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0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7 09:5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2.下列估计结果中符合实际的是(  )
A.25吋彩电的功率约25W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
C.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10m/s
D.一般放大镜的焦距约1cm
3.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吨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 B.32 C.33 D.34
4.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33.2g B.43.2g C.31.8g D.35.8g
5.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6.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上认真测量
B.测一枚大头针和一个小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再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8.A、B、C为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 和水密度ρ水的关系是(  )

A.ρA>ρB>ρC 且ρA>ρ水 B.ρA>ρB>ρC 且ρA<ρ水
C.ρA<ρB<ρC 且ρA>ρ水 D.ρA<ρB<ρC 且ρC>ρ水
9.由于连续作战和强烈的高原反应,参加玉树大地震抗震救灾人员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等一系列高原反应。若一位救援人员在玉树机场大厅吸氧,瓶内氧气有密度为4kg/m3,本次输氧用去了一半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2kg/m3 B.4kg/m3 C.6kg/m3 D.8kg/m3
10.三个完全相同杯子里装同样多的水,若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后,三个杯中的水仍未溢出,那么水面上升最多的是(ρ铅>ρ铁>ρ铝)(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牛奶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C.用已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D.1kg棉花和1kg铁块的质量相等
12.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身体质量大约为50kg
B.正常发光的白炽灯钨丝的温度大约为20000℃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dm
D.北京天安门城楼的楼顶距地面的高度大约为120m
13.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砝码也是十分精密的,如果生锈(质量会增大)或缺损(质量会减小)了就不能再用,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如果砝码生锈或缺损,我们还用它进行测量,那么(  )
A.如果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B.如果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小于真实值
C.如果缺损,砝码质量变小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D.如果缺损,砝码质量变小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小于真实值
14.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15.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大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一瓶矿泉水结冰后,不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A.状态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理由   。
17.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
每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
18.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5×104mg=   g=   kg; 一头黄牛的质量约为400   =   t。
19.用粘有油污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将比实际值偏   ;若调节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测得的物体的质量将比实际值偏   。
2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小块岩石的质量。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是测量质量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质量为   g。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材料,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1)小明选用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你认为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理由是:   。
22.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时,物体应放入   盘(选填“左”或“右”).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多次实验的意义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将测得的质量与液体的体积数据绘成m﹣V图象如下,其中质量m是指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V指的是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求:
(1)烧杯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24.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现配制了0.5d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0.6kg,试求:
(1)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3)应加盐或加水多少g?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5.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在充气过程中,轮胎内的空气的质量   ,空气的密度   ,一瓶氧气用去一部分后,瓶内氧气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6.给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45   。



2019年人教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一块冰熔化成水后(  )
A.密度不变,质量变小 B.体积不变,质量变大
C.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分析】冰熔化成水后后,质量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知,密度变大,体积变小。
