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物理沪科八上《声的世界》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3.下面是对声速与回声问题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
4.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铁
5.人在教室中说话,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
A.教室中的墙壁有四个面,反射回来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B.声音从教室里的门和窗传出去了
C.教室内空间太小,回声和原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太小,人耳无法分辨
D.没有声音反射,因而听不见回声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
7.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
A.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0Hz)
B.医院的B超
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
D.地震产生的声波(10Hz)
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一定不同
B.响度一定不同
C.音色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9.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10.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 不同。
12.如图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土电话”是利用 的原理制成的。
13.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 ”。
14.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 、 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15.声音传播的速度与 和 有关。
16.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聋哑人在台上表演“千手观音”时。因为听不到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
18.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的。如果其中一只的翅膀在5秒内振动了2000次,则此次它发声的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19.如图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 发出的,响度大的是 发出的。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0.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
21.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在6s后听到经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和汽艇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018物理沪科八上《声的世界》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区别声音就是靠音色。辨别熟人的声音、辨别乐器的声音靠的都是音色。
(3)减弱噪声有三种: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4)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A正确;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不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故B错误;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音色、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一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大,强化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是解决识记性题目的基础。
2.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在研究电磁波和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按以下步骤做试验: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如图所示,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并且听到了A手机发出的响铃信号音。接着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你认为可能出现的情况时( )
A.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B.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C.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看不到B手机的号码
D.能听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在A手机上能看到B手机的号码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解答】解:
将A手机悬挂在密封瓶内,将密封瓶内的空气抽出,因为真空不能传声,如果这时用B手机拨打A手机的号码,听不到A手机发出的铃声;但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可以看到A手机来电显示出B手机的号码,故B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声音产生的原因及声音的传播条件,属于基本内容。
3.下面是对声速与回声问题的总结,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C.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
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
【分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
A、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正确;
C、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C正确;
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还要知道回声的形成和特点。
4.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空气 B.水 C.煤油 D.钢铁
【分析】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故在钢铁中传播的最快。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
5.人在教室中说话,听不到回声,其原因是( )
A.教室中的墙壁有四个面,反射回来的回声相互抵消了
B.声音从教室里的门和窗传出去了
C.教室内空间太小,回声和原声进入耳朵的时间差太小,人耳无法分辨
D.没有声音反射,因而听不见回声
【分析】回声是声波被反射回来形成的,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如果小于0.1s,原声和回声混合在一起,人耳不能分开。
【解答】解: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因此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最短距离是17m.在教室里,由于我们说话的地点离墙较近,当我们说话时,声音传到墙壁上反射回来的时间与我们说话的时间几乎是同时的,时间差太短,因此人耳区分不开原声与回声。
故选:C。
【点评】知道人耳区分开原声和回声的最小时间是0.1s,是一道基础题目。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
D.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
【分析】结合选项中所涉及的声学知识,分别从回定的应用、声音的特性、人耳的听觉范围等角度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的,故A正确;
B、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的振幅不同,发声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
D、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太低,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围绕声现象考查了与声有关的多个知识点,能将声学知识与具体的应用相结合,是解答的关键。
7.下列发声体发出的声音,人们能听到的是( )
A.迎风飘扬的旗帜(约50Hz)
B.医院的B超
C.蝴蝶飞行时扑翅(约2﹣3Hz)
D.地震产生的声波(10Hz)
【分析】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人耳都无法听到。
【解答】解:A、旗帜在风中振动声音50Hz,在人耳听频范围内,能听到声音。符合题意。
B、B超使用的是超声波,超声波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不合题意。
CD、蝴蝶飞行时声音和地震发出的声音都低于20Hz,是次声波。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超声和次声,属于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必须记清楚人耳能够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8.在同一架钢琴上,弹奏C调“3(mi)”和“1(dou)”这两个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音调一定不同
B.响度一定不同
C.音色一定不同
D.音调、音色和响度都不同
【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dou.1 ruai.2 mi.3 fa.4四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最低,fa.4的音调最高;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解答】解:因为dou.1 和 mi.3 两个音阶的音调越来越高,dou.1 的音调低,mi.3 的音调高,说明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快,两者音调一定不同。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9.在唱歌时,演员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这是因为发音时声带振动的( )
A.频率不同 B.振幅不同
C.频率和振幅都不同 D.响度不同
