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课 盛唐气象
【课程标准】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以文成公主入藏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的发展,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解唐朝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了解唐朝的民族政策、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文成公主入藏、汉蕃“和同为一家”。了解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讲述文成公主的故事,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归纳唐朝民族关系特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盛唐时期,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这一时期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工艺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认识政府开明的政策,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保证;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有利于各族的发展。其开明的民族政策是今天非常值得借鉴的历史财富。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对祖国和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到三大诗人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从经济、文化艺术、民族关系等方面感受盛唐气象。
【重点难点】1、重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上的表现;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意义;盛唐的文化成就代表。2、难点:盛唐时期开明的政策和开放的社会风气。
【重点难点突破】重点突破:展示史实以感受盛唐经济的发展,历史剧表演让学生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使学生切身体会“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结合自身所学知识感受盛唐的文化气息。 难点突破:故事讲述法阐释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展示图片等资料感受盛唐的社会风气。
【学法指导】诗歌带入法、图片展示法、材料分析法、讲述法、角色扮演法。
【导入】盛唐,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同学们所了解的唐代诗人有哪些?让学生发言举例说明:如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诗狂--贺知章、诗家天子--王昌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刘禹锡、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等。 关于学诗的态度: 春:当你看到满地飘零的花瓣,不由得想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当你游春时杨柳枝拂过你头顶,“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闷雷滚滚的夏日晚上散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秋:既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喜,又有“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 冬:寒假某天早晨拉开窗帘: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对应上一幅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带给我们的是美,何谓之诗情画意?表达的是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境美。你才能在仰望星空的时候,心里蹦出一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你才能在月圆之夜漫步时蹦出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你才能在众人一片“哇塞太美了”的叫好声中蹦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文学作品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出示杜甫的《忆昔》:这反映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盛况。
【教学过程设计】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师过渡】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经济繁荣方面。古代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反映在哪几个方面呢? 回顾上学期两汉经济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三方面的发展。农业的发展 【阅读提问】阅读教材,并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农业工具的改进: ① 制作“汉代牛耕图”和“唐代曲辕犁图”,比较一下直辕犁和曲辕犁的不同、曲辕犁比直辕犁有了什么改进? 1.长直辕改成了短曲辕。犁架变小重量减轻,便于回转,操纵灵活,节省畜力。由旧式犁的二牛抬杠变为一牛牵引。 2.加装了犁评。由于犁评厚度逐级下降,推进犁评,使犁箭向下,犁入地深;拉退犁评,使犁箭向上,犁入地浅,可适应深耕和浅耕的不同需要。 3.改进了犁壁。唐时犁壁呈圆形,因此又称犁镜。 ②筒车: 解释通车的工作原理。把这个转轮安置在溪流上,使它下面一部分浸入水中,受水流之冲击,自行旋转不已。轮周斜挂的小筒,当没入水中时满盛溪水,随轮旋转上升,由于筒口上斜,筒内水不流洒。当立轮旋转180°时,小筒已平躺在立轮的最高处,进而筒口呈下倾位置,盛水即由高处泄入淌水槽,流入岸上农田。