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期语文期中测试题
Ⅰ卷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愆(qiān)期? ?? 矛戟(jí)?? ? 否极泰来(pǐ) 华而不实(huá)
B. 垝垣(huán)? ???瑰怪(guī)? ?? 摩肩接踵(zhǒng)? 朝搴木兰(qiān)
C. 伶俜(pīng)? ???栖鹘(xī)? ??桴止响腾(fú)?? ? 矢志不渝(shǐ)
D. 反间计(jiàn)? ????纤细(xiān)??? 何可胜道(shēng)?? 博闻强识(zhì)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狭隘 水石相搏 宿兴夜寐 蹑履相逢迎
B.钟磬 披荆斩棘 美人之贻 泣涕零如雨
C.驰骋 袍泽之情 既往不究 羁鸟恋旧林
D.揆度 迷天大谎 声名雀起 勤心养公姥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率:一概 B.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数:道理
始速祸焉 速:快疾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本来
C.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乃:竟然 D.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华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贬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有些同学在写议论文时,遇到理论的阐发便感到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B.上海男篮在CBA历史上曾经连续多次闯入总决赛,但仅仅获得过一次总冠军,他们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功亏一篑。
C.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各种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有的却屡试不爽,效果不尽如人意。
D.犯错误是难免的,这点小错误还算不上什么,不足为训,你不要老是耿耿于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微软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
B.人文奥运所蕴含的这种民本精神,表现奥运并不仅仅是金牌工程,举办奥运的根本目的在于大众的参与。
C.易中天教授关于“空城计”在历史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时所用,在《三国演义》里面被诸葛亮抢走了“发明权”,受到不少观众的质疑。
D.当刘兰芝为了坚贞的爱情誓言“举身赴清池”的时候,当陈天华毅然蹈海走向死亡的时候,谁能否认他们没有高贵的德性呢?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古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它与北朝民歌《敕勒川》并称“乐府双璧”。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C.“诗文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中“三父子”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
D.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他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诗文,倡导有内容的古文。王安石等也是这次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为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亟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为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易也。
昔者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于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于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恃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以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卒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浩乎不知其津涯(边际) B.此亦必有所恃者矣(依仗)
C. 要在于不可易也(轻视,看不起) D.冉有之知(通“智”,智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B.是故其言平易正直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C.而李斯以其学乱天下 洎牧以谗诛
D.每不为夫子之所悦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否定荀卿的一组是
①大变古先圣王之法 ②喜为异说而不让 ③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 ④焚烧夫子之六经 ⑤其高谈异论有以激励之也 ⑥荀卿明王道,述礼乐
A.②③⑤ B. ①③⑤ C. ②④⑤ D. ②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的主张博大精深,但通俗易懂,人们如果完全按照孔子的主张去做,想要成为一个圣人也不困难,即使不能做到,也会少犯错误。
B.子路、子贡、冉有都是天下认为难得的人才,但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相反,寡言的颜渊却深受孔子的喜爱。
C.李斯骄矜傲慢,扰乱天下,犯下“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等过错,是因为受到他的老师荀卿高谈异论的影响。
