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第17 讲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配制
/
■考点一 溶液的质量分数?
一、溶液的浓度: 。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如:“溶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 。
2、计算式:
①溶质质量分数 ==
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3、注意:
(1)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溶液质量多少无关。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CuSO4
。
■考点二 溶液的浓度改变?
1、 :
2、计算依据:
3、某溶液质量为A克,溶质质量分数为a%,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b%,则分别对应等式如下:
(1) , 则 A x a% == (A + m水)x b%
(2) ,则 A x a%+ B x b%== (A+ B)x c%
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二者浓度之和的一半和密度较大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之间。
例如:已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则10%的硫酸溶液与30%的硫酸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20%~30%之间。
又如:已知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则10%的氨水溶液与30%的氨水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20%~10%之间。
■考点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比较?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定义
计算公式
1、溶质质量分数 =
2、溶液质量=
1、溶解度=
2、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所以溶解度S =
■考点四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一)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1步骤: 。
2仪器:
3注意: 。 。
(二)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考点一 氧气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典例1:对于A克a%某物质的溶液,下列措施一定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
A.增加溶质的量 B.蒸发掉部分溶剂
C.降低温度 D.增加溶剂的量
【考查角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解析】解::A.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也不会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B.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会析出部分溶质,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能会析出部分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错误;
D.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故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1 已知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比例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5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4:5
1.2 对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某物质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 10g 水 ②加入 10g 同种溶质,且完全溶解 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 10g ④蒸 发掉 10g 水,无晶体析出。操作后的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考点二 溶液的浓度改变?
◇典例1: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考查角度】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
【解析】解: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增加,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减少,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先减少后增加,故选项错误。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2.1 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
A.20g B.25g C.140.6g D.128g
2.2 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
A.20g B.25g C.140.6g D.128g
■考点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比较?
◇典例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推理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A.20℃时,将30 g碳酸钠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氯化钠和熟石灰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36%
D.用上表绘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曲线交点对应温度范围在20﹣30℃
【考查角度】A、根据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曲线交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应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1.8g,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熟石灰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100%<36%,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20~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从36.0g增加到36.3g,碳酸钠的溶解度从21.8g增加到39.7,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3.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加入5g KCl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将不变
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一杯久置的高锰酸钾溶液,测得上层密度为应小于下层密度
■考点四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典例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
A.取NaCl固体 B.称量
/ /
C.量取 D.溶解
【考查角度】溶液配制
【解析】解:A、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溶解氯化钠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4.1 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4.2 下列做法中,会使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C.用蒸馏水润洗过的烧杯溶解氢氧化钠
D.用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
/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B.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溶剂可以多种
C.有色溶液可以通过颜色判断浓度大小
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要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氯化钠浓溶液 B.降低溶液温度
C.加入氯化钠晶体 D.加热蒸发溶剂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6g硫在32g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48g二氧化硫
B.氯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铁在潮湿的空气比铁在盐水中更易生锈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ρ=1.30g/cm3),加10mL水后溶质分数变为20%
4.向质量分数为25%的烧碱溶液中加入10g烧碱和9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0% B.20% C.25% D.无法计算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C.5 g 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6.如表是 NaCl、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将 20 g NaCl 加入 50 g 水中,得到 70 g 溶液
B.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降温时,KNO3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 NaCl 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
D.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 20℃~30℃之间相交
7.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g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8.在实验室欲将8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浓度增大至40%,简单易行的方法是( )
A.再溶解20g蔗糖 B.恒温蒸发25mL水
C.再溶解40g蔗糖 D.恒温蒸发40mL水
9.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C.30℃时,39.3g硫酸镁和60.7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
D.9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7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10.“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称量时氯化钠放在右盘
B.称量好的氯化钠向烧杯加入中时洒出
C.量取时仰视量筒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
11.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g,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10%(填“>”、“<”或“=”);从微观角度来看,稀释后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
12.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2
64
110
169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巾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
(4)将40℃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3.20℃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克,现在溶液恰好饱和,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4.根据如图所示的市售浓硫酸的标签计算:已知该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作为钢铁表面的酸洗液,需要浓硫酸 g,换算成体积约为 m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还需要水(密度约为1g/cm3) mL。
15.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成密度为0.9克/厘米325%的溶液.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克,含溶质 克,剩余溶液的体积为 .
