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课后习题(打包6套)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课后习题(打包6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1-17 16:48:58

文档简介

第1节 光合作用
第1课时 从柳苗生长之谜说起、探索光合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右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再将此叶片一半曝光,一半用锡箔遮光。光照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结果发现叶片的曝光部分显蓝色,遮光部分显棕色,如下图所示,该实验可以证明(  )
/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17·江苏宜兴中考)大棚种植的西瓜喜获丰收,合成西瓜中甜味物质的原料是(  )
A.水和有机物
B.二氧化碳和氧气
C.二氧化碳和水
D.氧气和无机盐
4.右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B.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C.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D.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有机物
5.在“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其目的是0(  )
A.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B.使叶片中含有的淀粉溶解到酒精中
C.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体
D.检验叶片中是否含有叶绿素
6.严重干旱时会造成庄稼颗粒无收,从光合作用的角度看,这可以说明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水
D.光
7.(2017·山东烟台中考)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时,张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为了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烧杯中的酒精可溶解叶绿素
C.叶片滴加碘液后遮光部分变蓝
D.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能制造淀粉
8.某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等条件都完全相同。
/
(1)为了验证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前应该对植物进行的处理是将植株放在      2~3 d。?
(2)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
(3)把植物放到阳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分别将甲、乙、丙的叶片取下,放在盛有    的小烧杯中进行隔水加热,使叶片脱色。?
(4)甲、乙、丙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入碘液,叶片不会变蓝的是       。?
(5)如果把上述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中培养液的水分分别减少了100 mL、95 mL、95 mL。通过对甲、乙、丙中培养液减少的缘故对比分析,说明甲培养液比乙、丙培养液多减少的水分用于植物的 。?
(6)根据甲、乙两组实验得出结论,应用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        。?
9.某同学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选择了一种盆栽斑叶植物作为实验材料,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非绿色部分(无叶绿体)界限清晰,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
实验步骤:
步骤一,10:00时安装好实验装置,并将装置置于光下;
步骤二,15:00时将叶片A、B同时摘下,用酒精脱色处理,漂洗后滴加碘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B两叶片的绿色部分都变蓝,非绿色部分无变化。
(1)从实验装置看,该装置可探究的两个变量是       、        。?
(2)请分析:叶片A非绿色部分无变化的原因是                 ,叶片B绿色部分变蓝的原因是                 。?
(3)实验现象表明实验失败,你认为如何改进实验操作步骤才能使实验达到预期效果?                。?
/探究创新/
10.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某学习小组做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以氧气释放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氧气释放量越多,光合作用强度越大)
温度/℃
氧气释放量
mL
   组次
0
10
20
30
40
1
3.1
9.3
14.0
20.0
21.5
2
2.8
9.0
14.6
20.6
21.0
3
3.1
9.0
14.0
20.3
20.5
平均值
3.0
9.1
14.2
20.3
21.0
(1)该学习小组探究的问题是?        。?
(2)请在下面坐标系中画出氧气释放量与温度关系的曲线图:
/
(3)从表中的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 。?

