作霖
C.吴佩孚 D.孙传芳
7.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五四运动
8.北伐战争初期战场主要是在( )
A.湖南、湖北 B.江西
C.浙江、上海 D.广州
9.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党员和工农群众。这就是历史上震惊中外的( )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宁汉合流”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东北易帜”
10.下列对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国共两党因为奋斗目标不同而结束了合作
B.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
C.国民政府脱离群众,使北伐战争无法坚持下去
D.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11.标志着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的事件为 ( )
A.清帝退位 B.护国运动
C.二次革命 D.“东北易帜”
12.观察下图:
请回答:
(1)北伐军的誓师大会是在哪一年召开的?
(2)北伐战争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什么?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材料二 黄埔军校门上张贴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三 1924年5月,黄埔军校创办以来,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了一批政治和军事人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埔军校的建立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者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一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统一之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材料二 在蒋介石一手策划下,1927年4月12日,上海帮派头子黄金荣、杜月笙组织流氓袭击工人纠察队。随后,蒋介石军队以“工人内讧”为由,强行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支,并打死打伤工人300多人。4月13日,上海工人举行总罢工,十几万工人、学生、市民上街游行。游行队伍在宝山路遭到蒋介石军队的血腥屠杀,死亡100多人,受伤者无数。随后,蒋介石下令封闭上海总工会和一切革命团体,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几天之内,就有300多人遇难,500多人被捕,5 000多人失踪。
材料三 陈独秀下令将纠察队全体解散,所有枪支交存政府。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什么事件?
(3)材料三说明在革命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持什么态度?
(4)根据上述材料,总结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答案:
1.C 2.A
3.B “陆军军官学校”指的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的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4.C 分析题干信息“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24年,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黄埔军校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
5.B 题干中“除军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北伐战争的目的。
6.C
7.C 北伐战争中,北伐军打败吴佩孚后,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所以“一炮”应指北伐战争。
8.A 9.A
10.B 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主要原因”,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是革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11.D
12.参考答案 (1)1926年。
(2)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震动全国。
13.参考答案 (1)原因:吸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的教训,希望创建革命军队,挽救中国危亡。
(2)办学宗旨: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
(3)培养了大量的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做了准备。
14.参考答案 (1)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实现全国统一。
(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3)在革命危急关头,陈独秀妥协退让,放弃革命的领导权。
(4)①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国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缺乏斗争经验,放弃革命领导权,致使当敌人发动突然袭击时,不能有效组织人民反抗;③帝国主义联合封建势力共同对革命进行镇压。
课件9张PPT。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第15课 北伐战争一二三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1.中共三大
(1)时间:1923年6月。
(2)内容:决定同 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中国国民党一大
(1)召开:1924年1月,由孙中山主持,在 召开。?
(2)内容: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3)意义:标志着 合作的正式建立。?孙中山 广州 联共 国共两党 一二三3.黄埔军校
(1)建立:1924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 创办。?
(2)组织: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 担任政治部主任。?
(3)作用: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 做了准备。?黄埔 周恩来 北伐战争 一二三二、北伐胜利进军
1.目的:推翻 的统治,统一全国。?
2.对象: 、孙传芳、张作霖。?
3.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十万人誓师北伐。
4.战场:湖南、 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5.战役:汀泗桥战役、 战役、武昌战役。?
6.战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 流域,震动全国。?
7.配合:各地的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上海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北洋军阀 吴佩孚 湖北 贺胜桥 长江 一二三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1.背景: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2.表现
(1)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 ”。?
(2)1927年7月, 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
3.结果:轰轰烈烈的 失败了。?
4.东北易帜
(1)过程:1928年底, 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2)结果: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国民政府 汪精卫 国民革命 张学良 【问题1】 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有哪些?
探究:(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齐心协力,为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即先集中兵力北上,扫除吴佩孚的势力;再挥戈东进,围歼孙传芳的主力;最后北上,消灭张作霖的军队,统一全国。
(3)广大北伐将士的浴血奋战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如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屡破强敌,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称号。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问题2】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探究:(1)原因:
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联合起来绞杀中国革命;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采取突然袭击。
②主观原因:年幼的中国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错误,关键时刻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2)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必须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控制权。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知能演练提升
1.与“八一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北伐战争
2.某班正在排演南昌起义的历史剧。在指挥现场的一幕戏中出现了下列人物,其中,不应该出现的人物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贺龙 D.朱德
3.下列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①黄埔军校 ②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 ③南昌起义 ④秋收起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国民革命失败后,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八七会议
5.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了(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秋收起义
6.“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以上歌词不符合史实的是( )
A.“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
B.“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C.“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
D.“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革命永远向前进”
7.“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功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中共一大召开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召开
8.井冈山会师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会师的双方是( )
A.贺龙、毛泽东的队伍——陈毅的队伍
B.贺龙、陈毅的队伍——刘伯承的队伍
C.朱德、周恩来的队伍——贺龙的队伍
D.朱德、陈毅的队伍——毛泽东的队伍
9.“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军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含义是( )
A.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B.开辟了由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朱德、毛泽东在井冈山胜利会师
D.井冈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10.李大钊认为:“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农民占人口的90%以上……当我们估计革命力量时,我们必须强调农民是重要一部分。”下面把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中共一大的召开
B.黄埔军校的创办
C.南昌起义的发动
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11.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D.湘赣革命根据地
12.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的时间是( )
A.1929年 B.1930年 C.1931年 D.1932年
13.识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1)请说出图1所反映的事件的名称。
(2)图2中事件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建立,这支队伍的名称是什么?
