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历史川教版 九年级下新知导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新知讲解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第三次科学革命已经兴起。大战加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它以核能、电子计算机、航天三大技术为开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先导和核心,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可比拟的。新知讲解请同学们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地点:美国
领域(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特征: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新知讲解现在的计算机教室电子计算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子计算机,让我们来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第一台计算机新知讲解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和艾克特。莫克利博士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7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 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新知讲解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新知讲解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其速度之快,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高1万倍;其容量之大,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此外,信息来源、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新知讲解“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仍在飞速发展,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新知讲解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实时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网络应用。6、人工智能。7、生活和工作。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在哪些应用领域?计算机又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上网浏览新闻、查阅资料、聊天、玩游戏、看电影、购物等。新知讲解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比尔?盖茨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同学们了解比尔?盖茨吗?新知讲解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微软公司是为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和Internet技术的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12年9月19日,《福布斯》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发布,比尔?盖茨第19次蝉联美国首富桂冠。2012年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比尔?盖茨位列第二。2013年5月1,比尔?盖茨超越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在2007年之后首次夺回了世界首富宝座。他的财富价值约为727亿美元。2014年12月22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以810亿美元的财富,连续第21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2015年3月,比尔·盖茨以792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一名。他创立了微软公司,普及了个人电脑的应用。他与人合作联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新知讲解
说明了科技创造价值,科技创造财富。知识就是财富。比尔?盖茨的财富神话说明了什么?电视和计算机的推广使人们比以前更便利和更快地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位美国历史学家根据以上材料,同学们想一想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们推进到什么社会?信息化社会新知讲解二、生态环境的恶化观看视频《生态环境的恶化》新知讲解请你试着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家和地区片面强调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进而忽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协调。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原因危害新知讲解你知道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各
种
环
境
问
题冰雪融化的喜马拉雅山新知讲解全球气候变化及碳排放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对比图海洋污染1997年12月9日的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的会场新知讲解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趋势,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在2008年到2012年间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2%,发达国家应带头削减;同时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要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工程。新知讲解《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对我们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何启示?1)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3)各国在密切关注本国环境的同时,也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予以充分重视。为什么?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新知讲解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依赖和作用于自然环境
对人类有反作用符合客观规律,得到自然的恩赐违背客观规律,受到自然的惩罚
新知讲解三北防护林示意图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有哪些?目前的成效如何?草方格沙障污水处理厂新知讲解1.我国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就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并治理环境污染。坚持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在生态建设方面:
因地制宜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如“三北”防护林;荒漠化治理,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等工程。
3.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对水体污染,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开展治理工作。新知讲解三、不容忽视的人口问题联合国预测2050年人口将突破100亿,各国都有人口问题出现新知讲解出现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各国人口政策的影响,导致世界范围内人口的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89年,在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在其第89/46号决定中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便把重点放在紧迫性的人口总体发展计划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新知讲解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新知讲解完成表格《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给自然带来沉重的压力。例如,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是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则属于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包括黄河在内的北方河流断流、河湖干涸,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许多人口密集的城市严重缺水大量的人口给社会带来严峻的就业压力,我国失业人口不断增多,而文化素质偏低,又给这部分人再就业增加了难度。因此,人口过多会给教育、住房、交通、医疗保健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带来很大的压力。人口过多,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经济建设资金的积累,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学水平的提高1. 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课堂练习A2.从温室效应到能源短缺,从人口膨胀到环境污染,从热带雨林被破坏到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在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 )
A.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制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B.努力发展经济,建立新的两极格局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加强国际合作等
D.加入北约,加强军事实力课堂练习C课堂总结【法律条文】
《环境保护法》第6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
《刑法》第338条 违反国家规定,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有害物质,严重污染环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了解我国部分法律条文。课堂总结影响社会安定,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危害生命健康制约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的危害板书总结
第21课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电子计算机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不容忽视的人口问题
1.出现原因
2.世界人口日
3.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作业布置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川教版历史九下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教案
课题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单元
五
学科
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互联网给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2.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人类社会面临着严重的问题:如生态环境问题、人口问题,需要人类共同努力与合作,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善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重点
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生活,生态与人口问题
难点
计算机网改变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世界城市建筑、程序员
感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
预习课本,回答问题
抛出问题,为引出正课做铺垫。
讲授新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代表的第三次科学革命已经兴起。大战加速了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到来,它以核能、电子计算机、航天三大技术为开端,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先导和核心,迅速席卷了整个世界,其范围之广、影响之大是以往任何一次科技革命都不可比拟的。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回顾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起源地、主要标志、主要成果和核心)。
学生展示: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地点:美国
领域(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特征: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教师:电子计算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电子计算机,让我们来了解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展示:1、第一台计算机 2、 现在的计算机教室
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阅,介绍它的诞生情况。
学生:计算机的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价格越来越低,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正朝智能化(第五代)计算机方向发展。
信息高速公路就是把信息的快速传输比喻为“高速公路”。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就是一个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的信息传输网络。其速度之快,比目前网络的传输速度高1万倍;其容量之大,一条信道就能传输大约500个电视频道或50万路电话。此外,信息来源、内容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网络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声音、数据、图像或影像等多媒体方式相互传递信息。
“天河二号”是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榜首,成为2013年全球最快超级计算机。
进入21世纪,计算机网络技术仍在飞速发展,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师:电子计算机广泛应用在以下几个主要应用领域:1、科学计算。2、数据处理。3、实时控制。4、计算机辅助系统。5、网络应用。6、人工智能。7、生活和工作。你来说一说计算机是如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学生:上网浏览新闻、查阅资料、聊天、玩游戏、看电影、购物等。
展示: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的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比尔?盖茨
思考:比尔盖茨的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信息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力量。
教师:既然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信息技术又称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那么,谁掌握了最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谁就占据了经济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
展示: 杰出人物启示录
比尔?盖茨
教师:同学们了解比尔?盖茨吗?
