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美术八下第1课《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
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欣赏·评述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教学通过四个部分,青铜器的造型美,青铜器的纹饰美,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种类和作用,让学生对我国的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和艺术性有全面的认识。通过范例,图片展示,让学生懂得如何去欣赏我国的青铜器艺术,并会用美术术语进行鉴赏和表述。
教材分析:本单元是以“走进古典艺术”为取向的课程,是通过有一定指向的课题内容,使学生能进一步了解到古典艺术之美。“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是让学生了解我国的青铜艺术,感受青铜艺术之美,在学习青铜的造型和纹饰中懂得如何去欣赏和评述,从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我国历史已有大致的了解,已掌握了一定的色彩,纹样,图案等知识,有自己的独特审美观,在学习中,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方法:演示法,提问法,互动法等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
课前准备:1、教师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
2、搜集古代青铜艺术的照片供学生欣赏。
3、学生上网搜集青铜器的资料。
课题
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从青铜艺术的造型、纹饰等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在分组讨论和提问中,培养学生团结的精神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欣赏中,体会我国各时期青铜器的不同艺术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认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劳动人民的智慧,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
学习了解青铜器的含义及历史发展。学习欣赏青铜器,通过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等方面来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难点
学习欣赏图片,感受青铜器的古韵之美,并知道如何用美术术语来感受青铜器的审美特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图片导入,提问学生。
教师引导揭示课题。(看着一幅幅图片,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青铜时代。青铜工艺在奴隶制社会发展鼎盛,代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因此人们又把奴隶制社会时代称为青铜时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青铜时代,去了解认识一下青铜器。)
学生回答。(青铜器)
通过直观的图片欣赏,带着问题感受讨论。激起学生兴趣,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青铜器的含义及历史发展。
青铜器是以铜为主加入锡、铅的合金,用蜡或泥陶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教师出示青铜器图片,从造型和纹饰上向学生介绍“司母戊大方鼎”、“莲鹤方壶” “四羊方尊”。
师:刚才老师从造型和纹饰上向同学们介绍了三件青铜器,发现它们造型各异,各有各的美感。有同学知道青铜器在造型的设计上需要考虑什么吗?同时还可以有哪些纹饰呢?
教师出示PPT,对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进行知识讲解。(解惑)
师:同学们,这些青铜器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是离不开铸造工匠的智慧的,它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接下来我们就对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进行学习。(出示PPT)
师:青铜器分为哪几种?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请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
学生疑惑。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学习了解到青铜器的含义及历史发展,是课程的重点。
通过直观的示范教学,解决教学难点。
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知识重点的学习。