D.文章先写孔子循规蹈矩,不敢放言高论,后写荀卿喜为异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这样构成了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Ⅱ卷
三、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3分)
(2)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3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鸣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 惊残:惊醒。② 故乡:即家乡。
(1)这首词“茅檐人静”等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3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3分)???????????????????????_______??????????????????????????????
13.默写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自牧归荑,洵美且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4)____________________,不久望君来。
(5)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____________。(7)忧劳可以兴国,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共22分)
骆驼刺 甘泽
一出嘉峪关,就是茫茫千里的大戈壁。没有河流湖泊,没有绿洲村镇,只有酷热的白昼和阴冷的黑夜。青灰色的砂砾和深蓝色的天空占据了全部的视野。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没有一棵树,也没有一片云,干燥强劲的狂风,时常会卷地而来,把整个宇宙,变成黑暗的风沙的战场。 风沙过后,戈壁被铲掉了一层,然而却有一种例外。那就是骆驼刺生长的地方,那一眼望不到头的“坟场”。提到坟场,有人会觉得惊悸,但是如果你真的看到了那种景象,你心中感受到的就只有震撼。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坟丘一样的沙石堆,紧密却又均匀地散布开来,往往能占据几十乃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地方。这种地形足以让所有带轮子的东西却步,但就在那坟丘的顶上,一丛丛紧扎扎乱蓬蓬的刺,坚硬的锐利的刺,正在保护着那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叶片。任风狂沙密,任地燥天寒,一到春天,它们就重新焕发出生命的光彩,顽强地、执着地占据着一片又一片领地,这就是骆驼刺。
如果说沙枣树是戈壁滩的美女,骆驼刺则当仁不让地成为戈壁上的士兵。不论脚下的大地多么贫瘠,也不论天空上的太阳多么酷热,只要被骆驼刺占领,就再也休想让它们起身。正因为骆驼刺的抗争,狂风可以带走草根旁边的沙石,却无法夺去骆驼刺脚下的沙土,它们用那特别强劲的根系,紧抓住脚下一方寸土,于是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斗争后,沙漠没能入侵,却形成了戈壁滩特有的坟场一样的地形。但是这坟场的出现不是因为死亡,恰恰相反,是生命造就了这戈壁滩的坟场,这自然的奇观。
骆驼刺的全部生活,就是生存,生存与生活在这里是划了等号的。也许对于人来说,这是人生的悲哀,但是在这死亡的禁地,却是一种傲然不可侵犯的生命的尊严。无论如何,我活着,生存着,生活着并且快乐着,狂风也好,烈日也好,干旱也好,其奈我何。即使被骆驼啃去了枝叶,来年照样东山再起;即使被风沙掳掠了领土,但是更强劲的根系,更坚韧的毅力,仍能与风沙拼个高下,直到狂风再也带不走一粒尘沙。那便是骆驼刺的胜利,生命的胜利。 戈壁的荒凉与城市的繁华,恰是这世界的两个极端。但是比起骆驼刺相互尊重并且保持距离,互相留下生存的空间这一点,城市的冷漠和戒备,心灵的空寂与荒芜,更像是另一种戈壁滩。
在这个心灵的戈壁中,也生存着无数的骆驼刺。他们外表寒酸甚至丑陋,他们贫寒而且无助,他们像骆驼刺一样在城市中生活着、生存着、挣扎着。忍受着周围恶劣的环境,忍受着城里人鄙夷的眼光,但是大街小巷里,这样的人却无处不在。你看街角上打烧饼的,天桥上擦皮鞋的,工地上扛水泥的,不都是这城市的美丽花园中杂草一样的人吗?他们就是城市中的骆驼刺,被人遗忘,遭人诟病,但却顽强地存在着,用伤痕累累的双手,握着自己自由的灵魂而快乐生活,没有任何修饰,也没有多少夸张,但是坚忍不拔的生命乐章却如此华丽。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数着那不多的几张零票,满足地回到蜗居,安排明天的工作和孩子的学费。为自己的生存,为家人的幸福而努力着,抗争着,活得辛苦,活得快乐,不是吗? 愿天下所有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幸福安康! (选自2006 年《且听风吟》,有删改)
14、第一段所描写的自然环境有何特征?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析作者称骆驼刺生长所形成的沙石堆为“坟场”“坟丘”的原因。(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骆驼刺”与“像骆驼刺一样活着的人”的相似点。(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撇开二者的相似点,从作者本身探讨:⑴作者为什么能从戈壁滩上的“骆驼刺”联想到城市中打烧饼、擦皮鞋等人?(3 分)
⑵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什么意义?(3 分)
五、语言应用(共16分)
18.仿照句中画线的部分,续写两句话。要求所写内容与首句有关。(4分)
只要不失去信念,一棵无名的小草,也能让你眼前充满无限绿意;一滴小小的水珠,也能让你心中荡起美丽的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出杂草的几个特点。要求:①要点清晰;②15字以内。(4分)
一棵画眉草,一次能结一万五千粒种子;一棵狐尾草,一次结的种子达八万多粒。很多杂草的种子很小、很轻,风一吹就会像尘土似的飞扬到空中,传播到很远的地方。杂草不像栽培作物那样“娇贵”,能耐干旱,耐低温,也不怕土壤贫瘠,在什么地方都能繁殖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一则广告存在不少语言问题,为使之简明、得体,请你修改。(改四处即可)(4分)
①各位莘莘学子:
②为祝贺本书店③乔迁四川北路,④从即日起至本月20日,⑤凡在本店购书满一百元者,⑥本店将惠赠一份精美礼品。⑦本店全体员工虚席以待,⑧恭候你的光临。
