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5-12-01 20:1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0张PPT。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冷战政策美苏争霸 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富尔敦市发表了演说。其中有一段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的话: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有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维也纳、布达佩斯、贝尔格莱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铁幕演说”校对练习(一)“冷战”政策
1、概念:美国带领 国家,对 等
采取 的敌对行动,以“ ”
。这种政策称为“ ” ;
2、 的铁幕演说,成为即将开始的美苏冷战的信号。
3、开始标志: 的出台
4主要内容:
政治上: 的推行;
经济上: 的实施;
军事上: 的成立;西方资本主义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手段遏止共产主义冷战 政策丘吉尔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二)两极格局形成 为与美国相对抗,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缔结《 》,成立 组织。标志着分别以 、 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此后矛盾激化,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亚洲先后发生 战争和 战争;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美国苏联朝鲜越南(三)美苏争霸
1、20世纪50年代 任苏联领导人后,企图与美国 主宰世界,美苏开始争霸;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苏争霸中 占据优势。1962年发生 。
结果:苏联从古巴撤走 和 ;美国解除对古巴的 。
2、20世纪 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
尼克松政府实行 战略;
苏联采取积极的 战略。把 、 、 作为扩张的重点;1979年出兵占领了 。
3、20世纪80年代
苏联领导人 提出全球 战略,1989年苏联撤军 。
作为世界上最大 国的美国也同意实现 的缓和。
4、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两极格局 ,美苏 结束。美国古巴导弹危机导弹轰炸机70收缩进攻阿富汗戈尔巴乔夫阿富汗债务有限结束冷战海上封锁赫鲁晓夫共同中东非洲南亚次大陆 “我们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英国一位外交官美国
苏联二战中盟友敌对二战后1、什么是“冷战政策”?它出台的背景是什么?2、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想一想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1、什么是“冷战政策”?它出台的背景是什么?2、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想一想概念: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 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政治——杜鲁门主义的推行经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军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3、“冷战”政策的本质是什么?想一想“遏制”共产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两极格局美国1949年北约(美国、加拿大、西欧等10个国家)苏联1955年华约(苏联、东欧7个国家)标志上幅漫画反映了( )
A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对峙
B古巴导弹危机
C法西斯和反法西斯的较量
D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
古巴导弹危机的平息表明( )
A当时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
B当时美苏争霸的优势在苏联BA 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1959年古巴独立后,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从1962年7月开始,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10月中旬,美国根据U—2型飞机侦察,得知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演说,宣布武装封锁古巴,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并威胁不惜使用武力,战争一触即发。23日肯尼迪又签发禁止进攻性武器运往古巴的公告,宣布从24日起,将拦截并强行检查可能前往古巴的舰船。同时,美国在古巴周围集中大批武装力量,驻西欧和远东的美军也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苏联、古巴和华沙条约国家也进行了相应准备。赫鲁晓夫否认在古巴有苏联导弹,并对肯尼迪讲话表示“震惊”。10月23日,苏联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要继续援助古巴武器,坚决拒绝美国拦截,但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此时却开始返航。 结果: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和轰炸机 美国解除对古巴的海上封锁1979年,苏联武装入侵阿富汗
70年代,勃列日涅夫推行全球战略,加紧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为实现其南下印度洋,控制中亚枢纽地区的战略企图,从1973年起对阿富汗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渗透。1979,总理阿明上台后试图摆脱苏联控制,声称要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苏担心失去对阿富汗的控制,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并进行战争准备。1979年8~10月,苏联以援助为名向阿富汗派兵;同时以检查武器为名封存阿政府军的轻武器,拆除重装备,使其失去应付突变的能力。1979年12月27日入侵阿富汗,占领阿北部地区。阿富汗人民在国际社会支持和援助下,与侵阿苏军和苏联扶植的政府军展开战争。1989年苏联被迫从阿富汗撤军。
阿富汗战争历时九年多,给阿、苏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阿富汗有130多万人丧生,500多万人流亡国外沦为难民;苏联出动了150多万官兵,伤亡5万余人,耗资450亿卢布,削弱了国力,也被迫改变其全球战略,对国际战略格局影响深远。 美苏争霸的几个阶段冷战状态结束于( )
A1945年二战结束后 B东欧剧变时 C华沙条约组织解散 D1991年苏联解体D1、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条件是( )
A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B手中拥有核武器
C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 D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2、美国冷战政策主要实施的地区是( )
A欧洲 B亚洲 C非洲 D全球
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 )
A干涉别国内政 B支持自由国家抵抗外来压力
C扶助欧洲贫乏经济 D保护资本主义的既得利益
4、美国策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目的是( )
A遏制苏联 B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C镇压人民革命 D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5、二战后美国以下军事行动,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是( )
A干涉希腊内战 B发动侵朝战争 C发动侵越战争 D侵入台湾海峡DAABB6、二战后,美国在亚洲哪些国家进行了两场局部战争( )
A中国 B朝鲜 C印度 D越南
7、美国霸权地位急剧衰落是在( )
A侵朝战争失败后 B侵越战争失败后 C中美正式建交
8、为了对付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了( )
A华沙条约组织 B欧洲共同体 C社会主义阵营 D国际联盟
9、苏联霸权主义达到顶点是( )
A侵略朝鲜 B侵略越南 C出兵阿富汗 D镇压捷克斯洛伐克改革
10、20世纪70年代被苏联列为扩张对象的有( )
A中东 B南亚次大陆 C非洲 D欧洲
11、美国同意实现美苏两国有限的缓和是因为( )
A长期的争霸战争、军备扩充,使美国经济力量都受到打击
B80年代的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
C美国经济受到西欧和日本的激烈竞争
D美国的经济实力已不如苏联 BDACABCABCB 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收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 )
A美苏依然保持着友好关系 B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C美苏冷战的开始
2、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 )
A中国、朝鲜 B希腊、土耳其 C中东地区 D埃及、以色列BCB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演,正式提出:“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不然的话就会面临着非常危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解体”,并声称“我们相信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将后来被称为“马 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公诸于众。
自1948年至1951年,美国用于马歇尔计划的实际拨款达l2O亿美元。 美国五星上将
马歇尔? 16个欧洲“受援国”在巴黎签署《欧洲经济合作公约》 1949年4月4日,北约首脑会议在华盛顿举行。北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立时的12个成员国是:美国、比利时、加拿大、丹麦、法国、冰岛、意大利、卢森堡、挪威、荷兰、葡萄牙和英国。 《北大西洋公约》
第5条:
“对于欧洲或北美一个或数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这个文件签订于何时?
此后成立了什么样的组织?
成立这个组织的目的何在?北约东扩前北约东扩后2002年
11月
22日 ? 2004年6月28日,美国总统布什(前右)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前左)出席北约首脑会议开幕式。为期两天的第17次北约首脑会议于当天在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会展中心拉开帷幕。 德国总理施罗德(中)、法国总统希拉克(左)等出席会议开幕式。这是北约2004年3月吸收7个中东欧国家后召开的首次首脑会议。伊拉克问题、北约改革和与第三方关系是此次首脑会议的主要议题。