(3)从图1到图2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4.学了《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之后,为巩固本课知识,某校八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决定组织一次课外活动。
【聆听歌谣】
歌谣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歌谣二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请回答:
(1)歌谣一涉及哪些历史事件?
(2)“南昌打响第一枪”是指什么?“八一”历史至2018年有多长?
(3)“朱毛合”而“建四军”有什么奇功?
(4)歌谣二反映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学习这种精神?
【阅读信件】
1930年4月,周子敬给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的信:……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样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为好,在农村中一定得到的效果更大,若是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还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胜利。
1929年9月,周恩来为中央起草的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又称“九月来信”):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5)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走什么道路?
【请你判断】
电影《秋收起义》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在进攻受挫后,毛泽东分析了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率队伍进入井冈山地区。毛泽东的举措遭到当时的党中央和前敌委员会的极力反对,认为此举是要“落草为寇”,毛泽东要做“山大王”。
(6)你同意谁的观点?试简述理由。
答案:
1.A 2.A
3.B 周恩来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1927年8月1日,他与朱德、贺龙等人领导了南昌起义。②④都是毛泽东的主要事迹。
4.D 5.D
6.B 秋收起义最初的计划是攻占长沙,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工农革命军损失严重。毛泽东正确分析形势后,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故“秋收起义成了功”不符合史实。
7.C 8.D
9.B “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是指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队伍上了井冈山后,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而开辟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0.D 1927年毛泽东建立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此党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农民阶级成为党在革命道路过程中依靠的重要力量,故选D项。
11.A 12.C
13.参考答案 (1)南昌起义。
(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3)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14.参考答案 (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和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的南昌起义。91周年。
(3)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反映了红军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期而艰巨,需要我们有艰苦奋斗、以苦为乐的精神。
(5)由城市转向农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6)同意毛泽东的观点。理由:中国反动势力的力量比较强大,而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因而不能照搬俄国“城市革命”的路线。
中国的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积蓄革命力量,而井冈山位于湘赣边界,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附近农产品丰富;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群众革命基础好,是理想的场所。由此可见,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深入分析中国国情后作出的选择,并不是所谓的“占山为王”,它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熊熊烈火。
课件8张PPT。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一二三一、南昌起义
1.时间: 年8月1日。?
2.领导人: 、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概况:革命军占领南昌城,随后南下广东,但在途中遭到敌人的封堵,损失严重。
4.意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 周恩来 南昌起义 一二三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1.八七会议
(1)召开:1927年8月7日,在 召开。?
(2)内容:通过了 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秋收起义
(1)时间: 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过程: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
3.井冈山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到达
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汉口 土地革命 1927 井冈山 一二三4.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会师: 、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和湘南的工农武装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
(3)结果: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 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5.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
的序幕。?朱德 四 革命根据地 一二三三、工农武装割据
1.策略: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
2.概况
(1)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政权,创造了“ ”的局面。方志敏、邓小平、贺龙、徐向前、刘志丹等人也在各地领导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
(2)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到1930年,全国各地创建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以红四军为主在赣南、闽西建立的 面积最大。?
