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7 19:4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反应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是由物质种类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是无关的。下列公式中所反应的物理量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压强p= B.功率P=
C.比热容c= D.电流I=
2.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3.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在探索新材料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一架用钢材(ρ钢=7.9×103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
A.一片鸡毛的质量 B.一只鸡蛋的质量
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
4.如图所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配套器材能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该物体的质量时,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A.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C.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5.下列关于托盘天平使用时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则测量值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将偏大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必须等指针停在分度盘中线时才能读数
6.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  )
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
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D.先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测101枚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7.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8.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9.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b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10.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11.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12.小明用量简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范围
13.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14.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D.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15.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6.下列的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应该选用体积大的材料制造机器底座
B.应该选用坚硬的材料制造飞机
C.应该选用质量小的材料制造飞机
D.应该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制造飞机
17.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C.把菜刀的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18.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宇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g
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mm
C.教室的高度大约3.5m
D.鞋的长度为50cm
19.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若指针稍偏左,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在盘中加砝码 B.在盘中减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D.向右调平衡螺母
20.用一架学生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不能完成的是(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m,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动用游码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1.石墨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烯碎片,需要全部回收,否则,飘散的石墨烯碎片进入电器,会导致短路,被吸入人体呼吸道,会切开细胞,可见石墨烯的物理属性是:   ;   。
22.“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在雕刻的过程中,质量   ,密度   (选填“改变”或“不变”).雕刀能够雕刻玉石,说明雕刀的硬度比玉石的硬度   (选填“大”或“小”)。
23.今年3月,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从阿布扎比启程作环游世界飞行,预计在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内,进行25天左右的环球飞行,路程长达35000公里。这是一架长航时、不必耗费一滴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太阳能飞机。其翼展达72米,超过体积最大的商用客运飞机,但质量只有约2300   (填合适的单位),与一辆家用汽车的质量相当。为了减轻重量,科学家们在飞机的骨架、太阳能板、电池及各个部件上都使用了超轻的材料,这里的“超轻”材料是指   的材料,机身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每立方厘米质量仅250毫克,密度是纸张的,为   kg/m3,但其强度却能达到飞行要求;为了减轻重量,飞机并没有安装空调设备,飞行员将面对零下30℃到30℃的温差变化,因此科学家为飞行员研制了保温飞行服,这种保温飞行服具有导热性   (选填“好”或“差”)的特点。

24.质量的单位是   ,符号是   ,较小的单位有   ,   ,较大的单位有   。
25.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小石块的质量为   g。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6.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8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7.“削铁如泥”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刀具品质优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明制作刀具的材料   比铁大。
28.小华听说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水缸容易破裂,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找到一个容积为0.27m3的水缸并盛满了水,在密度表上查出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则水缸中:
