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九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人教九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1-18 17:0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9年人教九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能源及能源的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汽车动能
C.乐山大佛脸上出现的黑色条纹是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造成的
D.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表明能量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2.下列常见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
A.石油 B.煤炭 C.风能 D.天然气
3.下列能源中,不是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风能 C.核能 D.太阳能
4.关于能量及其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轻核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B.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洒水,其动能保持不变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会增大,但温度可以不变
D.“永动机”无法实现,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5.2015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下列关于核能发电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原子核分裂时能释放出电能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D.核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6.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7.下列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C.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8.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
A.清洁 B.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D.受天气影响大
9.如图是武汉江滩公园中安装的一款太阳能LED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
B.LED灯泡的发光部件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D.太阳能电池板旁的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10.《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是   能源;最方便的能源是   能。
12.在煤、太阳能、风能、水能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
13.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负责制造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用车在北京奥运中心区投人运营。该车的质量为1200千克。
( 1 )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 2 )该氢燃料电池轿车所受的重力为   牛。其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14.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可控/不可控)的;太阳能是   (一次/二次)能源,它是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裂变/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15.我国正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   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   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能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如图甲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如图乙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这是通过   的方式改变内能,将管内的水加热的。
(2)你认为   (填“能”或“不能”)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理由是:   。
(3)这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120L,那么水箱内装满水时,在一般的光照条件下。太阳能每天可将满箱20℃的水加热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4)如果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40%,在与阳光垂直的地球表面上每平方米得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P=1400W.如果将整箱水的温度从20℃加热到70℃,需要阳光照射5h,那么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至少要是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7.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1)能源家族中:①柴薪,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⑧地热能等,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   (填题序号);
(2)黄冈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如下两组有关数据:
热值q/J?m﹣3 当地价格/元?m﹣3 每户月平均用气量/m3 更换灶具费用/元
煤 气 约4×107 9 6 0
天然气 约8×107 15 3 70
请你决策:   (选填“A”或“B”)
A.继续使用煤气,B.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样决策的理由是:   。



2019年人教九上《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能源及能源的转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B.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汽车动能
C.乐山大佛脸上出现的黑色条纹是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造成的
D.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表明能量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
【分析】据能量转化的知识分析即可,在处理时应该看清该过程中消耗了哪种形式的能,进而又产生了哪种形式的能即可。
【解答】解:
A、太阳能集热器的吸热板工作时,消耗太阳能,产生内能,即把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太阳能汽车利用太阳能电池,先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而后再将电能转化为汽车的动能,故B错误;
C、据化学知识可知,乐山大佛脸上出现的黑色条纹是人类消耗化石能源产生酸性气体形成酸雨腐蚀造成的,故C正确;
D、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所以汽车散失的热不能收集起来再利用表明能量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该题考查了能量的转化过程判断、能量转化方向性的理解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题。
2.下列常见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
A.石油 B.煤炭 C.风能 D.天然气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能在短时间内形成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化石能源,不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只要空气流动就会有风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3.下列能源中,不是新能源的是(  )
A.石油 B.风能 C.核能 D.太阳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是既无污染,又是新开发的能源。
【解答】解:A、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即不是新能源。故A符合题意。
B、风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能是新开发利用的能源。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能源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热点。
4.关于能量及其转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轻核聚变的原理制成的
B.洒水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洒水,其动能保持不变
C.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会增大,但温度可以不变
D.“永动机”无法实现,是因为它违背了能量转化的方向性
【分析】(1)如果原子核的链式反应在可控制的核反应堆中进行,就可和平利用核能发电,若不加控制,就会发生原子弹爆炸;