3.建立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 ,毛泽东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工农武装割据 中央革命根据地 瑞金 【问题1】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其教训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探究:教训:首先,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城后的着眼点不在于发动广大群众,而在于单纯的军事进攻。其次,起义虽然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起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却没有对参加起义的旧式部队进行改造。第三,没有广泛地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起义军所到之处并没有使广大农民得到好处,军事行动难以同发动农民的土地革命真正结合起来。第四,不能照搬苏俄的“城市中心论”。
意义:首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和工农群众进行斗争的新篇章。其次,南昌起义促成了第一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创建。【问题2】 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探究:(1)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结果看,敌强我弱,大城市里的反动势力较强大,因而起义都受到重大挫折,苏俄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行不通。
(2)我国农村反动势力薄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积蓄力量,为中国革命建立广阔的乡村基础,然后再攻占城市,夺取政权。事实证明,毛泽东率领起义军向山区进军,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以退为进的策略,是一条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知能演练提升
1.与前四次反“围剿”相比,红军在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党在军队数量上占优势
B.中共中央推行“左”倾错误主张
C.革命根据地力量弱小
D.国民党武器装备好
2.“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摘自《长征组歌》。你认为“红军主力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
A.准备北上抗日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与敌人决战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3.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的时间是( )
A.1933年10月
B.1934年10月
C.1935年10月
D.1936年10月
4.一位历史学家在评论1935年的一次会议时说:“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召开是史无前例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次“会议”是 (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5.“1935年1月的一次会议上,一向发言很少准备提纲的毛泽东这次却破例了。他不仅说明军事失利问题的原因在于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而且阐述了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以下说法与这次会议相关的是( )
A.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确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6.红军长征途中,哪一军事行动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
A.强渡乌江 B.巧渡金沙江
C.四渡赤水 D.强渡大渡河
7.下列毛泽东诗句中,与下图有关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8.下面是新中国的将军外交家黄镇在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这幅漫画定格了戎马倥偬的战争岁月。下列诗歌与之反映的史实相符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实地考察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该有( )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场景发生于( )
A.吴起镇 B.井冈山 C.遵义 D.南京
1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红军长征
12.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力量之源。下列不属于长征精神的是( )
A.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B.患难与共的团结协作精神
C.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为人类和平正义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13.学习历史要学会进行总结,学完本课后,我们应知道:红军从被迫战略转移到长征胜利,这一历程说明( )
①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是失败的 ②中国革命重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道路艰难曲折 ④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4.阅读下列材料:
长 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中国工农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2)“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哪些军事行动?
(3)“金沙水拍云崖暖”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军事意义?
(4)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中,你受到了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15.长征是中国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史诗,它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长征组歌》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片段二 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雄师刀坝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
片段三 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片段四 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浪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片段五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片记录了长征的经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①③
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
D.②④③①
(2)根据材料一,分析红军长征过程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困难。
(3)长征是一个壮举,它以红军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归纳出长征胜利的原因吗?
(4)长征精神,是艰苦奋斗革命精神的体现。请你围绕“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写出能体现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古训。(可以是诗句、成语、对联、谚语、俗语等,至少两条)
答案:
1.B 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但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上“左”的错误。在“左”倾思想的指导下,红军以自己的劣势对抗敌人的优势,第五次反“围剿”注定要失利。
2.B 长征主要是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目的是保存红军的实力。
3.B
4.A 解答本题可以从时间“1935年”入手。1935年召开的会议是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B、C、D三项中的会议召开的时间分别是1921年、1922年、1927年。故选A项。
5.C 1935年1月召开的会议是遵义会议,它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6.C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7.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展示的是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其是一座铁索桥,故B项符合题意。
8.B 漫画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画面。A项描述的是秋收起义,B项描述的是红军长征,C项描述的是渡江战役,D项描述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故B项符合题意。
9.C ①井冈山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②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③遵义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④南京是当时国民党统治的中心。
10.A 11.D
12.D 长征精神是指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但不包括国际主义精神。
13.C ①的说法是错误的,②并非是长征的经验,③④是正确的。
14.参考答案 (1)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2)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3)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4)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15.参考答案 (1)B
(2)军事: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自然:恶劣的自然环境。
(3)原因: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二是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三是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答出两条即可)
(4)如《锄禾》;居安思危,戒奢从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艰难困苦,玉汝以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
课件8张PPT。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二三一、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战略转移
(1)原因
①国民党:1933年,蒋介石调集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
次“围剿”。?
②中国共产党:由于 、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反“围剿”失败。?
(2)开始: 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3)受挫: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
(4)改道:改向贵州前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五 博古 1934 一二三2.遵义会议
(1)召开:1935年1月,在 召开。?
(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3)意义:开始确立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 毛泽东 一二三二、过雪山草地
1.整编: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
2.突围
(1)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3)强渡 ,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走过草地,进入甘肃。?金沙江 大渡河 一二三三、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会师
(1)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2)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意义
(1)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吴起镇 会宁 长征精神 【问题1】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探究:(1)遵义会议召开于长征初期工农红军损失严重的关键时刻。遵义会议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军事和组织问题,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2)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问题2】 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探究:(1)坚持革命理想的忘我献身精神,敢于战胜一切敌人而不屈服于敌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集体主义精神。
(3)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的精神。
(4)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
(5)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的求实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