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八年级下(部编版)历史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春八年级下(部编版)历史单元检测卷: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7 06:0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取消了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这个来临的“新时期”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2.野菜和粗粮如今成为了餐桌上的健康食品,对于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B.人们在忆苦思甜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概念日益深入人心
D.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3.房价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及社会的和谐稳定。早在1995年国家就启动了安居工程,它体现了我国(  )
A.城市化建设的要求
B.劳动就业制度的改革
C.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D.社会保障的不断完善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掌握时间发生了这样的变化: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反映了(  )
A.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我国轻工业发展很快
D.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
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
6.“1959年,一批中国最优秀的科学家突然从公众的视线里消失了,甚至连他们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这个谜底直到5年之后,才随着大西北戈壁荒原上升起的蘑菇云得以揭开。”这个“谜底”是我国研制(  )
A.战略核潜艇 B.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 D.原子弹
7.下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袁隆平
8.20世纪50年代,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国家依然作出了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并将其作为“天字第一号任务”。执行这一决策的原因是(  )
A.顺应新技术革命的潮流
B.尽快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
C.加强我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9.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艘载人飞船是(  )
A.神舟一号 B.神舟五号
C.神舟六号 D.东方红一号
10.下列科技成就中,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文革”期间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③④
11.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万余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克制它的新药物,我国率先完成了这项任务。完成这项任务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我国科学家是(  )
A.屠呦呦
B.邓稼先
C.钱学森
D.袁隆平
12.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在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小明辩解道:“我吃了很多肉、鱼、菜,还喝了牛奶,奶奶说您那时几乎没有这些吃的!”这段对话可以说明改革开放以来(  )
A.国家粮食产量有所下降
B.青少年深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
C.青少年的体质有所下降
D.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13.汽车、火车、轮船已成为当今中国城乡居民普遍使用的便捷交通工具。即使乘坐飞机,也不再是一种奢望。这主要得益于中国(  )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C.航天科技的进步
D.现代教育的飞跃
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A.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
C.人们的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
15.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生活变化的是(  )
①人们上网浏览、发邮件 ②人们使用粮票、布票购买东西 ③70年代住草房,80年代住瓦房,90年代住楼房 ④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分)
16.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归纳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结合表格中的史料,回答问题。
史实资料
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 ④国有企业改革
②籼型杂交水稻 ⑤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⑥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与我国制定的哪一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有关?请再列举两例我国在这一期间取得的建设成就。(4分)





(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3)依据下列主题,将上述史料进行分类。(写出相应序号即可)(3分)
主题一 经济成就:________。
主题二 民主法制成就:________。
主题三 科技成就: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5分)
17.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三峡时强调:“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0年9月16日,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呢绒纺织工厂)开工。他委托胡雪岩向德国商人购买机器设备1200多件,并从德国聘请匠师十多人。左宗棠离开兰州后,德国技师三年合约期满回国。1884年初织呢局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
——《科普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兰州机器织呢局是近代中国哪次探索中创办的企业。该企业“因锅炉破裂从此停工”说明它面临什么困境?(6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我国石油严重短缺,60多岁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带领技术人员跋山涉水进行石油勘探。在勘探最困难的时候,李四光鼓励大家:“我们一线的生机,还是在我们的民族,大家打起精神,举起锄头向前挖去。”终于,1959年勘探出了大庆油田。随后,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大港、胜利、华北油田相继找到,中国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2)列举一名新中国早期的国防科研工作者及其贡献。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科研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精神。(5分)





材料三 中共十八大以来,政府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4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0分)
18.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下面是某中学八年级(1)班学生围绕“‘中国梦’新时期新征程”开展的一次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任务一 【梦想蓝图——什么是中国梦】
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二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习近平
(1)根据两则材料,说说“中国梦”提出的时间及内涵是什么。(4分)







任务二 【构建梦想——行动指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两组同学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作了如下图的梳理,请将梳理过程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3分)

材料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
——习近平
(3)请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你对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的理解。(4分)






任务三 【筑梦前行——建设成就】
材料四 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4)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时要实现什么目标。(2分)






(5)列举两例新时期以来我国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取得的科技成就。(4分)







(6)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谈谈你对实现“中国梦”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
1.D 2.B 3.D 4.B 5.B 6.D 7.D 8.C 9.B 10.D 11.A 12.D 13.B 14.A 15.B
16. [答案] (1)第一个五年计划。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2)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积极意义。
(3)①④。③⑥。②⑤。
17.(1)洋务运动。缺乏技术,缺乏人才。
(2)邓稼先;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艰苦奋斗、追求卓越、不断创新、为国奉献等。
(3)不断创新先进科技,培养尖端人才,加大政策支持,不断发展教育等。
18. [答案] (1)2012年;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2)①邓小平理论;②科学发展观;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仿效苏联模式,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劳动者的积极性不高,社会经济发展遭遇了一些挫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根据本国实际情况,逐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4)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量子卫星、“天眼”工程等。
(6)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必须关注民生,全体中华儿女要共同努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