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 从河南到山西,逃难的老百姓惊奇地看到,当国民党部队都向西、向南撤退的时候,有一支军队却背着简陋的武器向东疾行,他们的臂章上写着“八路”。
人们对这支军队没有多大的信心,因为这支队伍中许多人没有枪,有拿刺刀的,还有等着拾起阵亡战友的枪继续进攻的。然而就是这支军队在数日之后,名震华夏。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深入到日本占领区而开辟的战场。一般特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所形成的有一定军事控制范围地区。敌后战场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是太原的重要门户。一、平型关大捷背景:太原平型关平型关地形平型关遗址1937年9月山西东北部平型关 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粹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林彪带领八路军第115师歼灭日军1000多人林彪概况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目的: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代表: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中心: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战术特点: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使用这些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巩固抗日根据地措施: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
根据地进行民主投票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根据地农民拥护“减租减息”巩固抗日根据地作用: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展开,华北日军开始重视中共的武装。
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在报告中指出:“···必须彻底扫除,以绝后患。”三、百团大战日军目的: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蚕食。
囚笼政策:三光政策: 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并配以封锁墙、封锁沟。烧光、杀光、抢光 百团大战时间:1940年下半年目的: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士气指挥:彭德怀规模: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发动大规模进攻 百团大战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地位: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规模最大的战役3.战果4.意义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材料:百团大战确实“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实力,引起敌人的警觉”
——金春明《还百团大战以本来面目》
想一想:百团大战后,日本侵略者会对抗日根据地采取怎样的措施? 日军→报复性“扫荡”
八路军→反“扫荡”陕甘宁延安开展人民游击战争敌后战场的抗战时间:1937年9月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建立民主政权领导人:林彪重要意义时间:1940年下半年领导人:彭德怀重要意义1.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 徐州会战 D. 百团大战
2.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的重要城市是( )
A.太原 B.延安
C.长沙 D.台儿庄AB3.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政策是( )
A.实行减租减息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采取地雷战、地道战 D.发动农民起义
4.百团大战的主要作战目标( )
A.显示中国人民强大的武装力量
B.阻止日军对正面战场的进攻
C.坚定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D.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AD5.下列有关百团大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目的是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封锁
B.发动的时间是1940年下半年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胜利
D.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