知能演练·提升
1.C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X是二氧化碳,进入叶片,Y是氧气,从叶片中释放出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条件是必须有光照。
2.D 3.C
4.C 这是验证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的实验,实验必须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生的氧气在水中会以气泡的形式进入试管,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我们会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5.A 因为叶绿素易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所以要用酒精脱色。
6.C
7.C 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
8.答案(1)黑暗处
(2)二氧化碳
(3)酒精
(4)乙、丙
(5)光合作用
(6)二氧化碳
9.解析(1)氢氧化钠可吸收二氧化碳,叶片绿色部分有叶绿体,非绿色部分没有叶绿体,由此可见,该装置可探究的两个变量是二氧化碳和叶绿体。(2)叶片A非绿色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叶片B绿色部分变蓝是因为实验前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遇碘变蓝。(3)首先要进行暗处理,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答案(1)二氧化碳 叶绿体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生成 实验前叶片内原有的淀粉遇碘变蓝
(3)先进行暗处理
10.答案(1)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是否有影响
(2)如下图
/
(3)温度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影响,在0~40 ℃范围内,温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越强
第2课时 叶是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一种观赏植物,其绿色叶片上有黄色的斑纹,经过阳光照射后,用碘液处理,叶的绿色部分变蓝,而黄色斑纹部分却不变蓝。这一事实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A.光 B.水 C.二氧化碳 D.叶绿体
2.叶片中具有保护作用的结构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3.人们在种植黄瓜、豆角等蔬菜时,往往要用树枝、竹竿等搭架供其生长,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  )
A.防止植物果实受到地面小动物的损害
B.保证植物体及其果实外形美观、洁净
C.利于实施浇水、施肥、采摘等管理活动
D.利于植物充分地接受光照进行光合作用
4.阵雨过后,莲的宽大叶面上常有水珠滚动,水分并没有渗入叶片的内部,原因是(  )
A.叶肉细胞不需水 B.叶片气孔关闭
C.叶片表面具有不易透水的角质层 D.莲叶表皮上没有气孔
5.下图为某植物叶片上气孔的开放和关闭的示意图,箭头表示某种物质进出保卫细胞导致其开合的情况。则该种物质是(  )
/
A.水     B.氧气
C.空气 D.二氧化碳
6.(2017·广东中考)下列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B.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光
C.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D.农作物种植越密,对光利用越充分,产量就越高
7.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下图中A、B、C、D表示物质,1、2、3、4、5表示结构;乙是甲的部分结构的放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下列各标号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的名称。
[A]        ,[1]         。?
(2)图甲若表示叶片正在进行光合作用,则光合作用的产物除了[C]氧气外,还有[ ]            。?
/
8.右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       和[④]      。?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
/探究创新/
9.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资料,它会给你的探究活动提供一些启示。
韭菜与韭黄是我们常吃的蔬菜,它们都是通过韭菜的幼芽发育而来的。韭菜长在阳光下,是绿色的。如果把黑色的塑料薄膜覆盖在将要发芽的韭菜植株上,生长出来的就是浅黄色的韭黄了。但如果给予生长中的韭黄以光照,过一段时间后,它又变成绿色的韭菜了。
某同学按照以下方法探究“叶绿素与光照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以上资料,你提出的问题是? 。?
(2)针对你提出的问题,请作出假设:? 。?
(3)如果给你若干新鲜的韭黄幼苗,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一个黑色塑料袋和一个透明塑料袋。请你设计实验方案:? 。?
(4)你认为本探究实验的自变量是 。   ?
(5)请你预测实验现象:? 。?
(6)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7)你认为实验只用一棵韭黄幼苗行吗?为什么?

知能演练·提升
1.D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黄色斑纹处没有叶绿体,因此也就没有淀粉生成。
2.A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其表面有一层角质层,具有保护作用。
3.D 4.C 
5.A 叶片上的气孔是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构成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关闭,故选A。
6.C 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而不是叶绿素,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条件是光。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
