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 5课 三大改造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底)(1)原因: (4)形式: (5)目的:(6)改造结果:农民个体经济分散、落后,很难发展
大生产,农产品无法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2)原则(方式):自愿互利原则(3)步骤: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互助合作运动中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互助组农民踊跃报名参加初级农业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土地改革(1950-1952)地 主
个 体
私有制农 民
个 体
私有制主 人 变,
性质不变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农 民
个 体
私有制农 民
集 体
公有制主人不变,
性质变化改革前改革后改造前改造后比较:农村土地所有制(土地性质)的变化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3—1956年底)(2)改造结果:个体经济(私有制)→集体经济(公有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1)形式:
原则: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1)时间:1954年起
(2)方式: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
(3)创举: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4)结果: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相关链接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什么是公私合营?(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相关链接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2.三大改造的完成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
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我国的生产关系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到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都变成了社会主义性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也基本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了绝对的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基本上被消灭了,农民的小生产私有制也基本上被改造了,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相关链接(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
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三大改造运动;建立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过程中,对资本家手中占有的生产资料主要采取什么措施?材料二中上海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说明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疑难探究材料二 1956年1月10日,北京市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14日上午,中共上海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决定采用北京的办法,加快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争取在七天内完成全行业公私合营。1月21日,上海举行了欢庆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集会和游行。一时间,中国大地上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庆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成分的比较(3)材料三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了什么?
说明当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
(4)上述材料所涉及的这次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是在何时基本完成的?它的实质是什么?
1956年底;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渡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什么政策?
实行赎买政策。疑难探究(2)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我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知识拓展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有什么联系?
“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是1953—1957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也就是三大改造发生在“一五”计划实施期间。2.在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为什么要采取赎买政策?
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民主革命时期,它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它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2)我国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3)大多数工商业者都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和平改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4)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就形成了盟友关系。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农业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公私合营社会主义制度确立课堂小结一、单项选择题1. 回顾历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个体生产拉大了农民之间的差距
B. 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 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很难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D. 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2. 当蒋介石带着一帮残兵败将退向台湾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经暗示,中国人民政府解决不了粮食的问题,中国将永远是天下大乱,只有靠美国的面粉才有出路。但是中国人民政府在1949—1956年先后采取了两大措施,成功解决了粮食问题。这两项措施是( )
①土地改革②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③抗美援朝④公私合营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CA4. 照片能够形象地再现历史场景。对右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
A. 出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转变
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B5.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赎买政策
C.无偿没收
D.政企分开 B6.下面表格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D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土地改革完成 D.三大改造完成 7. 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正确的是( )
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甲同学: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乙同学:正确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丙同学: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地位丁同学:
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C
8. 下列史实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②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③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④西藏和平解放
A. ①③②④ B. ④①③②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B9.在1956年1月25日的最高国务会议上,陈云对毛泽东说:“公私合营以后,东来顺的涮羊肉嚼不烂了,芝麻酱不香了,糖蒜不甜了,全聚德的烤鸭也不好吃了……”以上材料表明( )
A.进行三大改造,很有必要
B.进行三大改造,效果极好
C.进行三大改造,违背规律
D.三大改造后期,出现问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