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复习《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史》[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10-27 09:2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近代中国人民抗争探索史
(1)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
(2)地主阶级中的爱国官兵和知识分子
近代中国人民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抗争探索 (4)无产阶级
1、 近代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
1、 太平天国运动(时间、开始、定都、反侵略斗争、失败)P9页
2、 义和团运动 (发展、反侵略斗争、失败)P20页
《难点突破》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太平天国运动是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活动;义和团运动是轰轰烈烈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朝的崩溃。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他们都失败了。但农民阶级反抗外国侵略、挽救中国的爱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同时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推动了近代社会历史的进步。
2、 近代中国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 主要事迹:
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关天培--虎门之战。
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
甲午战争:1894年,邓世昌---黄海海战。
抗日战争时期:(1)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2)1937年,卢沟桥守军奋起抵抗。
(3)1938年,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1940年,八路军的百团大战,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
规模的战役。
2、难点突破----认识: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辱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三、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实践(口号、创办的主要工业)、评价。
(2)戊戌变法:背景、代表人物、主要活动、结果
(3)辛亥革命:组织准备、指导思想、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意义、评价。
(4)新文化运动:背景、内容、作用、评价
难点突破:
中国近代化的曲折发展经历了三步:
(1)、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创建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对中国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近代化的发展:维新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政治运动,在这一运动中,维新派将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发展到政治制度阶段;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的近代化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3) 中国的近代化向思想方面转化。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以来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也是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出的“民主”、“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总之,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就是由:器物层面——制度层面——文化层面
四、五四运动
1、 主要知识点:导火线、爆发、发展、初步胜利、历史意义
2、 难点突破:为什么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从性质上分析: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从领导力量分析:五四爱国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成为骨干力量,显示了新的伟大力量。
(3)从世界革命的范畴上分析: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4)从作用上看:五四运动起了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的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以上各项都是以往历史所不具备的新因素,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因此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无产阶级反侵略斗争(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
1、(考点扫描)背景: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思想条件。
主要思想:马克思主义
主要实践:五四运动,建立中国共产党,参加国民革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影响:历尽曲折坎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和发展,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难点突破)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从洪秀全到孙中山,探索的救国救民道路,都未能成功,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些史实说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不能救中国。
(2)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领导中国人民经过艰苦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人。这充分说明,只有在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才是挽救中国,发展中国的唯一道路,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
六、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1、表现:(1)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及时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2)遵义会议的召开纠正了王明左倾错误,第一次独立自主的解决了党内分歧和矛盾,是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3)1936年,中共根据国情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形成了正确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方针,由“反蒋”改为“逼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实现全民族抗战奠定了基础,从而标志着中共进一步走向成熟。
2、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原因:
(1)中共能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2)中共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七、西安事变
1、知识点:历史背景、经过、意义
2、(难点突破)
(1)中共为什么提出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为什么得以和平解决?
从民族利益方面分析:有利于团结全民族力量,共同抵御日本侵略,维护民族独立。
从中共方面:符合中共一贯政策,即提倡和平、共同发展、促成统一战线建立,结束内战。
从国民党方面分析:粉碎了国民党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从人民愿望分析:结束内战,增强抗日的信心和决心,实现全民族抗战。
从国际方面分析:英、美、苏都希望利用中国的力量牵制日本侵略以维护自身利益,都不愿中国陷入内战,因此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八、国共关系
1、(1)大革命时期:合作。时间1924——1927。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影响:基本消灭了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
(2)土地革命时期:分裂。时间1927——1937。原因:蒋介石叛变革命,镇压人民。影响: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侵略带来了可乘之机。
(3)抗日战争时期:合作。时间:1937——1945。原因: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影响:抗战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4)解放战争时期:分裂。时间1945——1949。原因:蒋介石发动内战,实行独裁。影响: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2、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点
相同点:(1)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里,都面临共同的强大敌人,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2)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2)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3)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4)作用和结果有异:前者保证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3、 对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思考:(1)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2)两党分裂和内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3)事实说明,两党合则国兴,两党分则民族和人民不幸(4)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国共两党合作,精城团结、以民族利益为重,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