7.解析(1)图甲中,在光下植物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所以A为二氧化碳;图乙中1~5分别是叶脉、上表皮、叶肉、下表皮和气孔。(2)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和有机物(或淀粉)。
答案(1)二氧化碳 叶脉 
(2)D 有机物(或淀粉)
8.解析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气。
答案(1)叶绿体 
(2)水 二氧化碳 
(3)淀粉(或有机物) 氧气
9.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计对照实验。由于探究的是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的关系,因此首先确定光照是该实验的自变量,然后设计除光照外其他条件都完全相同的两组实验作为对照实验,来观察叶绿素的形成情况,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答案(1)叶绿素是在光下形成的吗
(2)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或叶绿素不是在光下形成的)
(3)将新鲜的韭黄幼苗分为两等份,分别放入两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一个罩上黑色塑料袋,另一个罩上透明塑料袋,同时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后观察韭黄幼苗的颜色变化
(4)光照
(5)透明塑料袋内的韭黄变绿,黑色塑料袋内的韭黄仍为浅黄色
(6)叶绿素在光下才能形成
(7)不行。数量太少,会导致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没有说服力。
第2节 呼吸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夜间卧室内不宜放置过多的花草,过多会影响人的健康,其原因是(  )
A.使室内空气潮湿
B.与人争夺氧气
C.与人争夺二氧化碳
D.释放过多的氧气
2.下图表示一昼夜中二氧化碳、氧进出植物叶片的情况,你认为哪幅图所示的现象发生在夜间?(  )
/
3.贮藏粮食的仓库一般都留有通风孔,这主要是为了0(  )
A.防止虫害 B.空气流通
C.散发热量 D.散失水分
4.在右面的实验设计中,甲盆封闭环境里只有植物,乙盆有植物和活的动物,并用防护网将动物与植物分开,避免动物啃咬植物。在给予适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下,应当出现以下哪一种情况?(  )
/
A.甲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乙盆
B.甲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少于乙盆
C.两盆植物新增加的有机物理论上一样多
D.上述情况不一定出现哪一种
5.现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于晴天的凌晨置于室外,并进行24 h的气体分析测定,得出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乙),该气体是(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水蒸气 D.氮气
6.下列关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0(  )
A.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晚上进行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不需要光
C.光合作用贮存能量,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D.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7.(2017·山东滨州中考)人类下列各项活动中,有利于增强植物呼吸作用的是(  )
A.收获的粮食晒干后贮藏
B.农业生产中及时耕松土壤
C.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
D.向贮存水果的仓库中充加二氧化碳
8.如右图所示,广口瓶内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内放一株绿色植物,瓶塞塞住,并用凡士林密封。
/
(1)要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置在黑暗的环境中,目的是避免瓶内的植物进行      作用, 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
(2)在黑暗中放置较长时间后,发现广口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得       ,表明植物       作用释放的       与澄清石灰水发生了反应。?
(3)然后,将该装置移到阳光下较长时间,取下其中一片叶进行脱色、漂洗、滴碘处理,结果发现叶片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
(4)该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是?      。?
9.右图是植物叶片的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箭头表示物质进出的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光合作用是在叶肉细胞的       中进行的。若此图表示植物在适宜光照下光合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则②代表       。?
(2)若此图表示植物在暗处时呼吸作用示意图,则②代表       ,可以使澄清石灰水       。?
(3)根据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特点,可以判定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探究创新/
10.下图为叶肉细胞内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①②为相关气体,A为细胞内相关细胞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
(1)在叶绿体中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作用,①代表的气体为        ,②代表的气体为            。?
(2)[A]代表的细胞器为      ,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为      作用,该生理活动能    (填“合成”或“分解”)有机物;     (填“贮存”或“释放”)能量。?
(3)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会看到酒精变成绿色,说明叶绿体中的      已经溶解在酒精中。?