培养学生团结的精神。
课堂练习
我国古代青铜器种类很多,欣赏下面的青铜器图,比较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与纹饰上的不同。
学生上讲台书写。
通过做练习,巩固知识点,突破难点。
拓展提高
教师讲述“禹铸九鼎”的传说。
引入传说,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青铜器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课堂小结
教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试着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师:今天,我们从青铜器的历史,造型美,纹饰美,铸造工艺以及种类和作用进行了学习,从而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板书
青铜器的造型美: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
青铜器的纹饰美: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动物纹等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范铸法,失蜡法
青铜器的种类和作用:食器,乐器,兵器,水器,酒器等
学会欣赏青铜器的艺术,感受青铜器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作业布置
1、选择任一青铜器,从其造型、纹饰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收集青铜器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及它们的用途。分组讨论交流。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学习效果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通过查资料,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提取和收集能力。
课件38张PPT。沉雄瑰丽的中国青铜艺术岭南版 八年级下新知导入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它们是怎么来的呢?新知讲解 青铜器以铜为主加入锡、铅的合金,用蜡或泥陶模铸造的青铜器具。
青铜工艺产生的历史背景:漫长的原始社会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交换)和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商品生产),公有制瓦解,私有制建立(奴隶制)。奴隶社会的建立,商品生产兴起,因此有了大的集体工作的场所,从而为青铜器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青铜工艺作为奴隶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更直接反映出奴隶社会的真实情况。新知讲解司母戊大方鼎(商)腹部四面正中留下大面积空白,四周绕以富于神秘感的饕餮纹和夔龙纹。四足粗壮有力,
上端饰以牛头。耳外侧有一对浮雕的虎,
共衔一个人头。新知讲解莲鹤方壶(东周) 高116、117厘米 ,长30.5厘米 ,宽24.9厘米。这是一件巨大的青铜盛酒器,同时采用了圆雕、浅浮雕、细刻、焊接等多种技法铸造而成。它的壶身高大,结构严密,整体布满了盘曲的龙形装饰花纹,两侧并铸有圆雕的龙形细长双耳,底部是两只伏兽,负壶而走。整个壶身的圆雕装饰充满了一种神秘的气氛。然而,在壶盖周围并列的双层向外展开的莲花瓣中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仙鹤,完全了采用写实手法、在神秘氛围中烘托出一丝清新的感觉。新知讲解四羊方尊(商)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
尊的肩部以四个圆雕的羊的上半身作为装饰,突出于器表,羊的形象写实,羊角弯转富于变化,使尊的庄严造型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 新知讲解我们祖先在青铜器造型艺术中充分考虑了如下因素:
1、在实用基础上注重装饰,将实用与审美完美地统一起来。
实用是第一因素,但同时为了满足对审美的要求,施以各种外形装饰。青铜器的造型美新知讲解足部的装饰:柱状足、锥形足、圆足、扁足、方足、兽蹄足……腹部装饰:各种深浅浮雕甚至是透雕纹饰、扉棱、各种鸟兽雕塑……提梁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等……盖的装饰:在盖上塑以各种动物、人物、或将盖与器体制作成完整的动物……耳、鋬的装饰:作成龙形、蛇形、鸟形、或装饰龙头、羊头、牛头、鸟首……新知讲解2、几何形体与动物形体单用、并用及复合使用。
圆球体、圆柱体、圆椎体、椭球体、立方体等作为青铜器形体的基本形状被广泛使用,为避免形式上的过于简洁和呆板,古人熟练地将这些基本几何体复合使用,构成繁复精美的各种造型体,显示出我们祖先惊人的智慧。
