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八上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
A.阳光、森林、土地 B.水能、钢铁、天然气
C.土地、阳光、电灯 D.金矿、空气、棉花
2.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太阳能 B.铁矿 C.森林 D.水
3.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宜林荒地上植树造林
B.农村新建的居民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耕地上
C.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4.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华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江西省山区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C.内蒙古高原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D.洪泽湖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5.下列日常行为能起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作用的是( )
A.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B.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6.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B.今天的树木将来也能变成煤,所以煤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D.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非可再生的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B.矿产资源分布较均匀
C.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好
D.耕地资源多,难利用土地少
8.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
A.发展经济必须缓慢
B.地大物博,可大量消耗
C.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禁止使用
D.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
9.从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述中,可推断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耕地 B.林地 C.建筑用地 D.草地
10.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B.东北和西南
C.长江以南地区
D.西北和华北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布料、石油资源 B.土地资源、水资源
C.森林资源、太阳能 D.闪电、水电
12.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低碳,你低碳了吗?图中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
A.一水多用(如洗米水﹣洗菜﹣淋花)
B.将空调温度由20℃调至26℃
C.将空调温度由27℃调至20℃
D.使用环保袋多购买衣服
1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
A.土地 B.森林 C.煤炭 D.石油
14.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 )
A.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半干旱草原上开垦耕地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山坡地上毁林造田
15.关于土地资源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B.根据用途及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C.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为农业用地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 ,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 .
17.自然资源分为 资源和 资源.
18.我国人口、资源、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19.直接来自于 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做 .按其循环再生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 资源 资源.
20.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 ,B为 .
(3)区域A和B大致以 、 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从温度带来看,A区域主要分布 .(双选)
A.亚热带 B.中温带 C.寒温带 D.热带.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 的物质与能量.
2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 ,人均 .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 ,②类型所在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4)我国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非常不合理,作为中学生他们应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节约用水做出自己的贡献(至少两条措施)
.
2018年人教八上地理《中国的自然资源》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以下一组全部是自然资源的是( )
A.阳光、森林、土地 B.水能、钢铁、天然气
C.土地、阳光、电灯 D.金矿、空气、棉花
【分析】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自然资源都没有经过人类的加工)
【解答】解:B项中三种资源有经过人类加工后的产物;
C项中电灯属于人造产品;
D中棉花属于人类加工产品。
故选:A。
【点评】自然资源都没有经过人类的加工,这是关键.
2.下列自然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太阳能 B.铁矿 C.森林 D.水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解答】解: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短时间内还会再出现的资源叫做可再生资源,水资源、太阳能资源和森林资源都属于可再生资源;在人类开发利用后,短时间之内不能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叫做非可再生资源资源,铁矿等矿产资源都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考查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是中考常见的题型。
3.下列对土地资源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宜林荒地上植树造林
B.农村新建的居民住宅区,尽可能移到地形平坦的耕地上
C.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
D.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耕地、林地比重较小,草地所占比重较大,可开垦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答】解:我国土地资源类型齐全,不同的类型利用方式不同。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梯田,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也不要尽量增加放牧牲畜的数量,农村新建的居民的住宅区,尽量不要占用耕地。根据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属于基础题目.
4.下列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华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B.江西省山区发展林业和旅游业
C.内蒙古高原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D.洪泽湖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的发展既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又受市场需求量、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农民文化技术水平等社会条件的影响。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是因地制宜的重要内容之一。
【解答】解: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降水较少,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甘蔗;江西省山区为了保持水土,可以发展林业,也可以发展旅游业;内蒙古高原草原广阔,可以发展畜牧业;洪泽湖地区围湖造田,会使湖泊蓄洪能力下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筛选出正确选项,理解解答即可。
5.下列日常行为能起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作用的是( )
A.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B.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
C.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D.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分析】可持续发展在字面上的定义:既满足当代入的需求,又不对后代入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
【解答】解: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和追求计算机的更新换代都不能起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作用,只有垃圾分类放置、分类回收能起到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作用。根据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的正确做法,难度适中.