16.课外实验小组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用托盘天平称量 g氢氧化钠固体;
(2)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17.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
(1)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
/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溶解时,未用玻璃棒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⑤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⑥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
C.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
2.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3.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二氧化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4.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0% C.10.9% D.11.1%
5.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26.47 g
D.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 g
6.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0.9%的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75%的医用酒精
7.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用托盘天平称量3.0g氯化钠
B.用烧杯量取所需的水
C.未等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D.将只写药品名称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 /
A.称氯化钠 B.量水
/ /
C.溶解 D.装瓶
9.实验室配制50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 克
10.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134g氯化钾溶液.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g.
11.室温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和 .(填写序号)
①升高温度,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晶体; ②加入少量的水; ③降低溶液温度; ④恒温蒸发溶剂.
12.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
13.卓玛同学要用85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她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
(1)卓玛同学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称量 g氢氧化钠固体,应选择 mL(填“10”、“50”或“100”)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
(2)图中有一处操作有明显错误,该错误会导致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4.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g。
15.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16.为测定实验中一瓶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将10克锌粒放在小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倒入100克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3.5克。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锌粒的质量为 克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第九单元 溶液
第17 讲 溶液的浓度、溶液的配制
/
■考点一 溶液的质量分数?
一、溶液的浓度: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如:“溶质质量分数”、“体积分数”
二、溶质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式:
①溶质质量分数 == Χ100%
②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 溶质质量分数
③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
溶质质量分数= Χ100%
3、注意:
(1)溶质质量分数与温度、溶液质量多少无关。
(2)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溶质是不含结晶水的化合物。
如:CuSO4.5H2O溶于水,溶质是CuSO4
能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质是反应后的生成物。
■考点二 溶液的浓度改变?
1、溶液稀释的方法:加溶剂或加入低浓度溶液
2、计算依据:m浓 × c浓 == m稀 × c稀 3、某溶液质量为A克,溶质质量分数 为a%,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后,溶质质量分数变为b%,则分别对应等式如下:
(1)若加水或蒸发, 则 A x a% == (A + m水)x b%
(2)加低浓度的溶液,则 A x a%+ B x b%== (A+ B)x c%
注意:同一溶质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时,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二者浓度之和的一半和密度较大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之间。
例如:已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大,则10%的硫酸溶液与30%的硫酸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20%~30%之间。
又如:已知氨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密度越小,则10%的氨水溶液与30%的氨水溶液混合,混合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介于20%~10%之间。
■考点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比较?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解度
定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计算公式
1、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2、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1、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2、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
所以溶解度S = 100/(1/w - 1)
■考点四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一)用溶质固体和水来配制
1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
2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3注意:不能在量筒里溶解或稀释。标签上应标明溶液名称及溶质质量分数。
(二)用浓溶液稀释
步骤: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仪器: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
■考点一 氧气的制取装置和收集方法?
◇典例1:对于A克a%某物质的溶液,下列措施一定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发生改变的是( )
A.增加溶质的量 B.蒸发掉部分溶剂
C.降低温度 D.增加溶剂的量
【考查角度】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解析】解::A.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也不会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B.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会析出部分溶质,但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
C.若原溶液是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能会析出部分溶质,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错误;
D.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会减小,故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1.1 已知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下列比例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5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4:5
【考查角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答】解:溶质的质量分数=/×100%=20%,/=/,则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4:5。
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4:5,故选项说法错误。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4,故选项说法错误。
D、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5,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2 对 100 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某物质的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①加入 10g 水 ②加入 10g 同种溶质,且完全溶解 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 10g ④蒸 发掉 10g 水,无晶体析出。操作后的四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考查角度】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某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100gx10%=10g。
①加入10g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
②加入10g同种溶质,使之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100%=18.2%;
③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同种溶质的溶液10g,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为10%;
④蒸发掉10g水且无晶体析出,是溶液变浓,溶质质量分数=/×100%=11.1%
故选:B。
■考点二 溶液的浓度改变?
