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坐标】
/
一、选择题
1.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0(C)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来势猛烈
2.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写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0(B)
A.经济大危机前夕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柯立芝繁荣”时期
3.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0(A)
A.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B.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4.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0(C)
A.新经济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第三次科技革命
5.小明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收集了一些历史资料(如下图)。小明探究的主题应该是0(B)
/
A.由战争形成的欧洲政局
B.欧洲由对抗走向联合
C.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原因
D.欧洲已完成政治一体化
6.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恢复和发展起来。这除了日本自身因素外,还得益于0(B)
A.联合国的成立 B.美国的大力扶持
C.占据广阔国际市场 D.苏联的解体
7.下表反映的是1951—1970年日本、美国和英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情况。下列对表格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0(D)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日本
8%
10.6%
美国
3.3%
3.9%
英国
2.8%
2.8%
A.英国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B.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
C.美国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日益显露
D.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二、材料解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1)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举措?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俄国实力衰落。废除农奴制。
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他”恢复经济的举措。
通过立法干预经济生活。
(3)从上述俄国和美国的改革中,你有何启示?
改革措施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言之有理即可)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3.3
5.0
未统计
3.8
1874—1890年
1.7
52
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的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
1884—1900年
英国
370万
美国
(未统计)
法国
360万
德国
100万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果:一战的爆发。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课件10张PPT。专题二 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一、选择题
?
1.据统计,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工业生产下降37.2%,工业产量倒退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水平,各国失业率达30~50%。这组数字反映出危机( C )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大
D.来势猛烈
2.美国《商业周刊》曾发表题为《你还相信自由贸易吗》的文章,文中写道:“实行还是不实行经济计划性控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这篇文章最早可能发表于( B )
A.经济大危机前夕
B.罗斯福新政时期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D.“柯立芝繁荣”时期3.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讲话中说:“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 )
A.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B.国家对经济实行干预
C.注重缓和社会矛盾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4.到1935年初,美国失业人数从1933年初的最高点减少了400万人;资本收入从1933年以来增加了6倍,工业产量几乎翻了一番。这得益于( C )
A.新经济政策
B.美国独立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材料解析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
( 1 )材料一反映了俄国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解决这一问题,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举措?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导致俄国实力衰落。废除农奴制。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他”恢复经济的举措。
?
?( 3 )从上述俄国和美国的改革中,你有何启示?通过立法干预经济生活。
?
改革措施应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改革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言之有理即可 )
?材料三 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
(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
特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果:一战的爆发。
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单元提升
【知识网络】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冷战”的出现
杜鲁门主义
“北约”与“华约”
“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分裂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美国经济的发展
欧洲的联合
当代日本的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苏联模式的推广
苏联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新兴力量的崛起
万隆会议召开
非洲:“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
拉丁美洲:古巴独立、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
/重点知识突破
一、美苏“冷战”
含义
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原因
(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
(2)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3)二战后,和平发展是主流
表现
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经济上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军事上
1949年“北约”的成立
结束
1991年苏联解体,宣告美苏“冷战”对峙的格局结束
/典例1 下面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0()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上表现为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表现为成立“北约”。故选B项。
【答案】 B
二、二战后西欧国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原因
西欧
(1)具有雄厚的工业、技术基础,高素质的劳动力
(2)美国的援助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都采取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日本
(1)美国在日本进行民主改革,为日本经济发展奠定了政治基础
(2)美国的扶持。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中,美国向日本订购大批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3)日本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技
/典例2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0()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适应的经济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欧国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获得了发展;西欧国家和日本都获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二战后的西欧国家和日本,为了恢复战后的经济,都针对具体国情,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而日本并没有组建区域经济组织,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三、近代以来,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斗争
时间
杰出
领袖
结果
亚洲独
立运动
印度民族
大起义
1857—
1859年
章西
女王
失败,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印度非
暴力不合
作运动
20世纪
二三十年代
甘地
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非洲独
立运动
“非洲
独立年”
1960年
—
17个非洲国家独立
纳米比亚
独立
1990年
—
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美洲独立运动和捍卫主权的斗争
美国独立
战争
1775—
1783年
华盛顿
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赢得美国独立
拉丁美洲
独立运动
18世纪末
19世纪初
玻利
瓦尔、
圣马丁
结束了西班牙、葡萄牙在南美洲的殖民统治
古巴革命
1959年
卡斯
特罗
取得胜利,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巴拿马收
回运河主
权斗争
20世纪
60—90年代
—
1999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典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0()
A.亚洲独立与振兴 B.拉美独立运动
C.非洲独立浪潮 D.亚非拉的奋起
【解析】本题考查亚非拉国家的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反映了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捍卫国家主权,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针对强化训练