这对解决岸高水低、水流湍急地区的灌溉有着重大意义。这种自转不息、终夜有声的筒车,确实是人无灌溉之劳而田有常熟之利。一昼夜可灌田百亩以上。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等书籍都对此有记载。而今,我们在很多景点、农家乐等地都可见其踪影。正因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农田开垦面积也不断扩大,再加上政府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唐朝的农业生产为手工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手工业的发展【教师过渡】请列举古代手工业都有哪些方面? 丝织业、陶瓷业、冶铸业、造纸业、造船业等。 (1)丝织业 【展示】周昉的仕女图和日本奈良法隆寺藏唐代联珠狩猎纹锦---四川蜀锦,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谈谈他们的感受,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教师讲解】唐代丝织业非常发达,丝织技术精巧,丝织品品种花式繁多,争奇斗艳,琳琅满目,主要有绢、绫、锦、罗、纱、绮、等。 色彩极为丰富,共二十四色之多。 【小故事】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2、陶瓷业 【展示】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的图片,学生欣赏。 【课后活动】展示唐朝经济发展图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舳万艘,交贸往返,昧旦永日。——《旧唐书》 由此看来,唐朝的造船业发达,码头繁忙,对外贸易昌盛。而在这些繁荣的城市中,最繁盛的莫过于当时的政治经济中心——长安。 3、商业都市——长安城【教师过渡】诗魔白居易曾站在这座城市的制高点,极目远望,咏出脍炙人口的诗句: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我们来看看唐都长安的平面图,城内街道纵横交错,主街朱雀大街将长安城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结构对称 请同学们再看看,长安城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 生:宫城、皇城、外郭城。外郭城,居民区坊、商业区市,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 所以长安城的布局严谨。宽阔的朱雀大街将城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唐朝沿袭汉朝有两个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所以平时我们外出购物也称之为“买东西”。唐朝皇帝将皇宫东迁至大明宫,唐玄宗又生活在兴庆宫,因此城市东面各坊里多达官显贵,东市所经营的商品也多是奢侈品。西市所经营的商品就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繁荣程度远超过东市,称之为“金市”,西市离长安城的开远门很近,开远门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因此西市除了更加平民化,还会有什么特点?有少数民族、外国人开设的店铺。西市除了有很多丝绸行、瓷器行、药铺等,还有很多外地人开设的珠宝店、香料店、酒肆等,这些外来的人既有少数民族、也有外国人。最具特色的是西市有很多胡人开设的酒肆,往往有胡姬侍酒,诗仙李白便有“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长安城内街头店铺林立,胡人络绎不绝,迁居的少数民族人口很多,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会聚长安,使长安成为国内各民族交往的中心。有各国商人、学者、僧侣,如波斯商人,阿拉伯人等;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京城,兴贩贸易。小结:长安是当时各民族交往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二、唐朝的民族交融距长安城3000多公里的世界屋脊上,也矗立着一座高大宏伟的藏式建筑——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吐蕃是藏族人民的祖先,唐太宗时期,仰慕中原先进文化的松赞干布请求和亲,迎娶了文成公主,被历代传颂,这一段佳话被唐朝著名画师阎立本以人物故事画的方式记录下来——《步辇图》。1.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观察判断谁是吐蕃求婚使者禄东赞?谁是唐太宗?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把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吐蕃仰慕中原先进的文化和文明,希望能学习到先进的文化,而唐朝为了和吐蕃建立友好关系稳定边疆,也接受了吐蕃的求婚。 【阅读提问】如果当时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此处也可以以历史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唐朝和吐蕃成为亲戚,会减少战争,促进友好交往。尤其是她带去了大唐的丰富物产和先进技术、文化,促进了吐蕃的发展。 【相关史事】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及唐蕃会盟碑,体会唐蕃“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友好关系。是继文成公主入藏之后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发展。【阅读提问】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原,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他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学生回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开明。【教师讲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正式形成于秦朝。隋唐代的开明友好的民族政策使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在唐初,东突厥经常南下骚扰,唐太宗积蓄力量终于打败东突厥并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太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并时常宴请他。