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章末检测试卷沪科版选修3_5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章从原子核到夸克章末检测试卷沪科版选修3_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6 08: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从原子核到夸克
章末检测试卷(四)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其中1~7题为单项选择题,8~12题为多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与原子核内部变化有关的是(  )
A.α粒子散射现象 B.天然放射现象
C.光电效应现象 D.原子发光现象
答案 B
解析 α粒子散射现象说明了金箔原子中有一个很小的核;光电效应现象说明了光的粒子性,原子发光现象说明核外电子跃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只有天然放射现象才能说明原子核具有内部结构,选项B正确.
2.下列与α粒子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中产生的α射线速度与光速相当,穿透能力很强
B.U(铀238)核放出一个α粒子后就变为Th(钍234)核
C.高速α粒子轰击氮核可从氮核中打出中子,核反应方程为He+N―→O+n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并首先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答案 B
解析 α粒子的速度是,A错;根据核反应遵循的电荷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可知,B对,C错;D项中应是卢瑟福,D错.
3.放射性元素(Rn)经α衰变成为钋(Po),半衰期约为3.8天;但勘测表明,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目前地壳中仍存在天然的含有放射性元素Rn的矿石,其原因是(  )
A.目前地壳中的Rn主要来自于其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B.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壳中元素Rn的含量足够高
C.当衰变产物Po积累到一定量以后,Po的增加会减慢Rn的衰变进程
D.Rn主要存在于地球深处的矿石中,温度和压力改变了它的半衰期
答案 A
4.人们在海水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钚(Pu).Pu可由铀239(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
A.2 B.239
C.145 D.92
答案 A
解析 β衰变规律是质量数不变,质子数增加1,Pu比U质子数增加2,所以发生了2次β衰变,A正确.
5.物理学重视逻辑,崇尚理性,其理论总是建立在对事实观察的基础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
B.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C.α粒子散射实验的重要发现是电荷是量子化的
D.密立根油滴实验表明核外电子的轨道是不连续的
答案 A
解析 放射现象中释放出了其他粒子,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一定的结构,A正确;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分割的,是由更小的微粒组成的,B错误;α粒子散射实验否定了汤姆孙提出的枣糕式原子模型,建立了核式结构模型,C错误;密立根油滴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D错误.
6.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静止的氡原子核(Rn),由于衰变它放出一个粒子,此粒子的径迹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相互外切的圆,大圆与小圆的直径之比为42∶1,如图1所示,那么氡核的衰变方程应为(  )
图1
A.Rn―→Fr+e B.Rn―→Po+He
C.Rn―→At+e D.Rn―→At+H
答案 B
解析 由于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外切的,据左手定则可知,该粒子一定带正电.由于粒子与反冲核的动量大小相等,据r=,又由已知大圆与小圆的直径之比为42∶1,所以粒子与反冲核的电荷量之比为1∶42,故B正确.
7.如图2甲是α、β、γ三种射线穿透能力的示意图,图乙是工业上利用射线的穿透性来检查金属内部伤痕的示意图,请问图乙中的检查利用的射线是(  )
图2
A.α射线 B.β射线
C.γ射线 D.三种射线都可以
答案 C
8.对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对人体的正常细胞不会有伤害作用
B.核工业废料要放在厚厚的重金属箱内,沉于海底
C.γ射线探伤仪中的放射源必须存放在特制的容器里,而不能随意放置
D.对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的场所或物品进行检测是很有必要的
答案 BCD
解析 放射线能杀伤癌细胞或阻止癌细胞分裂,但也会对人体的正常细胞有伤害,选项A错.正因为放射性具有伤害作用,选项B、C、D均正确.
9.天然放射性元素Th(钍)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之后,变成Pb(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衰变的过程共有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B.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
C.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核外轨道
D.钍核比铅核多24个中子
答案 AB
解析 由于β衰变不会引起质量数的减少,故可先根据质量数的减少确定α衰变的次数为:x==6,再结合核电荷数的变化情况和衰变规律来判定β衰变的次数应满足:2x-y=90-82=8,y=2x-8=4.钍232核中的中子数为232-90=142,铅208核中的中子数为208-82=126,所以钍核比铅核多16个中子,铅核比钍核少8个质子.β衰变所放出的电子来自原子核内,所以选项A、B正确.
