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7 19: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现将手松开,假设在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
A.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粉笔将竖直向上运动
C.粉笔将竖直向下运动 D.粉笔将沿水平方向运动
2.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C.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
3.在中国科技馆内有如图所示的展品,小火车匀速向左行驶,将要通过横跨火车轨道的小桥时,从车厢上的小孔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到火车上并恰好进入原来的小孔内。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能够落到原来的小孔是由于小火车具有惯性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C.小球能够落到原来的小孔是由于小球具有惯性
D.小球从抛出到落回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4.小明发现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①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了下来;②乘客和汽车同时向前运动;③乘客就会向前倾倒;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6.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B.车辆在进站前提早刹车
C.乘客在车辆急刹车时要朝前冲
D.自行车在上坡前要多蹬几下
7.小华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先后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其中乙图将纸片旋转了一个角度,该实验是想探究二力平衡时(  )

A.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方向是否相反 D.大小是否相等
8.当物体受力平衡时(  )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要发生变化
D.物体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钢笔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钢笔的重力与桌面对钢笔的支持力
B.钢笔的重力与钢笔对桌面的压力
C.钢笔的重力与桌面受到的重力
D.钢笔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钢笔的支持力
10.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正在加速滑行的雪橇,如果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则雪橇将不可能(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立刻保持静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12.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
1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有惯性
D.只有固体才有惯性,液体和气体没有惯性
14.如图所示,从车箱顶的A处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结果落在底板上的B处,则此时该车箱所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匀速向左运动 B.向左加速运动
C.匀速向右运动 D.向右减速运动
15.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把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   。
17.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它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它的速度将   ,撤去此力后,它的速度将   。
18.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   惯性。(填“没有”或“仍具有”)
19.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   ,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   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要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   的原因。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1.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
(3)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

22.如图,划艇由静止变为运动,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   ;浆对水的作用力方向向后,水对桨的作用力方向   。

23.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为什么?



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力与运动》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用手捏着一支粉笔静止于空中,现将手松开,假设在手松开的同时,粉笔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  )
A.粉笔将静止于原来位置 B.粉笔将竖直向上运动
C.粉笔将竖直向下运动 D.粉笔将沿水平方向运动
【分析】根据牛顿定律进行分析,即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为粉笔原来是静止的,而松开手的同时,一切外力又同时消失,所以粉笔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故选项A正确。
故选:A。
【点评】牢记牛顿第一定律,会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物体的状态。
2.以下所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
C.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
【分析】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
(2)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
(3)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
结合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在弯曲的路上汽车匀速转弯,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熟透的苹果从树上下落,速度的大小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C、小孩沿笔直的滑梯匀速下滑,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
D、行驶的火车开始进站时,速度的大小变小,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可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3.在中国科技馆内有如图所示的展品,小火车匀速向左行驶,将要通过横跨火车轨道的小桥时,从车厢上的小孔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小球在空中运动一段时间后,落回到火车上并恰好进入原来的小孔内。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能够落到原来的小孔是由于小火车具有惯性
B.小球在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C.小球能够落到原来的小孔是由于小球具有惯性
D.小球从抛出到落回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分析】利用以下知识分析解答:
(1)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解答】解:AC、小球能够落到原来的小孔是由于小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由于火车具有惯性。故A错误,C正确;
B、小球在空中运动时,其水平方向上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而竖直方向上其运动速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
D、小球从抛出到落回的过程中运动方向,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速度都发生了变化,所以运动状态改变了。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惯性和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惯性现象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小明发现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紧急情况突然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倒,他用下面的四句话解释了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①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随车停了下来;②乘客和汽车同时向前运动;③乘客就会向前倾倒;④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这四句话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①②④③ D.④②①③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在利用惯性解释问题时,应先确定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而后某一部分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解答】解:该题中,原来乘客和汽车都处于向前运动状态,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由于摩擦力随车停了下来,而乘客的上半身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向前运动的状态,故乘客就会向前倾倒。故正确的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学习中要注意联系实际,用所学惯性知识解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实验中要求从同一点滑下,是为了保证小车到达水平面时有相同的速度,从而看出在不同材料上的滑行的距离。而这三种材料我们非常熟悉,从而比较出受阻力的不同,然后我们可以猜想如果没有任何阻力的话,物体的速度将不会改变。
【解答】解:A、实验中,我们让小车从同一光滑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错误;
B、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理概括出来的,故B错误;
C、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故C错误;
D、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其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要掌握实验的现象及结论,在此基础上经过推理可得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解此类问题一定要注意思考实验的意义。
6.下列事例中利用惯性的是(  )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
B.车辆在进站前提早刹车
C.乘客在车辆急刹车时要朝前冲
D.自行车在上坡前要多蹬几下
【分析】(1)物体具有保持原来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原来静止的物体具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性质;原来处于运动的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2)有些惯性是有益的,要加以利用,有些惯性是有害的,要注意防止别造成危害。
【解答】解: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速度还比较大,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不能立即停下来,故该选项不是利用惯性,而是惯性现象,不符合题意。
B、车辆进站时,速度比较快不会立即停下来,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会提早刹车,是防止惯性不是利用了惯性,不符合题意。
C、车辆急刹车时,乘客的脚已随车静止,而身体上部由于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因此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冲,故该选项不是利用惯性,而是惯性现象,不符合题意。
D、自行车上坡前多蹬几下,具有了很大的速度,在上坡时由于惯性车子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这样上坡就比较容易了,是利用了惯性,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有时我们要利用物体的惯性,有时我们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注意哪些现象是利用惯性,哪些是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7.小华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时,先后进行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其中乙图将纸片旋转了一个角度,该实验是想探究二力平衡时(  )