◇典例1: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下列图象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考查角度】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
【解析】解:A、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增加,故选项错误。
B、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减少,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而不是先减少后增加,故选项错误。
D、向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中逐渐加水稀释,溶质质量不变,故选项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2.1 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
A.20g B.25g C.140.6g D.128g
【考查角度】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148g﹣x)×37%=148g×5%
x=128g
故选:D。
2.2 现在实验室只有37%的浓盐酸,要配制148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需蒸馏水的质量为( )
A.20g B.25g C.140.6g D.128g
【考查角度】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
【解析】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
(148g﹣x)×37%=148g×5%
x=128g
故选:D。
■考点三 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比较?
◇典例1:下表是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表推理正确的是( )
温度/℃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8
36.0
36.3
36.6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A.20℃时,将30 g碳酸钠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B.氯化钠和熟石灰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36%
D.用上表绘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曲线交点对应温度范围在20﹣30℃
【考查角度】A、根据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判断。
D、曲线交点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应相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析】解:A、20℃时,碳酸钠的溶解度为21.8g,20℃时,将30g碳酸钠加入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21.8g,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氯化钠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熟石灰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氯化钠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100%<36%,故选项说法错误。
D、在20~30℃之间,氯化钠的溶解度从36.0g增加到36.3g,碳酸钠的溶解度从21.8g增加到39.7,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之间,故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3.1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5℃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加入5g KCl粉末,完全溶解后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将不变
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将60℃的硫酸铜饱和溶液100克,冷却到20℃后,溶液仍为饱和溶液,浓度不变
D.一杯久置的高锰酸钾溶液,测得上层密度为应小于下层密度
【考查角度】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析】解:A、因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所以在常温下,25℃时,向100g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中加入5gKCl粉末,完全溶解后,NaCl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溶质NaCl的质量不变在情况下,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减小,故正确;
B、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如果用加入溶剂的方法,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如果用升温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就不变,故错误;
C、降温时溶液中会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小,溶剂的质量减小,浓度减小,故错误;
D、溶液具有均一、稳定的性质,一杯久置的高锰酸钾溶液,上层密度等于下层密度,故错误;
故选:A。
■考点四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典例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
A.取NaCl固体 B.称量
/ /
C.量取 D.溶解
【考查角度】溶液配制
【解析】解:A、取用氯化钠时,瓶塞应倒放,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实验操作错误。
C、量取水时,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溶解氯化钠时,为了加速其溶解,可以用玻璃棒搅拌,图中实验操作正确。
【答案】 D
◆变式训练
4.1 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考查角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A、在实验室配制0.9%的氯化钠溶液100g需氯化钠:100g×0.9%=0.9g,故A错误;
B、需水:100g﹣0.9g=99.1g,合99.1mL,用量筒量取99.1mL水,故B错误;
C、溶液配制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中进行,故C错误;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故D正确;
故选:D。
4.2 下列做法中,会使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
C.用蒸馏水润洗过的烧杯溶解氢氧化钠 D.用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溶液
【考查角度】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解析】解:A、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俯视读数,量取的水少了,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正确;
B、将氢氧化钠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称量,则会导致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
C、用刚洗涤的烧杯溶解氢氧化钠,溶剂多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偏低,错误;
D、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在敞口容器中,固体NaOH已部分变质,生成碳酸钠,所以氢氧化钠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会减少,错误;
故选:A。
/
1.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B.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溶剂可以多种
C.有色溶液可以通过颜色判断浓度大小