1.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0(D)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D.美苏不直接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2.《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0(C)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
3.下面地图是哪一政治格局下的欧洲地图0(A)
/
A.两极格局下的欧洲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欧洲
C.拿破仑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的欧洲
4.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从事信息行业的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0(C)
A.新的经济危机打击美国经济
B.美国社会腐败程度加剧
C.科技革命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D.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5.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0(C)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6.“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欧洲国家0(B)
A.与苏联展开对抗 B.逐渐走向联合
C.加强军事合作 D.寻求美国的援助
/
7.右图是1990年,纳米比亚第一任总统努乔马在独立庆典上发表就职演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0(B)
A.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非洲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
C.美洲民族解放运动最终胜利
D.发展中国家紧密团结在一起
课件13张PPT。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解析】本题考查“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在经济上表现为实行马歇尔计划,在军事上表现为成立“北约”。故选B项。
【答案】 B典例2 二战后,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其相同的原因不包括( )
A.利用最新科技成果 B.利用美国经济援助
C.组建区域经济组织 D.制定适应的经济政策【解析】本题考查二战后西欧国家、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二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获得了发展;西欧国家和日本都获得了美国的经济援助;二战后的西欧国家和日本,为了恢复战后的经济,都针对具体国情,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而日本并没有组建区域经济组织,故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典例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亚洲独立与振兴 B.拉美独立运动
C.非洲独立浪潮 D.亚非拉的奋起【解析】本题考查亚非拉国家的史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非洲独立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反映了亚非拉国家争取民族独立和捍卫国家主权,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1.有人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耳目一新的。上述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D )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D.美苏不直接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2.《美国的梦想》中有这样一个论断:“马歇尔计划:一箭双雕。”这里的“双雕”是指( C )
A.输出资本、对抗苏联 B.遏制欧洲、称霸世界
C.控制欧洲、遏制苏联 D.复兴欧洲、干涉中国4.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从事信息行业的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C )
A.新的经济危机打击美国经济
B.美国社会腐败程度加剧
C.科技革命推动美国经济发展
D.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
5.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是( C )
A.列宁 B.斯大林
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直击中考
1.(潍坊中考)《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0(A)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安徽中考)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于(D)
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
D.马歇尔计划的扶持
3.(苏州中考)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0(B)
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式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4.(淮安中考改编)下图是某国二战后经济发展示意图及相关文字描述。这个国家是0(A)
/
A.美国 B.联邦德国
C.日本 D.苏联
5.(阿坝州中考)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0(C)
A.推行军国主义 B.成为政治大国
C.经济实力猛增 D.推行明治维新
6.(成都中考)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评述的是0(B)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7.(鄂尔多斯中考改编)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0(A)
①纳米比亚独立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巴拿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非洲独立年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
8.(安徽中考)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德意志)联邦政府毫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德法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编自《阿登纳回忆录》
(1)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愿望: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或寻求两国关系的和解;防止两国再次发生战争;开展经济合作)。影响: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或促进了欧共体的成立)。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2)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
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课件8张PPT。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1.( 潍坊中考 )《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A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2.( 安徽中考 )1948—1952年,西欧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25%,工业生产上升35%,农业生产提高10%。此时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主要得益( D )
A.西欧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战后世界秩序的和平稳定
D.马歇尔计划的扶持3.( 苏州中考 )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B )
A.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式
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
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5.( 阿坝州中考 )20世纪80年代,不少美国人认为“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唯一最大威胁来自另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即日本”,这主要是因为日本( C )
A.推行军国主义 B.成为政治大国
C.经济实力猛增 D.推行明治维新
6.( 成都中考 )在历史叙述中,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下列属于评述的是( B )
A.1917年11月7日,以列宁为首的工农苏维埃政府成立
B.新经济政策是对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
C.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D.苏联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经济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7.( 鄂尔多斯中考改编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向独立与振兴,殖民体系逐渐崩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
①纳米比亚独立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巴拿收回运河全部主权 ④非洲独立年
A.②④①③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②④③①8.( 安徽中考 )大国关系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某班同学以历史上“法德两国的战与和”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史海拾贝历史探究】
当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1950年5月9日呼吁就欧洲煤钢联营的建议进行讨论时,( 德意志 )联邦政府毫不踯躅地和完全同意准备与之合作……对于德法两国来说,其最深远的意义在于:建立煤钢的共同生产后,德法之间进行任何战争不仅是不可想象的,而且物质上也不可能。
——摘编自《阿登纳回忆录》( 1 )根据上述文字材料,你认为法国与联邦德国在当时有何共同愿望?20世纪60年代以后,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对欧洲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以史为鉴历史感悟】
( 2 )从法德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的启示有哪些?愿望:建立欧洲煤钢联营( 或寻求两国关系的和解;防止两国再次发生战争;开展经济合作 )。影响: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或促进了欧共体的成立 )。
?
合作共赢;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10课 “冷战”的出现
/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杜鲁门主义
1.提出: 1947 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其中所包含的政治原则史称“ 杜鲁门主义 ”。?
2.内容: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対营垒,美国负有领导“ 自由世界 ”的使命,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
3.影响: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 冷战 ”的宣战书。?