(1)水的质量为多少?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多少?
(3)水全部结成的冰后,冰的体积为多少?



2018年沪科八上物理《质量与密度》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等于某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比值,但物质的密度反应的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是由物质种类决定的,与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是无关的。下列公式中所反应的物理量也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
A.压强p= B.功率P=
C.比热容c= D.电流I=
【分析】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用比值定义法来定义的,但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结合这一特点可对选项中的公式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
【解答】解:A、压强等于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值,但压强的大小是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的,不合题意;
B、功率等于功与时间的比值,但功率的大小是与功和时间有关的,不合题意;
C、比热容等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温度变化大小乘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处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吸收热量、质量和温度均无关,这一特点与密度公式所反应的特点相同,符合题意;
D、电流等于电压与电阻的比值,但电流的大小是与电压和电阻有关的,不合题意。
故选:C。
【点评】真正理解公式的含义,不能单纯看各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注意密度、比热容都是物质的一处属性。
2.一杯牛奶喝掉一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分析】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解答】解:一杯牛奶喝掉一半,质量减半、体积减半,物质种类和状态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密度物理意义的理解。需要清楚的是,固体、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相对较小,气体体积受温度影响明显,所以密度变化较大。
3.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是人类在探索新材料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一架用钢材(ρ钢=7.9×103kg/m3)制成的质量约160吨的大型飞机,如果用“气凝胶”做成,其质量相当于(  )
A.一片鸡毛的质量 B.一只鸡蛋的质量
C.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D.一台大卡车的质量
【分析】先算出大型飞机的体积,再由“气凝胶”的密度算出质量。然后估测。
【解答】解:飞机体积:V===20.25m3,
m′=ρ′v=3kg/m3×20.25m3=60.75kg。
一片鸡毛的质量不过1g,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50g,一台大卡车的质量大约有几吨,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几十千克。60.75kg大约是一个成年人的质量。
故选:C。
【点评】对于估测题首先要对物理单位大小有所了解,再就是平时要注意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本题与以往的估测不太一样,要注意先把质量算来再进行估测。
4.如图所示,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配套器材能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在测量该物体的质量时,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A.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B.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
C.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D.把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
【分析】天平的使用规则及注意事项是一个重点知识,包括放置天平、调节横梁平衡、调节横梁平衡前要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不要超过其量程、用镊子加减砝码等。
【解答】解:
在测量该物体的质量时,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第一个操作应该是先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然后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最后将所选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通过往右盘添加砝码和移动游码使天平重新平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天平的使用规则的理解和掌握。深刻理解天平的使用规则是解此题的关键
5.下列关于托盘天平使用时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归零,则测量值偏小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将偏大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
D.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必须等指针停在分度盘中线时才能读数
【分析】从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进行解答:
(1)天平的正确使用:
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使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2)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
不要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
不要把化学药品和潮湿的物体直接放在天平盘上;
要用镊子夹取砝码,不能用手拿砝码;
砝码要及时放回砝码盒,要轻拿轻放。
【解答】解:A、游码未调到零刻度线,就将天平调平衡,使用这种天平测出的物体质量将偏大,故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砝码磨损,砝码质量小,故增加了砝码,则测量值将偏大。故B正确;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不平衡,不可调节平衡螺母,故C错误;
D、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指针左右晃动的幅度相同也行。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天平的正确使用和注意事项,是最基本的操作,是最简单的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很重要的。
6.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下列方法中简便且正确的是(  )
A.直接将1枚大头针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上仔细测量
B.把1枚大头针放在天平上,多测量几次,求出平均值
