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四年级下册第1课《小桥、流水、森林》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欣赏·评述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通过两个部分,在不同的音乐情景下对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让学生在音乐情景下进行创作。通过范例,让学生对艺术创作有具体的了解。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运用色彩。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将音乐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尽早建立起与生活的联系,建立起审美的能力和在不同的情境下欣赏艺术的能力。学生能够进行创作,并学会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进行创作和欣赏。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知识,对作品的欣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而,大部分的学生有基础和能力对不同的作品进行欣赏和比较描述。
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互动法等
教学用具:课件、范作
学生用具:彩笔、纸和笔。
课题
小桥、流水、森林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四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欣赏完《蛙声十里出山泉》、《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等作品的感受。2. 过程与方法:通过音乐,感受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讨论中学会合作,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
重点
在不同的音乐情景中欣赏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森林里的早晨》
难点
用语言对音乐情景中的欣赏对象中进行描述。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与本节课相关的中国古典音乐“高山流水”,并提出问题,询问学生听到了什么。
教师适当引导,小结。在学生进行讨论过后根据学生的答案,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引入与流水、高山等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欣赏。并适时导入今天欣赏的佳作之一——《蛙声十里出山泉》。
学生自由讨论。
用相关的音乐引入,激起学生兴趣,进入课堂。
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带着问题感受讨论。
讲授新课
1、《蛙声十里出山泉》
(1)师:我们来欣赏下国内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作品,看看这幅中国画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来回答,说说你的感受和联想。
(轻快、轻松、流动)
(2)(出示PPT)师对《蛙声十里出山泉》作简要的背景介绍及画面描述,简介作者并欣赏其另外的部分作品。
(3)师:可以看到画面里没有青蛙,那么作者是怎么用画面来表现蛙声的呢?
齐白石老人用重墨在纸的两侧画了一个山涧,急湍的山泉在山涧中流淌,水中游曳着六只小蝌斗,上方用石青点了两个青青的远山头,青蛙妈妈在那里呢,她的声音传出了十里之遥,到了山涧的这头。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
(过渡)师:那么,欣赏完了“流水”,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本课的主题之一——“小桥”。
2、《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教师介绍)
(1)创作背景:《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法文作品原名:Le Bassinaux Nympheas):规格99×93厘米,创作于1918至1919年间。是莫奈以睡莲为主题的重要晚期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倾注了莫奈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对于光和影的运用在该作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远远超出了对物体本身的描绘。
(2)作者简介: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洛德·莫奈或莫内,台译奥斯卡·克劳德·莫内,大陆传统译莫奈。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
(3)作品赏析:《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以高超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水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中国古诗意境。
(过渡)师:最后,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本课的另外一个主题——“森林”。
3、《松林里的早晨》:老师播放音乐,让学生欣赏一首优美的乐曲(如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谱写的《维也纳森林故事》圆舞曲),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欣赏油画《松林里的早晨》,提出下列问题。
(1)你有什么感受?(2)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受?
师适当小结:舒缓、宁静、祥和——这幅油画,把我们带入一种非常优美的诗意般的境界中:朝雾弥漫,金色的阳光透过朝雾洒向林间,清新潮润的空气浸润着茂密的树林,你仿佛可以呼吸到甘美新鲜的空气,嗅到林中青苔的芳香……
(3)师介绍作者,引领学生对作品作简要赏析。
(出示PPT)对三幅作品作简要的对比欣赏。
生:自由讨论2分钟。
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发言。
生:自由讨论2分钟。
通过感受讨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不同的音乐情境下对欣赏对象进行视觉描述。
通过直观的示范教学,解决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欣赏对象的内容和特点。
课堂练习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要求学生尝试画一幅风景画。
在一定时间内学生作画。
发挥想象,在一段音乐下画一幅风景画,学生反馈学习效果。
展示与评价
1、他评:各小组自主选出一张最漂亮的作品。
2、自评:在学生评上来的作品选几张让学生上讲台自己评述自己的作品。
3、综合评述:课堂上教师适当评价。
评价要点:
① 哪幅图与所播放的音乐最搭。
② 哪个构图饱满?
③ 哪幅图最特别?