4.经济措施:1947年,美国提出了著名的“欧洲复兴计划”,又称“ 马歇尔计划 ”。它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
/知识点2 “北约”与“华约”
5.北约成立:1949年,以 美国 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6.华约成立: 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华沙条约组织 。?
7.影响:“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 美苏两极 对峙局面形成。?
/知识点3 “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分裂
8.矛盾与冲突:在“冷战”的阴影下,美苏争锋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与冲突,造成德国、 朝鲜半岛 和越南分裂。?
9.德国分裂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 德国 。后来西方三国将各自的占领区合并,形成与 苏联 占领区相对立的局面。?
(2)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简称“联邦德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德国一分为二。?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杜鲁门主义
1.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0(C)
A.“铁幕”演说发表 B.华盛顿会议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
【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由合作走向对抗。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或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
/知识点2 “北约”与“华约”
3.美国为实施“冷战”而组建的军事政治集团是0(D)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4.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与较量,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给国际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下图中体现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是0(C)
/
/知识点3 “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分裂
5.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0(B)
A.两极格局形成 B.美苏“冷战”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会议的决策
/课后巩固提升
1.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0(D)
A.支持西方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在全球扩张势力,干涉别国内政
2.有人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0(B)
A.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
B.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
3.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成‘独裁国家’和‘自由国家’两个阵营。”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阵营”的标准是0(A)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4.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0(D)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
5.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0(C)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 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华沙条约组织”这三个概念中共同隐含的历史线索是0(C)
A.战后东西方合作的强化
B.资本主义阵营相互支持
C.东西方阵营的“冷战”思维
D.欧洲在美国支持下复兴
【解析】“铁幕”演说的发表,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这三个概念都体现了东西方阵营的“冷战”思维。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48—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二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摘编自《北大西洋公约》
(1)材料一中的援助是否真的是“最慷慨的举动”?其目的何在?
不是。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2)材料二中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何时?针对西方国家的这一举措,苏联等国采取了怎样的举措?这些举措标志着哪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时间:1949年。举措: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格局:两极格局。
(3)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虽然没有全球性的大战争爆发,但局部战争仍层出不穷。列举两场“冷战”时期发生的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课件12张PPT。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知识点1 杜鲁门主义
1.提出: 1947 年3月,杜鲁门向国会参众两院发表咨文,其中所包含的政治原则史称“ 杜鲁门主义 ”。?
2.内容: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対营垒,美国负有领导“ 自由世界 ”的使命,声称美国的政策必须帮助各国人民,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有关他们各自命运的问题。?
3.影响:这是一个在全世界范围扩张美国势力的宣言,是对苏联发动全面“ 冷战 ”的宣战书。?
4.经济措施:1947年,美国提出了著名的“欧洲复兴计划”,又称“ 马歇尔计划 ”。它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了很大的作用,使美国在西欧的势力更为巩固。?知识点2 “北约”与“华约”
5.北约成立:1949年,以 美国 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代表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 北大西洋公约 组织,形成了西方集体防御体系。?
6.华约成立: 1955 年,苏联和东欧七国在华沙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从而建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即 华沙条约组织 。?
7.影响:“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 美苏两极 对峙局面形成。?知识点3 “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分裂
8.矛盾与冲突:在“冷战”的阴影下,美苏争锋引发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矛盾与冲突,造成德国、 朝鲜半岛 和越南分裂。?
9.德国分裂
(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 德国 。后来西方三国将各自的占领区合并,形成与 苏联 占领区相对立的局面。?
( 2 )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简称“联邦德国” )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简称“民主德国” ),德国一分为二。?知识点1 杜鲁门主义
1.二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C )
A.“铁幕”演说发表 B.华盛顿会议
C.杜鲁门主义 D.马歇尔计划【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出现。
材料反映了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由合作走向对抗。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和国家利益的冲突( 或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 )知识点3 “冷战”阴影下的国家分裂
5.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B )
A.两极格局形成 B.美苏“冷战”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会议的决策1.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这表明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D )
A.支持西方国家抵抗外来征服
B.稳定希腊和土耳其的社会秩序
C.帮助受援国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在全球扩张势力,干涉别国内政
2.有人说,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B )
A.都属于“冷战”政策的内容
B.都以经济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的利益3.二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成‘独裁国家’和‘自由国家’两个阵营。”杜鲁门在这里把世界分成“两个阵营”的标准是( A )
A.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
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
4.下列国际会议中,由美国完全主导的是( D )
A.签订《凡尔赛条约》的会议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会议
C.决定成立联合国的会议
D.签署《北大西洋公约》的会议5.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 C )
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 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 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 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华沙条约组织”这三个概念中共同隐含的历史线索是( C )
A.战后东西方合作的强化
B.资本主义阵营相互支持
C.东西方阵营的“冷战”思维
D.欧洲在美国支持下复兴【解析】“铁幕”演说的发表,揭开了“冷战”的序幕;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这三个概念都体现了东西方阵营的“冷战”思维。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48—1950年,共有16个国家( 基本为西欧国家 )接受了美国10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材料二 对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摘编自《北大西洋公约》
( 1 )材料一中的援助是否真的是“最慷慨的举动”?其目的何在?