知能演练·提升
1.B 植物夜间不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呼吸作用又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室内放置大量的植物,夜间植物会和人争夺空气中的氧气,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
2.D 在夜间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C 粮食的细胞进行呼吸作用可释放热量,留有通风孔的主要目的是散发热量。
4.B 乙盆中动物的呼吸作用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二氧化碳,使乙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多于甲盆。
5.A 在夜间,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在白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释放出大量的氧气,所以,根据曲线变化可以推测,该气体为氧气。
6.A 光合作用要有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有光时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任何时候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7.B 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可以延长种子的贮存时间。中耕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促进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的温度,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贮存水果时,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降低水果的呼吸作用,延长贮存时间。
8.解析(1)验证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需将装置放在黑暗的环境中,否则就会因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干扰实验结果。(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表明了呼吸作用释放出了二氧化碳。(3)在阳光的照射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叶片遇碘变蓝。(4)该实验如果设计对照实验,将会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答案(1)光合 
(2)浑浊 呼吸 二氧化碳 
(3)变蓝 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4)缺少对照实验(或对照组或对照)
9.解析(1)光合作用在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②代表氧气。(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②代表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叶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
答案(1)叶绿体 氧气
(2)二氧化碳 变浑浊
(3)器官
10.解析(1)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2)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A]代表的细胞器是线粒体,该处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该生理活动能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3)酒精可以将叶绿体中的叶绿素溶解。
答案(1)光合 氧气 二氧化碳
(2)线粒体 呼吸 分解 释放
(3)叶绿素
第3节 吸收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2017·黑龙江牡丹江中考)为了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农民要对农田进行灌溉和施肥。其中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  )
A.水 B.无机盐
C.有机物 D.其他营养
2.正常情况下,根表皮以内的各层细胞由内向外细胞液的浓度(  )
A.依次递增 B.依次递减
C.均相同 D.不能确定
3.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  )
A.增加光照 B.大量浇水
C.疏松土壤 D.减少光照
4.(2017·山东莱芜中考)植物主要通过根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如果一次施肥过多,根毛细胞不但吸收不到水分,反而要失去水分,从而使植物萎蔫,即“烧苗”。该现象说明(  )
A.植物的生活需要水,不需要无机盐
B.植物吸收水分与土壤中无机盐浓度有关
C.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
D.植物生活对水和无机盐的需求量不同
5.用以下三种水:①蒸馏水,②河水,③稻田中的浑水,分别培养同样大小的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幼苗的高度可能是(  )
A.①②③中幼苗一样高
B.①中幼苗高,③中最矮
C.①②中幼苗一样高
D.③中幼苗最高,②中次之,①中最矮
6.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无机盐,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小块,进行田间实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均相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无机盐是(  )
地 块




施肥情况
含氮的无机盐
含钾的无机盐
含磷的无机盐
不施肥
小麦收获量/kg
55.66
65.26
56.88
55.11
A.含钾的无机盐 B.含氮的无机盐
C.含磷的无机盐 D.无法确定
7.下列关于无土栽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各种植物生活所需的营养液都是相同的
B.各种营养液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
C.不同的植物适于不同的营养液
D.营养液的浓度越高,植物生长得越旺盛
8.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满足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下图是细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
(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
(2)施肥过多植物会出现“烧苗”现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      根细胞细胞液浓度。?
(3)上图中,      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
(4)在细胞中,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探究创新/
9.生物小组的同学要探究某种植物生长是否需要含氮的无机盐,设计方案如下。请你帮他们将探究活动的过程填写完整。
(1)提出问题: ??
(2)作出假设: 。?
(3)实验步骤:①配制种类齐全、浓度适宜的无机盐培养液均分成若干份,放在甲组试管中;
/
②配制与甲相比仅缺少   无机盐的培养液均分成若干份,放在乙组试管中;?
③将若干株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均分成两份,分别同时培养在甲组和乙组试管中,过一段时间后长势情况如右图。
(4)起对照作用的是   。?
(5)得出结论: 。?
10.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现有如下材料,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探究上面的猜测哪个正确。
材料用具:若干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蒸馏水、含有植物必需元素的各种化合物。
实验原理:任何一种必需元素在植物体内都有一定的作用,一旦缺乏,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根据全素培养(用含有各种植物必需元素的营养液培养)和相应缺锌、缺镁的培养对苹果生长发育影响的比较,判断小叶病的病因。
方法步骤如下。
(1)首先配制全素营养液和相应的缺锌营养液和      营养液,分别放入三个培养缸并编号为A、B、C。?
(2)? 。?
(3)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      ?
(4)结果预测和分析
①      缸内的苹果幼苗正常生长。?
②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内的没有,则说明?      。?
③若?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④若?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⑤若?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与缺镁、缺锌都无关。?

