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945年8月,山城重庆一片沸腾,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心系天下之安危”,这指的是什么事件( )
A. 抗日战争 B. 北伐战争 C. 重庆谈判 D. 渡江战役
2.1945年8月,人们的目光聚焦重庆。此时此地发生的大事是( )
A.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B.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C. 政治协商会议开幕 D. 人民解放军解放重庆
3.某校戏剧社的同学正在排演反映解放战争历史的课本剧,准备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其出场顺序应该是( )
①千里跃进大别山 ②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大军决战扭乾坤 ④转战陕北歼强敌
A. ①②③④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②④ D. ④①②③
4.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对前来送行的西北野战兵团领导干部说:“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毛泽东此时离开延安,开始( )
A. 前往北京 B. 转战陕北 C. 挺进中原 D. 主力决战
5.历史上,台湾曾“三离两回”祖国怀抱,第三次离别是在1949年。其原因是( )
A. 国共内战,国民党败退台湾 B.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插手台湾事务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 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
6.党中央撤离延安后,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的“蘑菇”战术实际上属于( )
A. 游击战 B. 阵地战 C. 运动战 D. 闪电战
7.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
①南昌起义 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④重庆谈判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
8.1945年陪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是( )
A. 周恩来、叶剑英 B. 周恩来、陈毅
C. 周恩来、董必武 D. 周恩来、王若飞
9.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解放区的农民迅速掀起了一场运动,使解放区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场运动是( )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秋收革命 D. 土地改革
10.1945年,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的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倒列强,铲除军阀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渴望和平,争取民主
11.“它是国共两党43天艰苦谈判的结果,它是全国人民寄于和平希望的依靠,而它却成为国民党拖延时间,准备内战随时可以撕碎的一纸空文。”这里的“它”是指( )
A. 《双十协定》 B. 《停战协定》 C. 《共同纲领》 D. 《国内和平协定》
12.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A.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 武器装备精良 C. 双方兵力悬殊 D. 将士作战勇敢
13.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军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是( )
A. 邓小平 B. 周恩来 C. 彭德怀 D. 朱德
14.经过下列哪一场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15.1945年8月,毛泽东飞抵重庆。毛泽东将自己的作品《沁园春·雪》书赠柳亚子先生。其中最后一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特别气势磅礴。那么在当时“数风流人物”最重要的任务是( )
A. 打破围剿,战略转移 B. 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C. 争取和平,民主建国 D. 发动内战,消灭红军
1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最彻底的土地法令是( )
A. 《五四指示》 B. 《土地改革法》 C. 《平津土地法》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17.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96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 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国民党
C. 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 D.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8.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 )
A.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B. 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 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
19.“毛泽东与蒋介石见面了。他们至少有十几年没有见过面了。上一次见面可能是在广州,那时蒋介石是北伐军总司令,毛泽东则以国民党员的身份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毛泽东与蒋介石这次见面的地点是( )
A. 南京 B. 重庆 C. 延安 D. 北京
20.下图是1947年在解放区拍摄的一张照片,它反映的主题是( )
A. 土地改革 B. 重庆谈判 C. 三大战役 D. 解放南京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你可以判断毛泽东谈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既然知道“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去呢?
(3)这次和谈达成什么结果?
22.阅读下列材料: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战就全歼敌人近3000人。
请完成:
(1)延安是党中央所在地,是如何被国民党占领的?
(2)国民党军队是在什么时间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的?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如何?
(3)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什么战术?这种战术属于什么作战方式?
(4)是谁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二 2008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胡锦涛表示,今天与连战荣誉主席再度相见,有着特殊意义。3年前(2005年)的今天我们进行的会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时隔60年后的首次正式会谈。
──中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指什么事件?是由哪两个人发动的?其结果如何?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推断,“60年”前进行的会谈应是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谈判?当时国共两党的主要领导人分别是谁?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1946年6月,该协定被撕毁,国民党军队对哪个解放区发动了进攻,标志着全面内战爆发?
24.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关系的演变呈现出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和革命的前途命运。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
——《国民革命军军歌》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为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材料四: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取得了哪些成果?
(2)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4)请问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5)通过以上探究,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得到哪些启示?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开始的八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70多万,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敌人重点进攻的是哪些地方?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什么战术?
