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与平衡”之体内物质运输专题
历年期末试题
【2017学年】2. 根据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示意图,判断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最初产生的场所是
A.组织细胞
B.血液
C.肺
D.毛细血管
【2017学年】15.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表中叙述正确的是
选项 结构 功能
A 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淋巴管 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B 毛细血管壁很薄 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C 动脉血管内有动脉瓣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 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有利于对物质的重吸收
【2017学年】22.(4 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①②是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分析回答问题:
模型中,③模拟的是 ▲ ;
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是①→③→②,则模型中①模拟的血管内是 ▲ 血。在③中进行的是 ▲ 交换;
模型存在一些缺陷,如与模拟的对象血管相比,电线和细铜丝的内部都不是空心的,可以选择 ▲ 器材制作(填 1 种即可)。
【2017学年】37(8 分)2018 年元旦前后杭州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 是造成这次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PM2.5 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 ;
A.泌尿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雾霾加剧了疾病的流行,血液中的 ▲ 细胞能抵抗病菌的入侵;
“PM2.5 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 性;
杭州近年来开通了多条地铁线,地铁可以实现尾气零排放,有助于降低城市的PM2.5。你还能想到降低PM2.5 方法有 ▲ (1 种方法即可)。
【2016学年】12. 如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 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则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不旺盛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016学年】21.(4 分)2016 年 10 月 17 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在轨飞行 30 天。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如图所示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航天食品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通过② ▲ 过程进入 A 系统。
(2)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 影响③、④过程,③过程是通过 ▲ 实现的。
(3)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 (填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答出两种即可)。
【2016学年】37.(8 分)3D 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生物 3D 打印技术有望在不远的未来改善器官移植的缺口问题,但 3D 打印的器官(比如肾脏)仍需数年时间才能真正实际应用。
(1)如图是一种比较简单的 3D 打印机。打印时,固态原料在打印喷头处熔化为液态,液态原料从喷头流下,在成品平台上变为固态。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打印喷头和成品平台可以移动,最终打印出成品。在打印过程中,3D 打印机消耗的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和▲ 能。
(2)美国一家公司利用 3D 打印机打印出了一叶微型肝脏。此肝虽小,却具有肝脏的多数机能。3D 打印机叠加了约 20 层肝实质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两种主要的肝细胞),还添加了来自血管的细胞,在肝内形成精妙的管道。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打印的原料一定不是碳粉或墨水,而含有细胞
B.肝脏内“精妙的管道”,应类似血管和毛细血管
C.微型肝脏一定含有水、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构成细胞的有机物
D.该打印机打印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请补充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路径:肝细胞产生尿素→肝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 ▲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体外。
【2015学年】4. 医生进行手术时截取了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2015学年】10.血液由 S 流向 P 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情况以及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情况如图。则 S、P 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A.右心室、左心室
B.肾静脉、肾动脉
C.肺静脉、肺动脉
D.毛细血管、肺静脉
【2015学年】22.(8 分)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因炎症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 ▲ 】 (填序号)发现。
(2)图甲中血管⑥与⑦相比,其内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
(3)当血液流经图丙时,e 内液体在成分上与血液的区别是▲
。g 内液体中不含葡萄糖,是由于图丙中 f 部位进行▲ 作用这一生理活动的结果。
(4)某人因车祸导致图甲【b】处受伤出血,血液的颜色是▲ ;针对此情况,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加压或包扎的位点是【 ▲ 】 (填序号)。
(5)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举一例说明 ▲ 。
(6)根据图乙写出血液经过图甲③处后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 ▲ 。
【2015学年】37.(10 分)最近意大利籍温州华人小羽因长期高烧不退而回国治疗,当天即在浙大一院确诊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并住院治疗。
(1)医生分析,小羽的感染是这样发生的:妇科手术后的小羽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细菌进入她的血液循环系统,随着血液全身流动,刚好在她的心脏“大门” 即瓣膜处“安家”。专家经过会诊,决定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发现不光瓣膜烂了,连瓣膜的基部都长出了脓肿。瓣膜在心脏中的功能是 ▲ 。
命题细则要点
“代谢与平衡”之体内物质运输专题