( 2 )材料二中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何时?针对西方国家的这一举措,苏联等国采取了怎样的举措?这些举措标志着哪一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
( 3 )在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虽然没有全球性的大战争爆发,但局部战争仍层出不穷。列举两场“冷战”时期发生的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
?不是。目的: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对抗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
时间:1949年。举措: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格局:两极格局。
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第11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
/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美国经济的发展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 军事 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 科学技术 的创新,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
2.表现:战后,美国的对外直接 投资 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资本输出 不断扩大,这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也使美国获取了更多利润。?
/知识点2 欧洲的联合
3.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欧洲历史由来已久的一系列矛盾,整合西欧的力量,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各国逐渐走上了 联合 的道路。?
4.过程: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1958年1月,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7月,三大机构正式合并,统称 欧洲共同体 ,简称“欧共体”。?
5.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共体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力争“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
/知识点3 当代日本的发展
6.原因
(1)日本利用“ 冷战 ”之机摆脱了战败国的不利地位,为日本的经济复兴争取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进行了 民主 改革,重视教育、科技和海外市场。?
(2)在“赶超先进工业国家”口号带动下,日本在原有经济水平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大量引进 美国 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扩建新企业。?
7.表现
(1)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 高速发展 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 经济大国。?
(2)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从“经济大国”向所谓的“政治大国”迈进,开始谋求在国际中的“ 政治大国 ”地位。?
/知识点4 社会保障制度
8.含义: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社会成员所实施的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等统称为社会保障制度。?
9.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欧国家逐渐建立起来。西欧国家提供了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广泛、全面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被称为“ 福利国家 ”。?
10.弊端: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社会保障开支的增长率超过了 经济 的增长率,而且持续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 赤字 。?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美国经济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0(B)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某同学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下列不属于论文提纲的一项是0(D)
A.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B.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C.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D.与苏联进行“冷战”
/知识点2 欧洲的联合
3.二战后,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是0(C)
A.“北约”的建立 B.煤钢联营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4.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0(D)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变化进行解读。(提示:解读应包括变化的内容、原因、影响等)
变化:由美国扶持西欧到西欧挑战美国霸权。原因:美欧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一方面,在美国的援助下,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西欧进一步崛起,大大地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影响: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知识点3 当代日本的发展
6.某电视台正在播放反映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纪录片。下列适合在纪录片中出现的解说词是(C)
A.亚洲朝着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
B.马歇尔计划推动日本经济发展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7.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0(B)
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知识点4 社会保障制度
8.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构建稳定、安全的社会,他们致力于0(D)
A.经济大规模国有化
B.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加强区域经济发展
D.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课后巩固提升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国家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是0(D)
A.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经济实力大增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战时资本积累,重视人才的培养
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0(C)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解析】二战后,西欧各国百废待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并控制西欧各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各国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意识到再不走向联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附庸。
3.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0(A)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④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表。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0(B)
时间
国民生产
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农业生产上升
1948—1952年
25%
35%
4.8%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欧共体的成立
【解析】据“1948—195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西欧经济增长是因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5.1990年,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表明当时的日本0(B)
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
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
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
6.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0(D)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
7.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0(A)
/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
(1)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特点:持续、高速增长。原因: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引进技术,重视教育,美国扶植等。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原因:欧洲的联合(欧共体的成立)、美国的援助等。
(3)从二战后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课件19张PPT。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知识点1 美国经济的发展
1.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 军事 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战时的资本积累,政府有效的财政政策,以及重视人才的培养和 科学技术 的创新,促进了美国战后经济的高速增长。?
2.表现:战后,美国的对外直接 投资 大大增加,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资本输出 不断扩大,这加强了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同时也使美国获取了更多利润。?知识点2 欧洲的联合
3.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欧洲历史由来已久的一系列矛盾,整合西欧的力量,提升西欧的国际地位,各国逐渐走上了 联合 的道路。?
4.过程: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1958年1月, 欧洲经济共同体 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宣告成立。1967年7月,三大机构正式合并,统称 欧洲共同体 ,简称“欧共体”。?
5.影响:20世纪70年代以后,欧共体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采取共同政策,力争“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各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高。知识点3 当代日本的发展
6.原因
( 1 )日本利用“ 冷战 ”之机摆脱了战败国的不利地位,为日本的经济复兴争取了一个难得的机遇。在美国的主导下,日本进行了 民主 改革,重视教育、科技和海外市场。?
( 2 )在“赶超先进工业国家”口号带动下,日本在原有经济水平和人才储备的基础上,大量引进 美国 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技术,扩建新企业。?
7.表现
( 1 )经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经济进入 高速发展 时期。到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英法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上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成为仅次于美国的 第二 经济大国。?
