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台儿庄战役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2.在115师的战前动员大会上,指挥官讲道:“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要在敌人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文中的“敌人”和“友军”分别是( )
A. 美军和国民党军队 B. 美军和八路军 C. 日军和国民党军队 D. 日军和新四军
3.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下列事实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的是( )
①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②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③青年学生投笔从戎④海外华侨捐款捐物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
4.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是( )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五四爱国运动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湘西会战 D. 百团大战
6.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组织指挥八路军在华北两千多千米战线上对日军主动出击的八路军高级将领是( )
A. 彭德怀 B. 左权 C. 朱德 D. 贺龙
7.1945年8月发生的事件不包括( )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我国东北
C. 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号召 D. 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8.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下列哪一战役不属于该阶段( )
A. 武汉保卫战 B. 第三次长沙会战 C. 第二次长沙会战 D. 豫湘桂战役
9.毛泽东曾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事件能体现这一说法的是( )
A. 北伐战争 B. 对红军进行“围剿” C. 血战台儿庄 D. 百团大战
10.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其目的是( )
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D. 保障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1.“淞沪会战”是抗战时期规模较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其积极意义是( )
A. 显示了国军实力 B. 显示了八路军的实力
C.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日军迅速投降
12.下图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读本(初中版)》的封面。下列标题最可能出现在读本中的是( )
A. 柳条湖事件 B. 血染卢沟桥 C. 南京保卫战 D. 台儿庄战役
13.由于一线各联队损失巨大,靠着仅有的战力根本无法击溃中国军队,松井石根要求日本国内至少再派遣3个师团以及一批炮兵、战车部队,才能保证击溃中国军队,占领上海,攻下南京城、,这说明淞沪会战的作用是( )
A. 打破了日本短期内灭亡中国的迷梦 B. 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C. 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保卫了首都南京
14.标语口号带有特定的时代特征,下列标语口号能体现一二.九运动的是( )
A. 维新变法 B.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扶清灭洋
15.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16.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
③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④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
A. ①②③④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7.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我党特制定了政治路线。这一路线制定于( )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 中共“七大”
18.“对于中国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以下史实可以证明日本离我们“最远”的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长沙会战 ③豫湘桂战役 ④北伐战争 ⑤台儿庄战役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⑤ C. ②③④⑤ D. ②③④
19.自安倍再次组阁以来,国际社会围绕中日“钓鱼岛”争端和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进行了深刻地大讨论,逐渐形成一个共识:历史真相不容掩盖,军国主义不得人心。下列历史事件中标志着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开始武装侵略并占领中国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甲午战争 C. 南京大屠杀 D. 九一八事变
20.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
A. 西安 B. 延安 C. 新保安 D. 泰安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中的“自相残杀”指的是什么?
(2)引用材料中的文字,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理由。根据材料说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主张以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件?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我跟蒋(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1)在1927—1936年的十年中,蒋介石为了“安内”,对中国革命犯下了哪些罪行?
(2)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毛泽东说:“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
——《同赫尔利的谈话》
(3)请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的比较好”的一次战役。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共“七大”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请回答:
(1)上述内容是中共几大制定的政治路线?
(2)“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标志是什么?
(3)在制定此材料内容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什么报告?
(4)这次会议有什么历史意义?
24.阅读以下图片,回答问题。
(1)图1是1921年7月召开的(会议)旧址。
(2)在图1所反映的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
A.毛泽东 B.董必武 C.陈独秀 D.李大钊
(3)图2遵义会议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要意义?
(4)中共七大召开的重大背景是( )
A.全民族抗日刚刚开始 B.抗日战争即将获得胜利
C.抗日战争已经结束 D.国民党已经发动内战
(5)图3中共七大的胜利召开,其重大意义是什么?
2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这年8月的一天,清政府的代表被迫来到停泊在南京江面上的英国军舰上,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下名字。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从此开始。
材料二:有两个数字,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在心:12.13,300 000……万人坑里无言的尸骨、黑白照中疯狂的杀戮、耳畔回响着惊恐的呼喊……走进纪念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都被深深地刺痛……3 500多幅历史照片、3 300多件文物、130多部影视资料、10多处实景再现和近20个日本老兵的证词、1.4万名遇难者和幸存者的档案……每一笔每一划都将残暴的侵略者牢牢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材料三: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共产党于7月15日递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宣告“当此国难极端严重民族生命存亡绝续之时,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份极不平等的文件对中国有何深远影响?
(2)材料二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两个数字“12.13”和“300 000”分别是什么含义?你怎样看待这个事件?
