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鹤山三中 邓国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战争过程中的主要事件、战争的结局、战争的性质和作用以及林肯在美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等主要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起因以及由此而决定了南北战争的性质、结局和作用,培养学生对因果关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对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组织下,以多幅幻灯片(包括人物、地图、提纲等),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分组讨论、搜集历史故事并上台演小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南北战争中林肯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活动,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与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伟大动力。
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残暴野蛮的统治是要被历史淘汰的,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为了国家进步、社会发展而献身的人历史是不会忘记的;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3、通过美国内战和当前中国海峡两岸局势的比较,让学生充分理解并坚决拥护党和政府的严正立场,表达中国青年学生热爱和平和迫切要求实现祖国统一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
难点:美国南北战争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1、欣赏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的抒情诗《哦!船长!我的船长!》2、问题引入:请问大家,这首诗所要纪念的 ‘船长’指的是谁呀?”(出示林肯照片,介绍林肯的简历。) 通过诗歌朗诵导入新课,可以使历史学科和文学交叉渗透。 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自然过渡到本课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美国内战的背景:1、领土的扩张:复习引入:《第12课 美国的诞生》(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动画示意图》并做简单介绍)2、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原料、市场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关税 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劳动力焦点:奴隶制废存思考:P112 拍卖黑奴的广告小品:《拍卖黑奴》 3、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3月,——南北战争的导火线二、南北战争的经过:战争初期: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问题思考:根据表格数据,预测战争初期的战况。讨论:战争初期北方失利的原因? 扭转战局: 1862年,林肯总统先后颁布了两部法令(出示幻灯片),而这两部法令的颁布就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 (简介《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战争结束: 1865年4月,北方军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南北战争结束。问题讨论:你认为南北战争中北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三、林肯遇刺: 1、林肯遇刺:1865年4月14日。 2、评价林肯:…… 四、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2、影响:①进步性:……②局限性:…… 回顾旧课,可以很自然地过渡到美国内战的背景。通过他们的不同拍卖结果再现了奴隶制度的残酷。强调指出内战的导火线是林肯当选总统,内战的发动者是南方的奴隶主。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深学生对法令作用、林肯作用的认识。认识人心所向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民主平等是不可抗拒的。
(三)、小结:1、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2、美国南北战争的经过;林肯在遇刺;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影响。
(四)、课堂练习及作业:1、课堂练习:见投影。2、课堂延伸:见投影。3、课后作业:练习册。
板书设计:
第18课 美国南北战争
一、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背景:
1、美国领土的扩张
2、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南方:使用奴隶的种植园经济
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
3、导火线:林肯当选总统
二、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
1、开始:南方挑起内战,北方失利 (1861年4月)
2、转折: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862年)
3、结束:攻占里士满,南方军队投降 (1865年4月)
三、林肯遇刺:
1、 林肯遇刺:1865年4月14日。
2、 评价林肯:……
四、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及影响: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