【解答】解:水的密度大于冰的密度,又因为质量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知,体积变小,密度变大。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质量、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关键是知道本题中保持不变的是质量,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会随物质的状态、形状、位置等的改变而改变。
2.下列估计结果中符合实际的是(  )
A.25吋彩电的功率约25W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
C.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10m/s
D.一般放大镜的焦距约1cm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A、25吋彩电的功率约100W;故A错误;
B、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00g,符号实际;故B正确;
C、人的步行速度约1m/s;故C错误;
D、一般放大镜的焦距约10cm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3.现在厂家有一批规格为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泥块,已知这种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某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要求厂家运到工地,厂家只有限载8吨的货车,则需要运几车才能完成?(  )
A.31 B.32 C.33 D.34
【分析】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06g=109mg=1012μg;还要注意在计算车辆趟数时,小数的处理方法;绝不能四舍五入。
【解答】解:水泥块每块的质量为2500千克,即2500kg=2.5t;
工地需要100块这种水泥块,即所需水泥块的总质量为:2.5t×100=250t;
限载8吨的货车,需要运送的车数为:250t÷8t=31.25;故需要云32车才能完成。
答:需要云32车才能完成。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物理量不同单位间的换算,运用不同单位间的具体关系,利用数学上的运算就可解答。
4.小红用调好的天平测一木块的质量,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她记录了木块的质量是38.2g.整理仪器时,才突然发现木块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该木块的实际质量应是(  )
A.33.2g B.43.2g C.31.8g D.35.8g
【分析】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拨到零刻度,(2)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3)左物右码称量物体质量,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与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的和。
若将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了,则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解答】解:据题目可知,天平的最小砝码是5克,且木块的记录质量是38.2g,即1个20g的砝码,1个10g的砝码,还有一个5g的砝码,故此时游码的示数是:8.2g﹣5g=3.2g;
若木块和砝码质量放反,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则木块的质量为:m′=35g﹣3.2g=31.8g。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读数,注意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后,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减去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5.一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 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 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分析】根据称量2.5g药品的具体操作过程来分析本题。
【解答】解:称量2.5g药品的具体操作:把游码拨到2.5克处,向左盘加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说明药品多了,要减少药品。
故选:A。
【点评】知道天平的正确使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6.要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天平的左盘上认真测量
B.测一枚大头针和一个小铁块的总质量,然后减去铁块的质量
C.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然后再除以100
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
【分析】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甚至小于天平的分度值,无法直接称量,应该用累积法测多枚大头针的质量,除以总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解答】解:取100枚大头针,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则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为m1=。
故选:C。
【点评】测微小质量、微小长度一般用累积法,测曲线长度一般用化曲为直法、滚轮法,测硬币等圆的直径一般用平移法,在学习中要注意总结,灵活选用特殊测量方法。
7.关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C.密度与物体所处的状态无关
D.密度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1)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实际上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因此,不能认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密度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故A错误,B正确。
(2)同种物质,质量一定时,如果状态发生改变,其体积相应增大或缩小,所以密度发生改变,故C错误;
(3)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种类、状态不变,密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ρ=是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8.A、B、C为三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ρA、ρB、ρC 和水密度ρ水的关系是(  )

A.ρA>ρB>ρC 且ρA>ρ水 B.ρA>ρB>ρC 且ρA<ρ水
C.ρA<ρB<ρC 且ρA>ρ水 D.ρA<ρB<ρC 且ρC>ρ水
【分析】根据ρ=可知,体积相等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再根据图象中A物质和水体积相同时的质量关系即可判断两者的密度关系。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当A、B、C三种物质的体积相等时,mA>mB>mC
根据ρ=可知,且ρA>ρB>ρC;
当VA=1cm3时,mA>1g,
即ρA=>1g/cm3=ρ水。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概念及应用数学函数图象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在具体做题的过程中应注意区分图象的纵坐标是V还是m。