A.是否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B.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C.方向是否相反 D.大小是否相等
【分析】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上受到的两个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分析是探究二力平衡哪个条件的。
【解答】解:
由题知,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小卡片两端的拉力就不在一条直线上,纸片就会转动,说明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不能平衡。
故选:A。
【点评】此题探究的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是初中物理力学中的难点,也是一个重点需要掌握。
8.当物体受力平衡时(  )
A.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要发生变化
D.物体有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有可能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分析】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平衡力。
【解答】解:当物体受平衡力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其运动状态不变,并且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平衡状态的含义,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9.钢笔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以下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钢笔的重力与桌面对钢笔的支持力
B.钢笔的重力与钢笔对桌面的压力
C.钢笔的重力与桌面受到的重力
D.钢笔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钢笔的支持力
【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的条件有四个:等大、方向、共线、共物,要判定两个力是否是平衡力,就要看这两个力是否同时满足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解答】解:
A、钢笔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钢笔的支持力都作用在钢笔上,大小相等,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并且在同一直线上,故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钢笔的重力作用在钢笔上,方向竖直向下,钢笔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方向也竖直向下,这两个力既不反向又不共物,故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钢笔的重力与桌面受到的重力分别作用在钢笔设桌子上,方向也都竖直向下,钢笔的重力与桌子受到的重力大小也不相等,这两个力既不反向又不共物,并且也不等大,故不是平衡力。故C错误。
D、钢笔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桌面对钢笔的支持力作用在钢笔上,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但这两个力不共物,故不是平衡力,它们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1)此题考查了平衡力的判定。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就有一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10.如图所示,将带钩的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小明水平拉动木块,在木块加速运动过程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B.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C.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桌面对木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绳对木块的拉力作用在木块上,木块对绳的拉力作用在绳上,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解答】解:木块放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桌面上,压力一定,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摩擦力大小不变,故A、B错误。
木块做加速运动,拉力大于摩擦力,故C错误。
绳对木块的拉力和木块对绳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不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正在加速滑行的雪橇,如果所受外力突然消失,则雪橇将不可能(  )
A.速度越来越快
B.速度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
C.立刻保持静止
D.做匀速直线运动
【分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在力消失的一瞬间,原来运动的物体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静止下去。
【解答】解:雪撬原来的运动状态是正在运动着,因此,在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后,雪撬将沿外力消失的一瞬间的方向和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会静止下来,也不会继续改变方向、速度,因为这些都属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改变力的运动状态必须要受到力的作用。
故选:ABC。
【点评】本题的判断一定要严格按照牛顿第一定律来进行,明确在外力消失一瞬间时的方向和速度就是物体将要保持的方向和速度,它将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12.如图所示,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
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
B.吊在天花板下静止的电灯
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
D.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
【分析】所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的改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
(2)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
(3)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结合四个选项进行判断。
【解答】解:A、弯道上沿曲线滑行的运动员,速度和方向时刻在变,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
B、吊在天花板下的静止电灯,由于处于静止状态,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变,符合题意;
C、路上匀速直线行驶的小车,速度和方向都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空中匀速直线下落的降落伞,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变,即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可从结果出发进行判断: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时,即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当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或者方向改变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1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运动时的惯性比静止时的惯性大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C.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有惯性