21.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只写序号。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星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六、作文 22.请以“心灵美容”为话题,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800字以上。
高二上语文期中测试参考答案
1.D A矛戟jǐ B垝垣yuán C栖鹘qī
2.B A“宿兴夜寐”改文“夙兴夜寐” C“既往不究”改为“既往不咎” D“声名雀起”改为“声名鹊起” “迷天大谎”改为“弥天大谎”
3.B A速:招致 B数:命运 本:推究 D适:到……去
4.B A理屈词穷:理由已被驳倒,无话可说 B功亏一篑: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一点人力物力而不能成功(多含惋惜意)。C屡试不爽: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D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5.B A词序不当,应将“计划”和“在近期”位置互换 C成分残缺,应在“发明权”后加上“的观点”D否定不当
6.A A北朝民歌《木兰诗》
7.C 易:更改、篡改
8.D D为:表被动 A而:连词,表转折,“却”∕表递进,“更” B其:代词,“他的” ∕代词,“那” C以:介词,表凭借,“凭着”“靠着” ∕连词,表原因
9.A ①④说的都是李斯,⑥是对荀卿的肯定
10.B “这三人却因为喜欢高谈阔论而不被孔子喜欢”不当,原文中找不到依据。
11.(1)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
(2)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那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
12. (1)这三句描写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其作用在于为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2)运用烘托手法,其好处是以“静”衬托出杜鹃啼声的悲切。(“总无声”衬“啼杜宇”,而啼声“催成清泪”)。
13.略
14.特征:荒芜,辽阔,沙砾遍地,风沙肆虐。
作用:突出戈壁滩生存环境的严酷与恶劣,为写骆驼刺旺盛的生命力做铺垫。
15.沙石堆的形状与坟场的土堆外形相似,“坟场”意味着死亡,这样同戈壁滩残酷的生存环境相吻合。而骆驼刺却能在死亡之地创造生命的奇迹,作者以此衬托歌颂骆驼刺坚贞不屈的生存意志。
16.①生存环境相似:荒凉,贫瘠,空寂。②生存际遇相似:遭受狂风烈日与严寒酷暑的摧残;遭受鄙夷、诟病、被人遗忘。③外在形态相似:丑陋、寒酸。④分布环境相似:广泛,数量多。⑤生活的意义相似:为了生存勇于抗争,从中尽享欢乐。⑥精神风范相似:生命力顽强,生命的尊严不可侵犯。
17.(1)作者眼光敏锐,观察细腻,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富有同情心、爱心,关注并赞赏勇于和厄运抗争的弱者。
(2)批评当今社会遗弃和鄙视弱势群体的现象,呼唤人文关怀和社会和谐。
18.示例:一枝孤独的腊梅,也能让你眼前幻化出满园的春色;一方嶙峋的瘦石,也能让你悟出不阿的风骨。
19.①种子多;②传播广;③适应性强。
20. ①处:“莘莘学子”改为“同学”。 ②处:“祝贺”改为“庆祝”。 ③处“乔迁”改为“迁至”。 ⑥处“惠赠”改为“赠送”。⑦处“虚席以待”删去,或改为其他的词。
21.⑥⑤①④③②
【译文】
我曾读《孔子世家》,看孔子的言语文章,没有不顺从着规矩的。不敢放肆高论,而且说话一定要谈到前代的圣君。我这才知道孔子作为圣人对天下的忧患,是那样地深切。(他说的一些道理)好像茫茫无边,但其实并不遥远;好像浩瀚浑厚,没有边际,但其实并不深奥。他所说的那些话,都是普通人便很清楚的;但实行起来,即使是圣人,恐怕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唉,能做到这样就足够了!倘若后世有人能按照孔子说过而未做到的去做,那想要成为圣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即使不能做到,也会成为一个少犯错误的人啊。
子路的勇敢,子贡的巧辩,冉有的智谋,这三个人,都是天下人认为难能可贵的人。但是,这三个人,却经常不被孔子喜欢。颜回沉默寡言,没有表现出他的才能,好像没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可是孔子却多次称赞他。其实,向圣人学习,难道只是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也要观察圣人心意的取向才行啊。孔子认为,后世必定有不能按着他的教导行事的人,也必定会有人曲解他的学说而做不义的事。所以他的话通俗易懂,直来直去,而不敢做一些不同寻常而又值得炫耀的高论,主要是为了让后人不好随便篡改。
过去常奇怪,李斯师从于荀卿,后来又焚烧了老师荀卿的著作,完全改变了古代先圣先王的法度,对他老师的理论主张,真可以说不过是当强盗、仇敌来看待。如今,再来看荀卿的著作,然后就会明白李斯之所以要去秦国做官,都是因为老师荀卿,这就不足为怪了!
荀卿这个人,喜欢发表异端学说而毫不谦让,敢发高论而不顾一切。他的那些话,愚笨的人听了为之震惊,品行不好的人听了为之欣喜。子思、孟子,世人都称他们是贤人君子。只有荀卿认为:“把天下搞乱的人,就是子思、孟子。”天下的人,如此众多;天下的仁人义士,也如此众多。可是只有荀卿说:“人的本性是恶的。桀、纣所做的一切,表现的就是人的本性。而尧舜所做的一切,就是一种伪装。”从这方面来看,我料想荀卿的为人,也一定是任性而固执,不知谦逊,赞扬自己太过了头。那位弟子李斯,在这方面又特别严重。
现在看来,品行不好的人做一些坏事,都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尽管夏代与商代灭亡了,桀和纣如此残暴,但上古贤明君主的法度、礼乐、刑政,还不至于达到绝灭而没有办法考察的地步,这说明桀、纣还是对先王之道有所保留而不敢全部废弃。可是李斯那个人呢,骄矜傲慢不顾一切,焚烧了孔子的六经,诛杀了夏商周三代诸侯的后代,破坏了周公的井田制,这种胆大妄为的做法必定是有所依仗的。李斯看到他的老师,骂尽天下的贤人,就更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认为古代先圣先王的那一套都不值得学习效仿。李斯不知道那是荀卿图一时痛快所发表的言论,而荀卿自己也不知道他的话会导致如此惨烈的灾难。
如果做父亲的杀人报仇,那么他的儿子也一定会行凶打劫。荀卿阐明了王道,阐述了礼乐文明,而李斯,却利用他的学说扰乱天下,可见荀卿的高谈怪论对李斯还是起了激发作用的。孔、孟的言论,没有标新立异,但天下始终没有人赶得上他们。如果天下真没有人赶得上他们,那么哪里用得着追求标新立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