9.由于连续作战和强烈的高原反应,参加玉树大地震抗震救灾人员常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胸闷等一系列高原反应。若一位救援人员在玉树机场大厅吸氧,瓶内氧气有密度为4kg/m3,本次输氧用去了一半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
A.2kg/m3 B.4kg/m3 C.6kg/m3 D.8kg/m3
【分析】利用公式m=ρV先计算原来氧气瓶里氧气的质量,再求出剩余氧气的质量,而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ρ=求剩余氧气的密度。
【解答】解:设氧气瓶的容积为V,
由ρ=可知,原来氧气瓶里氧气的质量:
m0=ρ0V,
用去了一半后,剩余氧气的质量:
m=m0=ρ0V,
因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
所以,剩余氧气的密度:
ρ====ρ0=×4kg/m3=2kg/m3。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知道使用氧气前后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是本题的关键。
10.三个完全相同杯子里装同样多的水,若把质量相同的铅块、铝块、铁块分别放入三个杯子后,三个杯中的水仍未溢出,那么水面上升最多的是(ρ铅>ρ铁>ρ铝)(  )
A.放铝块的 B.放铁块的 C.放铅块的 D.一样高
【分析】要判断哪个杯子水面升高的最多,就得需要知道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而要判断哪个金属块的体积最大,我们可根据密度公式ρ=进行判断。
【解答】解:因为m铅=m铁=m铝,ρ铅>ρ铁>ρ铝,
所以V铅<V铁<V铝,
因为这三个金属块都浸没入水杯里,
所以它们排出水的体积都等于它们各自的体积,
则V铅排<V铁排<V铝排,
所以放铝块的杯子中水面升高得最多。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对于相同质量的物体,能否根据密度求出相应的体积。关键是要知道这三者密度的大小顺序。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冰冻矿泉水完全熔化后,质量不变,密度变大
B.牛奶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所以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质量变小,密度也变小
C.用已被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偏大
D.1kg棉花和1kg铁块的质量相等
【分析】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体积的变化一般不会引起密度的变化,只有气体在膨胀和被压缩时,密度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解答】解:A、冰冻的矿泉水熔化后,是状态的改变,质量不变,密度变大,故A正确;
B、一瓶牛奶喝掉一半后,含有的物质变少了,质量自然变小,而牛奶依然是牛奶,物质没变,所以密度不变,故C正确;
C、用磨损的砝码去称物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而仍按标准值读数,读出来是砝码标注质量,所以测量结果就比实际值偏大,故C正确;
D、一千克铁和一千克棉花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ACD。
【点评】熟知质量、密度的概念及其特性是解此类题的基础,同时还要准确分析题目中所举的实例到底是引起了哪些方面的变化,是位置、形状、状态、体积、温度等等,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是否会引起质量和密度的改变。
12.下列数据是小明对身边的一些物理量值的估计,其中基本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身体质量大约为50kg
B.正常发光的白炽灯钨丝的温度大约为20000℃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dm
D.北京天安门城楼的楼顶距地面的高度大约为120m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的一些量要有数据、数量级的认识,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计算,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作用。
【解答】解:
A、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身体质量大约为50kg,所以A符合实际情况;
B、正常发光的白炽灯钨丝的温度大约为2000℃,所以B不符合实际情况;
C、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为8dm,所以C符合实际情况;
D、北京天安门城楼的楼顶距地面的高度大约为37.4m,所以D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选:AC。
【点评】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
13.天平是精密的测量仪器,砝码也是十分精密的,如果生锈(质量会增大)或缺损(质量会减小)了就不能再用,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如果砝码生锈或缺损,我们还用它进行测量,那么(  )
A.如果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B.如果砝码生锈,砝码质量变大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小于真实值
C.如果缺损,砝码质量变小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大于真实值
D.如果缺损,砝码质量变小了,因此物体质量的测量值将小于真实值
【分析】天平是较精密的测量工具,砝码锈蚀或缺损了就不能再使用,因为此时的砝码质量与标准值不同,所以会导致称量结果错误。
【解答】解:AB、如果砝码生锈,则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较大,所以当左盘放置1Kg的物体时,右盘只需放置小于1Kg的砝码即可,所以称得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小,故A错误、B正确;
CD、同理,若砝码缺损,则砝码的质量比实际值偏小,所以当左盘放置1Kg的物体时,右盘需要放置大于1Kg的砝码,这样称得质量比实际质量偏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天平的使用规则和读数方法进行分析;
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是学好物理的重要环节,同时也培养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14.在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偏大的是(  )
A.调节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左边就停止调节螺母
B.调节天平平衡时,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C.使用磨损的砝码
D.读数时,实验者头部偏向游码右边,会造成视线与游码左侧的标尺不垂直
【分析】托盘天平是比较精密的测量仪器,使用时无论是调节的不到位,还是操作中的不规范都有可能造成测量不准,因此,很多细节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注意。
【解答】解:A、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边,说明左边一开始的质量就偏大,这样在右边加砝码时,就要加更多的砝码来与之平衡,因此读数会偏大,符合题意;
B、忘了把游码放在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说明在测量之前就已经使右边有了一定的示数,而我们并没有注意到它,当读数时,再加上游码先前的示数,必然偏大,符合题意;
C、使用磨损的砝码,说明砝码不能达到标注的质量,因此只有多增加砝码才能与左侧平衡,而读数时却仍按标注值读取,因此也会偏大,符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偏右会使左侧游码对应的值偏小,造成测量的最后结果偏小,因此不合题意。
故选:ABC。