(2)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
(3)温度、内能和热量的相互影响;
(4)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反映了宏观自然过程的方向性。
【解答】解:
A.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用人工控制链式反应的速度和平利用核能,是核电站的原理。故A错误;
B.洒水车匀速前进不断洒水的过程中,速度不变、质量减小,洒水车的动能变小。故B错误;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熔化过程,虽然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
D.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不可能制成;第二类永动机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即能量间的相互转化都具有方向性,是不可逆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原子弹的原理和核电站的原理的区别;影响动能的因素;考查学生对温度、内能、热量的理解和掌握;两种永动机不能制成的原因。
5.2015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核电建设迈进新的时代。下列关于核能发电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利用核能
B.原子核分裂时能释放出电能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不可控的
D.核能是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
【分析】核电站主要利用核裂变的可控链式反应来发电的。虽然核能发电有很多优点,但是核废料因具有放射线,故必须慎重处理。
【解答】解: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核裂变反应来利用核能的,故A正确;
B、原子核分裂时能释放出核能,再通过能量的转化,最终获得电能,故B错误;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控的,故C错误;
D、核能不能从自然界重复获得,核能发电所产生的核废料具有放射线,所以核能不是可再生清洁能源,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电站在利用核能时的原理、能量转化、以及核能的特点等,属基础知识的考查。
6.关于核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很小,因此其中不可能存在大量的能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还不能控制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激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
【分析】原子核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有时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叫核能,又叫原子能;
获得核能的方式:原子核的裂变和原子核的聚变。裂变如原子弹、核反应堆,聚变如氢弹。
【解答】解:A、原子核虽小,但其中存在大量的能量,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B、人们现在能够利用可控核裂变的能量,还无法利用可控核聚变的能量,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C、对于核裂变的链式反应,人们已经能够控制,核反应堆就是利用了可控的核裂变,故说法错误,不合题意;
D、无论是较大的原子核受击分裂,还是较小的原子核的结合,其中都会伴随着巨大的能量变化,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考查了与核能相关的物理知识,属于记忆性的内容,难度不大。
7.下列关于能源和信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前核电站利用核聚变发电
B.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
C.光纤通信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卫星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分析】(1)核裂变和核聚变都能释放能量,但是又有区别,对于核裂变是可控的,如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就是通过核裂变提供能量的,对于核聚变过程不可控,如氢弹爆炸就是利用核聚变释放能量;
(2)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3)光纤通信主要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激光是一种光波;
(4)现代电信网络中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
【解答】解:
A、核电站是利用铀核裂变发生链式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来发电的,是可控链式反应,故A错误;
B、太阳能电池板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故B错误;
C、光纤通信主要是利用激光在光导纤维中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激光是一种光波,故C错误;
D、卫星通信是利用电磁波来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能、太阳能、光纤以及电磁波的利用,涉及的知识较多,但难度不大,是一道基础题。
8.下面所说的哪个不是太阳能的优点(  )
A.清洁 B.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C.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D.受天气影响大
【分析】太阳能是一种新型能源,具有清洁、环保、能量大、获取方便等优点。
【解答】解:
A、太阳能环保、清洁,属于其优点,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能对环境不造成污染,属于其优点,所以B不符合题意;
C、太阳能分布广阔,获取方便,属于其优点,C不符合题意;
D、太阳能受天气影响大,是它的缺点,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太阳能这种新型能源的认识,是近来中考的热点内容。
9.如图是武汉江滩公园中安装的一款太阳能LED路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
B.LED灯泡的发光部件是由超导体制成的
C.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
D.太阳能电池板旁的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
【分析】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
太阳能电池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解:A、LED灯泡是由多个发光二极管制成的,故A正确;
B、LED灯能发光主要使用的材料是半导体,故B错误;
C、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C错误;
D、蓄电池充电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蓄电池在夜晚放电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风能和太阳能都是清洁能源,且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能够巧妙的设计利用是关键。
10.《深圳商报》2004年3月11日报道:近日一种新型太阳能公共卫生间落户北京东郊民巷,该卫生间的能源全部由位于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它还能将多余的能量储存在蓄电池里。这种能量转化和储存的方式是(  )
A.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电能
B.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化学能
D.大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光能
【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应分成发电和储存电能两部分分析。
【解答】解: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多余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时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故选:B。
【点评】要注意:蓄电池充电的过程与放电的过程,其能量转化情况刚好相反。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1.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是 化石 能源;最方便的能源是 电 能。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现在社会人们利用最多的能源是什么能源,以及最方便的电能。
【解答】解: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还是化石能源;最方便的能源是由其它能源转化来的电能。
故本题的答案为:化石;电。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能源的分类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是中招的热点。
12.在煤、太阳能、风能、水能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煤 ,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煤、太阳能、风能、水能 。
【分析】(1)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2)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太阳能、风能、水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煤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煤、太阳能、风能、水能都能够从自然界直接获得,属于一次能源。