学生:他与人合作联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他创立了微软公司,普及了个人电脑的应用。
教师:比尔?盖茨还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
展示: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美国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曾任微软CEO和首席软件设计师。微软公司是为个人计算机和商业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和Internet技术的世界范围内的领导者。1995年到2007年的《福布斯》全球亿万富翁排行榜中,比尔?盖茨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2012年9月19日,《福布斯》2012年美国富豪排行榜发布,比尔?盖茨第19次蝉联美国首富桂冠。2012年3月,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发布,比尔?盖茨位列第二。2013年5月1,比尔?盖茨超越墨西哥富豪卡洛斯?斯利姆,在2007年之后首次夺回了世界首富宝座。他的财富价值约为727亿美元。2014年12月22日,《福布斯》发布美国富豪400强榜单显示,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以810亿美元的财富,连续第21年蝉联美国首富宝座。2015年3月,比尔·盖茨以792亿美元的财富成为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一名。
教师:比尔?盖茨的财富神话说明了什么?
学生:说明了科技创造价值,科技创造财富。知识就是财富。
教师:因为比尔?盖茨创立的微软公司占据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地位,因此才创造出令人炫目的财富神话。
展示:
电视和计算机的推广使人们比以前更便利和更快地分享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
——位美国历史学家
教师:根据以上材料,同学们想一想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把人们推进到什么社会?
学生:信息化社会。
二、生态环境的恶化
播放视频《生态环境的恶化》,导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请你试着分析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及危害有哪些: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国家和地区片面强调经济和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进而忽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和协调。
危害: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你知道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面临着哪些环境问题?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可在最后进行总结并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及碳排放成为当代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1997年12月9日的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的会场
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变暖趋势,199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大会所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规定,各国在2008年到2012年间要将温室气体的排放总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2%,发达国家应带头削减;同时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要从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实施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的工程。
《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对我们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有何启示?
应对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为什么?
1)很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而是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2)单靠某个国家或地区很难解决,需要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3)各国在密切关注本国环境的同时,也应对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予以充分重视。
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互作用的关系:1. 人类依赖和作用于自然环境
2. 对人类有反作用 符合客观规律,得到自然的恩赐
违背客观规律,受到自然的惩罚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对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有哪些?目前的成效如何?
三北防护林示意图
草方格沙障
污水处理厂
1.我国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就因地制宜进行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并治理环境污染。坚持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2.在生态建设方面:
因地制宜开展大规模的防护林工程建设如“三北”防护林;荒漠化治理,实行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湖,退耕还牧等工程。
3.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
对水体污染,城市大气污染严重地区开展治理工作。
三、不容忽视的人口问题
播放视频《人口问题》
分析出现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各国人口政策的影响,导致世界范围内人口的高出生率和低死亡率。
世界人口日是每年的7月11日。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89年,在联合国发展规划署理事会在其第89/46号决定中建议国际社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以便把重点放在紧迫性的人口总体发展计划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遂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完成表格《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
本科教学通过活动的方式突破难点,突出重点,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和探究性,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教学目标,比如:通过查找资料或采访长辈,调查你生活的地区在近几十年里的人口和环境的变化,你认为人口和环境的变化对你未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你将如何应对。这些活动的开展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但应该主义课堂活动多了,小的知识点要合理地贯穿起来。
让学生在课下做好这一任务,便于在课堂上发表。
观看图片、资料,总结回答问题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教师进行评价。
可以进行小组
分工合作,总结出答案;稍后教师再做总结
思考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思考问题,指导学分析人口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此环节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掌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点。
学习新知识
让学生阅读材料和图画,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学生反思历史的意识和能力。
介绍比尔盖茨,了解一定的名人事迹
突出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能力还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
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这一段设计了几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活动为主,避免教师一讲到底,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以史为鉴,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探究历史
。
课堂练习
1、 2017年6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发展经济,宣布退出保护全球气候的《巴黎协定》。吴国盛在《科学的历程》中写道:“……,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观点认为科技革命影响了( A )
A.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
B.世界经济的发展
