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课件(15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十七节:萧友梅与黄自 课件(15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1-18 19:2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萧友梅与黄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五单元第27节一、了解萧友梅的生平及贡献。
二、学唱艺术歌曲《问》。
三、了解黄自的生平及贡献。
四、赏析清唱剧《长恨歌》第三、第八乐章。
五、了解清唱剧的基础知识。
学习导航 萧友梅(1884—1940):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字思鹤,又字雪朋,广东香山人。1927年在上海创办国立音乐院(后改称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 萧友梅毕生从事高等音乐教育,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作品有一百余首歌曲和其他体裁的作品。《南飞之雁语》、《女子体育》、《落叶》、《踏歌》等篇都在当时留下一定影响。他还创作了一些有影响的爱国歌曲,如《五四纪念爱国歌》、《国耻》、《国民革命歌》等。 其中艺术歌曲《问》,是萧友梅所创作的一百多首歌曲中最有影响的一首,曾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广泛流传,该作品初刊于1922年出版的《今乐初集》。一、了解萧友梅的生平及贡献问
易韦斋词 萧友梅曲
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年华如水?你知道秋声,添得几分憔悴?垂!垂!垂!垂!你知道今日的江山,有多少凄惶的泪?你想想呵:对、对、对。
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人生如蕊?你知道秋花,开得为何沉醉?吹!吹!吹!吹!你知道尘世的波澜,有几种温良的类?你讲讲呵:脆、脆、脆。
思考:问谁?问什么?为什么问?请小结歌词的内涵。 作者以“问”的口气向人们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长,富有哲理的问题,耐人寻味,反映了爱国知识分子对当时军阀混战、山河破碎的祖国深沉的忧虑之情。二、学唱艺术歌曲《问》问 易韦斋词 萧友梅曲黄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是我国最早谱写抗日歌曲的作曲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贡献是介绍了西洋近代音乐理论,造就了大批专业音乐人才,他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是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的贡献。代表作品: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旗正飘飘》、《抗敌歌》;独唱曲《玫瑰三愿》、《花非花》等。 《长恨歌》作于1932-1933年,是我国现代音乐作品中第一部清唱剧,由韦瀚章根据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写出歌词,黄自作曲。作品按照剧情结构共分十个乐章。四、赏析清唱剧《长恨歌》第三、第八乐章1、仙乐风飘处处闻(混声合唱) 2、七月七日长生殿(女声合唱)
3、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合唱) 4、惊破霓裳羽衣舞 (未完成)
5、六军不发无奈何 (男声合唱) 6、宛转蛾眉马前死(女高音独唱)
7、夜雨闻铃肠断声 (未完成) 8、山在虚无飘渺间 (女声合唱)
9、西宫南内多秋草(未完成)
10、此恨绵绵无绝期(混声合唱及男中音独唱) 《长恨歌》 黄自生前只写了1、2、3、5、6、8、10七个乐章,4、7、9三个乐章由他的学生林声翕完成。2 A乐段思考:节拍、速度、音色、调式? B乐段 在速度、力度、音色上和第三乐章比较有什么区别? 请从下面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填入表格内稍快稍慢由弱及强弱浑厚悲剧性进行曲空幻、缥缈五声音阶民族风格柔和、淡雅 是一种将宗教或史诗题材的歌词谱曲,用合唱、重唱、独唱与乐队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的大型声乐套曲。现代作曲家常用这种题材表现重大历史或现实题材。 清唱剧的特点是:采用歌剧的各种程式,大量运用合唱的表演形式。清唱剧与歌剧的区别在于没有布景、角色服装和舞台表演动作;与康塔塔相比,它的篇幅较大,有鲜明的戏剧情节及戏剧结构,比康塔塔更有戏剧性和史诗性。课后作业: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专业音乐创作兴起,涌现出了一大批著名的音乐家,萧友梅和黄自只是其中的代表,请同学们课下进一步搜集这一时期的歌曲,并分享给身边的长辈,与他们共享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情趣。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