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空气)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空气)测试题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5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1-04-09 19: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011级化学第三单元(空气)测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最近又启动了“酱油加铁”工程。这里的铁是指 ( )
A.分子 B.原于 C.单质 D.元素
2、某物质经分析只含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
A.一定是单质 B.可能是单质 C.一定不是混合物 D.可能是化合物
3、对氧气的物理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极易溶于水 B.在液态时为无色
C.在标准状态下密度比空气大 D.在固态时变成白色固体
4、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的反应现象是( )
A.产生光彩夺目的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B.产生淡蓝色火焰
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5、过氧化钠(Na2O2)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故可作为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潜水艇紧急情况时,也使用过氧化钠来供氧,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从该反应获取的以下信息中,正确的是( )
①过氧化钠属于氧化物 ②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③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④实验室可利用这一原理制取纯净的氧气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需要加热 B。都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D。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7、 下列各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由物质分类知识可知,属于同—类物质的一组是( )
A.红磷、医用酒精、甲烷 B.加碘盐、纯碱、石灰水
C.食醋、氧气、酱油 D.海水、糖水、雨水
8、检验集气瓶内氧气是否收集满,最好的方法是 (   )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B.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
C.将燃着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  D.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集气瓶中
9、在ZnS、H2S、Na2SO4、SO2、SO3、S六种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共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0、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H B.N C.2C D.Fe
11、要在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将其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在瓶中燃烧可达到目的的是 (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12、分析钠原子、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得到的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
B.钠原子、钠离子的质子数都为11
C.一个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失去一个电子,因此,钠元素为+1价
D.钠原子和钠离子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13、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包含关系 并列关系 交叉关系
14、某集气瓶里盛有空气,采用燃烧法除去氧气而得到较纯净的氮气,最好采用的试剂是 ( )
A.铁丝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15、被蚊虫叮咬后,人们往往出现皮肤肿痛。这是因为蚊虫在皮肤内分泌出的酸性物质〔主要成分是甲酸(CH2O2)〕对人的皮肤有较强的刺激作用。下面关于甲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
B.甲酸分子中有一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
C.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2
D.甲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6
16、为了建设卫生文明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
17、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会转变成臭氧,这个变化可表示为:
氧气 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这是分解反应 B.这是物理变化
C.这是化学变化 D.这是化合反应
18、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20、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拉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 (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
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
二、填空题:(共34分)
1、写出下列粒子的符号或符号的意义(6分)
2个氢原子________2个氯离子_________ 2个氧分子_________
2H2O _______ 2Na+_________ 2He
2、现有①食盐溶液②氧化铜③高锰酸钾④空气⑤五氧化二磷⑥硫磺⑦氦⑧二氧化碳⑨白磷⑩镁。用序号填空。(8分)
其中混合物: 化合物:
氧化物: 单质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6分)
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氧气和臭氧是不是同种物质?
(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应采取什么方法保护臭氧层?
4、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基本采用新一代饮用水消毒剂ClO2,有的国家还颁布了强制使用ClO2的法律和法规,请回答以下问题: (6分)
(1)ClO2读作 ,它是由 (几种)种元素组成的;
(2)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5、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用化学式或元素符号填空,8分)
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④空气是制造氮肥的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 。
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2分)
三、实验题:(共18分)
1、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11分)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 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可选 或者 ,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发生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者符号表达式)为 。(2分)
(3)用排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4)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是 和 (填字母)。
2、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友情提示:本实验采用灼烧铜丝的方法)(7分)
(1)为什么加热时,要同时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在由两个针筒组成的密闭系统内留有30 mL空气,停止加热后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注射器中,注射器内气体体积为__________mL,则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mL。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 _。
(3)小童同学在实验结束后观察到注射器内剩余23 mL气体,而小宣同学的是28mL,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别?(对两同学的原因进行分别解释)(2分)
四、计算题(8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O—16, H—1, C---12
1、硝酸铵的化学式为NH4NO3
计算:(1)硝酸铵中氮、氧、氢的原子个数比为:
(2)硝酸铵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硝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4)60g尿素(化学式为CO(NH2)2)与 g硝酸铵的含氮量相等。
(提示:请把计算过程写在下面。)
Y
X
放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