D.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考点】溶液的组成;溶液浓度的判断方法;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解:A、选项没有指明温度,无法比较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但溶质可以有多种,如可以往一杯水中加入食盐和蔗糖,故选项说法错误。
C、有色溶液浓度越大,颜色越深,可以通过颜色判断浓度大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是纯净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要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采取的方法是( )
A.加氯化钠浓溶液 B.降低溶液温度
C.加入氯化钠晶体 D.加热蒸发溶剂
【考点】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采用增加溶质氯化钠、增加浓氯化钠溶液、蒸发溶剂等方法。
【解答】解:A、向氯化钠稀溶液中加氯化钠浓溶液,可以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B、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降低溶液温度,溶解度变化很小,不能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正确。
C、向氯化钠稀溶液中加加入氯化钠晶体,可以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D、加热蒸发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减少,可以增大氯化钠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6g硫在32g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48g二氧化硫
B.氯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铁在潮湿的空气比铁在盐水中更易生锈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ρ=1.30g/cm3),加10mL水后溶质分数变为20%
【考点】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和的比;分子的基本性质;铁锈蚀的条件;硫酸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同。
【解答】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中硫、氧气和二氧化硫的质量比为32:32:64=1:1:2,16g硫能与16gg氧气中充分燃烧,可生成32g二氧化硫,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氯气和氢气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的构成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盐能加快铁锈蚀的速率,铁在盐水中比铁在潮湿的空气更易生锈,故选项说法错误。
D、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ρ=1.30g/cm3),加10mL水后,由于硫酸的密度与水的密度不同,溶质分数不是20%,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向质量分数为25%的烧碱溶液中加入10g烧碱和90g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0% B.20% C.25% D.无法计算
【考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解:10g烧碱和90g水完全溶解后形成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0%。
所以,向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90g水和10g烧碱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在10%到25%之间。
故选: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溶解油污
C.5 g 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5%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考点】溶液的特征;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饱和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解答】解: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例如水不是溶液,故A错误;
B、洗涤剂能够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能够乳化油污,故B错误;
C、5 g 某物质完全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是5%,例如5g硫酸铜晶体溶于形成的1100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5%,故C错误;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6.如表是 NaCl、KNO3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据此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将 20 g NaCl 加入 50 g 水中,得到 70 g 溶液
B.5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降温时,KNO3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大于 NaCl 溶液析出的固体质量
D.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 20℃~30℃之间相交
【考点】溶解度计算;影响析出晶体质量的因素;
【解答】解:A、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g,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将20g NaCl加入50g水中,只能溶解18g,得到:50g+18g=68g的溶液,故A错误;
B、50℃时,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于没有明确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无法比较50℃KN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和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若硝酸钾溶液是很稀的溶液,不一定比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故B错误;
C、降温时,KNO3、NaCl析出晶体的质量与饱和溶液的质量、溶液的状态、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等有关,未指明上述量,无法比较,故C错误;
D、由表中的溶解度可知,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30℃之间相交,故D正确。
故选:D。
7.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g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的溶解性。
【解答】解:A.生石灰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不会得到5%的溶液,故A错误;
B.碳酸钙不溶于水,得不到溶液,故错误;
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D.氯化钾能溶解于水,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为5g÷(5g+95g)=5%,故正确。
故选:D。
8.在实验室欲将80g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蔗糖溶液浓度增大至40%,简单易行的方法是( )
A.再溶解20g蔗糖 B.恒温蒸发25mL水
C.再溶解40g蔗糖 D.恒温蒸发40mL水
【考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
【解答】解:常通过两种方式: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
①加入蔗糖:设需要加入蔗糖的质量为a,则:/,解得:a=20g;
②蒸发溶剂:设要蒸发水的质量为b,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80g×25%=(80g﹣x)×40%,解得:b=30g,30g水的体积约为30mL。
故选:A。
9.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C.30℃时,39.3g硫酸镁和60.7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
