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树的故事》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第八课,本课属于美术学习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是主题性绘画教学的内容,本课的设置主要是想通过对《大树的故事》这一主题绘画的表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大树的故事是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并在作业中呈现出来,同时通过再创作,用绘画的手法引导学生表现大树上、大树洞里小动物的生活,大树下小朋友做游戏、老爷爷下棋,树根下面小蚂蚁辛勤的劳动等情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围绕大树的诸多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教学难点】对有故事情节画面的构思和组织。
【课前准备】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问好。
二、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学生读谜语)
春天披绿装,夏至好乘凉,秋天黄衣裳,冬季挂雪霜。(谜底:大树)
教师过渡: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形态各异,千姿百态的大树,不信,2、你们来瞧。(课件展示各种大树)。
师:提问:这些大树长的有啥不一样?(引导学生说出:外形 生长姿态 色彩的不同)
师:我们今天学的新课就是《大树的故事》
出示课题 《大树的故事》
三、讲授新课:
你还知道其它种类的大树吗?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各种姿态的树,学生了解大树在外形、生长姿态、色彩的不同。
1、欣赏各种姿态的树
2、师问: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大树,谁知道大树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课件出示 大树的结构图,板书:树冠、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
提问:有谁会在大树下,大树上,树洞里玩耍、学习、辛苦工作呢?我们一起来看动画片(小鸟和大树的故事),看里边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过渡:你们会不会编故事呢?
3、在大树下,大树上,树洞里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同桌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
4、编大树的故事
(1)利用课件讲关于大树的故事。
(2)根据课件图片编一个大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你们商量好了吗?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进行想象,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树根、树干、树枝、树叶等)。
5、对比作品
提问:(1)分别画的是大树的那一部分?你想画大树的那一部分?
(2) 这两棵树哪一棵姿态美?
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你喜欢那种?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我们可以表现整个大树,还可以表现大树的某一部分。
要怎样才把大树画的漂亮一些?
我们先要想好,画什么故事,画什么内容,我们来欣赏其他小朋友画大树的故事?好不好?
6、欣赏作品
讨论思考:你准备为大树的哪部分编故事。
【设计意图】同桌互相讲一讲有关大树的故事。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其想象能力。
下面同学们也画一幅构图饱满、色彩鲜艳的大树,下面我们开始。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提醒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
布置作业:围绕大树周围会发生什么故事画一幅你想表现的绘画作品。
五、讲评
展评并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培养表达能力,锻炼交际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六、课后拓展
看一段环保宣传画进行环保教育,渗透环保意识,要懂得爱护树木。
【设计意图】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