【点评】影响天平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有时会偏大、有时会偏小,分析时牢记左物右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5.小王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得出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一些物质的密度/kg?m﹣3
水 1.0×103 水银 13.6×103
冰 0.9×103 干松木 0.5×103
煤油 0.8×103 铜 8.9×103
酒精 0.8×103 铅 11.3×103
A.不同的物质,密度一定不同
B.固体的密度都比液体的大
C.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其密度不同
D.质量相等的实心铜块和实心铅块,铜块的体积比铅块大
【分析】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取决于物质的种类。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但也有相同密度的不同物质。
B、根据表格中水的密度和冰的密度值可以确定该结论的正误。
C、根据表格中的数据,通过举例法来确定该结论的正误。
D、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与密度成反比。
【解答】解:A、煤油和酒精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其密度相同,故A错误。
B、水银是液体,但它的密度大于给出的所有固体的密度。故B错误。
C、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也不同。故C正确。
D、铅的密度大于铜的密度,质量相同时,由v=可知,密度较大的铅块的体积小。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物体不同,密度一般不同,但也存在相同密度的不同物质,因此在利用密度鉴别物质时,只是说可能是哪种物质,而不说一定是哪种物质。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一瓶矿泉水结冰后,不发生改变的物理量是 质量 
A.状态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理由 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质状态变化 。
【分析】一瓶矿泉水放入冰箱结冰后,密度变小,体积变大,比热容也变化,只有质量是不变的。
【解答】解:
A、水结冰由液态变为气态,A不符合题意,
B、水凝固成固态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由可知,密度变小,B不符合题意。
C、质量不变,因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C符合题意。
D、冰的密度小于水,质量不变时,冰的体积大,故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物质状态变化。
【点评】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17.请给下面数据填上适当的单位:
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 kg ;
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 mg ;
每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 mm 。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质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质量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1)成年人的质量在7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牛飞同学的质量约为48.5kg;
(2)一大头针的质量约为80mg;
(3)一张纸的厚度大约为0.1mm。
故答案为:kg;mg;mm。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数据的了解情况,本题告诉我们一定要对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做到熟知。
18.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kg ;5×104mg= 50 g= 0.05 kg; 一头黄牛的质量约为400 kg = 0.4 t。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的国际单位是kg,常用的单位还有吨、g、mg等。
(2)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3kg,1kg=103g,1g=103mg
【解答】解: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kg,5×104mg=50g=0.05kg; 一头黄牛的质量约为400kg=0.4t。
故答案为:kg、50、0.05、kg、0.4。
【点评】各种物理量的单位换算,思路都是相同的;给物理添加单位,一定要明确它的常用单位有哪些,再结合实际,选择最适合的。
19.用粘有油污的砝码测物体的质量,将比实际值偏 小 ;若调节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测得的物体的质量将比实际值偏 大 。
【分析】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要先调节天平平衡,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当两边质量相等时天平平衡。当砝码磨损或调平时游码不在零刻度处,所测质量偏大;如果砝码上附有物体,所测物体质量偏小,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
(1)所用砝码沾上油污,相当于砝码的实际质量偏大,在物体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少放砝码可使天平平衡,因此所测物体质量偏小;
(2)若调节平衡时,忘记将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线上,这样称出的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物体的真实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称量前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偏大的值是称量前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故答案为:小;大。
【点评】本题考查了判断所测物体质量与实际质量的关系,知道天平的原理与使用方法即可正确解题。属易错题。
2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小块岩石的质量。他调节天平时出现了图甲所示情形,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图乙是测量质量时的读数,则该岩石的质量为 71.4 g。

【分析】在进行天平的调平时,遵循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的原则;
天平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解答】解:由图甲知,指针左偏,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动使天平平衡。
由图乙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岩石的质量m=50g+20g+1.4g=71.4g;
故答案为:右;71.4。
【点评】此题是测量岩石的密度实验,考查了天平的使用和读数,在初中物理中是重要内容,学习中必须掌握!
四.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1.学习了质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材料,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圆柱体 饼状
橡皮泥质量m/g 28 28 28
(1)小明选用橡皮泥进行实验探究,你认为这种材料对他的实验操作有什么好处?