6.关于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必须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B.今天的树木将来也能变成煤,所以煤炭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C.生物资源是可以更新的,不必合理利用和注意保护
D.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非可再生的
【分析】自然资源是指对人类有利于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等。它包括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解答】解: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气候资源是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人类都应该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故选:A。
【点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别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7.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
B.矿产资源分布较均匀
C.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好
D.耕地资源多,难利用土地少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我国拥有辽阔的国土,无论蓝色的海洋,还是浩瀚的沙漠,无论绵延的山区,还是奔腾的江河,都蕴藏着多种多样的自然资源。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的制定依据,理解解答即可.
8.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正确态度是( )
A.发展经济必须缓慢
B.地大物博,可大量消耗
C.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禁止使用
D.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
【分析】依据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正确做法来解答此题.
【解答】解: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就要利用资源,我们对资源的利用要做到节约和合理利用。
A说法:发展经济必须要放慢是不合理的,只要做到节约、合理利用资源,是不影响经济的发展速度的;
B说法:地大物博,可大量消耗,也是不正确的,可再生资源即使数量再大,总会有用完的一天,所以要节约合理利用;
C说法:可再生资源不断再生,非可再生资源禁止使用,也是不正确的,可再生资源要做到循环利用,非可再生资源要做到节约、合理利用;
D说法:非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并不断探索新资源,此说法是正确的,非可再生资源做到合理利用的同时,我们还要探索新资源来代替这些不可再生的资源,人类才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
故选:D。
【点评】考查了在利用资源时的正确态度,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基础题.
9.从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描述中,可推断当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
A.耕地 B.林地 C.建筑用地 D.草地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
【解答】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说明当地以种植业为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
故选:A。
【点评】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理解记忆.
10.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
B.东北和西南
C.长江以南地区
D.西北和华北
【分析】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这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开发利用.然而,我国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其中草地面积较广,占的比重大,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解答】解:中国各类土地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以及低缓丘陵地区,西部耕地较少,而且分布零散。
故选:A。
【点评】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平均每人占有的土地面积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土地面积的1/3.因此,“人多地少”是中国的基本国情.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选项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A.布料、石油资源 B.土地资源、水资源
C.森林资源、太阳能 D.闪电、水电
【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与不可再生两大类.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指的是在太阳光的作用下,可以不断自己再生的物质.最典型的可再生资源有:生物、土地、水、太阳能、风能等.
而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气和其他所有矿产资源.它们经过了上亿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这些资源的储量随着人类的消耗而越来越少.
【解答】解:A、石油资源属于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故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B、水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故符合题意,故正确;
C、森林资源、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符合题意,故正确;
D、闪电、水电都不属于资源,故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故选:BC。
【点评】本题考查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划分,但可再生资源如果人类不合理利用.也会变成非可再生资源,我们一定要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12.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低碳,你低碳了吗?图中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
A.一水多用(如洗米水﹣洗菜﹣淋花)
B.将空调温度由20℃调至26℃
C.将空调温度由27℃调至20℃
D.使用环保袋多购买衣服
【分析】根据题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一水多用(如洗米水﹣洗菜﹣淋花),节约了水资源,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将空调温度由20℃调至26℃,节约用电,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将空调温度由27℃调至20℃,是浪费用电的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使用环保袋是避免白色污染的行为,而多购买衣服则是一种浪费,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故选项AB符合题意。
故选:AB。
【点评】“绿色消费”理念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生活中要用“低碳生活”理念指导自己的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运用知识。
13.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有( )
A.土地 B.森林 C.煤炭 D.石油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非可再生资源是指经人类开发利用后蕴藏量不断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主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例如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故选:CD。
【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14.下列人类活动,不合理的是( )
A.黄土高原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半干旱草原上开垦耕地
C.营造“三北”防护林
D.山坡地上毁林造田
【分析】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了灾害发生.