D.9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7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考点】溶解度表利用
【解答】解:A、由硫酸镁的溶解度表,10~7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70℃,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B、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9.0g,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故选项说法正确。
C、3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39.3g,30℃时,39.3g硫酸镁能溶于100g水形成饱和溶液,39.3g硫酸镁和60.7g水混合,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小于39.3g,不能配制成质量分数为39.3%的硫酸镁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9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降温至70℃,硫酸镁的溶解度增大,但溶液的组成没有发生改变,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10.“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实验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
A.称量时氯化钠放在右盘 B.称量好的氯化钠向烧杯加入中时洒出
C.量取时仰视量筒读数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小或溶剂质量偏大;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则可能是溶质质量偏大或溶剂质量偏小;
【解答】解: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称量时氯化钠放在右盘,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B、称量好的氯化钠向烧杯加入中时洒出,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C、量取时仰视量筒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错误。
D、配好的溶液装瓶时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为 176 g,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10%(填“>”、“<”或“=”);从微观角度来看,稀释后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 H+、SO42﹣、H2O 。
【考点】溶液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以及硫酸溶液中的微观粒子。
【解答】解:将2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10%的稀硫酸,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有:20g×98%=(20g+x)×10%,x=176g,若用量筒量取浓硫酸时俯视读数,则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故所得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会<10%;从微观角度来看,稀释后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粒有氢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水分子,故填:176;<;H+、SO42﹣、H2O。
12.下表是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2
64
110
169
(1)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增大 。
(2)要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加硝酸钾 。
(3)6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巾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 11:10 。
(4)将40℃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其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小 。
【考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溶解度;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解答】解:(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填:增大;
(2)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加入硝酸钾固体也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蒸发水也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故填:加硝酸钾(合理答案均可);
(3)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110g硝酸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此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是110g:100g=11:10;故填:11:10;
(4)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将40℃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会有晶体析出,所以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故填:变小。
13.20℃时,将33克食盐放入100克水中,食盐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又恰好全部溶解,则溶质为 36 克,现在溶液恰好饱和,再向此溶液加入3克食盐,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26.5% 。
【考点】不饱和溶液的特点。
【解答】解:20℃时,将33g食盐放入100g水中,食盐全部溶解,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食盐又全部溶解,则第一次配制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若第二次配制的溶液恰好饱和,该温度下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所以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若再向此溶液中加入3g食盐,3g食盐不会被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6.5%。
故答案为:36;26.5%。
14.根据如图所示的市售浓硫酸的标签计算:已知该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现要配制:10%的稀硫酸2940g作为钢铁表面的酸洗液,需要浓硫酸 300 g,换算成体积约为 163 m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还需要水(密度约为1g/cm3) 2640 mL。
【考点】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
【解答】解:设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2940g×10%=x×98% x=300g。
由题意,500mL浓硫酸的质量为920g,则300g浓硫酸换算成体积约为/500mL≈163mL。
还需要水的质量为2940g﹣300g=2640g(合2640mL)
故答案为:300;163;2640。
15.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成密度为0.9克/厘米325%的溶液.则原溶液的质量为 135 克,含溶质 6.75 克,剩余溶液的体积为 30cm3 .
【考点】溶液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解:一定质量的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成密度为0.9克/厘米325%的溶液,设原溶液的质量为x,则x×5%=(x﹣108g)×25% x=135g.
含溶质的质量为135g×5%=6.75g.
剩余溶液的体积为/=30cm3.
故答案为:135;6.75;30cm3..