D.只有固体才有惯性,液体和气体没有惯性
【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任何物体只要有质量就有惯性,只要质量不变,惯性就不变。
【解答】解:
A、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无关,故A错误;
B、任何物体只要有质量就有惯性,因此,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故B正确;
C、物体的惯性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无关,物体在地球上有惯性,在太空中也具有惯性,故C正确;
D、任何物体只要有质量就有惯性,因此,固体、液体、气体都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AD。
【点评】理解了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所处的位置、没有关系,就能顺利解决此类题目。
14.如图所示,从车箱顶的A处有一小球自由落下,结果落在底板上的B处,则此时该车箱所处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匀速向左运动 B.向左加速运动
C.匀速向右运动 D.向右减速运动
【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1)如果车匀速向左运动和匀速向右运动,小球从车顶落下时,由于惯性,小球向车行方向的运动速度和车前进的速度相同,小球会落到A点的正下方。
(2)如果车向左进行加速运动,当小球从车顶落下时,小球向左的运动速度小于车前进的速度,小球会落到A点的右侧。
(3)如果车向右进行减速运动,当小球从车顶落下时,小球向右的运动速度大于车前进的速度,小球会落到A点的右侧。
故选:BD。
【点评】小球下落过程中既向车行方向又向下运动,小球向车行方向运动的速度保持离开车顶时的速度,这个地方学生不容易理解。
15.利用身边的物品可以进行许多科学实验,如图所示,小明用饮料罐代替小车,把文件夹当成斜面,探究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关于本实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是为了保证它刚滚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B.饮料罐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和接触面之间有摩擦
C.饮料罐在水平面上滚动时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该实验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实验。此实验要使物体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得到相同的初速度,由于物体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所以物体最终会停下来。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解答】解:A、饮料罐从相同高度滚下,这样可得到相同的初速度,所以A正确。
B、由于饮料罐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力,所以最终会停下来。所以B正确。
C、在竖直方向上,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C正确。
D、牛顿第一定律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验证,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所以D错误。
故选:ABC。
【点评】此题考查了牛顿第一定律实验中的注意的问题,一定知道此定律不能由实验直接验证,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出的。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小车在水平面上做 匀速直线 运动,小车的运动速度是 4m/s 。
【分析】依据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下,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解:分析题意可知,当拉小车的绳子突然断开时,小车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即小车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仍为4m/s。
故答案为:匀速直线运动;4m/s。
【点评】外力突然消失时,物体的是静止还是匀速直线运动,取决于力消失的瞬间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即静止的将永远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7.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它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它的速度将 变大 ,撤去此力后,它的速度将 不变 。
【分析】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它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这个力就是物体的合外力,撤掉此力后,物体的合外力为零。
【解答】解:原来静止的物体如果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它将做加速运动。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当它持续受到一个沿水平向右的力的作用时,它的合外力就是该水平力,而且不为零,所以物体的速度将变大,撤去此力后,物体已经具有一定的速度,而且此时它的合外力为零,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的速度将不变。
故答案为:变大;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牛顿第一定律。特别是要理解好牛顿第一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合外力为零会继续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合外力为零的时候会保持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18.在航天飞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 仍具有 惯性。(填“没有”或“仍具有”)
【分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性质,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解答】解: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在宇宙空间站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其身体仍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仍具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惯性知识的理解,惯性是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具有的一种性质,不存在没有惯性之说。
19.骑自行车高速行驶时(尤其是下坡),往往要刹后闸,这是因为当刹前轮时,前轮被刹住而停止运动,由于 惯性 ,后轮仍要保持原来的 运动状态 状态,而容易向前翻车。
【分析】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且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根据惯性分析实例中的现象可做出解释。
【解答】解:当骑车下坡时,若捏前闸,此时闸片与前轮有一个摩擦力的作用,在该力的作用下前轮停止运动,而后轮由于惯性会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而继续向前运动,容易造成向前翻车。
故答案为:惯性;运动状态。
【点评】能利用惯性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难度不大,要求我们熟练掌握。
20.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活动中的实验过程。

