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优质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优质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1-18 06:38: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①识记明朝的建立;归纳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初步理解明朝皇权加强的影响。
②认识八股取士对明清社会的影响。
③了解明朝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
【知识梳理】
一、明朝的建立
1.建立明朝
(1)背景: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出现多支反元队伍。
(2)建立:________年,________称帝,定都应天府。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
2.强化皇权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
①改革官制:地方:取消________,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中央:为进一步集中权力,废除________制度和________,提升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________,把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②设立厂卫机构
a.概况:朱元璋设立________,________成立东厂。
b.职责: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
3.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向皇帝负责,皇权高度集中,________大为加强。
二、科举考试的变化
1.原因:明朝提倡____________。
2.变化
(1)命题: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________”“________”。
(2)答题:考生对题目的解释,以朱熹的《____________》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否则,考生就会被认为是离经叛道,不可能录取。
(3)文体: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被称为“________”。
3.影响: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三、经济的发展
1.农业:明代引进了原产于________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________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________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________和________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________。
  新知小结                   
巧学妙记
数字助记
三废: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
两设:在地方,设立“三司”;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特务机构——锦衣卫。
一改革:改革科举制度,限定考试内容和答卷形式。
歌谣巧记
元末腐败发起义,元璋建明应天府。攻占大都元灭亡,强化皇权改官制。取消行省设三司,废除丞相升六部。设置五军都督府,锦衣卫、东厂设立。八股取士太呆板,禁锢思想人顺从。明朝经济继发展,晋商、徽商都出现。
常 考 拓 展
1.评价明朝八股取士
(1)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加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以后的考试制度有借鉴意义。
(2)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又脱离实际,禁锢思想。
(3)儒生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这即背离了考试的初衷,又败坏了学风。
2.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朝代
内容
阶段
隋朝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确立
唐朝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完善阶段
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唐玄宗时期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明清
八股取士
衰落阶段
考 试 易 错
1.明太祖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2.秦朝设立丞相,明朝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
3.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是苏州,制瓷中心是景德镇。
【课时训练】
一、选择题
1.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地方官员,有事到京城参见皇帝朱元璋,应去(  )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2.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最突出的表现是(  )
A.废行省,设“三司” B.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
C.废丞相,权分六部 D.建立内阁
3.2018·玉州区期末检测《明太祖实录》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的目的是(  )
便于传达中央政令
强化封建皇权
方便监视官吏百姓
控制国家兵权
4.2018·柳州市柳北区期末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是(  )
A.中央设中书省 B.地方设“三司”
C.实行科举考试 D.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5.2018·柳州市柳北区期末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他抨击八股文的原因是(  )
八股文削弱了儒学地位
八股文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八股文损害了国家统一
八股文引发了文字狱
6.明朝实行的考试制度的目的是(  )
A.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
B.使古代的文化遗产不被遗忘
C.选拔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D.推进教育制度的发展
7.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的题目必须出自(  )
A.唐诗 B.元曲 C.宋词 D.“四书”“五经”
8.以下关于明朝经济的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明代引进了原产南美洲的玉米、甘薯等作物
B.棉纺织业基地在明代只存在于南方
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D.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9.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这些商帮有(  )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中央实行丞相制度,秦朝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是百官之首。……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加强皇权,分散相权,以便建立能为皇帝所控制的中央决策系统的措施。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定。
——朱元璋《皇明祖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丞相的职权。
(2)材料二中朱元璋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3)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丞相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实质。
教师详解详析
【课时要点梳理】
一 1.1368 朱元璋
2.行中书省 丞相 中书省 兵权 锦衣卫
明成祖 君主专制
二 1.尊孔崇儒
2.四书 五经 四书集注 八股文
三 1.南美洲
2.苏州 景德镇
3.北京 南京 徽商
【课时作业精练】
1.A 2.C 3.B 4.D 5.B 6.C
7.D 8.B 9.A
10.(1)为百官之首,掌管行政事务,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2)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事归六部,最终权力集中于皇帝。
(3)中国古代丞相制度从秦汉开始设立,以后历代逐渐削弱丞相的权力,直至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实质是君主专制的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