历年期末试题
【2017学年】2. 根据人体与外界气体交换示意图,判断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最初产生的场所是 A
A.组织细胞
B.血液
C.肺
D.毛细血管
【2017学年】15.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总是相适应的,表中叙述正确的是 B
选项 结构 功能
A 小肠绒毛有丰富的淋巴管 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
B 毛细血管壁很薄 有利于物质的交换
C 动脉血管内有动脉瓣 可以防止血液倒流
D 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 有利于对物质的重吸收
【2017学年】22.(4 分)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如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的模型,①②是电线,③是细铜丝。请分析回答问题:
模型中,③模拟的是 ▲ 毛细血管 ;
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是①→③→②,则模型中①模拟的血管内是 ▲静脉 血。在③中进行的是 ▲ 气体 交换;
模型存在一些缺陷,如与模拟的对象血管相比,电线和细铜丝的内部都不是空心的,可以选择 ▲ 空心输液管或空心橡胶管等 器材制作(填 1 种即可)。
【2017学年】37.(8 分)2018 年元旦前后杭州出现了一次严重的雾霾天气。PM2.5 是造成这次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PM2.5 对人体的多个系统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 D ▲ ;
A.泌尿系统 B.神经系统 C.循环系统 D.呼吸系统
雾霾加剧了疾病的流行,血液中的 白▲ 细胞能抵抗病菌的入侵;
“PM2.5 专用口罩”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 吸附性 性;
杭州近年来开通了多条地铁线,地铁可以实现尾气零排放,有助于降低城市的PM2.5。你还能想到降低PM2.5 方法有 ▲ 合理即可 (1 种方法即可)。
【2016学年】12. 如图中长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组织 处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情况。则甲、乙、丙、丁四种组织中呼吸作用最不旺盛的是 C
A.甲
B.乙
C.丙
D.丁
【2016学年】21.(4 分)2016 年 10 月 17 日,我国“神舟十一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对接,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在轨飞行 30 天。宇航员在太空是如何生活的呢?请结合如图所示的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① 消化 ② 吸收
③ 肺换气(呼吸运动/外呼吸——气压差) ④ 肺通气(内呼吸——气体扩散)
⑤ 排汗等 ⑥ 排尿 ⑦ 排便
(1)航天食品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通过② ▲ 吸收 过程进入 A 系统。
(2)航天食品都是流质的,是为了避免固体食品颗粒在失重条件下进入呼吸道 影响③、④过程,③过程是通过 ▲ 气体扩散 实现的。
(3)图中能表示排泄途径的是 ▲④⑤⑥ (填图中序号)。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 ▲ 氧、营养物质、尿素尿酸等 (答出两种即可)。
【2016学年】37.(8 分)3D 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生物 3D 打印技术有望在不远的未来改善器官移植的缺口问题,但 3D 打印的器官(比如肾脏)仍需数年时间才能真正实际应用。
(1)如图是一种比较简单的 3D 打印机。打印时,固态原料在打印喷头处熔化为液态,液态原料从喷头流下,在成品平台上变为固态。在电脑程序的控制下,打印喷头和成品平台可以移动,最终打印出成品。在打印过程中,3D 打印机消耗的电能转化成了机械能和▲内 能。
(2)美国一家公司利用 3D 打印机打印出了一叶微型肝脏。此肝虽小,却具有肝脏的多数机能。3D 打印机叠加了约 20 层肝实质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两种主要的肝细胞),还添加了来自血管的细胞,在肝内形成精妙的管道。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C
A.打印的原料一定不是碳粉或墨水,而含有细胞
B.肝脏内“精妙的管道”,应类似血管和毛细血管
C.微型肝脏一定含有水、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构成细胞的有机物
D.该打印机打印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请补充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通过肾脏排出体外的路径:肝细胞产生尿素→肝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 ▲ 肺静脉 →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体外。
【2015学年】4. 医生进行手术时截取了人体某部位连通的三种血管的片段,其中的血液依次流经 B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2015学年】10.血液由 S 流向 P 后,血红蛋白和氧气的结合情况以及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情况如图。则 S、P 表示的结构分别是 C
A.右心室、左心室
B.肾静脉、肾动脉
C.肺静脉、肺动脉
D.毛细血管、肺静脉
【2015学年】22.(8 分)如图甲为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因炎症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后,最先在心脏的【 ▲ ① 】 (填序号)发现。
(2)图甲中血管⑥与⑦相比,其内血液成分的特点是▲ ⑥内是含营养物质丰富的静脉血(或⑥内营养物质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 。
(3)当血液流经图丙时,e 内液体在成分上与血液的区别是▲ e内液体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或原尿内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g 内液体中不含葡萄糖,是由于图丙中 f 部位进行▲重吸收(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作用这一生理活动的结果。
(4)某人因车祸导致图甲【b】处受伤出血,血液的颜色是▲呈鲜红色 ;针对此情况,应及时进行止血处理,加压或包扎的位点是【 ▲ a 】 (填序号)。
(5)心脏作为输送血液的泵,其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请举一例说明 ▲ 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或左心室的壁最厚),与其泵血功能相适应(或心脏内有瓣膜,能防止血液倒流等) 。
(6)根据图乙写出血液经过图甲③处后气体成分发生的变化 ▲ 二氧化碳减少,氧气增大(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
【2015学年】37.(10 分)最近意大利籍温州华人小羽因长期高烧不退而回国治疗,当天即在浙大一院确诊为“细菌性心内膜炎”并住院治疗。
(1)医生分析,小羽的感染是这样发生的:妇科手术后的小羽身体抵抗力比较弱,细菌进入她的血液循环系统,随着血液全身流动,刚好在她的心脏“大门” 即瓣膜处“安家”。专家经过会诊,决定进行心脏瓣膜手术,发现不光瓣膜烂了,连瓣膜的基部都长出了脓肿。瓣膜在心脏中的功能是 ▲ 使血液单向流动 。
命题细则要点
辨析(所含物质差异)
静脉血和动脉血(小肠处、肺部、肾脏)
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
原尿、尿液和血液(肾小囊、输尿管、肾小管)
辨识能力(不同图中各部分位置和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