知能演练·提升
1.B 2.B
3.B 植物的生活需要无机盐,而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施肥过多使农作物细胞液的浓度比外界溶液的浓度小,细胞就会失水,出现萎蔫现象;大量浇水后,农作物细胞液的浓度比外界溶液的浓度大,细胞就会吸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B
5.D 植物生活既需要水又需要多种无机盐。蒸馏水是人工处理的不含任何无机盐的水,在蒸馏水中植物不能很好地生长。河水中含有无机盐,稻田浑水实际上是土壤浸出液,两者相比,前者中含的无机盐比后者少;所以,幼苗在稻田浑水中生长得最好,植株长得最高,在蒸馏水中长得最差。
6.A 与不施肥相比,施钾肥后明显增产,说明土壤中可能缺少含钾的无机盐。
7.C 不同植物需要的无机盐不同,故各种植物适于不同的营养液。营养液的浓度太高,不利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8.解析(1)根尖的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3)题图中,A图表示细胞处于失水状态。(4)细胞膜是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的结构。
答案(1)成熟 
(2)大于 
(3)A 
(4)细胞膜
9.答案(1)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吗
(2)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或植物的生长不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3)含氮
(4)甲
(5)植物的生长需要含氮的无机盐
10.解析由题目分析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苹果小叶病的形成原因。将若干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均分成三份,分别放入全素营养液、缺锌的营养液和缺镁的营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通过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由于本实验是探究实验,所以结果预测要注意全面性。
答案(1)缺镁 
(2)将若干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均分成三份,分别栽培在上述三种营养液中 
(3)观察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4)①A ②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③C 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内的没有 ④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 ⑤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不表现出小叶病
第4节 蒸腾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是(  )
A.表皮 B.叶肉
C.叶脉 D.气孔
2.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不包括(  )
A.降低叶片的温度
B.促进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C.增加空气湿度,增加降水量
D.有利于植物进行呼吸作用
3.(2017·江苏连云港中考)走进森林公园,你会感到空气特别清新和湿润。从生物学角度看,空气清新湿润主要是由于(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B.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C.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
D.动物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蒸腾作用
4.在甲、乙两个型号相同的量筒内各注入10 mL清水,再在各量筒内插入一株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芹菜,并将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然后将两装置置于阳光下,每隔10 min记录一次两量筒液面的读数,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min
0
10
20
30
甲/mL
10.0
8.3
7.1
6.5
乙/mL
10.0
9.8
9.7
9.5
A.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B.叶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器官
C.叶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器官
D.实验结果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5.(2017·江苏苏州中考)下列做法不属于运用蒸腾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
B.对移栽后的植物进行遮阳
C.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
D.选择阴雨天移栽植物
6.将一棵绿色植物用透明的塑料袋罩起来,扎紧袋口,放在阳光下,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塑料袋内壁出现细小的液滴。分析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A.植物在光下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B.液滴是由泥土中的水蒸发后液化而成的
C.液滴是由植物放出的二氧化碳液化而成的
D.液滴是由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7.下图是某科研小组研究某植物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关系时绘制的曲线图,图中两曲线表示一天内光照和黑暗环境下吸水速率与蒸腾速率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图中C点表示B时刻蒸腾速率等于吸水速率
B.图中A到B时间段内,蒸腾速率大于吸水速率
C.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大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小于蒸腾速率
D.有光照时,蒸腾速率有可能会小于吸水速率,黑暗时吸水速率总是大于蒸腾速率
/探究创新/
8.给你两个如下图所示的装置,锥形瓶里面插入相同植物的枝条,一枝有叶,一枝无叶。两瓶内水面高度相同。请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植物的叶是否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
(1)你提出的问题是? 。            ?
(2)根据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
(3)请你预测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装置    的塑料袋       ,另一个装置没有上述现象。装置   的锥形瓶内水位下降明显。?
(4)根据你预测的现象,请你预测这个实验的结论: 。?