10.关于云室探测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可显示射线运动的轨迹
B.云室中径迹直而清晰的是α射线
C.云室中径迹细而长的是γ射线
D.云室中显示粒子径迹的原因是蒸气电离,即使放入磁场中也无法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
答案 AB
解析 云室内充满过饱和蒸气,射线经过时使气体电离,凝结成雾滴,雾滴沿射线的路线排列,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故选项A正确;由于α粒子的质量比较大,飞行时不易改变方向,电离本领大,产生的离子多,所以α射线在云室中的径迹直而清晰,则选项B正确;由于γ射线的电离本领很弱,所以在云室中一般看不到它的径迹,所以选项C错误;把云室放在磁场中,由射线径迹的弯曲方向就可判断射线所带电荷的正负,所以选项D错误.
11.美国科研人员正在研制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Ni)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Ni―→Cu+e
B.镍63的衰变方程是Ni―→Cu+e
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
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铜片到镍片
答案 CD
解析 镍63的衰变方程为Ni―→Cu+e,选项A、B错误;电流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池内部电流从铜片到镍片,镍片电势高,选项C、D均正确.
12.关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γ射线使空气电离,把静电导走
B.利用γ射线照射植物的种子,使产量显著增加
C.利用α射线来治疗肺癌、食道癌等疾病
D.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跟它的非放射性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作为示踪原子
答案 BD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13.(4分)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P衰变成Si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________.P是P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mgP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图象如图3所示,请估算4mg的P经________天的衰变后还剩0.25mg.
图3
答案 正电子 60
解析 衰变方程为P→Si+e,即这种粒子是正电子.由题图可以看出P的半衰期为15天,则4mg×=0.25mg,得t=60天.
14.(6分)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在用α粒子轰击铝箔靶时,除探测到预料中的中子外,还探测到正电子,α粒子停止轰击后,铝箔靶仍继续发射正电子,这是因为反应生成了放射性同位素.
(1)完成上述反应的核反应方程式
Al+He→________+n;________→Si+e
(2)放射性同位素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P P (2)作为放射源;作为示踪原子
三、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共30分)
15.(10分)P是人类首先制造出的放射性同位素,其半衰期为2.5min,能衰变为Si和一个未知粒子.
(1)写出该衰变的方程;
(2)已知容器中原有纯P的质量为m,求5min后容器中剩余P的质量.
答案 (1)P→Si+e(正电子) (2)m
解析 (1)衰变的方程为:P→Si+e(正电子)
(2)半衰期为2.5 min,则经过5 min后发生2次衰变,则容器中剩余P的质量为:M=
=m.
16.(10分)为测定某水库的存水量,将一瓶放射性同位素溶液倒入水库中,已知这瓶溶液每分钟衰变8×107次,这种同位素的半衰期为2天,10天以后从水库取出1m3的水,并测得每分钟衰变10次,求水库的存水量为多少?
答案 2.5×105m3
解析 设放射性同位素原有质量为m0,10天后其剩余质量为m,水库存水量为Q,由每分钟衰变次数与其质量成正比可得=,由半衰期公式得:m=m0,由以上两式联立代入数据得==()5,解得水库的存水量为Q=2.5×105 m3.
17.(10分)如图4甲所示,静止在匀强磁场中的Li核俘获一个速度为v0=7.7×104m/s的中子而发生核反应,即Li+n―→H+He,若已知He的速度v2=2.0×104m/s,其方向与反应前中子速度方向相同,试求:
图4
(1)H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在图乙中,已画出并标明两核的运动轨迹,请计算出轨道半径之比;
(3)当He旋转三周时,H旋转几周?
答案 (1)1.0×103m/s 方向与v0方向相反
(2)3∶40
(3)2周
解析 (1)以v0的方向为正方向,反应前后动量守恒:m0v0=m1v1+m2v2
(v1为氚核速度,m0、m1、m2分别代表中子、氚核、氦核的质量)
代入数值可解得:v1=-1.0×103m/s,负号表示方向与v0方向相反.
(2)H和He在磁场中均受洛伦兹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r1∶r2=∶=3∶40
(3)H和He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之比
T1∶T2=∶=3∶2
所以它们的旋转周数之比n1∶n2=T2∶T1=2∶3,
即He旋转三周,H旋转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