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任用了很多突厥贵族为官。唐太宗的这些举措,深深赢得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拥戴,被北方各族首领尊为“天可汗”。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伴随着唐朝的民族交往越发密切,民族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唐代女性特别喜好胡服男装,而这样的穿戴,总会让人感觉,那时的女子女扮男装身着胡装,想与男子一争高下的开放风气。当然也可能跟唐朝的尚武精神、胡族血统和性别意识的开放等等相关。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各民族之间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交融,以及唐朝对外交流的广泛,使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蓄,社会生活异彩纷呈。那时的女子地位不比男子低,除了传统的弈棋、奏乐、舞蹈等领域,很多原来男子从事的领域女子也广泛涉足。如骑马、打马球、写诗词歌赋、甚至入朝为官等等。总的来说,当时,人们呈现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三 、盛唐的社会风气:开放、兼容并蓄,积极向上。经济的繁荣、社会风气的开放以及民族交往、交融的加强,体现了盛世唐朝的繁华景象,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四、多彩的文学艺术【教师讲解】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现在依然能读到2000多位诗人留下的近五万首诗。唐朝诗人中最著名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 出示三句学生耳熟能详的诗句,让学生感受诗人的创作特点。 李白从曾经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志得意满,意图参政,到后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体现对权贵的蔑视,一种洒脱超然的风骨,和其经历分不开(李白入翰林院当诗待诏,未受到重用,请辞官,玄宗赏了重金让其云游四方,写下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场景)。 杜甫的代表作品是“三吏三别”,他的诗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故称“诗史”。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杜甫身居茅屋,却能心系百姓,诗圣当之无愧(圣人,绝不仅仅因其在某领域造诣高,成就突出,还在于品德的高尚)。 诗魔白居易,为力求让老弱妇孺听得懂,会不断修改。故其诗深受周边国家的士大夫的喜爱。代表作品《琵琶行》、《长恨歌》和《新乐府》等,列举《卖炭翁》的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体现白居易直面社会,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人民疾苦。 【探究】说说他们的诗歌风格为什么有所不同? “环境造就人”、“艺术反映社会”,唐朝三大诗人的风格各异他们的性格特点及所处的不同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1.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教师讲解】除了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唐朝在书法、绘画、乐舞、雕塑等艺术方面也成就斐然。 隋唐时期,我国书法艺术又迈入一个高峰。隋朝书法结合南朝的秀美(王羲之),北朝的雄健(郑道昭),著名的如欧阳询。隋唐书法,名家辈出。略谈科举制下,读书人必须懂得用八种书法字体写字才能算写字合格。因此唐朝的书法名家辈出: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虞世南、褚遂良等。 先介绍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九成宫碑》的字体特点: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里的字比较像,又没那么秀美:欧阳询的书法结合了南朝的秀美(王羲之)和北朝的雄健(郑道昭),呈现出方折峻丽、笔力险劲的特点;颜真卿的代表作品《颜氏家庙碑》,呈现出端正劲美,雄浑敦厚之感。2.书法:颜真卿、欧阳询【教师讲述】你认为隋唐时期绘画的繁荣可以从哪些方面看出? 各种类别的画作出现。 【欣赏】《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简单分析阎立本(人物故事画,神情兼备)、吴道子(吴带当风,画圣,开后世写意画先河)的绘画特点。3.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绘画艺术也影响了大唐的雕塑壁画创作,欣赏莫高窟的雕塑和壁画作品,但也补充近代文物的流失。其中飞天是神女的舞蹈,实际也源自生活,唐代的乐舞盛大欢腾,造就了一大批艺术家:唐玄宗开设梨园,自己当老师培养艺术家,故今人称戏剧家为梨园子弟;杨贵妃擅长《霓裳羽衣舞》,乐师李龟年,剑器舞公孙大娘…… 盛世的繁华极具吸引力,当时形成了以唐朝为中心的唐文化圈。 小结:以王维的诗结尾,前后呼应,感受大唐盛世的气息,同时为第4课的对外交流埋伏笔。 教学笔记
【板书设计】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垦田面积扩大、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 2、手工业:(1)纺织业:蜀锦 (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都市:长安城(坊【居民区】、市【住宅区】) 二、民族交往与融合 1.唐蕃和亲: (1)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唐蕃社会经济发展、增进汉藏友好关系。 (2)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 2.唐的民族政策:开明(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三、盛唐的社会风气:开放、昂扬进取、积极向上、兼容并蓄、刚健豪迈。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1.诗歌:李白、杜甫、白居易 2.书法:颜真卿、欧阳询 3.绘画:阎立本、吴道子
【作业布置】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