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人教七上地理《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目前世界上人口总数已达到了( )
A.50多亿 B.60多亿 C.70多亿 D.55亿多
2.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是( )
A.①旱、②寒、③热 B.①寒、②旱、③热
C.①热、②旱、③寒 D.①寒、②热、③旱
3.北美洲的原有居民是( )
A.印第安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4.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将会带来的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就业机会增多 ⑤供水不足 ⑥犯罪率上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⑤⑥
5.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法语 B.英语 汉语
C.汉语 英语 D.俄语 阿拉伯语
7.人口疏密的不同程度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表示(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人口增长数量
8.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
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C.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9.传统聚落的重要性在于( )
A.特色鲜明,不易仿造
B.民居可供人们欣赏,有旅游价值
C.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D.民居是当地居民的特色建筑,具有民族象征意义
10.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等工作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 )
A.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的地区
B.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
C.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D.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12.下列地区中,既以白色人种为主,又通用英语的是( )
A.欧洲和北美洲 B.欧洲和印度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印度和南美洲
13.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14.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
15.聚落在不断发展,其表现是( )
A.人口不断增加
B.经济发展趋缓
C.占地面积不断增加,建筑物增多
D.城市数量减少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甲图分析,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地区。
(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半球,按高中低纬度来说,又主要分布在 纬度。
(3)丙图②③⑦三处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区,据图分析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
(4)丙图①④⑤⑥处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比较:
①的原因是 。
④的原因是 。
(5)④所在的大洲主要分布的两大人种是 。
17.根据人类 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 , 和 三个主要人种.
18.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 和 决定的.
19.世界宗教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
20.美国和加拿大通行 语言.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亿.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④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三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纬度位置方面: ;海陆位置方面: ;地形方面: 。其中④国的官方语言是 语。
(2)图中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
(3)①地所在的地区,从人种上看,他们大部分属于 人种;⑤地所在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语。
(4)②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教。
(5)④地所在大洲南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会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2018年人教七上地理《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目前世界上人口总数已达到了( )
A.50多亿 B.60多亿 C.70多亿 D.55亿多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解答】解:世界人口,是指世界(地球)上在某一时刻的人口总和。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的估计,截至到2013年1月4日,全世界有70.57亿人。
故选:C。
【点评】主要考查世界人口,学生应牢记。
2.某同学编写了一段顺口溜﹣﹣“高纬高山①,沙漠内陆②,雨林湿又③,人们定居难。”以下选项最能反映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成因的是( )
A.①旱、②寒、③热 B.①寒、②旱、③热
C.①热、②旱、③寒 D.①寒、②热、③旱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解答】解:世界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在这些地方,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了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人类在此生息繁衍,并孕育出发达的社会文明。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故选:B。
【点评】考查人类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要理解解答。
3.北美洲的原有居民是( )
A.印第安人 B.白种人 C.黑种人 D.混血人种
【分析】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当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新大陆”后,先是血腥屠杀当地的原住居民,使他们的人数急剧减少,此后又从非洲贩运来大量黑种人作为劳动力.来自欧洲及其他大洲的移民逐渐成为北美洲人口的主体,美国和加拿大都是典型的移民国家.南美洲总人口只有3亿多,却是世界上种族成分非常复杂的大洲,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由于不同人种之间长期通婚,形成了混血人种.南美洲混血人种数量和所占比例之大,超过了其他大洲.
【解答】解:美洲的原住居民绝大部分是印第安人,属于黄种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美洲的居民,属基础题.
4.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将会带来的问题有( )
①环境污染 ②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③绿地面积扩大
④就业机会增多 ⑤供水不足 ⑥犯罪率上升.
A.①②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⑤⑥
【分析】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且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解答】解: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问题,比如交通阻塞、大气污染、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噪声污染和生活垃圾污染等,还有一些人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城市需要加强管理和保护,还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以便创造出美好的城市环境。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弄清人口增长带来的问题,此题比较简单,易于掌握.
5.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哪一大洲( )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北美洲
【分析】基督教的发源地是巴勒斯坦地区,佛教的发源地是古印度,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西亚的沙特阿拉伯.