动物崇拜是原始人类普遍的行为,以各种动物形态作为青铜器的形体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大特点,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新知讲解3、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普遍遵从如下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平衡对称
单纯多样
刚柔相济
静中寓动
背离规则 尽管青铜器艺术家在青铜器形制的设计上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那就是和谐。和谐是抽象形式美的最高追求、是诸种互不相向的因素的协调一致。尽管有些青铜器的造型比较简单。有些较为复杂,但凡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器皿的造型,在总体上都能见出和谐。新知讲解关于中国古代青铜器形制的思考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形制与彩陶的形制有必然的联系。
中国青铜礼器大略经过了1500年以上的历史变迁,由于历史、礼制、习俗、文化的发展变化,每—类青铜器在形制上亦有一定的发展变化规律。掌握青铜器的形制变化规律,对青铜器的鉴别很有帮助。
青铜器的形制与统治者的身份地位有密切的联系。
不同的地域和民族具有明显不同的形制。新知讲解中国古代青铜器上的纹饰,始于二里头文化期,最早出现在容器上的是实心的连珠纹。
带纹饰的器物集中在商周,且以商周最为著名。说商周铜器有—种狞厉之美,神秘、威严、精细,很大程度上是指其纹饰。纹饰的出现使商周青铜器更具艺术价值。(商周器物纹饰的这种特点与其作为礼器,用于祭祀祖先神灵有关,也与图腾崇拜有关。纹饰内容有时同器物用途有很大关系。祭祀场面的肃穆,观念上对神灵的尊崇,必然使得纹饰趋于神秘,令今人看去有怵目惊心之感。) 青铜器的纹饰美新知讲解青铜器纹饰是青铜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常饰在器物的腹、颈、圈足或盖上。
春秋战国时,由于奴隶制度开始瓦解,纹饰便开始描绘现实生活,如狩猎、宴乐、攻战等,从神秘、威严的气氛中脱离出来。
在西汉后期或东汉时,铜器表面往往不用纹饰,称之为素面。
动物纹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它们在青铜艺术中占有大约一千五百多年的统治地位。可以说中国青铜器的纹饰,一开始就是以动物纹为主要内容的。新知讲解古代青铜器纹饰的种类注:下述的青铜器纹饰,主要是指华夏族系统的青铜器纹饰。新知讲解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1、范铸法 :是我国古代青铜器铸造的一种方法,就是按照所需青铜器的样式先制作一个模子,然后把融化了的铜灌注到模子里,冷却后,打开模子,就得到了需要的青铜器。这个模子,就叫范。
早期的青铜器均采用合范的方法铸造。商代晚期已能用分铸的方法,即将一些器皿的附件预先铸好,再和主件铸接在一起。新知讲解 2、失蜡法:春秋时期发明,用蜂蜡做铸模,再用耐火材料填充敷成外范,加热后,蜡模熔化流失,再往内浇铸铜液成型。新知讲解青铜饪食器青铜酒器青铜盥水器青铜乐器青铜杂器青铜兵器青铜器的种类和作用新知讲解青铜饪食器鼎鬲甗簋盨簠敦豆铺盂(lì)(yǎn) (guǐ)(xǔ)(duì ) (fǔ)新知讲解 鼎 古代炊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于煮、盛肉食和调和五味。形状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是在新石器时代陶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大体说,商代前期多为圆腹尖足。商代后期尖足鼎逐渐消逝,圆腹柱足鼎占多数,同时,分档鼎增多。到西周后期,扁足鼎和方鼎基本消逝,鼎足呈蹄形。战国至汉代的多为敛口(口沿向内收缩),大多有很短的蹄足,有盖,盖上多有钮或三小兽。
在商周奴隶制社会,鼎被奴隶主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器物。进人封建社会以后,鼎就失去了这种性质。新知讲解铜爵(夏) 铜爵(商)妇好觚(商)觚(商)酒器新知讲解曾侯乙编钟(战国)乐器新知讲解越王勾践剑(春秋)兵器新知讲解蟠龙盘(商)生活用具 比较不同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与纹饰上的不同。饕餮纹鼎(早商)妇好鼎(中期)司母戊鼎(晚商)毛公鼎(西周 )大盂鼎(西周)王子午鼎(春秋)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拓展提高来源
夏禹想起从前黄帝轩辕氏功成铸鼎,鼎成仙去,现在何妨将这许多金来铸鼎呢?后来一想 :“不好,果然如此,又要引起诸侯之责备了 。“后来又一想 :“我可以变通办法,何必一定要学前人呢?我铸鼎不一定为自己表功,而是为百姓所用,有何不好?”禹铸九鼎拓展提高 于是决定主意道:”寡人的意思,拿来铸九个鼎吧。哪一州所贡之金,就拿来铸哪一州的鼎,将哪一州内的山川形势都铸在上面。还有寡人从前治水时所遇到的各种奇禽异兽、神仙魔怪等,也一一刻出。至于形象,寡人和伯益都有草图画出,现在一并铸它在鼎上。将来鼎成之后,设法将图像拓出,昭示给九州百姓,使他们知道哪一种动物有益,那一种动物有害。免得他们跑到山林、川泽里去劳作,遇到不好的东西,自己也不知道,受了魑魅魍魉的害,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懵里懵懂,不知利害。这样,岂不也是为百姓做了一件有益的事情吗?”拓展提高 施黯道 :“那么,这九个鼎重大非凡了 。”
夏禹道 :“是要它重大,愈重大则愈不可迁移,这样才可以留存久远 。”
施黯道 :“这样大的工程,在何处鼓铸呢?是在都城之内呢?还是在都城之外呢?”
