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如图所示两枚古钱币图,并通过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日本曾是唐朝的一部分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钱币上都有汉字
【答案】B
2.“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该材料评述的是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行
C.唐蕃会盟 D.遣唐使来华
【答案】A
3.2017年是中印建交67周年。中印交往源远流长,唐朝时高僧玄奘西行天竺,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玄奘西行前,唐朝称印度为波斯
B.玄奘游学的那烂陀寺是佛学最高学府
C.玄奘回国后,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玄奘回国后,亲自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
【答案】B
4.玄奘西行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洛阳 尼泊尔 B.北京 日本
C.新疆 巴基斯坦 D.长安 天竺
【答案】D
5.大型史诗剧情电影《玄奘大师》真实地再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导演在拍摄该片时,可能会参阅到史料是
A.《史记》 B.《论语》
C.《大唐西域记》 D.《齐民要术》
【答案】C
6.若给“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华”这三部分内容概括一个主题,下面各项中最恰当的是
A.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佛教的传播与发展
C.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世界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A
7.下列事件中,不属于中外文化交流的是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遣唐使来华 D.文成公主入藏
【答案】D
8.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对中外友好交往中作出重大贡献
③都向所去国家传播了佛教 ④都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9.唐朝具有兼容并蓄的胸怀。唐朝时,对外交往的地区和交流的内容都有所扩大和发展,与亚洲各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字文化圈(唐文化圈),确立了东亚文化的特色。下列历史现象中,不符合这一表述的是
A.印度建造了著名的那烂陀寺
B.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被日本政府定为国宝
C.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
D.唐朝朝廷中有大食人身居要职
【答案】A
10.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共享繁荣。下列事件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①唐蕃和亲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行 ④遣唐使来华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11~1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1.中日两国交往源远流长,其中,友好往来是两国关系的主流。阅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二是日本唐招提寺,它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视为日本建筑艺术的明珠。它的没计者就是图一人物,你知道他是谁吗?他的事迹表明唐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2)图一中的人物东渡日本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
(3)图三、图四分别是唐朝和日本的钱币,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说明了日本深受唐朝影响,你还能举出其他一些事例吗?
(4)以上史实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鉴真。开放的对外政策。
(2)传播了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日本的都城平城京是仿照唐都长安而建的;日本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等等。
(4)要坚持对外开放;要坚持友好交流与合作,互相学习等。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玄奘西行路线图
材料二 玄奘带回佛经657部,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共翻译出75部1335卷。他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他还曾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
(1)观察材料一,玄奘是从什么地方出发的?他的目的地是哪儿?
(2)想一想,玄奘在西行途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3)根据材料二,归纳玄奘的主要贡献。
【答案】(1)长安。天竺。
(2)路途遥远;水土不服;毒蛇猛兽;寒风凛冽;沙暴天气等
(3)翻译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将《老子》翻译成梵文,传播了中华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