1、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特色等方面进行评价。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提高
师示范讲解重彩油画棒的技法。(出示PPT)
课堂总结
师:今天,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我们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及绘画方式等,欣赏了在小桥、流水、森林这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画,感受到了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也学会了在讨论中合作,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
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板书
流水——《蛙声十里出山泉》:轻快、轻松、流动
小桥——《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
森林——《松林里的早晨》:舒缓、宁静、祥和
作业布置
1、想一想,你制作的图打算放在家里哪个地方装饰?
2、你可以对你所画的图再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吗?
体验生活美,提高表现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
课件34张PPT。第1课 小桥、流水、森林岭南版 四年级下新知导入你听到了什么?新知导入 这是浙江筝派的高山流水,其曲调优美。在最开始,右手跨三个八度同时表现山的庄严和水的清亮。曲中部右手如水般流畅,左手在低音位置的配合如山耸立其间。后半部用花指不断划奏出流水冲击高山的湍急。最后用泛音结尾,如水滴石般的柔和清脆。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同样的,在1951年,老舍选了苏曼殊的四句诗句,向齐白石老人求画,同时,也主动提供了绘画的构思之一:“蝌斗四五,随水摇曳;无蛙而蛙声可想矣”。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其中一幅传世佳作——《蛙声十里出山泉》。新知讲解蛙声十里出山泉 《蛙声十里出山泉》创作于1951年,是齐白石老人91岁时为我国著名文学家老舍画的一张水墨画。纵129厘米,横34厘米。
简略的笔墨在一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未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在逆水游动,旁边是山石。新知讲解作者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今湖南湘潭人,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新知讲解新知讲解 思考: 在《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水墨画中,作者是怎么用画面来表现蛙声的呢?新知讲解蛙声十里出山泉 作者用重墨在纸的两侧画了一个山涧,急湍的山泉在山涧中流淌,水中游曳着六只小蝌斗,上方用石青点了两个青青的远山头,青蛙妈妈在那里呢,她的声音传出了十里之遥,到了山涧的这头。
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蛙妈妈,因为失去蝌蚪,它们也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新知讲解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 《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法文作品原名:Le Bassinaux Nympheas):规格99×93厘米,创作于1918至1919年间。是莫奈以睡莲为主题的重要晚期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倾注了莫奈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对于光和影的运用在该作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远远超出了对物体本身的描绘。新知讲解作者简介:
奥斯卡·克洛德·莫奈(Oscar-Claude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简称克洛德·莫奈或莫内,台译奥斯卡·克劳德·莫内,大陆传统译莫奈。法国印象派主要画家,印象派运动领袖人物。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除此之外,莫奈对于色彩的运用相当细腻,他用许多相同主题的画作来实验色彩与光完美的表达。新知讲解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 《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以高超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水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的中国古诗意境。新知讲解思考:
(1)你有什么感受?
(2)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了这些感受?
新知讲解 舒缓、宁静、祥和——这幅油画,把我们带入一种非常优美的诗意般的境界中:朝雾弥漫,金色的阳光透过朝雾洒向林间,清新潮润的空气浸润着茂密的树林,你仿佛可以呼吸到甘美新鲜的空气,嗅到林中青苔的芳香……在这静谧的环境中,几只活泼可爱的小熊在母熊的带领下,正在嬉戏玩耍,它们攀援在一根折断的、看上去已经腐朽的老树上相互引逗,似乎在练习独立生活的本领。母熊在一边慈爱地看着小熊们。 《松林的早晨》1889年,139×213cm,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新知讲解作者简介:
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Ivan I. Shishkin)(1832—1898)是19世纪俄国巡回展览画派最具代表性的风景画家,也是19世纪后期现实主义风景画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风景画多以巨大的、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为描绘对象,那些摇曳多姿的林木昂然挺立,充满生机。繁木菁林,疏密有致,大森林的美与神秘,被渲染得淋漓尽致,可谓美不胜收。希施金所描绘的林木,无论是独株,还是丛林都带有史诗般的性质。林木的形象雄伟豪放,独具个性,显示出俄罗斯民族的性格。他一生为万树传神写照,描绘俄罗斯北方大自然的宏伟壮丽,探索森林的奥秘,被人们誉为“森林的歌手”。新知讲解 作为伊凡·伊凡诺维奇·希施金的代表作之一, 《松林的早晨》揭示了森林中神秘和幽深的意境,使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 在艺术表现上,这幅油画独具匠心,令人赞叹不已。大片松林虽然布满整个画面,但是,由于安排得错落有致,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使画面显得多而不乱,密而不塞,给人以疏朗、开阔、深远的感觉。特别是画家那种对大自然敏锐的观察力和精湛的写实功力,无论对粗犷的树干、舒展的枝叶,还是对盘曲的根部、附着的青苔的描绘,都使人感到格外的自然和亲切,毫无雕琢的痕迹。新知讲解欣赏与对比课堂练习1. 听音乐,在纸上画上你们的风景画。 2.构图要饱满,色彩鲜明,造型新颖。展示与评价我们的作品展评一评:① 哪幅图与所播放的音乐最搭?