【分析】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唱歌时,发出的每个音的音调不同,是因为声带振动的频率不同造成的,音调越高,说明声带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故选:A。
【点评】该题考查了声音的特性之一﹣﹣音调的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大小决定着音调的高低。
10.有一种电子牙刷,它发出的超声波,能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分析】(1)超声波也是声波,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人耳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不在人耳听觉范围之内。
【解答】解: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该选项说法正确;
C、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即音调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结合超声波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条件,知道超声波具有能量。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振动 发声;这种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 音色 不同。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解答】解:经风一吹,笑树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壳壁振动发声,因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笑声与人的笑声有明显区别,主要是这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振动;音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及声音的三要素,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
12.如图所示的“土电话”由两个圆纸盒和一根棉线组成,只要将棉线绷紧,两个人就可以通话了。“土电话”是利用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的原理制成的。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解:“土电话”利用连接两个圆纸盒的棉线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振动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这是利用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进行分析解答。
13.放学了,小明站在路边等小军,小军在后面追了上来并大喊了一声“我来也”(如图所示).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变为0.1m/s,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 也来我 ”。
【分析】人跑步的速度要大于0.1m/s;根据对0.1m/s的主观感受,想象会出现的场景。
【解答】解:因为声速在空气中变为0.1m/s后,人跑的速度就比声速要快,所以,“也”字离小明最近,“来”字次之,“我”字离小明最远,最先到达小明耳朵的是“也”,则小明听到的声音应该是“也来我”。
故答案为:也来我。
【点评】此题属于答案开放题,经常进行此类训练,有利于锻炼思维,开阔思路,使头脑更灵活。
14.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钢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钢管的另一端敲击一下,甲同学听到了两次响声,这两次呼响声是声音分别通过 钢管 、 空气 传入甲同学耳朵的。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解答】解:在敲击长钢管时,敲击声既通过钢管传播,又通过空气传播,又因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当先后到达人耳的时间差大于0.1s时,人会听到两次响声;
故答案为:钢管;空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15.声音传播的速度与 介质种类 和 温度 有关。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是不同的,温度的高低同样影响着传播的速度。
【解答】解: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同一介质的不同温度时传播的速度也不同,
故答案为:介质种类;温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属于基础考题。
16.在设计、建造电影院时,为了减少“回声”对观众听觉的干扰和影响,应尽量 减少 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选填“增大”或“减少”),因此电影院内四周墙壁表面要采用 柔软多孔 的材料(选填“柔软多孔”或“坚硬光滑”).聋哑人在台上表演“千手观音”时。因为听不到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
【分析】(1)由于电影院的面积比较大,声音从舞台传出后遇到墙壁再反射回来的时候,用的时间较长,回声和原声间隔的时间较多的话,人耳就可以把它们区分开,这样观众就可以听到两个声音,影响听众的收听效果。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解答】解:
(1)电影院的墙壁采用柔软多孔的材料,主要是因为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从而减少四周墙壁对声音的反射,增强听众的收听效果。
(2)聋哑人在台上表演“千手观音”时。因为听不到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这是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故答案为:减少;柔软多孔;振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知道减弱噪声的方法、声音产生的条件,另外知道声波像光一样也可以反射。
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4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3000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但是,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太空测距(比如地球与月球的距离).这是因为 真空不能传声 。
【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真空不能传声。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速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本题关键:一是求出超声波单趟(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二是知道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8.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而发声的。如果其中一只的翅膀在5秒内振动了2000次,则此次它发声的频率是 400 Hz,人类 能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1min内振动了4800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蜜蜂的翅膀在5s内振动了20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400Hz,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4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故答案为:400;能。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1)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2)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9.如图是小明用笛子和二胡奏出的声音经过同一个示波器显示的波形图。关于这两个声音,你的认识是:音调较高的是 笛子 发出的,响度大的是 笛子 发出的。
【分析】要掌握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解答】解: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观察图形,相同时间内,经过的周期越多,频率越大。笛子波形的振动频率大,所以音调高。
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它决定了声音的响度。笛子的波形振幅大,声音就响。
故答案为:笛子,笛子。
【点评】通过图形,找出相同的时间内,哪种乐器经过的周期多,哪种乐器振动的快,频率大,音调高。对图形正确分析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0.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 振动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如图所示,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 瓶子和水 (填“瓶子和水”或“瓶内空气柱”)。
【分析】(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
(2)我们听到的声音大多数都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3)瓶子内装有水,用棒敲击瓶子发声,振动物体是瓶子和水;在瓶口处吹气发声,振动物体是瓶内的空气柱。
【解答】解: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振动发声。二胡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
相同的瓶子里装入了不同的水量,用棒敲击瓶子时,可发出不同音调,那么发声体是瓶子和水。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瓶子和水。
【点评】瓶内装有水,敲击瓶子和在瓶口吹气时,都能发声,但是发声体是不同的。此处容易混淆,注意区分。
21.有一艘停在水面上的汽艇发出汽笛声,在6s后听到经高山反射回来的回声,试计算高山和汽艇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分析】先求出声音从汽艇传到高山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的变形式s=vt计算出此处到高山的距离即可。
【解答】解:
∵声音传播到高山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
∴t=×6s=3s,
∵v=;
又知: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人到高山的距离:s=vt=340m/s×3s=1020m。
答:高山和汽艇间的距离是1020m。
【点评】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及回声测距离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声音从喊话处传到高崖的时间(单趟用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