( 2 )政治:20世纪80年代,日本首次提出从“经济大国”向所谓的“政治大国”迈进,开始谋求在国际中的“ 政治大国 ”地位。?知识点4 社会保障制度
8.含义:在现代社会中,国家对社会成员所实施的 社会救助 、社会保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等统称为社会保障制度。?
9.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以后,社会保障制度在西欧国家逐渐建立起来。西欧国家提供了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为广泛、全面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被称为“ 福利国家 ”。?
10.弊端:20世纪70年代以来,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弊端逐渐显现,一方面社会保障开支的增长率超过了 经济 的增长率,而且持续居高不下;另一方面,福利国家的再分配超过了税收,使国家财政出现了 赤字 。?知识点1 美国经济的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国家是( B )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日本
2.某同学写了一篇历史小论文《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下列不属于论文提纲的一项是( D )
A.加大对外直接投资
B.跨国公司飞速发展
C.资本输出不断扩大
D.与苏联进行“冷战”知识点2 欧洲的联合
3.二战后,丘吉尔在一次演说中指出:“我向欧洲提出的建议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联合起来!”下列能体现20世纪60年代,欧洲国家“联合起来”的是( C )
A.“北约”的建立 B.煤钢联营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4.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D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
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
C.对抗“华约”组织
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变化:由美国扶持西欧到西欧挑战美国霸权。原因:美欧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一方面,在美国的援助下,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西欧进一步崛起,大大地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另一方面,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影响: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资本主义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知识点3 当代日本的发展
6.某电视台正在播放反映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历史纪录片。下列适合在纪录片中出现的解说词( C )
A.亚洲朝着经济一体化目标迈进
B.马歇尔计划推动日本经济发展
C.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
7.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B )
A.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C.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知识点4 社会保障制度
8.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构建稳定、安全的社会,他们致力于( D )
A.经济大规模国有化
B.积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C.加强区域经济发展
D.建立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国家前列,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发展原因的是( D )
A.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经济实力大增
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C.战时资本积累,重视人才的培养
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2.20世纪50年代中期,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迫切需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材料反映的是( C )
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提高了各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稳定了西欧各国的政局
C.西欧国家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
D.“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解析】二战后,西欧各国百废待兴,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并控制西欧各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欧各国经济基本达到战前水平,摆脱美国控制的意识增强,意识到再不走向联合,有可能成为美国的附庸。3.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的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了( A )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霸主地位受到严重的挑战 ④西欧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解析】据“1948—195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的西欧经济增长是因为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实施。5.1990年,日本外务省次官栗山尚一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B )
A.俨然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B.经济强国地位显著
C.国际地位可与美欧匹敌
D.在联合国中举足轻重
6.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日本培养出的工程师比任何西方国家都多得多( 大约比美国培养的多50% )。它还拥有近70万名研发人员,比英国、法国、联邦德国加在一起还多。材料反映了日本( D )
A.实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C.引进最新科技成就
D.注重培养高素质人才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1955年至1960年日本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8.5%,1960年至1965年为9.8%,1965年至1970年为11.8%,日本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战后,日本紧紧抓住科技革命的有利时机,大量引进技术。教育经费在政府的预算中所占比重已超过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美国又从“特需”订货等方面给予经济扶植。
( 1 )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特点:持续、高速增长。原因: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引进技术,重视教育,美国扶植等。材料二 二战以后,不仅莫内等“一代欧洲人”决心创造能免蹈覆辙的新的经济结构,而且还有心肠不错、乐于助人的美国,它愿意以合作的方式为欧洲的经济复兴提供财政援助。
(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欧洲经济复兴的主要原因。
?
( 3 )从二战后日本和欧洲经济的发展中,我们得到哪些启示?原因:欧洲的联合( 欧共体的成立 )、美国的援助等。
?
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作;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等。
?第12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探索
/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苏联模式的推广
1.推广:作为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 社会主义 国家得到推广。在欧洲,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 波兰 、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在亚洲,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 中国 、朝鲜、越南等。?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1)背景:东欧国家在采纳 苏联 模式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于是产生了摆脱这一模式束缚的强烈要求。?
(2)概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大多数国家先后走上了改革的征途。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 匈牙利 的改革。在匈牙利进行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
(3)结果:由于这些改革未能探索出符合自身 国情 的社会主义道路,反而积累了大量问题,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
/知识点2 苏联的改革
3.赫鲁晓夫改革
(1)背景: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重视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 重工业 、忽视农业的做法,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在斯大林去世前几年,苏联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单位面积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粮食产量从1913—1953年基本没有提高。1953年, 赫鲁晓夫 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2)内容
领域
具体内容
经济
1956—1964年,赫鲁晓夫以 农业 为重点对苏联进行改革,实施削减农业税,提高 农产品 价格,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等措施?
政治
赫鲁晓夫还提出要反对个人崇拜,平反历史上的 冤假错案 ,使不少人的冤屈得以昭雪?
