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在28届雅典夏季奥运会上,获胜的运动员除了得到奖牌和鲜花以外,还有一份与众不同的礼物,你知道是什么吗?橄榄枝叶绕成的冠为什么要橄榄枝叶绕成的冠?
1、古代奥运会的传统2、希腊的经济 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邻爱琴海,岛屿星罗棋布。境内四分之三为山地,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主要有橄榄和葡萄。 在希腊众多的岛屿之中,克里特岛是最为著名的,因为在这里诞生了希腊早期的文明,这一文明随后又借着爱琴海上温柔、浪漫的海风吹向希腊半岛。形成了“爱琴文明”,希腊的文明渗透着海的生命。希腊的文明是海的文明。 公元前8世纪,希腊出现了许多的城邦,其中雅典城邦是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城邦——以城市为主体形式的国家,以城市为中心,辐射周围的农村。 城邦是希腊奴隶制国家的基本形式
雅 典斯巴达马拉松雅典卫城 雅典露天剧场遗址一、雅典城邦的繁荣 公元前6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时期,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伯里克利(公元前495~前429年),雅典政治家,统治期间实施一系列改革,使雅典达到全盛。1、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繁荣的表现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文化昌盛,重视教育,人才辈出2、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何启示?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能起一定推动作用。奴隶主民主政治 扩大公民权利,很多公民担任政府公职。
全体男性公民参政议政(公民大会)。斯巴达是另一个著名的城邦 雅典与斯巴达有什么不同?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你愿意生活在雅典还是斯巴达?为什么?地处沿海地处内陆工商业为主农业为主奴隶主民主政治少数奴隶主贵族专政崇尚文化崇尚武力二、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Ancient Rome罗马台伯河罗马共和国兴起阅读课文,整理罗马发展线索罗马城
(前8世纪)罗马共和国
(前509年)称霸地中海
(前2世纪)罗马帝国
(前27年)帝国分裂
(395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2、公元前49年,恺撒夺取罗马政权。3、公元前27年,屋大维称帝,罗马帝国开建立。1、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国危机出现。罗马迦太基坎尼迦太基城是古代地中海沿岸一座著名的商业城市,位于今天的突尼斯境内,公元前200年时的迦太基城,当时的面积比罗马城大三倍,人口超过了15万人,有很多华丽的建筑物以及宏伟的圆形海港码头。后被罗马人所毁,恺撒大帝 前101—前44,古罗马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作家,共和国末期的独裁者。出身于罗马著名的尤利乌斯家族,父亲曾任行政长官。少年时期学习过修辞学和演说术,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政初期曾是民主派领袖,反对贵族派。历任财务官、监察官、祭司长和大法官等职。公元前60年凯撒与庞培、克拉苏结成三头同盟,共同统治罗马共和国,史称“前三头”。公元前58年取得高卢总督职位,几年内征服了高卢全境。他不仅有大量财富,更重要的是他训练了一支忠于自己的强大军队。公元前49年,凯撒打败了庞培,夺取了政权(克拉苏已在一次对外作战中死去)。以后几年间,他获得无限期的独裁权力,集执政官、独裁官等大权于一身,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独裁者。共和国名存实亡,元老院权力日渐削减。凯撒实行的一些措施,如将行省土地分给8万老兵,减轻负债者的债务,惩治贪污勒索官吏等,触动了元老们的利益,引起元老贵族的不满。公元前44年3月15日,在元老院议事厅,被以布鲁图和喀西约为首的反对派刺死。凯撒留下两部有历史价值的著作,即《高卢战记》《内战札记》。
屋大维 前63—14,古罗马杰出的政治家、罗马帝国的创始者。出身于骑士家庭,父亲是元老院的元老。屋大维是凯撒的甥孙,被凯撒收为养子,使其继承了大部分财产。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后,继之而起的是执政官安东尼、骑兵长官雷必达和屋大维的三人同盟,史称“后三头”。三人间不断明争暗夺,不久雷必达失势,到公元前30年,屋大维打败了安东尼,获得最后胜利,成为罗马的军事独裁者。屋大维在国家制度上保存着共和的外衣,没有恢复公开的军事独裁制度。他把自己称为“第一公民”,意即元首。元首政治开始于公元前27年。元老院觉得屋大维有能力镇压奴隶和保卫奴隶主的利益,就赠给他“奥古斯都”的称号,意为神圣、庄严、伟大。在元首制下,元老院实际上受元首的控制,屋大维本人是元首、统帅、终身执政官、首席元老、大祭司长,独揽军事、司法、行政、宗教等大权,实际上是皇帝。所以,屋大维创立的元首制实质上是一种隐蔽的君主制,屋大维统治罗马是罗马帝国的开始。
斯巴达克领导的古代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在一次反抗罗马的战争中被俘,卖到卡普亚的一个角斗训练所当角斗奴隶。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和他的伙伴们不堪忍受角斗士的悲惨境地,决定起义。但不慎事泄,斯巴达克及伙伴共78人提前起义,击毙教师,杀散警卫,砸开铁门,冲出角斗训练所,先到达维苏威火山,附近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前来投奔,起义人数增加到1万人。罗马政府派大军包围维苏威火山,斯巴达克带领大家用野葡萄藤编成绳梯,趁黑夜缒下悬崖,绕到敌后,袭击敌人,罗马军队惊慌而逃,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到公元前72年已发展到12万人,控制了整个坎佩尼亚平原,解放了卡普亚地区。起义军有严格的纪律:禁止抢劫,不许打扰人民,战利品一律平分,向人民征集军需品都按价偿付。这些措施深得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越战越强。斯巴达克决定向北进军,直抵意大利的摩提那城,但越过阿尔卑斯山却有不少困难,只得改变计划,挥师南下。当斯巴达克由北方回军时,罗马统治者任命大奴隶主克拉苏为狄克推多,募集大军,全力应付起义军,但屡次失败,无法阻止斯巴达克军队南下,斯巴达克到达半岛南端,准备渡海去西西里岛,同那里的起义军汇合,克拉苏尾随而至,在半岛南端最狭窄处挖沟筑垒,企图堵住起义军的后路。因缺乏船只,斯巴达克去西西里岛的计划未能成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起义军突破克拉苏的防线,准备由东岸渡海,通过伊利里亚进入色雷斯。这时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贫苦农民不愿离开意大利,部分起义军离开主力部队,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公元前71年起义军和罗马军在布林底西港附近展开决战,斯巴达克身先士卒,奋力冲击,在战斗中大腿被长矛刺伤,从马背上跌下来,他视死如归,仍继续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斯巴达克的余部继续战斗达十年之久。本课中选用的插图《斯巴达克起义》是一幅想像图,图中挥斧杀敌的正是斯巴达克。斯巴达克本课的基本线索前6世纪8本课的基本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