② 哪个构图饱满?
③ 哪幅图最特别?拓展提高重彩油画棒的技法有哪些呢? 重彩油画棒是一种结合了普通油画棒、蜡笔、色粉笔,但又区别于他们的一种新型绘画材料。其色彩亮丽、细腻,质地比普通油画棒更软、也更易上色。它有哪些技法呢?拓展提高 线条:可直接使用笔头边棱来画出线条,这样的线条不一定均匀,但非常自然流畅,注意在画线时尽量保持力度的一致。拓展提高 平涂:即在画纸上均匀涂出特定的色块。想要达到较好的效果,一是事先勾勒出边缘后再在内部填色,避免涂出边缘;另一点是按照某一个特定方向涂色,效果会更加均匀好看。拓展提高 渐变:是指涂色中从一种颜色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由于重彩油画棒特殊的厚重质感,渐变是重彩油画棒进阶技法中最常用效果也最突出的技法之一,效果是可以避免颜色过渡的强烈变化,使得颜色过渡更加自然并产生立体感。 注意点是渐变通常适用于单色的减淡或者相近色的渐变,不适用于对比明显的两种颜色之间的渐变。拓展提高 混色:是指用多种颜色经过反复涂揉从而达到混合,使得色块表现出更加柔和朦胧的丰富效果。除了用重彩油画棒自己本身混色外,必要时需借助其他混色工具,例如混色棒。混色颜色的搭配也要遵循同类或者相近色混合,避免对比色的原则。拓展提高 点彩:指将不同颜色的点或短线相互排列在一起。点彩可用于表现色彩斑斓以及闪烁动态的效果,例如花丛、羽毛、草地等。在颜色点彩顺序上,遵循先浅色后深色原则。拓展提高 叠色:指在已涂的一层色块上覆盖另一层颜色。表现特点是并不是单纯混色或者覆盖,而是一种颜色中透出另一种颜色,以达到层次丰富的效果。叠色颜色的搭配也要遵循同类或者相近色可混合,避免对比色的原则。拓展提高 油水分离: 重彩油画棒与水粉或水彩颜料的配合是利用油画棒不溶于水的特性,成为天然的隔绝材料。先在画纸上完成油画棒涂色,再用水粉涂色覆盖,产生水油分离效果,经常用于表现星空、浪花、白云等效果。拓展提高 刮画: 指先用较为浅色的油画棒在画纸上涂好颜色作为底色,再用较为深色的油画棒在表面覆盖一层后,用尖锐的工具(例如牙签,雕刻工具等)在覆盖的图层上刮出图案。覆盖的深色并不局限于通常我们所见到的黑色,还可以是其他各种颜色。拓展提高 遮挡: 指借助于不透明胶带或者专业绘画留白胶水来画出轮廓清晰的线条的一种方式。过程是先用胶带粘于画纸上,然后用重彩油画棒在胶带和纸面上涂色,最后移去胶带。按照实际需求,胶带形状并不局限于直线,可以先用刻刀将胶带切成曲线或者其它形状,或者用留白胶水涂出想要的形状,就可以达到曲和特定的图案效果。拓展提高纸笔揉色法: 用纸笔或者手指等工具揉抹生硬的笔触,使其模糊,产生线或色块的笔触变化。课堂总结 今天,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下,我们通过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及绘画方式等,欣赏了在小桥、流水、森林这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风景画,感受到了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也学会了在讨论中合作,能够体会到大自然的美。板书设计流水——《蛙声十里出山泉》:轻快、轻松、流动
小桥——《绿色的种着睡莲的池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莲花别样红”
森林——《松林里的早晨》:舒缓、宁静、祥和作业布置1.想一想,你制作的图打算放在家里哪个地方装饰?
2. 你可以对你所画的图再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吗?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