(3)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模式。
4.勃列日涅夫改革
(1)概况: 1964 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
(2)结果: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得到加强。
(3)问题:改革并没有改变优先发展 重工业 的基本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苏联经济发展呈现 停滞 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国家陷入困境。?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苏联模式的推广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推广。下列属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是0(C)
A.中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越南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成就较为突出的国家是0(A)
A.匈牙利 B.联邦德国
C.苏联 D.日本
/知识点2 苏联的改革
3.1956年,丘吉尔对到访的赫鲁晓夫说:“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这里的“大深渊”是指0(D)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1929年经济危机 D.苏联模式
4.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在经济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是0(D)
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削减农业税 D.反对个人崇拜
5.“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得以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材料评价的改革是0(C)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
【解析】从材料“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可以推断出是勃列日涅夫。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苏联只注意重工业的增长,忽视农业的发展,甚至掩饰农业方面的严重问题。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宣称:“农业问题永远彻底解决了。”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苏联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材料二 赫鲁晓夫当政以后,在驻美大使馆中设立农业随员,专门收集农业生产的情报,尤其是有关美国杂交玉米的情报。他还不断派出农业代表团,访问美国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考察玉米种植的先进经验。为引进美国杂交玉米种子,苏联农业部还创办了一份名为《玉米》的科学杂志。
材料三 在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报纸上共刊登了他的120张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一年也只有10~15次。”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农业的落后既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妨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材料二反映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倾向?
随心所欲、鲁莽草率的倾向。
(3)有人说,斯大林死了,但斯大林的灵魂不死。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赫鲁晓夫尽管反对个人崇拜,但他并不反对别人崇拜他,这说明其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
/课后巩固提升
1.匈牙利社会工党中央曾经发表信函说,人们不会忘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匈牙利,当时国内外的舆论曾把我们的祖国看成一盏象征振兴的信号灯。点燃这盏信号灯的历史人物是0(A)
A.卡达尔 B.列宁
C.罗斯福 D.赫鲁晓夫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0(D)
A.苏联模式实行 B.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C.美苏“冷战”的结束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3.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相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0(A)
A.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B.都先从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D.都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
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0(C)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D.坚持苏联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0(B)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6.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0(D)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苏联改革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匈牙利改革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A项不符合史实。
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但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曲折、有困难,甚至会失败。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整合历史基础知识】
(1)下面是赫鲁晓夫改革内容简表,请你填写空白部分内容。
经济
方面
削减 农业税 ,提高农产品价格?
增加农业投资,大规模开垦荒地
政治
方面
提出要反对 个人崇拜 ?
对历史上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
【步骤二 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
的措施的决议》
(2)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
问题: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根源:苏联模式。
【步骤三 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赫鲁晓夫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在民主德国,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
——摘编自葛新生《赫鲁晓夫传》
(3)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谈谈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原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模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经验教训: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
课件16张PPT。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知识点1 苏联模式的推广
1.推广:作为一种高度集权的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 社会主义 国家得到推广。在欧洲,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 波兰 、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阿尔巴尼亚等;在亚洲,主要的社会主义国家包括 中国 、朝鲜、越南等。?
2.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
( 1 )背景:东欧国家在采纳 苏联 模式的基础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后果,于是产生了摆脱这一模式束缚的强烈要求。?
( 2 )概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大多数国家先后走上了改革的征途。其中,比较有特色的是 匈牙利 的改革。在匈牙利进行改革的同时,东欧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大都进行了改革。?
( 3 )结果:由于这些改革未能探索出符合自身 国情 的社会主义道路,反而积累了大量问题,最终并没有取得成功。?知识点2 苏联的改革
3.赫鲁晓夫改革
( 1 )背景: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其重视以军事工业为核心的 重工业 、忽视农业的做法,使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在斯大林去世前几年,苏联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单位面积产量始终没有恢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粮食产量从1913—1953年基本没有提高。1953年, 赫鲁晓夫 当选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3 )评价: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模式。
4.勃列日涅夫改革
( 1 )概况: 1964 年10月,勃列日涅夫上台。他对赫鲁晓夫的政策进行了调整,使苏联的经济管理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化。?