(3)材料三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终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张学良成为千古功臣。故答案是C。
2.【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平型关”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平型关大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行关大捷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和日军之间的一场战役,这个时期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敌人指的是日本,友军指的是国民党军队。C项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寇的疯狂侵略,使中华民族空前团结起来,国共两党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妇女参与救护和战地服务,青年学生投笔从戎,海外华侨捐款捐物都属于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故①③④符合题意;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农民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同仇敌忾,共同抗击八国联军,取得廊坊大捷的胜利。故②与抗日战争无关,不能体现全民族抗战,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故选C。
5.【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可以判断这次战役是指百团大战。为了摧毁日伪军的交通线和据点,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战役。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7.【答案】D
【解析】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可见D不是发生在1945年8月,A、B、C都是发生在1945年8月,此题答案为D。
8.【答案】A
【解析】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广州失陷后,日军的兵力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属于武汉保卫战之后的会战,故选A。
9.【答案】C
【解析】1938年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证明国民政府在积极抗战,故选C。
10.【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亡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因此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的目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
1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淞沪会战将日本原来嚣张的气焰打击的荡然无存,曾经叫嚣着三个月将中国全面占领也成了一句空话,中国虽然说损失巨大,但是对日军也带来了很大打击,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故选C。
12.【答案】C
【解析】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在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所以答案是C。
1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松井石根要求日本国内至少再派遣3个师团以及一批炮兵、战车部队,才能保证击溃中国军队,占领上海,攻下南京城”充分说明淞沪会战的作用是打破了日本短期内灭亡中国的迷梦,故A符合题意;B项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C项卢沟桥事变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项保卫了首都南京说法错误,1937年12月,南京失陷。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一二.九运动是1936年日本侵略华北地区的时候,学生进行的运动,当时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的口号。A项是维新变法运动的口号;B项是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D项是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故选C。
15.【答案】B
【解析】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中国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大捷是平型关大捷,故选B。
1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各抗日根据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减租减息,提高了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削弱了封建剥削;交租交息照顾地主的利益,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减租减息,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仔细审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7.【答案】D
【解析】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保障全中国人民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故选D。
18.【答案】B
【解析】分析材料内容可知,“日本离我们‘最远’”,指的是日本曾经发动过侵华战争,给我国造成的危害最大,在情感上有距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可知,①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开始,之后占领了东北三省,符合题意;②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1939年到1942年,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激烈攻防战,符合题意;③豫湘桂战役是日本陆军于1944年4月至12月期间贯穿中国河南、湖南和广西三地进行的大规模进攻战役,符合题意;④北伐战争是1926年国民革命时期讨伐北洋军阀的战役,与题意不符;⑤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③⑤符合题意,故选B。
19.【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东三省,标志着日本开始武装侵略并占领中国,故选D。
20.【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到敌人的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后来,日军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击日军的中流砥柱,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1.【答案】(1)西安事变。“自相残杀”指国民党军队围剿陕北红军。
(2)理由:“政府屈辱的外交”、“自相残杀”、“抗日救国”。目的:逼蒋抗日。
(3)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解析】(1)材料是1936年张杨的叙述,可知是西安事变,“自相残杀”指的是国共之间的关系。
(2)由材料“我们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即可总结得出。
(3)考查该事件的结果,和平解决,民族矛盾服从了阶级矛盾,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争的初步形成。
22.【答案】(1)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2)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或答: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
(3)台儿庄战役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刻,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从1930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发动五次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跟日军在台儿庄展开了大战,最终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23.【答案】(1)中共七大制定的政治路线。
(2)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论联合政府》。
(4)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析】(1)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打败日本侵略者”指的是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经过艰苦卓绝的8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
(3)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向大会提交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并就报告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其他问题作了长篇口头报告。
(4)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抗日战争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4.【答案】(1)中共一大。
(2)C
(3)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B
(5)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解析】(1)中共一大于1927年7月23日在上海的法租界召开,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的游船上。依图可知答案应为中共一大。
(2)在中共一大上选取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3)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意义为: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或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全民族抗战开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结束于1945年8月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解放战争开始于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进攻进攻中原解放区。而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抗战即将胜利,中国人民面临两个前途的选择,故应选B。
(5)中共七大召开于抗战胜利前夕,为了争取光明的前途,中共召开了七大,在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通过了新的党章,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可知意义是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25.【答案】(1)战争: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事件:南京大屠杀。含义:是事件开始的时间和在该事件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人数。看法:南京大屠杀暴露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3)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判断,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根据材料二可以判断是南京大屠杀。两个数字“12.13”和“300 000”分别是南京大屠杀开始的时间和在该事件中被杀害的中国同胞人数。看法:南京大屠杀暴露出日本侵略者的残暴,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暴行之一。
(3)材料三中所说的国共两党“共赴国难”体现在: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