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教学目标
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3.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
目标导学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一 遣唐使
1 含义: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由官员、医师、画师、乐师、译师、史师,各类工匠等组成。
遣唐使船
遣唐使印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
前后十多批
少则两百人,多则五六百人
精挑细选的优秀人才
时间长
次数多
规模大
素质高
2.唐朝文化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安城
平城京
大内里
太极殿
建筑
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10多次
最多超500人
空海、阿倍仲麻吕、吉备真备
遣唐使来华情况表
人 数
次 数
目 的
代表人物
作 用
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当时的皇帝是唐玄宗。他前5次均未能成功东渡。但他仍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东渡
(唐玄宗在位时期 6次东渡日本)
公元754年,鉴真东渡到达日本
鉴真东渡的贡献
鉴真带去大量的书籍文物
鉴真带去了大量的药方,
用鼻嗅的方法帮助日本人辨别药物,被奉为日本药商界的始祖
鉴真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唐与新罗的关系
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来唐
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文化交往
朝鲜音乐传入中国
新罗引入中国医学、文化、历算成就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官
韩服的雏形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7世纪的朝鲜半岛就已出现。
中韩交流第一人——崔致远
崔致远(857——?)12岁来唐求学,18岁中进士,在唐为官8年多,884年以唐使身份归国,被誉为韩国汉文学的开山鼻祖,有“东国儒宗”、“百世之师”的称誉。
秋夜雨中
秋风唯苦吟,世路少知音,
窗外三更雨,灯前万里心。
崔致远
玄奘西行
玄 奘
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后20年间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玄奘西行
玄奘西行
唐太宗时期
1、时间:
3、成果
带回大量佛经
以亲身经历写成《大唐西域记》
长安——丝绸之路——天竺
2、路线:
4、意义:
为中印文化交流作了重要贡献
玄奘像
2.玄奘同学的贡献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3.《大唐西域记》的影响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离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玄奘西行的概况
2.玄奘为什么要西行,前往天竺?
3.玄奘的重大贡献有哪些?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佛经中有些疑难问题,众说纷纭,难得定论。
带回大量佛经;写成《大唐西域记》
贞观初年
(唐太宗时期)
玄奘为中印的文化交流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我国古代著名高僧、旅行家和佛经翻译家”。
理由:
1、玄奘历尽险阻,到天竺求取佛经。
2、精通佛教经典,掌握了深奥的佛学理论,并翻译了大量的佛经。
3、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是一部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那烂陀寺遗址
645年,玄奘携600多部梵[fàn]文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盛大欢迎。唐太宗派宰相房玄龄等前去迎接。《玄奘取经回长安图》生动描绘了玄奘归来时受到盛情迎接的场景。
玄奘取经回长安
对外友
好往来
日本
印度
玄奘西行天
《大唐西域记》
遣唐使来华
鉴真东渡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2.科技文化先进,领先世界,吸引各国来唐
3.陆海交通发达,为交往提供便利条件
4.开放的对外政策
5.杰出人物的重大贡献,比如鉴真、玄奘等。
学习佛经
传授佛法
天竺
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日本
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开放进取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对比表
(1)相同点:都是唐朝著名的僧人;都为完成的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顽强的毅力;都为加强唐朝与邻邦的友谊,促进了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2)不同点:玄奘是去天竺取经,鉴真是到日本弘扬佛法,一个是“取”。一个是“送”。这一“取”一“送”,恰恰反映了唐文化的兼容并蓄和开放性。
贡献
到达
地方
目的
优秀
品质
讨论:
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西游记》里的唐生取经和历史上的玄奘西行有什么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两人都去西天取经,对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玄奘是唐僧这个小说中的人物原型,唐僧的一些行为源于玄奘但不完全出自玄奘。这说明历史往往是文学的原型和基础,也说明杰出历史人物 及事迹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唐朝
唐朝
日本、新罗
欧洲、印度
双向交流
开放包容
西
东
原因
影响
启示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课堂小结
1.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课堂练习
B
2.“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这首诗反映了唐朝文化( )
A.对日本的影响
B.对新罗的影响
C.对天竺的影响
D.对波斯的影响
A
3.图中人物的事迹不包括( )
A.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经
B.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C.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潜心翻译
D.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D
答:僧人:玄奘。
最高佛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 《大唐西域记》
4.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胜任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求知”的最高佛学府和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分别是什么?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1)根据材料一,说明日本人眼中的唐朝是个怎样的国家?为此,日本人是怎样做的?
法度完善,文明发达,是值得珍视的国家。派大批遣唐使来华,学习唐朝的先进文化。
材料二 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2)材料二诗中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其中的“传道义”指的是什么?请你举例说明。
(3)诗中“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
鉴真东渡。在日本十年,传播唐文化。如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三
(4)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什么?
对外开放。对外交往具有广泛性,传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