C.先测出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通过计算求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D.先测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再测101枚的质量,然后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分析】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枚大头针的总质量,查出个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个数,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解答】解:AB、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放在天平上测是测不出质量的,故AB不正确;
C、先称出100枚大头针的总质量,用所得数据除以大头针的个数100就可以算出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故C正确;
D、由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太小,所以用天平测量100枚大头针的质量和测101枚的质量是区分不开的,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评】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我们常采用测多算少的办法,即累积法。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细钢丝的直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7.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分析】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确定的某种物质,它的密度不随质量、体积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解:对同种物质,公式ρ=只是用于计算密度,但密度大小与质量、体积大小都无关;质量体积的比值是确定的,故选项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于密度的定义式,在分析各物理量的正反比关系时,一定要结合物理规律及生活实际,切不可脱离现实而一味分析其数学关系。
8.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V甲=V乙,则m甲<m乙 D.若m甲=m乙,则V甲>V乙
【分析】解答本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在横轴上取体积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在纵轴上取质量相同,然后比较这两种物质的体积,体积大的密度小。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
当V甲=V乙时,m甲>m乙,所以ρ甲>ρ乙;
当m甲=m乙时,V甲<V乙,所以ρ甲>ρ乙。
故选:B。
【点评】比较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同体积,比较质量;或相同质量,比较体积。
9.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b的两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分析】(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c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解答】解:
(1)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ρb===1×103kg/m3,ρc===2×103kg/m3,
所以ρa<ρb<ρc,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b物质密度的两倍,故AB错误,C正确;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10.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物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无关
【分析】(1)比较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可采取两种方法:①相同体积比较质量,质量大的密度大;②相同质量比较体积,体积小的密度大;
(2)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b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算出b物质的密度;
(3)取体积相同,看c物质的质量是a物质的几倍,那么c物质的密度就是a物质的几倍;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
【解答】解:由图象可知,横轴代表质量,纵轴代表体积;
A、由图象可知,当三种物质的质量都为1kg时,a物质的体积最大,c物质的体积最小,由公式ρ=知a物质的密度最小,c物质的密度最大,故A不正确;
B、由图象可知,当b物质的体积为1×10﹣3m3时,b物质的质量是1kg,所以b物质的密度是ρb===1.0×103kg/m3,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当物质的体积为2×10﹣3m3时,a物质的质量是1kg,c物质的质量是4kg,根据m=ρV得,体积相同密度和质量成正比,由此可知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的4倍,故C正确;
D、同种物质密度一定,质量与体积成正比。当质量增大时,体积也跟着增大,但它们的比值是不变的,所以密度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都无关,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应用、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
11.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水结冰后质量增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分析】(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决定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结合质量与密度的变化可做出判断。
【解答】解:A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它不随物体自身的质量或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石头裂开前后,其密度不会发生变化,故AB错误;
CD、质量是物体本身的属性,与状态无关,水结成冰后,根据公式ρ=得V=,质量不变,密度减小,所以体积变大,使石头裂开。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和质量的特性,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密度和质量的特点,属于基础题。
12.小明用量简量取液体,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
A.小于6mL B.大于6mL
C.等于6mL D.无法确定范围
【分析】根据量筒的实际值和测量值的关系判断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
【解答】解: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15mL是正确的读数,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来示数偏大,则实际读数小于9mL,则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大于6mL。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量筒的读数方法,同时要知道仰视和俯视读数情况。
13.实验室里常用悬重法测蜡块的密度,如图所示,量筒内原来水的体积为V0,只浸没入重物时,量筒内水与重物总体积为V1,将蜡块及重物全浸入水中后,量筒水面所示总体积为V2,已知蜡块的质量为m,则蜡块的密度为(  )

A. B.
C. D.