知能演练·提升
1.D
2.D 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在于能够促进水分的吸收;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降低植物的温度;提高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
3.B
4.A 由题干和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知道:甲、乙量筒的变量是有无叶,甲量筒内芹菜有叶,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越来越低,而乙量筒内芹菜的叶摘除,随着时间的推移,液面变化不明显,所以得出的结论是叶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5.C 对栽培的花卉适时松土是为了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6.D 植物蒸腾作用散发的水蒸气液化成细小的液滴。
7.C
8.解析植物叶片上有气孔,水分能够从气孔中散失,故叶片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光照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加强。为了使实验现象明显,必须将装置放在光下进行观察。
答案(1)植物的叶是不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2)植物的叶是(或不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3)B 内壁上有很多水珠 B 
(4)植物的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器官
第5节 运输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能力提升/
1.(2017·江苏盐城中考)有些不法分子盗剥名贵植物杜仲的树皮作药材,致使树木死亡。其原因主要是破坏了树皮中的(  )
A.导管 B.筛管
C.髓 D.形成层
2.为了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往往在果树枝干上横割一道或数道深至木质部的圆环,这种做法的道理在于(  )
A.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正常运输
B.促进有机营养物质的正常运输
C.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水分和无机盐
D.让果实得到更多的有机营养物质
3.据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4.(2017·辽宁营口中考)水分进出植物体的主要途径依次是(  )
A.根毛、导管、气孔
B.根毛、筛管、气孔
C.气孔、根毛、导管
D.根毛、气孔、导管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导管细胞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B.导管中水的运输方向是“根→茎→叶”
C.根、茎、叶的导管是连通的
D.筛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附属结构
6.俗话说“树怕伤皮,不怕空心”,其中的道理是0(  )
A.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水分
B.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
C.树皮中有筛管,能运输有机物
D.树皮中有导管,能运输有机物
7.“有福之州”盛产福橘。林伯在自家的果园中种了许多福橘树。
(1)林伯细心浇水施肥,根吸收了水和肥料中的       后,通过      向上运输。?
(2)叶肉细胞通过叶绿体进行      ,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橘树逐渐枝繁叶茂。?
(3)福橘酸甜适口的果肉属于     组织,其中的营养物质贮存在细胞内的     中。?
/探究创新/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旅游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农产品、田园风光,是一种新型的“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园林形式——观光农业的形式。山区因其特殊的地形地貌,发展生态农业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可以在荒山上种植各种果树和茶叶,培育园林绿化树种、花卉、盆景,还可以在房前屋后、塑料大棚中种植各种瓜果、蔬菜。不施用农药和化肥,适当增施有机肥,可种出无毒无害的农产品。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或是硕果累累的秋天,游人在生态园游玩采摘尽兴之后,还有无公害绿色食品享用。所以生态园深受都市人青睐。
(1)步入生态园区,会被塑料大棚中的反季节蔬菜所吸引。大棚中施加有机肥,可适当提高棚内二氧化碳的含量,从而提高了蔬菜     作用的效率,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夜间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抑制蔬菜的      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来到盆景花卉区,你会被这里的美景迷住。如果你从树上剪下一段带叶的枝条,先将其插在稀释的红墨水中,再把装置放在阳光下照晒至叶脉微红,最后将枝条纵向切开,会观察到只有    被染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     来运输的。植物在开花结果期间需水量增大,吸收作用加强,此时所吸收的水分将主要用于植物的      作用。?

知能演练·提升
1.B 树皮内侧是韧皮部,韧皮部内有筛管,如果筛管受损,植物的根得不到叶制造的有机物,会使树木死亡。
2.D
3.C 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
4.A 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运输水分的是导管,散失水分的是叶中的气孔。
5.D 导管细胞是死细胞,所以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方向是自下而上,即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进行运输。筛管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自上而下进行运输。
6.C 这句谚语说明了树皮对木本植物的重要性。导管在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在树皮内侧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
7.解析(1)根能吸收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2)有机物是叶肉细胞通过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3)果肉细胞的液泡里贮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果肉属于营养组织。
答案(1)无机盐 导管
(2)光合作用
(3)营养 液泡
8.答案(1)光合 呼吸
(2)木质部 导管(或木质部中的导管) 蒸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