夏禹道 :“都城之外吧,选择那山川形势秀美、黎民有铸造技术的地方。具体在何处,汝自己选择适宜之地罢了 。”拓展提高过程
施黯领命,到伯益处取了《山海经图》,便去择地经营,悉心摹铸。
又过了几个月,已是夏禹在位的第五个年头,夏禹承帝舜之制,亦定为五岁一巡守。这岁是巡守之期,正月下旬动身。夏禹想起施黯铸鼎,选定的地方是在荆山之下,因此特地绕道前往视察。拓展提高 这个荆山,据说就是今天禹西花石乡的荆山岭,当地群众从古至今擅长冶铁铸造。夏禹一行离荆山岭还有好远,就看见许多工匠师傅正在那里忙碌,绘图的绘图,造胚的造胚,锤炼的锤炼,设计的设计,非常紧张繁忙。
夏禹向施黯道 :“我听说这种金属类亦有雌雄之分,你最好选择雄金,铸成五个阳鼎;选择雌金,铸成四个阴鼎。五应阳法,四象阴数,这样方才完美。至于九州之中何州属阳,何州属阴,由你们自己去悉心研究、合理分配,寡人不再遥度 。”施黯听了,唯唯受命。拓展提高 过了两年,天上忽然发现一种怪象:一连九日,大白天都能看见太白星在天空闪耀。满朝大臣纷纷议论,都猜不出它是福是祸,忽然施黯来报:“九鼎铸成功了 。”夏禹大喜,知道太白昼见是为这个缘故,便吩咐将那九个鼎都迁到夏邑来。人们这才明白,太白昼现,原来是九鼎铸成的征兆。这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着各州的山川名物、禽异兽。九鼎象征着九州,其中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为中央枢纽。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阳城,借以显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从此一统。拓展提高 九鼎继而成为“天命“之所在,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大禹把九鼎称为镇国之宝,各方诸侯来朝见时,都要向九鼎顶礼膜拜。从此之后,九鼎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礼器。
但是那九鼎非常重大,从荆山搬到国都夏邑实在不易,几十万人夫,足足费了三四个月光阴方才迁到。夏禹一看,阳鼎六个,阴鼎三个,上面的图书都非常精妙,遂对施黯及他手下的工匠师傅,一一优加慰劳、赏赐。后来夏都几经搬迁,九鼎也随之搬来搬去。鼎成了国家政权的象征。从此之后,谁要想夺取天子之位,不用说夺天子位,只要问问这九鼎的大小轻重,就可知道他是想要夺取天子之位了。拓展提高结果
夏朝被商所灭之后,这九个鼎就迁之于商朝的都城毫邑。商朝为周朝所灭之后,九鼎又迁到了周朝的国都镐京。再后来,成王在洛阳地方营造新都,又先将九鼎安置在郏鄏(今河南洛阳县西)地方,其名谓之“定鼎”。直到战国末年,周朝为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所攻,取了九鼎,迁之于秦。搬迁途中,忽然有一个鼎“飞“入泗水之中,派了许多人,搜寻了许久,竟找不到鼎的踪影。另外八个鼎到秦灭之后,究竟如何结果,也无可考寻了。至今不知所在,成为千古之谜。
因为禹铸造九鼎,直到现在,“一言九鼎“、“问鼎中原“等还是人们常用的词汇。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从青铜器的历史,造型美,纹饰美,铸造工艺以及种类和作用进行了学习,从而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在欣赏青铜器艺术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中国青铜器艺术在人类文化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青铜器的造型美:平衡对称,单纯多样,刚柔相济,静中寓动,背离规则青铜器的纹饰美:兽面纹,龙纹,凤鸟纹,动物纹等青铜器的铸造工艺:范铸法,失蜡法青铜器的种类和作用:食器,乐器,兵器,水器,酒器等学会欣赏青铜器的艺术,感受青铜器之美,增强民族自豪感作业布置1、选择任一青铜器,从其造型、纹饰方面来欣赏了解青铜器艺术的特点。
2、收集青铜器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青铜器的知识。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及它们的用途。分组讨论交流。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