【分析】量筒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蜡块的体积,根据公式ρ=可求蜡块的密度。
【解答】解:蜡块的体积:V=V2﹣V1;
蜡块的密度为ρ=。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密度的计算,关键是密度公式的应用和量筒的读数,重点是求蜡块的体积。
14.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步骤合理
C.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D.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分析】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形状细而长,放在天平上在调节的过程中很容易倾斜而摔碎,盛放液体一般用小烧杯或玻璃瓶,依据实际操作中保护器材不受损坏的做法来选择。
【解答】解:
AB.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故A正确、B错误;
CD.量筒和醋的总质量减空量筒质量,正是倒入量筒中醋的质量,所测质量、体积正确,测出的密度不会偏大,故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在实验中,将量筒放在天平托盘中是学生常犯的错误,也是学生认识的不足,不能把量筒作为盛装液体的容器直接放在天平上称质量。
15.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
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
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
【分析】“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注意脚下的积雪被挤压变成冰层质量相等,根据密度的变形公式m=ρV=ρSh列出关系式求解出积雪的密度,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
设脚印的面积为S,积雪的厚度为h,脚印的深度为h1,冰的密度为ρ冰,
则由ρ=可得,脚印下积雪的质量:
m雪=ρ雪V雪=ρ雪Sh,
被挤压变为冰后的质量:
m冰=ρ冰V冰=ρ冰S(h﹣h1),
根据m雪=m冰得:
ρ雪Sh=ρ冰S(h﹣h1),
ρ雪=ρ冰,
可见,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积雪的厚度h、脚印的深度h1。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中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是积雪的深度和脚印的深度,利用好脚印下积雪的质量等于冰层的质量是关键。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6.下列的说法属于正确的是(  )
A.应该选用体积大的材料制造机器底座
B.应该选用坚硬的材料制造飞机
C.应该选用质量小的材料制造飞机
D.应该选用密度小的材料制造飞机
【分析】制作不同的物体选用密度不同的材料,主要是根据物体的用途来决定所选用的材料。
【解答】解:(1)机器底座的作用是为了增加机器的稳度,使机器在运转过程中能够很稳定,要求底座的质量大一些,应选用密度大的材料来制作。
(2)飞机在天上飞行,为了提高飞机的灵活性,飞机的质量要小,为了安全制造飞机的材料应坚固、硬度大,因此制造飞机应选用密度小儿坚硬的材料。
故选:BD。
【点评】此题是考查密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基础题,要掌握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17.下列现象中,物体质量不发生变化的是(  )
A.铁水凝固成铁块 B.将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
C.把菜刀的表面磨光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
【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均无关。
【解答】解:A、铁水凝固成铁块,状态改变,质量不变;故A正确;
B、将机器从北京运到海南,位置变化,质量不变,故B正确;
C、把菜刀的表面磨光,质量减少;故C错误;
D、将铁丝通过拉伸机拉长,形状改变,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一个物体所含物体的多少不会受到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因此物体的质量是由这个物体决定的,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
18.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面是小宇同学对自己身体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明显不合理的是(  )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g
B.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mm
C.教室的高度大约3.5m
D.鞋的长度为50cm
【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
A、一名普通中学生的质量大约50kg,此估测错误。符合题意;
B、中学生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0cm左右,此估测错误。符合题意;
C、教室的高度大约3.5m左右,此估测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鞋的长度为25cm左右,此估测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物理量的估测的理解和掌握,要求学生加强这方面的锻炼,对身边常见物体具有一定的估测能力。
19.使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若指针稍偏左,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在盘中加砝码 B.在盘中减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D.向右调平衡螺母
【分析】使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应把天平调节平衡,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的;当天平平衡后,开始称量的过程中,就不能再移动平衡螺母了,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添加砝码,或同时通过移动游码,最终达到使天平平衡。
【解答】解:(1)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即说明物体质量大于砝码的质量,所以此时可以向右移动游码,也可以向右盘中加小砝码,故该选项AC正确;
(2)据题意可知,若从右盘中取出砝码,天平的指针会更向左偏,故B错误。
(3)在测量过程中,不能通过平衡螺母调节天平平衡,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该题考查了天平的使用方法,尤其是在称量过程中如何使天平平衡、增添砝码、移动游码的规则等须注意。
20.用一架学生天平称一粒米的质量,下列方法中不能完成的是(  )
A.先测出100粒米的质量m,再通过计算求得
B.把一粒米放在一只杯子中,测出其总质量,再减去杯子的质量
C.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动用游码仔细测量
D.把一粒米放在天平盘里,反复测量,再求平均值
【分析】一粒米的质量很小,直接用天平测是测不出准确的质量的,可以先测出多粒米的总质量,查出粒数,然后用总质量除以粒数,算出一粒米的质量。
【解答】解:A.依据分析,可以算出一粒米质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用天平测质量,是分辨不出杯子的质量与杯子加一粒米质量的差别的,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
C.一粒米质量小于天平的分度值,直接测是测不出来的,故C不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天平直接测不出来,反复测也测不出来,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CD。