16.课外实验小组欲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用托盘天平称量 5 g氢氧化钠固体;
(2)溶解氢氧化钠固体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加速溶解 。
(3)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C 。
A.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C.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考点】(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玻璃棒的作用;实验操作的要求。
【解答】解:(1)配制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50g×10%=5g;故填:5;
(2)溶解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故填:加速溶解;
(3)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且易潮解,应放在小烧杯中称量,故错误;
B.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故错误;
C.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故填:C。
17.泡菜制作在我国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11%左右的食盐水里,经密封发酵而成。
(1)现要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实验用品如图1,其中还缺少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
/
(2)配制过程的实验步骤如图2,用图中序号表示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②⑤①④③ 。
/
(3)上述实验中,操作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
(4)某同学用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量取水的体积约为 89 mL
(5)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是 ①③⑤⑥ (填序号)。
①食盐潮湿不干燥 ②溶解时,未用玻璃棒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
⑤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 ⑥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
【考点】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步骤;溶质质量分数计算
【解答】解:(1)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还缺少的仪器是胶头滴管。
(2)配制100克11%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故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②⑤①④③。
(3)操作③是溶解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如图⑤的方法称取所需食盐,实际称得的质量为10g+1g=11g,若要保证所配食盐水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同学应取水的质量约为/100%=11%,x=89g(合89mL)。
(5)①食盐潮湿不干燥,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时,未用玻璃棒,只会影响溶解的速率,不会影响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④装瓶时,有部分溶液洒出,溶液具有均一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⑤称量时使用了生锈的砝码,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⑥量筒量取水前先用蒸馏水润洗,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故答案为:
(1)胶头滴管;
(2)②⑤①④③;
(3)搅拌,加速溶解速率;
(4)89;
(5)①③⑤⑥。
/
1.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生产密切相关,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指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水中溶解了0.9g的氯化钠
C.百炼成钢:是指将生铁转化为钢,其主要原理是降低生铁的含碳量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铝
【考点】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古代的“五金”的种类。
【解答】解:A、钻石是经过琢磨的金刚石(碳的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保存的时间较长,所以说“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故选项说法错误。
B、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g氯化钠溶液中含有0.9g的氯化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生铁和钢的主要区别在于含碳量不同,钢的碳含量低,在空气中锤打,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D、古代的“五金”,是指金、银、铜、铁、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小芳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没有按照正确的称量氯化钠。量取水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图示为小芳操作时的读数,其它操作都正确)。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水的密度为1g/cm3)约为( )
A.12.4% B.17.2% C.16.9% D.12.5%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小芳用托盘天平称量时,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使用的是10g和5g的砝码和2.7g的游码;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质量=10g+5g﹣2.7g=12.3g。
量取的水的实际体积为87mL(合87g)。
小芳实际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2.4%。
故选:A。
3.按下列方法配制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是( )
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称取5.0g二氧化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和物质的溶解性.
【解答】解:A.氯化钾能溶解于水,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为/×100%=5%,故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熟石灰微溶于水,故错误;
C.5.0mL浓盐酸是溶液的体积不能得出溶质氯化氢的质量,故不能求得溶质质量分数,故错误;
D.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得不到溶液,故错误;
故选:A。
4.将100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g水中,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A.9.8% B.10.0% C.10.9% D.11.1%
【考点】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
【解答】解:设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98%=(900g+100g)×x x=9.8%。
故选:A。
5.20℃时,有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A和质量分数为26.47%的食盐溶液B,下列有关A、B两种食盐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向m g溶液B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
C.m 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100m/26.47 g
D.向m g溶液A中加入x 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 g
【考点】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溶液的溶解度性质
【解答】解:A、向mg溶液B中加入x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不变,则食盐在20℃时的溶解度为36g,不是36;故选项错误;
B、等质量的A、B中,溶剂质量:B<A,B>A错误;故选项错误;
C、mg溶液B中的溶质质量为26.47m/100g,100m/26.47g错误;故选项错误;
D、向mg溶液A中加入xg食盐,振荡后,溶液的质量>mg正确,因为mg溶液中又溶解了食盐;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除质量分数以外,人们有时也用体积分数来表示溶液的浓度.例如,52%的饮用白酒就是指每100体积的饮用白酒中含有52体积的乙醇.下列溶液的浓度属于用体积分数来表示的是( )
A.0.9%的生理盐水 B.5%的葡萄糖注射液
C.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75%的医用酒精
【考点】固体溶质的一般指质量分数,液体溶质的一般指体积分数.
