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复习学案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 化学键的分类:
化学键分为共价键、 离子键 、 金属键。从电负性角度考虑,电负性相差大的原子间是以离子键相连,而电负性相差不大的原子间是以共价键相连。氢键与范德华力不属于化学键。
考点1:物质的熔沸点与化学键的关系:
离子晶体与离子键相关;
原子晶体与共价键相关;
分子晶体与范德华力、氢键相关
练习1:下列物质熔、沸点与氢键有关的是( C )
A.NaCl B.SiO2 C.H2O D.HBr
练习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分子中只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C.由共价键形成的分子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只有非金属原子间才能形成共价键
考点2: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A.范德华力:广泛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随相对分子量的逐渐增大范德华力逐渐增大,晶体熔沸点逐渐升高。
B.氢键:已经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电负性很大的原子(N、O、F)之间的作用力。对于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含氢键的晶体熔沸点更高。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熔、沸点:H2O_> __H2S,HF _>__HI,NH3_>_PH3,CH4_<_SiH4
(2)溶解性:乙醇 易溶于 水,其它事例_NH3和HCl均易溶于水,且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HCl。
(3)物质的密度:液态水 > _冰
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HBr的熔沸点高于HF B.乙醇由于含氢键所以易溶于水
C.氢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D.影响物质熔沸点的因素是温度
2. σ键、∏键的区别
考点3:单键都是σ键,双键中含有 1 个σ键 1 个∏键。
练习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轨道之间以“肩并肩”重叠可形成σ键
B.p轨道之间以“头对头”重叠可形成π键
C.s和p轨道以“头对头”重叠可形成σ键
D.共价键是两个原子轨道以“头对头”重叠形成的
练习5:与1 molC2H2含有相同的σ键的C2H6的物质的量为: 3/7 mol
3.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
考点4:化学键的极性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练习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只含有非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非极性分子
B.含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全是极性分子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极性键,
D.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非极性键
考点5: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
1.化学键的极性:极性分子肯定有 极性 键。
2.空间构型:看其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
注意氨气、BF3、H2O、CO2等有无孤对电子物质的空间构型。
练习7:下列物质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C )
A.O3 B.CH3Cl C.CS2 D.Na2O2
4. 分子极性的应用
考点6:相似相溶原理:
练习8:下列物质不溶于水的是( D )
A.氨气 B.氯化钠 C.乙醇 D.BF3
考点7:含氧酸的酸性:
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酸性越强
练习9:H3PO3 二元酸,分子结构是
H3PO4 三元酸,分子结构是
二、化学键的参数(考点8)
1. 键长:数值约等于 形成共价键的原子核核间距 ;键长越短,键能越大,化学键越 稳定
2.键能:注意几个点:气态、基态原子,1mol化学键;键能越大,化学键稳定性越 强
3.键角:化学键的方向性,与分子空间构型相关
4.极性:
练习10:判断对错:
A.H2O键角是180 ,NH3是平面三角形 ( ╳ )
B.N≡N的键能是N-N的三倍 ( ╳ )
C.H-H比H-F键长短,所以H-H键键能大 ( ╳ )
D.C=C键键能比C-C键大,所以乙烯比乙烷更稳定 ( ╳ )
三、分子的空间构型
考点9:判断分子空间构型;中心原子杂化类型;判断分子极性
ABn 价层电子对数 成键电子对数 孤电子对数 价电子对空间构型 中心原子杂化类型 分子空间构型 分子极性
2 2 2 0 直线型 SP 直线型
3 3 3 0
2 1
4 4 4 0
3 1
2 2
练习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CHCl3是三角锥形 B.AB2是V字型,其A可能为sp2杂化
C.二氧化硅sp杂化,是非极性分子 D.NH4+是平面四边形结构
四、其它
考点10. 手性异构:(指有机分子的手性异构)
如何判断:中心原子连的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
应用:光学活性或化学性质
练习12:下列化合物中含3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BC )
A.OHC——OH B.OHC——
C.HOOC—— D.—
考点11. 等电子原理:
等电子原理: 原子总数 相同、 价电子数 相同的 粒子子具有相似的 化学键 特征,它们的许多性质相 似 。
练习13:下列各组物质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BC )
A.HF和H2O B.NH3和PH3 C.CO和N2 D.H2O和NH3
考点12:配合物理论
配位键: 由一个原子(或离子)提供空轨道容纳另一个原子(或离子)提供的孤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 ;
配合物: 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复杂化合物 ;
练习14:完成右图空格,回答:该化合物中中心离子为 Zn2+,配体是 NH3 ,配位数为 4 ,该化学键能够形成的原因是 Zn2+含有空轨道,NH3能提供孤电子对。
能否在溶液中直接检验SO42- ? 能(填‘能’或‘不能’)能否在溶液中直接检验NH3?(填原因) 不能。因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在水溶液中是完全电离的,但内界是一个整体,难以电离 。
五.针对性训练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在分子中,两个成键的原子间的距离叫键长
B.H-Cl键比H-I键稳定
C.含有极性键的一定是极性分子
D.键能越大,说明该分子越易受热分解
2. 能与氢原子形成含有最强极性键的原子是 ( A )
A.F B.Cl C.I D.Br
3. 下列物质中水溶液pH值最高的是 ( B )
A.H2O B.NaClO C.HClO4 D.H2SO4
4. 当SO3晶体熔化或气化时,下列各项中发生变化的是 ( BD )
A.分子内化学键 B.分子间距离
C.分子构型 D.分子间作用力
5. 下列微粒中心元素以sp3杂化的是( B )
A.ICl4- B.ClO4- C.BrF4+ D.SF4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
A.分子中键能越大,键越长,则分子越稳定
B.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C.在化学反应中,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被还原
D.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增多而减小
7.能用键能大小来解释的是 (AB )
A.N2的化学性质比O2更稳定
B.金刚石的熔点高于晶体硅
C.惰性气体一般难发生化学反应
D.通常情况下,Br2呈液态,碘呈固态
8.从实验测得不同物质中氧-氧之间的键长键能的数据:
O22- O2- O2 O2+
键长 149 128 121 112
键能/kJ x y Z=494 W=628
其中x、y的键能数据尚未测定,但可根据规律性推导键能的大小顺序为w>z>y>x。该规律性是 ( B )
A.成键时电子数越多,键能越大
B.键长越长、键能越小
C.成键所用的电子数越少,键能越大
D.成键时电子对越偏移,键能越大
9. 在氯化氢分子中,形成共价键的原子轨道是 ( C )
A.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B.氯原子的2p轨道和氢原子的2p轨道
C.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1s轨道
D.氯原子的3p轨道和氢原子的3p轨道
10. 下列物质中不含配位键的是(CD )
A、H3O+ B、Ag(NH3)2+ C、KCN D、SO2
11.下列物质的分子与O3分子的结构最相似的是( C )
A. H2O B. CO2 C. SO2 D. BeCl2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