【点评】当被测物理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时,我们常采用测多算少的办法,即累积法。例如测一张纸的百度、细钢丝的直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都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三.填空题(共5小题)
21.石墨烯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墨烯碎片,需要全部回收,否则,飘散的石墨烯碎片进入电器,会导致短路,被吸入人体呼吸道,会切开细胞,可见石墨烯的物理属性是: 导电性好 ; 硬度大 。
【分析】石墨烯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它的物理性质是拉力好、导电性和导热性好、硬度大、熔点高等,根据它的这些特性我们就能知道它的用途。
【解答】解:由“飘散的石墨烯碎片进入电器,会导致短路”可知,石墨烯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由“被吸入人体呼吸道,会切开细胞”,可知石墨烯硬度大。
故答案为:导电性好;硬度大。
【点评】这是一道关心科技发展的一道较简单的基础题。解题时一定要从题目中给出的材料的特性入手。
22.“玉不琢,不成器”,玉石在雕刻的过程中,质量 改变 ,密度 不变 (选填“改变”或“不变”).雕刀能够雕刻玉石,说明雕刀的硬度比玉石的硬度 大 (选填“大”或“小”)。
【分析】(1)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无关,与物质的多少有关;
(2)知道能切割玉石的雕刀是坚硬的。
【解答】解:玉石在雕刻的过程中,组成工艺品的物质总量减少,所以质量改变。但物质种类没有变化,所以密度不变。
雕刻师用刀在玉器上雕刻,玉器上留下了刻痕,说明雕刻刀的硬度比玉器要大。
故答案为:改变;不变;大。
【点评】此题考查了质量的影响因素,知道硬度的概念,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23.今年3月,全球最大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如图所示)从阿布扎比启程作环游世界飞行,预计在四到五个月的时间内,进行25天左右的环球飞行,路程长达35000公里。这是一架长航时、不必耗费一滴燃油便可昼夜连续飞行的太阳能飞机。其翼展达72米,超过体积最大的商用客运飞机,但质量只有约2300 kg (填合适的单位),与一辆家用汽车的质量相当。为了减轻重量,科学家们在飞机的骨架、太阳能板、电池及各个部件上都使用了超轻的材料,这里的“超轻”材料是指 密度小 的材料,机身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每立方厘米质量仅250毫克,密度是纸张的,为 250 kg/m3,但其强度却能达到飞行要求;为了减轻重量,飞机并没有安装空调设备,飞行员将面对零下30℃到30℃的温差变化,因此科学家为飞行员研制了保温飞行服,这种保温飞行服具有导热性 差 (选填“好”或“差”)的特点。

【分析】①根据对飞机质量的估计确定合适的单位;
②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密度越小,质量越小;
③根据保温服的特点确定其导热性。
【解答】解:
①一般汽车的质量在2000kg左右,由“与一辆家用汽车的质量相当”可知,飞机的质量是2300kg;
②机身使用的碳纤维蜂窝夹层材料每立方厘米质量仅250毫克,
密度为ρ===250mg/cm3=250kg/m3;
这里的“超轻”指材料的密度非常小;
③保温服应该能够保护飞行员的体温,既不能从周围吸收过多的热量,也不能向周围传递过多的热量,所以导热性要差。
故答案为:kg;密度小;250;差。
【点评】此题是一道材料题,考查了密度、质量单位和物质的物理属性等知识,难度不大,体现了物理规律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
24.质量的单位是 千克 ,符号是 kg ,较小的单位有 克 , 毫克 ,较大的单位有 吨 。
【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知道质量的单位都有哪些。
【解答】解: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较大的单位有吨。
故答案为:千克,kg,克,毫克,吨。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的单位及其符号,比较简单。
25.小明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盘中所加砝码情况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被测小石块的质量为 71.6 g。

【分析】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解答】解:物体的质量=砝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则m=50g+20g+1.6g=71.6g。
故答案为:71.6。
【点评】本题考查天平的正确使用,在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注意读数时不要漏掉砝码,游码所对刻度以左侧为准。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6.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4m3,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8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分析】(1)知道桶里装满水时水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体积,即桶的容积;
(2)桶中稻谷的体积等于桶的容积;知道桶中的稻谷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稻谷的密度;
(3)知道稻谷的体积,利用公式m=ρV算出这堆稻谷的质量。
【解答】解:
(1)根据ρ=可得桶的容积为:
V=V水===8×10﹣3m3;
(2)桶中稻谷的体积为V0=V=8×10﹣3m3,
稻谷的密度:
ρ===1.25×103kg/m3;
(3)由ρ=可得,这堆稻谷的总质量:
m总=ρV总=1.25×103kg/m3×4m3=5×103kg=5t。
答:
(1)该桶的容积为8×10﹣3m3;
(2)这堆稻谷的密度为1.25×103kg/m3;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5t。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求体积、密度、质量,注意:空桶平平的装满一桶稻谷时稻谷的体积就等于装满水水的体积。
五.解答题(共2小题)
27.“削铁如泥”通常用来形容某种刀具品质优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说明制作刀具的材料 硬度 比铁大。
【分析】物体的物理性质有:形状,颜色,质量,密度,体积,可溶性,熔点,沸点,硬度,状态,比热容等。
【解答】解:“削铁如泥”是说明刀的硬度大,可以切下铁等坚硬的物质。
故答案为:硬度。
【点评】此题考查物体的物理性质。
28.小华听说寒冬季节放在室外的水缸容易破裂,这是怎么回事呢?他找到一个容积为0.27m3的水缸并盛满了水,在密度表上查出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则水缸中:
(1)水的质量为多少?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是多少?
(3)水全部结成的冰后,冰的体积为多少?
【分析】(1)已知水的体积0.27m3,水的密度1.0×103 kg/m3,根据m=ρV即可求出水的质量;
(2)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状态则质量不会发生改变;
(3)水结成冰后,质量不变,冰的质量等于水的质量,又知冰的密度为0.9×103 kg/m3,根据V=可求出冰的体积。
【解答】解:(1)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 kg/m3×0.27m3=270kg;
(2)水全部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所以冰的质量是270kg;
(3)冰的体积为:
V冰===0.3m3。
答:(1)水的质量为270kg;
(2)水全部结成冰后,冰的质量270kg;
(3)水全部结成的冰后,冰的体积为0.3m3。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及其特性和密度公式的运用,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本题知道水全部结成冰后,质量不变是解题的关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