【解答】解:世界上三大宗教的发源地均位于亚洲。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发源地,牢记即可.
6.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 )
A.汉语 法语 B.英语 汉语
C.汉语 英语 D.俄语 阿拉伯语
【分析】世界上的使用比较多的6大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
汉语主要为我国的汉族使用,同时也为国内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所用,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美国、澳大利亚都把英语作为母语,菲律宾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
法语主要流行于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一些国家。
西班牙语限于西班牙人使用,在拉丁美洲广为流行,除巴西和一些岛国外(讲葡萄牙语),其他国家大多讲西班牙语。
俄语是俄罗斯人使用的语言,在东欧各国具有广泛影响。
阿拉伯语是阿拉伯国家的官方语言,主要流行于西亚和北非地区。
【解答】解: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因其是汉族的主要语言,使用汉语的总人数超过12亿;英语使用的范围最广,和其早期拓展的殖民地统治有关,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的6大类语言的相关知识点,属于基础性知识,多结合教材熟练记忆。
7.人口疏密的不同程度可以用以下哪种方式表示( )
A.人口自然增长率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人口增长数量
【分析】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因此,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人口增长数量(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数量之比.
【解答】解: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来表示。故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密度的概念.熟悉一下世界人口稠密区分别位于哪些地方?
8.在我国南方水资源丰富的地方,许多村落都沿河分布,主要原因是( )
A.沿河地带土壤肥沃 B.沿河地带地形平坦
C.沿河地带渔业资源丰富 D.沿河地带交通便利
【分析】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解答】解:题目中主要讲的是分布在河沿岸的主要原因,是地理形态的问题。南方降水较多,土壤都比较肥沃,水资源渠道较多,不构成地理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渔业也不是靠河里打捞,而是要通过鱼塘饲养。河流沿线是交通便利的港口,且如果是河流分岔口和上游码头,很容易形成大城市。比如武汉、赣州等等。
故选:D。
【点评】考查村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条件的关系。
9.传统聚落的重要性在于( )
A.特色鲜明,不易仿造
B.民居可供人们欣赏,有旅游价值
C.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
D.民居是当地居民的特色建筑,具有民族象征意义
【分析】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答】解: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对典型聚落完整地加以保护,对保存历史文明的遗存、保护人类多民族“文化生态”的平衡、保持地域特色、保护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发展与保护,理解掌握。
10.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人居住的地方称为聚落
B.一般说来,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C.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和服务业等工作
D.居住在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等工作
【分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解答】解: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手工和服务业等工作,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和农业等工作。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乡村和城市的差异,理解记忆即可。
二.多选题(共5小题)
11.下列地区中,属于人口稀疏地区的是( )
A.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的地区
B.极度干旱的沙漠地区
C.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
D.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
【分析】人口的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的地区,人口分布稀疏.
【解答】解: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世界人口分布的四个稀疏地区为:气候过于寒冷的极地地区、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和气候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根据题意。
故选:BC。
【点评】该题考查的是世界人口稀疏地区的分布,属于基础性的知识点.
12.下列地区中,既以白色人种为主,又通用英语的是( )
A.欧洲和北美洲 B.欧洲和印度
C.北美洲和南美洲 D.印度和南美洲
【分析】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其中白色人种是目前分布最广泛的人种,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以黑色人种为主.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
【解答】解:比较题干中的四个选项可得,欧洲和北美洲及印度以白色人种为主,又通用英语。
故选:A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种的分布及语言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3.发源于南亚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印度教
【分析】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解答】解:佛教和印度教发源于南亚地区;伊斯兰教和基督教发源于西亚地区。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宗教的发源地,牢记即可.
14.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是指只有三家五户的小村落
B.人类先有城市聚落,后有乡村聚落
C.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D.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
【分析】人类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城市,小到只有几十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解答】解: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人类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聚落是指人们居住、生活、休息的场所,选项AB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D。
【点评】本题考查聚落的概念与类型,理解记忆即可.