(2)材料三毛泽东说能够打败蒋介石,他为什么有这样的信心?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阅读题干所给提示信息:1945年8月,山城重庆,毛泽东。因为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答案】B
【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重庆”,根据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的内战方针已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蒋介石玩弄其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所以此题选B。
3.【答案】B
【解析】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所以正确答案是B。
4.【答案】B
【解析】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离开延安,开始转战陕北,故选B。
5.【答案】A
【解析】台湾问题是我国内政问题,是由于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的,故选A。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全面内战初期,针对敌我力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而“蘑菇”战术则体现了运动战的特点。因此“蘑菇”战术实际上属于运动战,故选C。
7.【答案】C
【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烽火中的周恩来”,即战争中周恩来。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重庆谈判等都有周恩来的参与,而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所领导的,与周恩来无关,排除②,故选C。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在1945年陪同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的是周恩来、王若飞,故选D。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使解放区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由此可知,题干中这场运动是土地改革,故选D。
10.【答案】D
【解析】1945年8月,八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真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
11.【答案】A
【解析】学生可以从题干中的信息判断出描绘的历史事件。“它是国共两党43天艰苦谈判的结果”,由此可以看出此事件是发生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一次谈判——重庆谈判。重庆谈判的结果是签订《双十协定》,选择答案A。
12.【答案】A
【解析】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是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重要原因。这也充分说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答案选A。
13.【答案】C
【解析】“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故选C。
14.【答案】A
【解析】1948年9月—11月的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消灭国民党军47万多人,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所以答案选A。
1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蒋介石的内战方针已定,但其发动内战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就绪,于是蒋介石玩弄起真内战,假和平的阴谋,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为了尽量争取和平,实现人民民主建国的愿望,中共决定派毛泽东赴重庆谈判,所以此题选C。
16.【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党把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土地改革政策,随后各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10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故选D。
1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召开,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之后,解放区广大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大批青壮年农民潮水般涌入人民军队。各地农民纷纷支援前线,还广泛建立与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三年中,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累计达148万人;山东解放区先后有59万青年参军,还有700万民工随军征战。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由此可知,造成题干中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故选A。
18.【答案】A
【解析】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所以答案选A。
19.【答案】B
【解析】根据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判断,毛蒋第一次会面是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十几年后再见面应是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期间。由此据题意要求,可知毛蒋会面地点在重庆,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20.【答案】A
【解析】根据1947年在解放区拍摄的一张照片“实现耕者有其田”,由此判断与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年,为了动员根据地的人力和物力支援作战,在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运动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使解放战争获得了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与图片内容不符,故选A。
21.【答案】(1)重庆谈判。
(2)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尽可能地争取和平。
(3)签订“双十协定”。
【解析】(1)根据材料“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因此,毛泽东谈论的是重庆谈判。
(2)根据(1)的分析可知,毛泽东去重庆的原因是:为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尽可能地争取和平。
(3)根据(1)的分析可知,“这次和谈”的结果是:签订“双十协定”。
22.【答案】(1)是党中央根据形势变化主动放弃后,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
(2)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有20多万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
(3)“蘑菇”战术;运动战。
(4)彭德怀。
【解析】(1)“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对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
(2)依据“1947年3月,国民党军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部队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可知,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情况是国民党军队有20多万人,而西北解放军只有2万多人。
(3)全面内战初期,针对敌我力量的悬殊,人民解放军采取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战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西北人民解放军面对强敌采取了“蘑菇”战术,这种战术属于运动战。
(4)依据“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可知,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作战的是彭德怀。
23.【答案】(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张学良、杨虎城;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重庆谈判;毛泽东、蒋介石;《双十协定》;中原。
【解析】(1)材料中有明显的提示词“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 “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说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中国的西安发生了一场军事政变,结合课本知识可确定是“西安事变”。
(2)学生可以从题干中找出关键词“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的什么会谈”,1945年抗战结束后,国共两党进行的会谈,结合所学知识就能想到是“重庆谈判”第一问解决了,其他小问也就迎刃而解了。
24.【答案】(1)行动: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成果: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主力。
(2)事件:卢沟桥事变。
影响: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台儿庄战役。
(4)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事件:占领南京(或渡江战役).
(5)启示:①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兴旺和崛起,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或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
②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③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解析】(1)材料一中“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由此可知国共两党为了反帝反封建,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进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依据材料二中“卢沟桥”“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可推断出材料二反映了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同时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材料三中国民党“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37年—1939年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4)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三大战役后,国民党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占领南京总统府,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政府政权的垮台。
(5)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分析认识的能力,解答本题可以从国共两党的合与分的角度分析其利与弊、国共两党所代表的利益以及展望未来两党的第三次合作的可能等,言之有理即可。
25.【答案】(1)山东解放区,陕甘宁解放区。“蘑菇”战术。
(2)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积极支援,正确的战略战术。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信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和材料二信息“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对解放区又发动了重点进攻,进攻的目标是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第二问,依据材料二信息“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忽南忽北,忽东忽西,将敌人拖得精疲力竭,然后,集中兵力固歼敌人”可知,解放军粉碎敌人重点进攻主要采用了“蘑菇”战术。
(2)依据材料三信息“毛泽东说:‘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我方来讲:有解放区人民的支持;有人民解放军的浴血奋战;有正确的作战方针。从敌方来讲: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政治腐败;国统区经济崩溃;国统区人民的反蒋斗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