故答案为:煤;煤、太阳能、风能、水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能源分类的掌握情况,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3.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负责制造的20辆氢燃料电池轿车,作为公务用车在北京奥运中心区投人运营。该车的质量为1200千克。
( 1 )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 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 
( 2 )该氢燃料电池轿车所受的重力为 12000 牛。其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 增大 。(选填“增大”或“减小”)摩擦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新能源的优点,重力的计算公式G=mg,以及增大摩擦的方法。
【解答】解:氢气作为一种新型的燃料,它具有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优点。
由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得:G=1200Kg×10N/Kg=12000N.轮胎上凹凸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故本题答案为:①热值高,资源丰富,无污染等。
②12000,增大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由质量算重力,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4.原子弹和核电站都是利用链式反应释放的能量,两者的本质区别是:核电站发生的链式反应是 可控 (可控/不可控)的;太阳能是 一次 (一次/二次)能源,它是内部氢原子核发生 聚变 (裂变/聚变)释放出的核能。
【分析】(1)核裂变是较重的原子核裂变成较轻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核聚变是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太阳内部为核聚变,而核电站应用了重核的裂变;
(2)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叫一次能源;不能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
【解答】解:
原子弹是核裂变不加控制,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的能量的武器;而核能发电是利用铀原子核裂变时放出的核能来发电的。核电站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是通过可控裂变(链式反应)释放能量的;
太阳能是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故是一次能源,它是在太阳内部,通过氢原子核发生聚变而释放出的核能的。
故答案为:可控;一次;聚变。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有关核的知识: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裂变分为两种:可控链式反应和不可控链式反应,前者主要应用在核反应堆中,聚变主要应用在氢弹上。
15.我国正大力开发核能发电。核电站利用核反应堆加热水,将核能转化为水蒸气的 内 能,再通过蒸汽轮机转化为 机械 能,带动发电机转动,转化为电能。
【分析】核电站的核心是核反应堆,它以铀为燃粒,在裂变过程中释放出核能,再通过热交换器变为高温高压的蒸汽,然后利用蒸汽去驱动蒸汽轮机,蒸汽轮机的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解答】解:根据核电站的发电过程可知,核能发电的能量传递和转化过程是:核能→水和蒸汽的内能→发电机转子的机械能→电能。
故答案为:内;机械。
【点评】此题考查核电站的工作原理和核电站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一道基础题。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太阳能热水器
太阳能热水器能利用太阳能把水从低温加热到高温,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它具有安全、节能、环保等优点,如图甲所示,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由许多根玻璃吸热管组成的集热器,每根玻璃吸热管由双层玻璃管组成,双层玻璃管之间是真空,如图乙所示是玻璃吸热管的工作原理图,它的结构与保温瓶的玻璃内胆相似,只是在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另一部分是保温储水箱,保温储水箱下部与玻璃吸热管相通。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这是通过 热传递 的方式改变内能,将管内的水加热的。
(2)你认为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上,理由是: 因为双层玻璃管(集热管)中间是真空层,不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管内 。
(3)这台太阳能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120L,那么水箱内装满水时,在一般的光照条件下。太阳能每天可将满箱20℃的水加热到70℃,则水吸收的热量为 2.52×107J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4)如果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为40%,在与阳光垂直的地球表面上每平方米得到的太阳辐射功率约为P=1400W.如果将整箱水的温度从20℃加热到70℃,需要阳光照射5h,那么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至少要是 2.5m2 。
【分析】(1)改变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2)玻璃吸热管的内表面涂了一层黑色的吸热材料,吸收太阳辐射热,传递给水,水吸热温度升高;若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因为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集热管中又有真空层,不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
(3)根据ρ=求出水的质量;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t﹣t0)求水吸收的热量;
(4)利用热水器上的集热器对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计算出太阳能热水器接受的热量;然后再利用功率的公式P=计算出1m2所接受的热量,最后计算出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S。
【解答】解:
(1)当太阳光入射到黑色的吸热层上时,将内能传递给管内的水,使水的内能增大;
(2)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集热管中又有真空层,不利于将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不能将黑色的吸热材料涂在玻璃吸热管的外表面;
(3)水的体积V=120L=0.12m3,
由ρ=得水的质量:
m=ρ水V=1×103kg/m3×0.12m3=12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4.2×103J/(kg?℃)×120kg×(70℃﹣20℃)=2.52×107J;
(4)设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为S,
则这台太阳能热水器获得的辐射功率:P太=S×1400W/m2;
由P=可得太阳照射5h获得的太阳能:
W总=P太t=S×1400W/m2×5×3600s;
由η=可得:
Q吸′=W有=W总η=S×1400W/m2×5×3600s×40%;
所以,热水器上集热器的面积:
S===2.5m2。
故答案为:(1)热传递;(2)不能;双层玻璃管中间是真空,不利于热量传递给管内的水;
(3)2.52×107 J;(4)2.5 m2。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吸热公式和热值公式的运用,要学会审题,从复杂的题干中搜集有用信息,计算时注意温度升高了(△t)、升高(△t)和升高到(末温)的区别。
四.解答题(共1小题)
17.能源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之一。
(1)能源家族中:①柴薪,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⑧地热能等,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①②③④ ;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 ① (填题序号);
(2)黄冈市城区正在进行天然气工程,有人表示赞同,有人表示反对,小刚同学收集如下两组有关数据:
热值q/J?m﹣3 当地价格/元?m﹣3 每户月平均用气量/m3 更换灶具费用/元
煤 气 约4×107 9 6 0
天然气 约8×107 15 3 70
请你决策: A(或B) (选填“A”或“B”)
A.继续使用煤气,B.更换使用天然气
简单说明你作出这样决策的理由是: 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
【分析】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大类。使用可再生能源有利于环保,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煤炭、石油)能够造成环境污染,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为了降低环境的恶化,人类正积极探索开发新能源。
【解答】解:(1)能源家族中:①柴薪,②煤炭,③石油,④天然气,⑤水能,⑥风能,⑦太阳能,⑧地热能等,在大量耗用各种能源时,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有①②③④;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的有 ①。
(2)由图表可知,若使用煤气,每个月的费用为54元;若使用天然气,每个月的费用为45元,费用比煤气要少,但需要70元的灶具投资,短期内看不如使用煤气划算,但从长远观点看更划算一些。
所以,可以选择A(或B)。
理由是: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故答案为:(1)①②③④;①;
(2)A(或B);更换原灶具浪费,还需要新投入(或从长远看,更经济)。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在解答第二问时要通过计算对比,然后寻找对应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