( 2 )结果: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也得到加强。
( 3 )问题:改革并没有改变优先发展 重工业 的基本政策,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苏联经济发展呈现 停滞 和下降趋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聚,国家陷入困境。?知识点1 苏联模式的推广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模式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得到推广。下列属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C )
A.中国 B.朝鲜
C.南斯拉夫 D.越南
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东欧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其中改革成就较为突出的国家是( A )
A.匈牙利 B.联邦德国
C.苏联 D.日本知识点2 苏联的改革
3.1956年,丘吉尔对到访的赫鲁晓夫说:“我只想劝告您不要太匆忙。想两步跨过一个大深渊可不容易,会掉下去的。”这里的“大深渊”是指( D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1929年经济危机 D.苏联模式
4.下列不属于赫鲁晓夫在经济改革中采取的措施是( D )
A.提高农产品的价格 B.大规模开垦荒地
C.削减农业税 D.反对个人崇拜5.“到这个时期,我国社会在斯大林专制的艰难年代中得以保存下来的向前发展的潜力看来已经耗尽……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甚至不想去使国内政策恢复活力。经济方面的改革也是短命的,很快被我国历史上最盛行的无所不在的行政命令和官僚主义的管理作风和管理方法所代替。”材料评价的改革是( C )
A.赫鲁晓夫改革 B.匈牙利改革
C.勃列日涅夫改革 D.新经济政策【解析】从材料“1964年上台的领导人”可以推断出是勃列日涅夫。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苏联只注意重工业的增长,忽视农业的发展,甚至掩饰农业方面的严重问题。苏联曾宣布1952年的谷物产量达到13000万吨。马林科夫在苏共十九大上宣称:“农业问题永远彻底解决了。”实际上,这一年只生产了9000多万吨粮食,1953年又降为8250万吨。苏联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材料二 赫鲁晓夫当政以后,在驻美大使馆中设立农业随员,专门收集农业生产的情报,尤其是有关美国杂交玉米的情报。他还不断派出农业代表团,访问美国和其他农业发达国家,考察玉米种植的先进经验。为引进美国杂交玉米种子,苏联农业部还创办了一份名为《玉米》的科学杂志。
材料三 在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报纸上共刊登了他的120张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报端一年也只有10~15次。”(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
( 2 )材料二反映赫鲁晓夫在农业改革过程中表现出怎样的倾向?
?
( 3 )有人说,斯大林死了,但斯大林的灵魂不死。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农业的落后既影响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妨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
随心所欲、鲁莽草率的倾向。
?
赫鲁晓夫尽管反对个人崇拜,但他并不反对别人崇拜他,这说明其改革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1.匈牙利社会工党中央曾经发表信函说,人们不会忘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匈牙利,当时国内外的舆论曾把我们的祖国看成一盏象征振兴的信号灯。点燃这盏信号灯的历史人物是( A )
A.卡达尔 B.列宁
C.罗斯福 D.赫鲁晓夫
2.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D )
A.苏联模式实行 B.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
C.美苏“冷战”的结束 D.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3.下列对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的相同之处表述正确的是( A )
A.都取得了一定成效
B.都先从政治领域开始改革
C.都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D.都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
4.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苏联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是指赫鲁晓夫( C )
A.揭露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未从根本上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D.坚持苏联模式,不愿进行改革5.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B )
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
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
6.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解析】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苏联改革始终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匈牙利改革将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A项不符合史实。【步骤二 体验历史,感受历史发展变化】
共产党过去一贯执行的方针是尽力扩大作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的重工业……把主要的注意力都放在解决这个首要的国民经济任务上,把主要的人力物力也都用在这方面了。
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没有充分满足居民对于食品以及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对于原料的日益增长的需要……许多集体农庄和许多区的谷物、米粮、亚麻、甜菜、油料及其他作物的产量仍然不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要求。这些部门及其他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落后状态,妨碍了居民迫切需要的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关于进一步发展苏联农业
的措施的决议》( 2 )以上材料反映了当时苏联国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
?
【步骤三 大道行思,让历史照亮未来】
赫鲁晓夫以为自己在农业、外交、科学和艺术等方方面面都是专家内行,而且对所有妨碍他的人都吹胡子瞪眼。譬如,有一次在民主德国,他曾毫不踌躇地指示当地农场工人怎样管理农场。
——摘编自葛新生《赫鲁晓夫传》
( 3 )为什么赫鲁晓夫的改革会事倍功半?请结合苏联、匈牙利改革的有关知识,联系我国的改革事业,谈谈我们可以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问题:苏联工农业发展极不协调。根源:苏联模式。
?
?
原因: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改革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的体制模式;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经验教训:改革要立足本国国情,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要从体制上进行全面改革;要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第13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1 万隆会议
1.召开: 1955 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 印度尼西亚 的万隆举行会议。?
2.主要目的:促进亚非各国的亲善、合作,建立睦邻关系;讨论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研究有关民族主权、反对种族主义和 殖民主义 问题;讨论亚非国家和人民的世界地位,以及他们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3.中国贡献:中国政府代表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4.成果:各国撇开分歧,共同发表了《 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 》,确立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会议最终取得了成功。?
5.性质: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6.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 帝国主义 和殖民主义,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会议倡导了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 合作 的精神,即“万隆精神”。?
/知识点2 “非洲独立年”
7.开始:战后初期,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 北非 展开。?
8.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30多个国家获得了新生。仅在 1960 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向纵深发展。?
9.结果:1990年, 纳米比亚 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知识点3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10.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走上了 社会主义 道路。?