C.国家之间的关系
D.人类生活的方便舒适
2、从温室效应到能源短缺,从人口膨胀到环境污染,从热带雨林被破坏到珍稀物种濒临灭绝。在21世纪,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 C )
A.推行强权政治,以强制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B.努力发展经济,建立新的两极格局
C.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环保投资,加强国际合作等
D.加入北约,加强军事实力
板书
第21课 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1.电子计算机技术
2.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三、不容忽视的人口问题
1.出现原因
2.世界人口日
3.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
以结构图的方式展现
第21课《现代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练习
选择题
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
A.“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B.“相互合作”的思想
C.“共同发展”的思想 D.“永久和平”的思想
2.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5月24号证实,有两名中国公民,当天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圭达地区被绑架。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并要求巴基斯坦方面,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全力解救人质。上述事件表 明当今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 )
A.环境问题 B.能源问题 C.恐怖主义问题 D.毒品问题
3. 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C.当今世界,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演进
4. 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不顾中俄等国的强烈反对,宣布将在2017年年底之前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两国给出的部署理由是,鉴于朝鲜核武、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弹道导弹的威胁,为保护韩国和美国民众的安全,保障韩美同盟的军事矣力。对此,中方立即回应,强烈敦促美韩停止“萨德”反导系统部署进程,不要采取导致地区形势复杂化的行动,不要做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的事情……从上述材料可以得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 )
①大国干预 ②地区冲突 ③宗教纷争 ④历史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 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包括( )
①人口密度过大 ②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③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 ④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引起世界人民的共同关注。如图漫画中这位母亲关心的是( )
A.和平问题 B.资源问题 C.贫困问题 D.环境问题
7. 人类在享受信息时代成果时,也面临全球性问题。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汽车制造与环境污染 B.生物工程与医疗进步
C.计算机技术与互联网普及 D.原子能技术与核泄漏
8. 为了达到《巴黎气候协定》中设定的防止全球变暖的目标,德国联邦参议院近日以多票通过决议,自2030年起新车只能为零排放汽车,禁止销售汽油车和柴油车,目前这项禁令已经获得了德国执政党和最大反对党的一致赞同。有评论说德国的决议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
A.德国把世界带入了电气时代 B.德国是最早发明燃油汽车的国家
C.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超过了老牌的英法 D.电车是德国人发明的
9. 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世界已经小到用“地球村”来称呼了,而人类也因此面临着许多
共同的问题。下列不属于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是( )
A.毒品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问题 D.种族主义问题
10.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以( )为核心的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军事领域出现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变化。
A.信息技术 B.环境因素 C.通讯设备 D.人民力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人类在史前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都存在着环境问题,但环境问题的具体内容会随着社会发展而不同。
材料二: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示意图
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示意图
(1)你认为工业社会的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
(2)据图描述“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并说说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曲线的起伏变化。
12.
上图两位企业家的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答案和解析
1.A 解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故选A.
2.C 解析: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5月24号证实,有两名中国公民,当天在巴基斯坦西南部、俾路支省圭达地区被绑架.使馆已启动应急机制,并要求巴基斯坦方面,尽快查清事实真相,全力解救人质.绑架外国人属于恐怖主义事件,这表明当今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恐怖主义问题.
故选C.
3.C 解析:根据题意,本题是逆向思维题,要找出“不正确”的一项。当今世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中国在国际舞台也发挥重要的作用,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演进。但不能简单的说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C错误。故选C项。
5.D 解析:人口的快速增长,带来许多问题,人口密度加大,人地矛盾逐渐突出,随之而来的是进一步开荒垦地,使很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地力下降.庞大的人口也造成社会压力,影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故选D.
6.A 解析:题目给出的漫画中的伊拉克字样相关事件为伊拉克战争,据此可知这位美国母亲关心的是和平问题.
故选A.
7.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技是把双刃剑,既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原子能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是核泄漏危害巨大.
故选D.
8.D 解析:电车是城市交通的重要工具,自1881年德国人维尔纳?冯?西门子发明有轨电车后,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应用.故对德国的决议具有标志性的意义的理解是电车是德国人发明的.
故选D.
9.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恐怖主义、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均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不包括种族主义冲突,故选D。
10.A 解析: 计算机网络技术仍在飞速发展,对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材料题
11.(1)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
(2)环境质量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变化;开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后来环境质量又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人们保护环境意识的高低;高新技术的发展程度;国家的政策措施等。
12. 赞同王总的观点,但没理由说明,不给分。
赞同王总的观点,有简单理由说明。如因为获取利润是企业发展的正常行为。
赞同王总的观点,理由说明较充分。如火力发电会造成一定环境污染,但我们尽量采取措施减少污染。
赞同李总的观点,但没说明理由。
赞同李总的观点,有简单理由说明。如利用新能源发电是一项新技术,发展前景广阔。
赞同李总的观点,理由说明较充分。如利用新能源发电有利于保护环境,符合实施可持续发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