【解答】解:黄土高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水土流失,主要防治措施是保持水土;
干旱的气候很容易使开垦的草原荒漠化,生态环境遭破坏;
三北工程东西横跨近9000里,担负着北拒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内保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南护北京、天津等要地等重要任务,三北工程在防沙治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发展生态经济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毁林开荒、开垦草原、围湖造田等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是极其不合理的耕作方式。
故选:BD。
【点评】主要考查保护环境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属于基础题.
15.关于土地资源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不同
B.根据用途及利用的状况,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C.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
D.建设用地为农业用地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在土地资源总量中的比例是不同的,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面积较大,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解答】解:建设用地不属于农业用地,选项ABC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B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理解记忆即可。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 自然资源 ,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 非可再生资源 .
【分析】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野生动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按是否能够再生,可划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天然气、石油、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它们用一些就少一些,不可能再重新产生.
【解答】解: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水等都是自然资源,并且这些自然界中的资源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自然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资源及其主要类型,解题时牢记自然资源的内容,并分清哪些是可再生资源,哪些是非可再生资源,此题比较简单,是道基础题.
17.自然资源分为 可再生 资源和 非可再生 资源.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将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两大类.
故答案为:可再生;非可再生.
【点评】考查自然资源的分类,要理解记忆.
18.我国人口、资源、 环境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分析】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着很多问题,比如,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带来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的问题;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等.
【解答】解: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可持续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面临资源紧缺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故答案为:环境.
【点评】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理解解答即可.
19.直接来自于 自然界 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叫做 自然资源 .按其循环再生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 可再生资源 资源 非可再生资源 资源.
【分析】熟记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存在的有用自然物.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的物质与能量,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水、土地和矿产等5大资源.
按其循环再生时间的长短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
故答案为:自然界;自然资源;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属于基础题,学生应牢记定义性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20.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耕地 ,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草地 .
(2)将A与B的土地利用类型进一步区分,A为 水田 ,B为 旱地 .
(3)区域A和B大致以 秦岭 、 淮河 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 0 ℃等温线及年降水量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从温度带来看,A区域主要分布 AD .(双选)
A.亚热带 B.中温带 C.寒温带 D.热带.
【分析】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且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解答】解:读图,(1)图中A和B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耕地,D的土地利用类型是草地.
(2)A为水田,B为旱地.
(3)A为南方地区,B为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这条线与我国1月0℃等温线及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一致.
(4)读图可知,南方地区包括亚热带地区和热带地区.
故答案为:
(1)耕地;草地;(2)水田;旱地;(3)秦岭;淮河;0;800;(4)AD.
【点评】此题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1.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 福利 的物质与能量.
【分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解答】解: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的能为人类提供福利的物质和能量.主要包括农业资源、森林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海洋资源等.
故答案为:福利.
【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然资源的概念以及分类,此题比较简单,只要牢记自然资源的定义和分类就能从容解决问题.
22.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中国自然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一向有“地大物博”之说
材料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1)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B
①石油 ②水资源 ③土地资源 ④太阳能 ⑤天然气 ⑥小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2)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是总量 大 ,人均 少 .
(3)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则,①~⑤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中最适合发展畜牧业的是 ④ ,②类型所在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水稻 .
(4)我国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非常不合理,作为中学生他们应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节约用水做出自己的贡献(至少两条措施)
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及时关好水龙头等 .
【分析】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形成了耕地、林地、草地等多种土地类型.各类土地资源所占的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解答】解:(1)可再生资源是指在短时间内可以再生或循环使用的资源,相反则是非可再生资源.
(2)我国自然资源在总量上是丰富的,但是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
(3)根据图例及分布地区可知,①为旱地,②为水田,③为林地,④为草地,⑤为荒漠,水稻是我国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
(4)我国北方地区水土资源搭配非常不合理,所以要在生活中注意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及时关好水龙头等.
故答案为:(1)B;
(2)大;少;
(3)④;水稻;
(4)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生活用水一水多用;及时关好水龙头等.
【点评】考题中紧密联系实际问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