11.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为从 美国 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最终于1974年迫使美国同意结束它对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1977年两国签订新《巴拿马条约》。到 1999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万隆会议
1.“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它”指的是0(C)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巴黎和会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2.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下列有关周恩来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0(D)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
/知识点2 “非洲独立年”
3.解读下面表格,该表格向我们传达的信息是0(A)
年份
1960年
独立
国家
尼日
尔
刚果
乍得
马里
扎伊
尔
马达
加斯加
布基
纳法索
塞内
加尔
贝宁
喀麦
隆
加蓬
中非
多哥
索马
里
毛里
塔尼亚
科特
迪瓦
尼日
利亚
—
A.“非洲独立年” B.“亚洲独立年”
C.“美洲独立年” D.“欧洲独立年”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非洲共有45个国家获得独立,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独立的3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和埃及,以及1951年独立的利比亚、1980年4月18日独立的津巴布韦(罗得西亚),非洲独立国家达到50个。
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为何普遍获得独立?非洲独立运动有何伟大意义?
原因:非洲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打击和削弱;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对老牌殖民帝国起了牵制作用;美国与老牌殖民帝国有矛盾,希望取而代之;亚洲和北非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起了鼓舞作用。(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意义: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体系,获得了独立;奠定了非洲的政治版图,独立运动中诞生了50多个非洲独立国家;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众多的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知识点3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5.1959年,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亲美政府独裁统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0(C)
A.印度 B.巴拿马 C.古巴 D.纳米比亚
6.下面是李红同学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不符,此处是0(D)
/
A.胜利时间 B.斗争对象
C.成果 D.意义
/课后巩固提升
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成功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是0(C)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0(B)
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
3.一首诗中写道:“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0(D)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4.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专题。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该专题的是0(C)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5.“美国人伤风,拉丁美洲就害肺炎。”下列历史事件使这一局面得到改观的是0(D)
①印度独立 ②古巴独立 ③巴拿马人收回运河主权 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2016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哈瓦那,成为88年来首位访问古巴的美国在任总统。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古巴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人物是0(B)
A.赫鲁晓夫 B.卡斯特罗
C.玻利瓦尔 D.圣马丁
课件11张PPT。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知识点1 万隆会议
1.召开: 1955 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 印度尼西亚 的万隆举行会议。?
2.主要目的:促进亚非各国的亲善、合作,建立睦邻关系;讨论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研究有关民族主权、反对种族主义和 殖民主义 问题;讨论亚非国家和人民的世界地位,以及他们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3.中国贡献:中国政府代表周恩来提出“ 求同存异 ”方针,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4.成果:各国撇开分歧,共同发表了《 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 》,确立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会议最终取得了成功。?
5.性质: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6.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 帝国主义 和殖民主义,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会议倡导了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 合作 的精神,即“万隆精神”。?知识点2 “非洲独立年”
7.开始:战后初期,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 北非 展开。?
8.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30多个国家获得了新生。仅在 1960 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20世纪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向纵深发展。?
9.结果:1990年, 纳米比亚 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知识点3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10.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走上了 社会主义 道路。?
11.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为从 美国 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最终于1974年迫使美国同意结束它对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1977年两国签订新《巴拿马条约》。到 1999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知识点1 万隆会议
1.“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它”指的是( C )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巴黎和会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
2.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下列有关周恩来事迹的说法,与史实不符的是( D )
A.曾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
B.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领导了南昌起义
D.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非洲共有45个国家获得独立,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独立的3个国家——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和埃及,以及1951年独立的利比亚、1980年4月18日独立的津巴布韦( 罗得西亚 ),非洲独立国家达到50个。
20世纪后半期,非洲国家为何普遍获得独立?非洲独立运动有何伟大意义?原因:非洲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英、法等西方殖民帝国在二战中遭到严重打击和削弱;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对老牌殖民帝国起了牵制作用;美国与老牌殖民帝国有矛盾,希望取而代之;亚洲和北非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起了鼓舞作用。(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意义:使整个非洲摆脱了殖民体系,获得了独立;奠定了非洲的政治版图,独立运动中诞生了50多个非洲独立国家;使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众多的非洲独立国家形成一支重要的反殖反帝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1.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成功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是( C )
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
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2.据统计,1960—1976年,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共有628家西方国家投资的企业被当地人民接管。该情形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B )
A.国际政治格局变更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D.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崩溃3.一首诗中写道:“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非洲完成“从狂风暴雨中走出”的标志性事件是( D )
A.埃及独立 B.“非洲独立年”
C.印度独立 D.纳米比亚独立
4.某历史公众号准备推送一期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和振兴的专题。下列各项不可以放进该专题的是( C )
①论文:《民族认同与德国的重新统一》 ②图片:《纳米比亚独立》 ③地图:《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 ④视频:《苏联的改革》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5.“美国人伤风,拉丁美洲就害肺炎。”下列历史事件使这一局面得到改观的是( D )
①印度独立 ②古巴独立 ③巴拿马人收回运河主权 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2016年3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抵达哈瓦那,成为88年来首位访问古巴的美国在任总统。自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政府一直对古巴采取敌视态度,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领导古巴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人物是( B )
A.赫鲁晓夫 B.卡斯特罗
C.玻利瓦尔 D.圣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