(1)实验中要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 速度相等 。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 的原因。
【分析】(1)根据机械能的转化可知: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时,其重力势能相等,到达水平面时的动能相等,速度相同;
(2)小车停下来的原因是小车受到了摩擦阻力,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如果小车不受力它将会保持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反映了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答】解:(1)让小车每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这样做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机械能相同,速度相同;
(2)实验中通过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由此可推论: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同时也能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故答案为:
(1)速度相等;
(2)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或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状态。
【点评】本实验装置在力学实验中多次用到,学生在回答问题之前要先分析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方法,回答要准确,不能混淆。
四.解答题(共3小题)
21.牛顿曾研究过这样一个问题:他发现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于是牛顿提出了一个“大炮”的设想,如图是他画的“大炮”草图﹣﹣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他推想:当射出速度足够大时,炮弹将会如何运动呢?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是著名的“牛顿大炮”的故事,故事中牛顿实际也用到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 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2)根据以上资料和牛顿的“大炮”草图,推测牛顿当年的重要结论是 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 。
(3)如今,牛顿当年的推测已变成了现实,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利用现代科技制成了 人造地球卫星 。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方向的改变表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但是对相同的力去改变同一物体运动方向时,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方向越不易改变,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较小。
【解答】解:(1)研究中牛顿基于的可靠事实是: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2)由实验现象知,这是重力作用的效果,是石头的重力去改变石头运动方向,他从石头落回地面的距离不同,分析预测用相同的力去改变同一物体运动方向时,运动速度越大,物体的运动方向越不易改变,即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较小,会落回离掷出点更远的地方。所以牛顿设想:在地球的一座高山上架起一只水平大炮,以不同的速度将炮弹平射出去,射出速度越大,炮弹落地点就离山脚越远。于是牛顿通过科学的推理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
(3)现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应用他的推论,制成了人造地球卫星。
故答案为:(1)人掷出去的石头总会偏离掷出方向落回地面;
(2)抛出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将离开地球,绕地球旋转,做圆周运动;
(3)人造地球卫星。
【点评】本题要求我们观察自然现象时,注意物体的物理变化规律,并会合理的设想和大胆的预测。
22.如图,划艇由静止变为运动,其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 受到力的作用 ;浆对水的作用力方向向后,水对桨的作用力方向 向前 。

【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解答】解:船桨向后划水,对水施加向后的力,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水对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皮划艇由静止变为运动;
故答案为:受到力的作用;向前
【点评】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反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3.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为什么?
【分析】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解答】答:因为锤头具有惯性,锤头和锤柄原来一起运动,锤柄因撞击而静止。而锤头由于惯性还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就紧套在锤柄上了。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惯性的利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