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下(部编版)历史单元练习卷: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八年级下(部编版)历史单元练习卷: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7 06: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相应答题格内)
1.多家单位联合投资制作了讲述袁隆平院士传奇一生的影片《袁隆平》。电影中会提到他(  )
A.培育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 B.研制导弹、原子弹,获得成功
C.开发大庆油田 D.治理“三害”
2.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好政策,二靠袁隆平的好种子。这里的“好政策”和“好种子”分别是指(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杂交水稻 B.农业合作社 太空水稻育种
C.人民公社化 杂交水稻 D.扩大企业自主权 杂交水稻
3.下列哪些流行歌谣是属于改革开放前的(  )
A.吃不愁,住无忧,无事花钱去旅游 B.吃安全,重营养,绿色食品重健康
C.乘火车,坐飞机,出门办事不发愁 D.中山装,铁饭碗,粮食布匹凭票买
4.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可以体现一个时代,比如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流行“喇叭裤”。请你观察下列一组图片,看看哪个是在改革开放前流行的(  )

     A.西服  B.牛仔装    C.解放服    D.韩版服装
5.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通知精神,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C.人民公社化时代 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6.1965年5月,《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刊载文章《为什么美国的战略过时了》,认为中国在尖端科学上取得的某种突破,势必迫使美国修改它的全球战略。该突破可能是(  )

       A      B      C       D
7.下面表格空白处应该填入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  )
时间 我国国防建设成就
1964年10月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 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1970年4月

A.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 B.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8.下面表格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
1955年 万隆会议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1971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C.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D.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9.“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它是我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个飞船”是(  )
A.神舟一号飞船 B.神舟三号飞船
C.神舟五号飞船 D.神舟六号飞船
10.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
①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升空 ②第一艘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A.④①②③ B.②①④③
C.④③②① D.②①③④
11.下列社会生活现象中,出现在21世纪的中国的有(  )
①使用粮票买米 ②出国旅行 ③安居工程小区 ④移动电话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右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13.20世纪80年代以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传统的“四大件”是城乡的最高追求;80年代以后,彩电、洗衣机、冰箱等新的“四大件”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如今,家用电脑、汽车、住房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这些现象说明(  )
A.我国的高新科技水平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B.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人们的消费水平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D.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发展
14.马齿苋、荠菜、苦菜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常客,受到大家的喜爱,这说明现在人们在生活上注重(  )
A.饥饱 B.猎奇 C.粮食 D.绿色健康
15.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三题,每题10分,共30分)
1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材料二 21时48分,星箭分离,卫星入轨。21时50分,国家广播事业局报告,收到中国第一颗卫星播送的“东方红”音乐,声音清晰洪亮。
材料三 中国人实现了迈步太空的梦想,宇航员的一小步,却是中华文明的一大步。
材料四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奋斗历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两弹一星”精神。
(1)材料一中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什么时间?原子弹爆炸成功有哪些重要意义?(3分)


(2)材料二中的“卫星”是指哪颗卫星?其成功发射的时间是何时?(2分)



(3)你知道材料三指的是哪一事件吗?中国人实现迈步太空梦想的第一人是谁?(2分)




(4)材料四中的“两弹一星”指的是什么?“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3分)





17.(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荣登“2010年中国心灵富豪榜首富榜”,上榜理由是“他创造的社会财富,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无价。而他自己,依旧躬耕于田畴,淡泊于名利,真实于自我,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行走于心灵的田野,收获着泥土的芬芳”。
(1)结合两则材料可知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粮食奖”的原因。从他的成就中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6分)



(2)结合材料二,我们应学习他的什么优秀品质?(4分)



18.(10分)近几十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必须凭借各种票证才能购买到物品。粮票、煤票、肉票、糖票、布票……各种票证让人眼花缭乱。如今,票证已经退出我们的生活。走进商店或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
——《百年中国》
(1)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凭借票证购买物品的原因是什么?(3分)



材料二

(2)试分析从图(a)到图(b)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



材料三

(3)对比以上两张照片,你发现了哪些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些变化?(5分)




参考答案
1.A 2.A 3.D 4.C 5.B 6.A 7.D 8.B 9.C 10.C 11.D 12.C 13.B 14.D 15.C
16.(1)1964年10月16日。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东方红一号。1970年。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翟志刚。
(4)核弹(原子弹和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7.(1)袁隆平。原因: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言之有理即可)
(2)学习他奋发图强、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生活简朴的优秀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18.(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落后,物资奇缺。(言之有理即可)
(2)改革开放以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3)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城市街头自行车很多,汽车较少;21世纪初的大城市街头机动车很多。人们的出行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以看出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