15.聚落在不断发展,其表现是( )
A.人口不断增加
B.经济发展趋缓
C.占地面积不断增加,建筑物增多
D.城市数量减少
【分析】聚落的发展: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聚落随着人口的增长在不断发展,其表现是占地面积不断增加,建筑物增多,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聚落的发展与保护,解题时让学生牢记聚落的发展是关键,此题是道基础题.
三.填空题(共5小题)
16.世界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但又有一定的规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甲图分析,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平原 地区。
(2)据乙图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 北 半球,按高中低纬度来说,又主要分布在 中低 纬度。
(3)丙图②③⑦三处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区,据图分析人口密集的自然原因。
(4)丙图①④⑤⑥处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比较:
①的原因是 属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
④的原因是 属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 。
(5)④所在的大洲主要分布的两大人种是 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低纬度的临海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四大人口稠密地带: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
四大人口稀疏地带:干旱的沙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
【解答】解:(1)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据甲图可知,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
(2)据乙图可知,从南北半球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纬度位置看,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3)读丙图可知②为亚洲东部,③为欧洲西部,⑦为北美洲东部,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成为人口密集地区;
(4)读图可知,丙图①为南美洲亚马孙平原属原始的热带雨林,④为非洲撒哈拉沙漠属干旱的沙漠,⑤为亚洲北部,⑥为南极洲,⑤⑥同属寒冷的极地,这些地区气候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形成人口稀疏区;
(5)读图可知,④为非洲,非洲北部属于白色人种,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属于黑色人种。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平原;(2)北;中低;(3)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4)属过于湿热的热带雨林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属干旱的沙漠地区,不适宜人类居住;(5)白色人种、黑色人种。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上的人口分布情况,属于基础性的内容,多结合教材、地图熟练记忆即可。
17.根据人类 体质 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 白色人种 , 黑色人种 和 黄色人种 三个主要人种.
【分析】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种(race)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解答】解:世界上不同地方的人群,在外表和体质上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人种(race)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世界上的居民可分为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
故答案为:体质;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世界人种的种类,属于基础题.
18.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决定的.
【分析】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解答】解: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联系.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逐渐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这样就促使世界人口迅速增长.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故答案为:出生率;死亡率.
【点评】世界上的人口不能无节制地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19.世界宗教中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 基督教 .
【分析】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不仅传播范围广,而且对国际政治和社会文化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
【解答】解: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基督教.
【点评】该题考查世界三大宗教的概况,属于基础题目.
20.美国和加拿大通行 英语 语言.
【分析】英国曾经是最大的殖民帝国,殖民地遍布五大洲,最盛时期的殖民地是其本土的两千多倍.从而使英语成为各个殖民地的官方语言,所以英语在全世界使用广泛.
【解答】解:世界上使用英语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故答案为:英语.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语言的分布,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四.解答题(共2小题)
21.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达 60 亿.
【分析】1800年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1974年人口达40亿;1987年达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60亿大关.
【解答】解: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突破60亿大关.
故答案为:60.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数量,属基础题.
2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④三地,都是世界上人口稠密的地区。三地人口密集的共同原因:纬度位置方面: 中低纬度 ;海陆位置方面: 近海 ;地形方面: 平原 。其中④国的官方语言是 汉 语。
(2)图中③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 。
(3)①地所在的地区,从人种上看,他们大部分属于 白色 人种;⑤地所在国家的官方语言是 俄 语。
(4)②地的居民主要信仰 基督 教。
(5)④地所在大洲南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会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分析】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解答】解:(1)从图中看出,①为欧洲西部,②为北美洲东部,④为亚洲东部,这些区域都属于人口稠密区,因这些区域地处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④为中国,其官方语言是汉语;
(2)从图中看出,③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人口稀少;
(3)从图中看出,①为欧洲西部,该区域大部分为白色人种;⑤是俄罗斯,其官方语言是俄语;
(4)从图中看出,②是美国,该国居民主要信仰基督教;
(5)从图中看出,④是亚洲,该大洲南部地区人口数量多,增长速度快,会带来的问题有: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故答案为:(1)中低纬度;近海;平原; 汉;(2)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3)白色;俄;(4)基督;(5)资源短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等。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