(2)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理由是: 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 。
【分析】探究物理规律时,要渗透科学的研究方法,此题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选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状易改变;根据收集的实验数据可顺利得出结论﹣﹣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解答】解:
(1)此题要使用控制变量法,去探究质量与物体形状的关系;选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状易改变,而其质量不变;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故物体的质量与形状无关。
故答案为:
(1)橡皮泥形状容易改变;
(2)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当橡皮泥的形状改变后,其质量大小未变化。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实验的设计等;前两问根据题目的器材特征和实验数据可顺利解答。
22.在“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 质量 时,物体应放入 左 盘(选填“左”或“右”).对比“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相同 ,多次实验的意义 不相同 。(均选填“相同”或“不同”)
【分析】(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需要测量质量和体积,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量筒;天平在使用前要先调节平衡(放在水平台上、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称量时要遵循左物右码的规则;
(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和“测定物质的密度”两个实验,都需要在实验中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即测量的物理量相同,但前一实验是为了通过分析得出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而后一实验则是要获得具体的密度大小,因此,实验目的不同。
【解答】解:
(1)在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天平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天平测量时,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
(2)“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找出二者之间的定性的关系;
“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测量的量也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质量与体积的测量,最终计算密度的大小。因此,两实验相比,其实验目的不同,但测量的物理量相同。
故答案为:质量;左;相同;不相同。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密度的探究过程,涉及到天平的使用和材料的选择,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将测得的质量与液体的体积数据绘成m﹣V图象如下,其中质量m是指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V指的是烧杯中液体的体积,求:
(1)烧杯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分析】(1)当液体体积为0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是20g,可以确定烧杯质量为20g;
(2)由图可知液体体积为V=6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为80g,据此求出液体的体积,利用ρ=求出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零(烧杯中无液体)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0g,则烧杯的质量m杯=20g;
(2)由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V=60cm3时,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80g,
则液体的质量m=m总﹣m杯=80g﹣20g=60g,
液体的密度ρ===1.0g/cm3。
答:(1)烧杯的质量为20g;
(2)液体的密度为1.0g/cm3。
【点评】读取图象获取信息,进一步进行分析和计算,是本题的一大特点,形式较为新颖,即考查了密度的相关计算,同时更考查了对图象的认识,值得我们关注,这也是我们应该锻炼的实验能力。
24.用盐水选种,要求盐水的密度为1.1×103kg/m3.现配制了0.5d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为0.6kg,试求:
(1)配制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
(2)若不符合要求,应加盐还是加水?
(3)应加盐或加水多少g?
【分析】(1)已知盐的质量和盐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然后和要求盐水的密度相比较即可得出答案;
(2)如果大于已知密度,需要加水;如果小于已知密度,需要加食盐;
(3)若加水,设水的质量为m,则水的质量加上原本盐水的质量即为新配制的盐水质量,原本盐水的体积500ml加上所加水的体积(所加水的体积可用来表示,水的密度是1.0g/cm3)即为新配制的盐水体积,两者之商应为1.1×103kg/m3,据此求出水的质量。
【解答】解:(1)设配制的盐水的密度为ρ,
盐水的密度:
ρ===1.2×103kg/m3,
∵ρ>ρ0=1.1×103kg/m3,
∴配制的盐水不符合要求;
(2)盐水密度偏大,需要加水以减小密度;
(3)设应加水的质量为△m,则加水后m总=m+△m,
而△m=ρ水△V,△V=,
∴V总=V+△V=V+,
由ρ0=得:
1.1×103kg/m3===,
解得:△m=0.5kg=500g。
答:(1)配制的盐水不符合要求;
(2)应加水;
(3)加水500g。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关键是分清改变液体密度时质量、体积、密度之间的关系,计算过程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六.解答题(共2小题)
25.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在充气过程中,轮胎内的空气的质量 变大 ,空气的密度 变大 ,一瓶氧气用去一部分后,瓶内氧气的密度 变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变大,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可以判断空气密度的变化;
(2)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氧气瓶内含有氧气的量变小、质量变小,而瓶内氧气的体积不变,再利用密度公式ρ=判断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化。
【解答】解:用打气筒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在充气过程中,轮胎内气体的量增大,所以空气的质量变大;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ρ=可知,轮胎内空气的密度增大;
氧气瓶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m变小,而瓶内氧气能充满氧气瓶内的空间,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ρ=可知,剩余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答案为:变大;变大;变小。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确认骑上自行车后轮胎内空气的质量和体积是否变化是本题的关键。
26.给物体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150 g 。
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45 kg 。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质量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的质量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解答】解:
三个苹果的质量大约1斤=500g,所以一个苹果的质量在150g左右;
中学生的质量在45kg左右。
故答案为:g;kg。
【点评】质量的估测,需要我们熟悉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以它们为标准对研究对象的质量作出判断。如:一个鸡蛋的质量在60g左右,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杯水的质量在0.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大象的质量在3t左右,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