【解答】解:A、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固体,因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故选项错误;
B、葡萄糖注射液中的溶质是葡萄糖固体,因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故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固体,因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故选项错误;
D、医用酒精中的溶质是酒精液体,因此用体积分数表示,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用托盘天平称量3.0g氯化钠
B.用烧杯量取所需的水
C.未等氯化钠固体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到试剂瓶中
D.将只写药品名称的标签贴在试剂瓶上
【考点】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配制溶液的步骤。
【解答】解:A、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0g×6%=3g;应用托盘天平称取3g氯化钠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3g=47g(合47mL),应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不是用烧杯,故选项说法错误。
C、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将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会导致最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偏小,溶剂不变,最后配得的溶液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标签中填上相应的内容是溶液的名称、溶质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8.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
/ /
A.称氯化钠 B.量水
/ /
C.溶解 D.装瓶
【考点】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使用;溶解操作的方法;
装瓶的方法。
【解答】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8mL水,5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9.实验室配制50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称取氯化钠 30 克
【考点】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配制500克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500g×6%=30g。
故答案为:30。
10.在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氯化钾,充分搅拌,形成134g氯化钾溶液.则该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25.4%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 34 g.
【考点】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已知溶液的质量为134g,溶剂的质量为100g;
则已经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为:134g﹣100g=34g;
则该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0%=25.4%;
设在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S;
则/×100%═25.4%;
解得:S=34g.
故答案是:25.4%;34.
11.室温下,有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② 和 ③(或③和②) .(填写序号)
①升高温度,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晶体; ②加入少量的水; ③降低溶液温度; ④恒温蒸发溶剂.
【考点】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的变化影响因素;溶质质量分数.
洁净的方法
【解答】解:①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虽能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和溶液质量都不变,结合溶质质量分数=/×100%可知升高温度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加入硝酸钾晶体能溶解所以溶液中溶质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增大,①方法不可行..
②加入少量的水,溶质质量没变,溶液质量增大,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此方法可行.
③降低温度溶质硝酸钾会结晶析出,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此方法可行.
④蒸发溶剂溶质会结晶析出,但温度不变还是室温下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溶解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此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②和③(或③和②)
12.如表是 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1)以上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 NH4Cl 。
(2)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136.6g g。
(3)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精确到小数点后 1 位) 26.5% 。
【考点】溶解度表的利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
【解答】解:(1)由NaCl、NH4Cl 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NH4Cl。
(2)4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6g,40℃时,将 40.6g NaCl 加入到 100g 水中,充分搅拌使之溶解,最多能溶解36.6g,则所得溶液的质量为36.6g+100g=136.6g。
(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20℃时,NaCl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6.5%。
故答案为:
(1)NH4Cl;
(2)136.6g;
(3)26.5%。
13.卓玛同学要用85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如图是她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
(1)卓玛同学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称量 8.5 g氢氧化钠固体,应选择 100 mL(填“10”、“50”或“100”)的量筒来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水的密度可近似看作1g/cm3);
(2)图中有一处操作有明显错误,该错误会导致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偏小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考点】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天平的使用。
【解答】解:
(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85g×10%=8.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85g﹣8.5g=71.5g(合71.5mL);选取量筒时,尽量选用能一次量取的最小规格的量筒,应用用100mL量筒;
(2)称量时左物右码称取的氢氧化钠的质量偏小,导致所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答案:
(1)8.5;100;
(2)偏小;
14.如图是装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请计算:
(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填最简整数比)。
(2)要把100g该浓硫酸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20%的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 390 g。
/
【考点】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解答】解:(1)硫酸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6×4)=1:2。
(2)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则100g×98%=(100g+x)×20% x=390g
故答案为:
(1)1:2;
(2)390。
15.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选种。现要配制该氯化钠溶液100kg,需要氯化钠固体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考点】溶质的质量=溶液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剂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解答】解:100kg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溶质氯化钠的质量=100kg×16%=16kg;
100kg1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溶剂水的质量=100kg﹣16kg=84kg
答:配制100kg这种溶液需要固体氯化钠16kg和水84kg。
16.为测定实验中一瓶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将10克锌粒放在小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倒入100克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烧杯内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固体3.5克。请计算:
(1)参加反应的锌粒的质量为 6.5 克
(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锌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锌与稀硫酸反应,故锌的质量为:10g﹣3.5g=6.5g,故填:6.5;
(2)设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6.5g 100gx
/
x=9.8%
答: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